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服務 > 勞動小達人養老院事跡怎麼寫

勞動小達人養老院事跡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7-05 02:09:50

『壹』 環保小達人推薦表的主要事跡怎麼寫

密雲二中的鄧可明白,「德」是衡量一個人、尤其是新時代青年人的重要標准,沒有社會主義祖國就沒有今天的一切。已滿十七歲的她,「社會責任感」在心中已經紮根。她在學校嚴於律己,團結同學,處處以集體利益為重;在家裡自主獨立,不讓父母費心,在「非典」期間,主動幫父母分憂;在公共場所做知法、守法、遵守道德規范的公民。她認為這些不應該是一種任務,而是一種自覺,一種自覺的責任感。她積極參加業余黨校的學習,並已經准備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她心中做人的准繩恆在,決心盡最大的努力一步一步向完善的人格靠近。鄧可在密雲二中學習,成績在年級里名列前茅。2002年12月份曾赴京參加北京市中學生英語知識能力競賽,獲市級二等獎。身為一名高三學生,她深刻地領悟到,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智商再高也是無濟於事。而良好的意志品質則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石。她時刻努力培養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質,在摸索中尋求進步。當代高中生應具備綜合素質,僅滿足於「德、智、體」的發展是遠遠不夠的。美,幾乎成了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也在自己的生活里不停地發現美,追求美,創造美,十七歲的她已有十餘年的琴齡,四歲半開始學琴至今,現已達到中央音樂學院鋼琴八級水平,並多次在市、縣藝術節比賽中獲獎。長期與音樂的親密接觸,使她較常人擁有更加縝密、獨到的思維方式。她說,做人也要像按鍵一樣扎扎實實。一步步走來,使她連年被評為校三好生、優秀團幹部,曾被授予「北京市紅領巾獎章」,四次被評為縣百優生。但她深知,成績只屬於過去。做一個絕對出色的人是她始終的座右銘。「只博不精,其為雜。只精不博,其為陋。」許冰覺得德才兼備才是十佳中學生應有的素質。許冰,北京市第五中學高二年級的一名普通學生,然而,他卻有著一個不普通的追求,那就是夢想著掀起一場新型電腦的「風暴」,他創新發明的「Tide-E2(浪潮-E2)」投影式電腦就是這「風暴」的源頭。許冰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就是要將自己學到的知識,盡早地應用於實踐。正是由於這個信念,激勵著他努力學習,不斷實踐和創新,在專家、老師和同學們的指導和幫助下,最終設計出了他想像中的投影式電腦「Tide-E2(浪潮-E2)」。2000年初,一個偶然的機會,父親的一台電腦和一個投影儀誘發了他設計「投影式電腦」的創意。從那時起他便聯合三名大學生一起,利用業余時間開始了他的設計工作。2001年10月15日,他第一次帶著自己夢想中的作品,參加了北京市第五中學組織的答辯會,正是這次答辯會,才讓他有機會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那時的作品還僅僅是幾張文稿和幾張圖紙及一個簡陋的模型。老師和同學們看到他的作品後,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同時提出了很多改進的建議。從此之後,他便對這項設計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同時也激起了同學們對該作品的興趣。為了讓許冰能設計出更好的作品,他們自發地成立了「投影式電腦」智慧團,為其出謀劃策。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他不斷地創新設計,多少次構想、多少個模式、多少回失敗、多少遍完善,他自己也數不清了。在2003年「聯想1+1第23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和「第1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他的創新設計得到了專家、評委的認可,一舉獲得「聯想1+1第23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聯想1+1科技創新二等獎」、「第1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項目二等獎」、「中國科學技術館發展基金第五屆新苗獎」等多項殊榮。許冰體會到把理想變成現實是何等的艱難,而當一個難關被拿下的時候,也許就是他最幸福的時刻。張文承:正常孩子眼裡的英雄張文承是豐台東高地一中高一(2)班學生。