① 什麼是「五果」
「五果」是指桃、梨、杏、李、棗、栗子等多種鮮果、乾果和硬果。它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食物纖維,還有一部分植物蛋白質。「五果」盡量生吃,才能保證養分中的維生素不受烹調的破壞。鮮果加工成乾果,便於運輸和貯存,雖然水溶性維生素有損失,但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反而因脫水而增多。硬果類如花生、核桃、瓜子、杏仁、栗子,所含蛋白質類似豆類,可彌補谷類蛋白質的不足。
② 廟里拜神用什麼水果,幾種,數量多少
1、水果種類不限,五種顏色的水果最好(五果),每類3或5個,取單數。
2、其次,我給你普及一下供品的知識吧!
——供品千萬不要放肉!凡神佛供品,都不要放葷腥之物,否則不僅損壞神佛修為,還增加自己罪孽。我把十供養解釋給你聽:
——一般來說,佛教里的供養有很多種,譬如法供養、財供養、觀行供養、三業供養、千僧供養等等。但是我們這些俗人,只知道用財供養,最普及的是財供養裡面的十供養,即用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等十件物品對佛供養,都有一定喻示的,如香象徵戒香,花象徵美好,燈象徵光明,水象徵清凈,果象徵佛果,茶象徵清醒,食象徵飽滿,寶象徵財富,珠象徵希有,衣象徵庇護,等等。所以佛不需要什麼佛對什麼供品,而是你以十供養以及恭敬地心去供養任何一尊佛,他們都會歡喜收受的。但凡供養,即有福報。阿彌陀佛!
——由上可知,佛菩薩尚且歡喜這個,何況財神等其他神仙呢?因為神仙是六道輪回里的天道里的人物,而佛菩薩是已經超越六道輪回的聖人,所以供奉佛菩薩的東西,對這些神仙都是適合的。
③ 佛經中的五果指的是什麼果子
佛教中的五果:異熟果、等流果、離系果、士用果、增上果
1、異熟果
謂諸眾生現世作不善業,則招來世惡趣之果。若作有漏善業,則招來世善趣之果。以其異世成熟,是名異熟果。
根據經論的開示,造上品的殺生等十惡業,每一種業都將感生於地獄之中,造中品十惡業,每一種業會感生於餓鬼之中,造下品十惡業,會感生於旁生之中。
2、等流果
等流果,佛學用語,梵語niṣyandaphala,又作依果、習果,為五果之一。即從等同之因所流出之果。從善因生善果,從惡因生惡果,從無記因生無記果;例如從前念之不善心生後念之不善心或不善業。蓋等流一詞,即指等同流類之意;以因與果之性質同類,故稱等流。
3、離系果
離系果。「系」,煩惱的系縛。離開一切煩惱的系縛稱為「離系」。修習佛法,斷絕一切煩惱,超脫生死輪回,獲得最高結果,稱離系果,又稱解脫果,即涅槃。
4、士用果
士用果。士指人;用為作用,指人的造作。士用即人的作用。人們使用各種工具所造的各類事情,所得的結果稱士用果。
5、增上果
增上果。「增上」,即增進、助長。一切具有影響力或不起阻礙作用的即積極的或消極的原因都是增上緣。依增上緣而生的果是增上果。如眼識(眼的視覺能力,由此而能起視覺的認識)對眼根(生起眼的感覺的依據。有勝義根與扶塵根兩部分:勝義根體質清凈,肉眼不能見;扶塵根則是肉眼可見的眼球,是勝義根發揮作用的依據。)來說是增上果。即是眼根是眼識的增上緣。
④ 敬神明五果指那幾種水果
民間祭拜神明 :
台灣民間的宗教信仰,無論就其內在的本質或外在的表現形式,都源自於閩粵。中國人對宗教的看法甚為容,歷史上曾有幾種外來的宗教入境,有的被吸收甚至被發揚光大,如佛教;有的雖未獲茁長,但也不被排斥,如回教及基督教。至於道教雖是中國自己的宗教,但其教義逐漸與儒佛接近,一般民間也將儒道佛三者視為一個相通的信仰,故台灣的民間信仰背景,分析起來可以看出是以中國古代傳下來的所謂精靈信仰為其基本,再融入儒、道、佛三教的精神而成的。
玉皇大帝 :
