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以房養老」政策落地 「以房養老」怎麼養
以房養老,就是老人將擁有的房屋抵押給保險公司,繼續擁有房屋佔有、使用、收益和經抵押權人同意的處分權,並按照約定條件領取養老金直至身故。老人身故後,保險公司獲得抵押房產處分權,處分所得將優先用於償付養老保險相關費用。
以房如何養老
由於各地房價差異巨大,通過以房養老領取的養老金不是按房屋的面積和地段估算,而是根據老人與保險公司共同選擇的國家認可的第三方評估機構評估的房產價值進行估算(養老金費率表已在保監會網站公布)。
具體如何操作
電話約訪老人→面談詳解產品→確定老人投保意願→簽署投保意向書→對房產進行價值評估→有效保險價值確認→再次與老人溝通確認意願→簽署投保單、產品說明書、補充協議及相關附件→簽署房屋抵押合同→辦理抵押登記、公證等。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07-23,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搜狐焦點為您提供全面的新房、二手房、租房、家裝信息
Ⅱ 以房養老,實際怎麼操作
南京有以房養老倒按截的政策嗎?
Ⅲ 以房養老怎麼辦理,在哪裡辦理需要什麼手續
您好,首先要找一家大型可靠的保險公司,是否提供以房養老的保險,然後看清楚保險條款和發放的養老金的金額。
Ⅳ 養老保險以房養老是什麼意思
以房養老保險的意思是,老人與保險公司約定,由老人抵押房屋給保險公司,繼續擁有房屋居住權,並領取養老金直至身故;而保險公司可在老人死亡後獲得抵押房屋的處置權,優先償付養老保險費用後,剩餘部分交給老人的繼承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條
保險合同是投保人與保險人約定保險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投保人是指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並按照合同約定負有支付保險費義務的人。保險人是指與投保人訂立保險合同,並按照合同約定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公司。
第十二條
人身保險的投保人在保險合同訂立時,對被保險人應當具有保險利益。財產保險的被保險人在保險事故發生時,對保險標的應當具有保險利益。人身保險是以人的壽命和身體為保險標的的保險。財產保險是以財產及其有關利益為保險標的的保險。被保險人是指其財產或者人身受保險合同保障,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投保人可以為被保險人。保險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
Ⅳ 什麼是以房養老以房養老到底可不可行
與家庭,每個人都沒有奇怪,4年前,開始一級的一級城市的試點操作,據相關數據統計,只有近100個房主選擇支持房子,可以看出家庭不接受由每個人和飛行員在測試點之後取得了「結果,中國銀色中國銀保險委員會必須全面擴大家庭和老式養老保險的試點地區。這真的可行嗎?
Ⅵ 什麼是"以房養老",國務院推出7種養老模式
無直接法定繼承人的老人,可以把房產抵押給銀行,由銀行每月支付一定的錢做為養老金,這就是以房養老。屬於商業貸款行為。
其實銀行早就有這種政策,只不過現在改個名字罷了,
Ⅶ 「以房養老」全國推廣後,參與政策的老人可以領到多少錢
可以說現在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可以知道各種各樣的保險手段,可謂是層出不窮,同時,對待保險來說,我們可以用兩方面的視角來看,保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範我們未來遇到的風險,並且可以在我們遇到危難的時候救助我們,但是也有很多保險,它是具有很大的風險性,這樣的話,就要求我們要看清楚每一種保險它的優劣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以房養老」這樣的舉措?那麼,「以房養老」在全國推廣之後,參與政策的老人可以多領了多少錢呢?
綜上所述,我們就可以知道,「以房養老」是保險公司提出來的一種新型保障制度,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是否參加這樣的保險,但是也要明白,這樣的保險是有一定的風險的。
Ⅷ 用房可以換養老金嗎
中國銀保監會近日發布通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以房養老」保險正式推向全國。
「以房養老」保險這筆賬怎麼算?