張文承可以說是隨著苦難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先天性白內障使他無法像正常的孩子一樣去捕捉大自然中絢麗的色彩,他本應該進入殘疾人學校學習盲文,但他沒有接受上天對他的裁決,而是毅然地選擇了一條荊棘之路———從全日制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治療先天性白內障的唯一手段就是晶狀體切除術。由於手術後視力極端低下,教室里第一排的位置永遠是他的專利,即使這樣,他仍然看不清老師的板書,的是靠聽覺來「聽」講;老師布置的閱讀作業,他要花上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考試時,他必須緊緊趴在試卷上才能艱難地讀題目,眼睛與文字的距離幾乎是零!倔強的他堅持著自己的選擇。2002年7月,他被北京市殘疾人游泳隊錄取,2003年9月,他參加了在江蘇南京的第六屆全國殘運會,獲得100米自由泳冠軍、4×100米自由泳冠軍、50米自由泳季軍。三塊獎牌中,他印象最深的就是4×100米自由泳冠軍。以前的全國紀錄是4分35秒80,而這個紀錄的保持者就是除他之外的三個隊友和另外一個隊員。當他拼盡了全力第一個沖向終點,用力觸摸計時板時,看到與第二名的差距為3秒,用時1分鍾11秒92,天啊!這比他奪第一枚金牌時游得還快。他成了正常孩子眼裡的英雄。張婧:用心聆聽世界在北京廣渠門中學高二(2)班的教室中,永遠有一雙眼睛格外明亮,她緊緊盯著講台上的老師,充滿對知識的渴求。她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裡,堅強不息地奮鬥了十六年,她就是張婧。張婧的雙耳聽力損失均達100分貝,在她4歲前,父母為她四處求醫,但沒有任何起色。在醫生的指導下,她開始了聽力語言訓練的艱難康復之路。經過訓練,藉助於看口型,她才能和人們進行簡單的交流。中學的課程對張婧來講是一個新的挑戰,但她並沒有退縮,上課她認真盯著老師的嘴唇和黑板,下課她借同學的筆記,彌補她聽不到的重點總結。經過了無數個不眠的夜晚,她終於考上了山西省太原市重點中學進山中學,並且在2000年獲得了第三屆語文報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省級三等獎。然而,命運又一次考驗了這個不幸的孩子。在高一開學前夕,她和父母外出意外遭遇車禍,不僅使她失去了父親,而且她和媽媽也都身受重傷。為了不再讓媽媽擔心,張婧讓媽媽利用兩人在醫院躺著的時間訓練她的聽力,以便分散媽媽的注意力。她忍著失去親人的悲痛和身體的疼痛,給媽媽講述她看的有關克服逆境、勇敢面對人生的故事,陪著媽媽走過了那段艱難的時光。出院後,張婧走進了廣渠門中學,成為了一名宏志班中的非宏志生,落下了一個學期功課的她制定了奮力直追的學習計劃。她決心咬緊牙關,以更頑強的毅力去面對困難,面對生活。王碩:碩果累累學生會主席、班學習委員、班紀律委員、青年黨校成員、校足球隊隊長。第十屆北京「十佳中學生」評選活動提名獎獲得者。延慶縣第十屆「十佳中學生」稱號獲得者。2002年延慶團縣委中教科「誠信」主題辯論會最佳辯手,帶領團隊獲得團體亞軍。同年帶領學校足球隊獲得2002年延慶縣足球賽亞軍。王碩的父母因企業效益不景氣帶著王碩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北京。每天晚上,當很多家境好的孩子打著電玩、聽著MP3的時候,王碩卻在街邊借著路燈的光亮背英語,和父母擠在一間小賣部里過夜……由於家裡環境不好,王碩便抓緊在學校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當其他同學休息、聊天時,老師們總能看到在機房練習打字、操作軟體的王碩的背影。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剛剛過去的第一學期期中考試中,王碩憑借著過硬的基本功和新奇的創意,取得了99分的好成績,同時首個完全由他設計的網站www.maysnow.net也在這時順利開通了。他曾和一位父母離異的同學多次談心,並幫助他順利地通過了計算機等級考試;當前任學生會主席因忙於工作實習而把全部任務放在他肩上時,他協助老師擬訂了「延慶縣第一職業學校學生會日常工作手冊」、修改了學校學生會章程。劉博:志存高遠篤行不倦劉博,北京市第十四中學學生會主席,高三實驗班班長,學校黨總支重點培養的學生黨員之一。劉博自幼酷愛繪畫,7歲時便以出色的成績考入北京市少年宮的國畫班。可少年宮離家很遠,需換乘三趟車,為了不讓家人為自己擔心,上下學時在父母面前的劉博總是微笑著,可人們卻經常能夠在車上看到一個忍受著暈車的痛苦、臉色蒼白的小小學童。8歲時,他的國畫作品《秋情》便參加了在中國舉的國際書畫博覽會,他的作品受到了中國書畫名家沈鵬、王琦的高度贊揚和認可,被中國美術家協會授予「小藝術家」的稱號。在任學生會主席期間,劉博搭建了一個校方與學生直接溝通的平台,這就是學校至今一直堅持的校長與學生定期座談制度,學生在反映問題的同時也為學校的發展獻計獻策。個別教師上課拖堂,師生溝通不夠,食堂營養餐質量,校服樣式、質地等問題經過溝通協商均得到較好解決。這項制度也因此被學校永久地保留了下來,劉博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校長助理」。高超:無須揚鞭自奮蹄高超,房山區房山第二中學初三(2)班學生。