俗稱為天公、天公祖、玉皇上帝。道教稱天界最高主宰之神為玉皇大帝,猶如人間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神、佛、仙、聖和人間、地府之事。據《玉皇本行集》記載:光明妙樂國王子舍棄王位在晉明香嚴山中學道修真,輔國救民,渡化眾生,歷億萬劫,終為玉帝。有說玉皇大帝就是道教的「元始尊」。
註生娘娘 :
註生娘娘的神職是分配子女給每戶人家,一般為求生子或生產平安會拜此神明,若懷孕又墮胎會有什麼影呢?墮胎的罪業,民間傳說死後會「浸西池」,活著時會影響財、子、壽三項其中之一,財是指「財運」,子是指「子孫」,壽是指「壽命」。所以奉勸世人,勿走上墮胎一路。註生娘娘無法收留嬰靈的,所以,如果要幫嬰靈就要請救苦天尊引渡,也因為神職的不同,而要補財運就要請財神爺幫忙。
天上聖母:
俗稱媽祖,是為我國沿江沿海人民所崇仰守護航海之女神,已有千年之 歷史矣。宋宣和五年以後,歷代皆有皓封,官、民尊敬有加。清康熙五十九年,朝廷正 式列為祀典,雍正十一年更通令全國沿海各省一體建廟,春秋祠祀。其奉祀最盛,廟宇 最多之省份,則為台灣。蓋台灣所有移民皆航海而至者,故聖母在台灣地區香火盛。在台灣信徒最多、分廟最多之媽祖廟。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九月,默娘十九歲,其父與兄不聽默娘勸阻,渡海北去,不料海上波烏洶涌,颶風來襲。此際默娘正於家中紡織,一時疲倦不知不覺伏案睡去,夢見父親與兄長海上遇難,隨即躍入海中,口銜乃父,手拉乃兄,正與波烏巨浪扭扎摶斗間,其母喚默名,默娘一時失神開口答應,父親便被海浪捲走;默娘醒來,向母親陳述,其母認為不足採信。然不久惡耗傳來,父親沉沫海中,僅其兄身免,如夢中所見;默娘悲傷痛絕,乃虔心修行,立志救海上遇難之人無數。爾後,其救災救難之舉名聞遐邇,受崇為海上守護神。
觀世音菩薩:
相傳在公元前五百年,東周貞定王時代,印度邊區有一個小國家─興林國,其國四周強敵環伺,年年征戰 ; 該國國王妙庄王剛愎自用,性格暴躁,喜怒無常。興林國素以鑄刀聞名,雄霸一方,妙庄王以強者心態,欲兼並諸國。妙庄王有三個女兒,大公主美麗虛榮,二公主驕蠻善妒,妙善公主為妙庄王第三個女兒,生性慈悲、善良,具菩薩心腸,自幼有天聽之異稟,能與動物溝通,又善於醫術,事親至孝 ; 經常以各種方式,化解其父妙庄王與鄰國之紛爭,又時時關心傷殘之士兵百姓,深受人民愛戴。當時興林國未有文字,妙善公主深入中原,後將中原文化帶回興林國,興林國始有文字及文化之流傳。經妙善公主就釋儒之道融會貫通,儒教乃得西傳。
妙庄王為爭霸權,不惜窮兵黷武,弄得興林國上下內憂外患,民不聊生,而他的朝中大臣優陀夷善於巫術,屢次耍弄權謀,私圖篡位,其子梵高則娶妙庄王之二女兒為妻,父子二人,製造諸多事端。妙善公主為救父王,冒死找來千年靈芝,卻在優陀夷及梵高之加害下,被妙庄王施以刺目斷臂之極刑;事過境遷,妙庄王得知是一場誤會,但為時已晚,之後妙庄王痛改前非,決定終生修行以贖罪。
釋迦牟尼 :
原是釋迦國的太子,二十九歲出家修道,從當時著名的沙門阿羅邏迦羅摩和烏陀迦羅摩子修習禪定。不久就達到他們所教導的一切,但這並不能滿足他的希求,經過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禪中,他順次經歷禪那的四種境界,然後繼續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證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覺。從此以後,他被稱為佛陀。並到處說法,組織僧團,直至公元前四八六年圓寂。簡稱為"釋迦"。他創建的佛教,和基督教,伊斯蘭教一道成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相傳佛陀入滅後,弟子們焚化佛祖遺體,於灰燼中得4顆牙齒以及指骨、頭蓋骨、毛發等物。弟子們將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養,頂禮膜拜。後來,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分別盛入寶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養,其中有許多傳入中國。