就在銀保監會發布通知後不久,浙江首單「以房養老」保險產品7日落地杭州,保險客戶陸先生夫婦從杭州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手中領到了第一筆養老保險金。
這種模式下,那些收入較低,但名下住房價值較高的老人每月都能獲得一筆養老金,從而改善老年生活。
據提供該保險產品的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產品主要優先孤寡失獨老人、低收入家庭、高齡老年群體投保。「老年人與保險公司簽訂合同時,雙方將確定基本養老保險金額,以抵押房產的評估值為基礎,同時考慮房屋折舊、預期增值、預期的老年人平均生存年限等,金額一經確定,不能變更。」
這個看似「旱澇保收」的險種,究竟是否劃算?業內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假如投保人房產的估值計算為100萬元,那麼60周歲的男性投保人每年需繳納2544元保費,直至86周歲,每月到手的基本養老保險金額為2514元。
同樣條件的女性投保人,兩項金額相對較低,分別為年繳保費1622元和每月到手基本養老保險金額2082元。
投保人陸先生表示,把房子抵押給保險公司,他和老伴每月合計可以拿到大約6000元。加上退休金,每月總共可以拿到一萬元左右,生活質量肯定大不一樣。
「以房養老」保險試點情況如何?
早在2013年,國務院就提出鼓勵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2014年和2016年分兩批在全國部分城市開展試點。
從試點情況來看,業務開展並不理想。截至今年6月底,只有一家保險公司開展了相關業務,共有98戶家庭139位老人完成承保手續。
「在中國『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影響下,一些人難以接受『以房養老』。」南開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朱銘來說,很多老人也難以接受自己辛苦一輩子掙來的房子未來成為別人的。
「60歲以前按揭買房,60歲以後抵押房子養老,百年之後,什麼都沒留下」,成了不少人對於「以房養老」的直觀感受。
除了傳統觀念的影響外,房子未來價值的不確定性,也讓不少意向人群體「望而卻步」, 在房價不斷攀升的經濟環境下,老年人更願意相信自己房子的價值會一直上漲,而金融機構出於風險考量,對老年人房產的評估價往往低於市場交易價,這也會影響老年人的投保熱情。
對保險公司來說,這個業務涉及房地產、金融、財稅、司法等多個領域,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尤其是法律法規尚不健全,政策基礎較為薄弱,業務流程管理和風險管控難度較大,難以盈利。
專家:多舉措培育全新養老模式
「『以房養老』本身是一個很好的嘗試。」浙江省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楊建華說,「它可以作為當下養老市場的一個補充方法。」
針對推廣中所面臨的問題,楊建華表示,激活「以房養老」保險市場,首先要將「以房養老」的服務模式標准化和精細化,提高其可信度;同時,做好信譽背書,有力保障老年人和保險機構的相關權益。
銀保監會在此次通知中特別強調,保險機構要做好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等綜合研判,加強「以房養老」保險的風險防範。在業內人士看來,「以房養老」涉及保險、房產、信貸等多個金融環節,因此,在監管方面離不開政府各部門的通力管理。
來自新華網
Ⅸ 「以房養老」保險這筆賬怎麼算
中國銀保監會近日發布通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以房養老」保險正式推向全國。
這個看似「旱澇保收」的險種,究竟是否劃算?業內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假如投保人房產的估值計算為100萬元,那麼60周歲的男性投保人每年需繳納2544元保費,直至86周歲,每月到手的基本養老保險金額為2514元。
同樣條件的女性投保人,兩項金額相對較低,分別為年繳保費1622元和每月到手基本養老保險金額2082元。
投保人陸先生表示,把房子抵押給保險公司,他和老伴每月合計可以拿到大約6000元。加上退休金,每月總共可以拿到一萬元左右,生活質量肯定大不一樣。
Ⅹ 什麼叫以房養老
以房養老其實就是「倒按揭「的一種俗稱,指房屋產權擁有者,把自有產權的房子抵押給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後者每月給房主一筆固定的錢,房主繼續獲得居住權,一直延續到房主去世;當房主去世後,其房產出售,所得用來償還貸款本息,其升值部分亦歸抵押權人所有。從國際范圍內的先例來看,以房養老非常普遍。
益養老平台認為,以房養老就是用老年人的住房來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是如今社會養老保障體系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創新。
但是也存在有很多不法分子利用以房養老來騙取老人的信任,如果被不法分子將老人的房產抵押貸款的話,就會出現老人老無所依的狀況,所以對於這種新型的養老方式,老年人一定要保持警惕,千萬不要輕信別人的話沖動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