曾獲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區級一等獎;第二屆北京市中小學生科普知識競賽中榮獲一等獎;第二屆和第三屆全國青少年「春蕾杯」徵文均獲優勝獎;北京市學生合唱節中獲二等獎;第二屆「星星河」全國少年兒童美術節書法攝影大賽獲美術二等獎;2003年,在北京市中學生時事政治競賽和北京市中小學生科普英語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高超在初一就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三年每學期都被評為「學習標兵」。她在班內組建了合作學習小組,以優帶差,以強幫弱。有一名叫隗旭的同學,剛上初一的時候就成為了年級有名的「特別生」,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對老師有強烈的抵觸情緒。高超發現該生有體育特長,就鼓勵他參加校運會,為班爭光。三年的時光,高超終於把曾經打架成癮的一匹「脫韁野馬」改變成了集體利益高於一切的「體育明星」。她酷愛英語、繪畫、書法和小製作,作品頻頻登榜。作為校籃球隊主力隊員,她2003年參加了「金雞杯籃球賽」,為學校贏得第一名的榮譽。從初一就是校合唱隊隊員,多次隨隊出征獲得佳績。同時她對物理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初一就獲得少年宮頒發的「少年電子技師」證書,同年還獲得北京市紅十字會頒發的初級急救人員證。李瑩:努力開拓自己的天地李瑩,密雲職業學校旅遊服務與管理專業高三學生。2003年,李瑩經老師推薦參加了北京市服務專業技能競賽,獲得了三等獎的好成績。身為班長,李瑩所在的0101班連年被評為校先進班集體、先進團支部和校園文化建設先進班集體。為了增強班級活力,李瑩在班裡搞起了「每日一歌」活動,讓班上的同學在每節課的課前預備兩分鍾唱一首活潑、清新的歌曲,這項活動不僅增強了集體凝聚力,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還受到了任課老師們的一致好評。作為班上「恆誠合作小組」的領頭人,李瑩還和同學們一起為老師打水、掃地,為冬季的校園除雪;陪敬老院的老人聊天,為他們打掃衛生;為臨近單位修建草坪;為共建單位「寶誠客運公司」的車輛製作收據回收袋,並且親手把它們掛在了車上。在「非典」期間,李瑩主動報名參加了村裡的「青年志願者」服務工作。在她的再三申請下,村領導安排她協助進行夜間值班工作。沒有熬夜工作經驗的李瑩怕自己打瞌睡,就穿著很少的衣服站在屋子裡,困了,就用涼水洗把臉,累了,就坐一會兒。就這樣,熬過了一個又一個長夜。李瑩說,她想要為弟弟做一個榜樣———以一個職高學生的身份考上大學。喬岩:給命運重重的回擊喬岩,順義區第一中學學生。她生長在一個普通的京郊農戶家庭。母親沒有工作,只靠父親打零工維持一家四口的生活。家庭的清貧使她早早地學會了勤奮與堅強。中考時,她取得了學校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全區第三名的好成績,被順義區第一中學錄取。她的勤奮努力,給她帶來了一個又一個豐厚的回報:考試中多次蟬聯年級之冠;競賽中多次以優異成績為母校爭光。然而命運似乎要格外考驗她,錘煉她,不獨賦予她貧窮,而且又將一次巨大的不幸降臨在她頭上。2002年除夕夜,一場車禍帶走了急著回家與親人團聚的父親。家裡的天頓時塌了下來。事後喬岩追述這件事情時寫道:「面對命運,我無從選擇,惟有堅強。」當所有的人都在哭泣時,她從苦難中掙扎著站起來,如期返回學校上課。家庭的不幸折磨著她稚嫩的心靈,她用顫抖的手寫下了《瀟灑人生》。她寫道:「命運,你可以毀滅我,但你永遠也不能讓我屈服。來吧,厄運,抽出你的劍,讓我們來斗一斗,看看誰是真正的強者!」這篇文章,獲得了「春蕾杯」全國青少年作文比賽高中組一等獎。呂賀:小小鳥也能飛得高呂賀,北京燕山東風中學學生。他從小體弱,5歲那年,眼睛被北醫大診斷為先天性「參差」屈光不正,兩眼視力相差懸殊,必須配鏡並用黑布遮蓋右眼,還要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訓練:每天穿針引線100次;用針在有著密密麻麻小孔的模板上扎出動物的圖案;還要捂著一隻眼往牆上打不知多少次乒乓球。1997年他因患急性腎小球腎炎住進北京兒童醫院,耽誤了近一個月課程,但期末考試仍然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一次次困難並沒有嚇倒他,反倒使他變得更加堅強了。呂賀興趣廣泛。5歲開始學習電子琴。在3個月的預備班學習期間,家裡根本沒有琴,因為樂感不好,家長以為他不是學琴的料,心想預備班學完後他一定會中途退場的。然而沒想到這一雙小手每天在床頭上彈來彈去,從未間斷,三個月下來床頭的漆都被磨亮了。視力差、體質弱、先天的手形不好帶來的困難,並沒有使他放棄對音樂的追求。他經常是用一隻眼睛看著譜子練琴,並且一學就是六年之久,無論嚴寒酷暑從來沒有間斷過,終於在2000年9月獲得了中國音樂學院頒發的電子琴優秀九級證書。長期的刻苦努力,練就了呂賀同學堅強的意志品質。如今他的左眼視力已校正為1.0,右眼視力為1.5,體格健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只曾經體弱的小鳥正在展翅高飛。