1987年法門寺地宮發掘即出土了佛教世界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系佛祖的一節中指骨。
地藏王菩薩 :
由於此菩薩「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稱為地藏。據《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說:「受釋迦如來囑咐,要在釋迦滅渡後、彌勒佛降誕之前的無佛之世留住世間,教化眾生,渡脫沉淪於地獄,餓鬼、畜生諸道中的眾生。而且他發誓「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自發誓必盡度六道眾生,才願成佛,現身於人天地獄之中以救苦難。
太子爺 :
台灣民間俗稱的「太子爺」,就是李哪吒。道教以她為護法主將,凡瘟疫,或欲驅邪消災,都祭拜太子爺以化難解厄。民間鑒於哪吒太子神力高強,欽仰他的勇武,就尊稱他為「太子爺」來祭奉,崇信者多是武人。道教更奉他為五營神兵神將的統帥之一。凡道士施法時,必恭註明哪吒相助,驅邪壓煞。農歷 九月九日 是太子爺辰誕。
關聖帝君 :
關聖帝君,簡稱關帝,民間俗稱關公或關帝爺,乃三國時代蜀國名將關羽。關羽也是唯一被佛,道,儒三家崇拜的神,佛教把他當成是護法。道家儒家把他當成是「忠義」的象徵,尊稱為「 關聖帝 君」。至今,全國各地的「關帝廟」仍香火鼎盛。
結義兄弟情另一個原因是民間的信仰。「 關聖帝 君」和劉、張二人桃園結義,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而死,貴賤相忘,貧富相恤,優樂相共,存亡相顧,這種作風,大大的感動後人,於是結拜之風,相沿成習,遂變成一大風氣。這種風氣在清代的台灣尤甚。因為當時遷來台灣的福建廣東移民,多是單身漢,而為開墾荒土,對抗異族出草豪強侵略,都需要互相團結,所以到處都有異姓的人,稱兄道弟。可見「 關聖帝 君」在清代社會影呼如何重大。
文昌帝君 :
文昌帝君又稱為梓潼帝君,相傳是天上的文曲星的化身,是讀書人的主宰神,文曲星是代表文學氣質,因此才有所謂的 文昌帝 君。
民間祭拜 文昌帝 君的供品一般以生菜為主。1芹菜:代表勤勞,2蒜:計算,3蔥:聰明、開智慧、耳聰明,4菜頭:好采頭,5桂花:發貴、蟾宮折桂,6發糕粽子:高中,7竹筍:順利,8包子、粽子:包中,9油一瓶:加油。唯獨都必須謹記祭拜過的供品一定要帶回家煮給考生吃,且民俗有一項禁忌,芹菜、蔥、蒜煮食時不可加丸子、蛋,免得考生考個零蛋或完蛋。
保生大帝 :
保生大帝又稱吳真人,俗名吳本,即民間俗稱的「大道公」,生於宋朝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 農歷三月十五日 ,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礁鄉。真人天資聰穎,博覽群冊,天文、地理、禮樂、刑政各科皆有鑽研,尤其對於醫道更有精闢的見解。
傳說他十七歲游昆侖山時,曾於行腳途中遇見西王母,王母授予濟世妙方及斬妖伏魔之術。真人一生茹素,亦未婚娶,曾官拜御史。退隱後終生以醫道濟世,救人無數,許多人因仰慕而跟隨他學習醫術,像黃醫官、程真人、鄞仙姑、昭應靈王等皆是他的門生。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 五月初二 日午時,真人時年五十八歲,因修練得道,駕鶴升天。得道後的吳真人,時常顯靈濟助凡間百姓,還曾義助明太祖大戰陳友諒於鄱陽,後受太祖追謚為「昊天御史醫靈真君」。
土地公:
福德正神,民間俗稱土地公,或簡稱土地。福德正神傳說亦多,有傳福德正神姓張名福德,生於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廉正;至周穆王三年辭世,享年一零二歲。死後三日容貌不變,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即由貧轉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故生意人常祀之。
另傳土地公為周朝士大夫家僕,為免讓小姐受凍,乃脫衣給小姐穿,自已卻凍死。此時天空顯現『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士大夫感謝其恩德,建廟奉祀。周武王時,贈封後土,後世尊為土地公。 或傳秦始皇暴政,征民建築萬里長城,孟姜女之夫韓紀郎受征,不幸死於城下。孟姜女尋夫不遇,哭倒萬里長城,露白骨無數,無法識別。時一老翁稱:以妻血滴白骨,若白骨染血必為夫骨。並激其無法尋得,若尋得願為其守墓。孟姜女滴血尋找,終得夫骨,該白骨因潤血淚,漸生筋肉,似將生還,時老翁再現,並謂:可裝袋背負。孟姜女依其言,遺骨忽復原狀,孟姜女大怒,要老翁為其夫守墓,此為後土傳說由來。 土地公為地方村社的守護神,管理某一地面、某一地段,故有庄頭庄尾土地公之俗語,以表處處皆奉之、人人皆祀之。生意人、農人奉祀更虔誠。
⑤ 什麼是五果
栗、桃、杏、李、棗即為俗稱的「五果」;五果之中桃為首。《素問·臟氣法時論》:「五果為助」。而把異熟果、等流果、士用果、增上果、離系果稱為佛教五果。
⑥ 祭祀供品擺的乾果是什麼呢,祭祖先
乾果,即果實成熟時果皮成乾燥狀態的果子或者人加工後的果實。果實在完全成熟後,由於含水分多少不同,還有乾果和肉果的分別,成熟後果皮乾燥的果實叫乾果。乾果又分裂果和閉果,它們大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脂質等。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乾果有很多,例如板栗、錐栗、霹靂果、榛子、腰果、核桃、瓜子、松仁、蓮子、白果、杏仁、開心果、碧根果、沙漠果、瘦果、榧子、白瓜子、南瓜子、花生、巴旦木 、胡桃、夏威夷果、棗干、葡萄乾等。
可以用 瓶裝水 不用打開 可以放半年一換就行 紅茶、綠茶都行 !!這
樣干凈 神佛都可以受用的!!就像水果不用打皮的!!西瓜、桔子都是
這樣一樣供養 一樣可以受用到的!!一般水果都行 梨不行
⑦ 拜佛為啥要供五種水果
一般供什麼水果都行不要帶強烈刺激氣味的就好了。就是每年7月15的時候,供品有點要求裡面有提五果。經文如下「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卧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 這里五果不限定,表多種水果,並不一定是五個或者五種水果。
⑧ 供奉祖先及父母親的供品,用具有哪些
首先要買香爐,檀香,蠟燭,紙錢可隨自己的心願。供品要三牲,即雞,魚,肉要完整的。五果應景的糕點,三種水果,茶酒各三杯。雞和肉要用開水汆一下去血水,三牲上要貼紅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