『貳』 小學生勞動技能小達人自理的事跡怎麼寫

勞動種類起因經過結果最後寫上個人感悟與収獲

『叄』 求一份高中生的先進事跡(包括去養老院的也行)50~100字 謝謝你們

高中同學復在暑假期間積極參加義務服務制活動,特別在每年的紀念、學習雷鋒系列活動中,走進敬老院,幫助老人們打掃衛生,修剪指甲,給老人們及時送去關懷;走進社區,義務打掃小區街道、清除牛皮癬;走進街頭,查找錯別字、不規范用字,並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凈化了校園周圍規范用字環境,多次得到學校領導的表揚。

『肆』 志願者個人事跡

你這傢伙,也誇張了點吧!如果你這樣說出去你還會很有資格做志願者嗎?有失有失……

『伍』 先進個人尊老事跡怎麼寫

敬老愛幼,是最好的美德。人之一生,誰也不能免這兩個時期,在老年人需要人的扶助,正如在年幼時需要人的照管。當年歲大了,無人加以誠懇的扶助,必不能得到安閑。幼小時,無人加以慈愛的照管,必容易趨於墜落。若講人道主義,須先對於老幼這兩項人,施行親切的愛護。

記得孟子說過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見敬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社會也十分重視尊老愛幼。如建了許多所養老院和孤兒院,讓那些老人能安享晚年,讓那些被狠心的父母遺棄的孤兒都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度過快樂的童年。公交車上也專門為老弱病殘特別准備了幾個座位。電視里也經常播放一些好心的叔叔、阿姨們通過希望工程或者慈善機構捐款、捐物讓失學的兒童重返校園……但是社會上也常常出現一些不尊老愛幼的現象。

現實生活中,不願意對子女盡撫養義務的父母大有人在,面對生活困境,他們不惜拋棄自己的親生骨肉;不願意對父母盡贍養義務的子女也大有人在,他們為了追求自己小家的所謂「幸福」,都不願意對父母盡孝心,林秀貞的事跡啟發著我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不能丟。

【適用話題】

「人間真情」、「贍養老人」、「深灰責任」等。

尊老愛幼是人類敬重自己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每個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今來,多少個春夏,多少個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處於什麼時代,有一點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這一優良傳統在好少年張斯振身上又一次得以體現。

黃香尊老愛幼的故事
黃香,東漢人,少年時就善於寫文章,當時的人稱頌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但黃香最難能可貴的,還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親。
黃香9歲時母親去世了。他十分悲傷,就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父親身上。
冬夜,天氣寒冷。黃香就先鑽到父親的被窩里,躺一會兒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覺。
夏天夜裡很熱,黃香就手執蒲扇,對著父親枕席使勁扇著。
黃香長大後,朝廷覺得他是個人才,讓他擔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災,百姓苦不堪言。黃香拿出自己的錢財賑濟災民,百姓沒有不感動的。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古人又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營造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222尊老愛幼其實不必太過度

大家都知道,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既然是優良的,也是民族的,又是美德,因此,我們中華兒女幾千年來遵循不變地繼承著這一個真理。我清楚地記得,初中的政治課上,老師一遍遍地強調:尊重老人,愛護兒童,是我們每一個中國公民應盡的義務。那時候,我們牢記著老師的話,把尊老愛幼當成一種光榮,當然,現在也仍然是一種光榮。只不過,在那個年代裡,還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並不能明白,怎樣才是真正的尊重老人和愛護兒童,我們天真地以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們的上輩和下輩,以後就都能過上好日子,既然都過上好日子了,那麼,尊老愛幼似乎也就做到位了,自己也算是一個優秀的中國公民了,而且,這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優良傳統美德,也算是被我們發揚光大了。

可殊不知,發展中的中華民族正在無形之中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坐享其成的工作時代離我們越來越遠,降臨至我們身上的,竟然成了一個你拼我殺的職業戰爭。是的,二十一世紀是一個靠實力說話的年代。不論事業,經濟,婚姻,哪怕是愛情,也都是講究實力效應的。稍微落後一步,退後一分,你就會發現,你和這個社會就像正在閱讀的一部長篇小說一樣,突然漏掉了幾個章節無法彌補。於是,這個社會里的每一位年輕人,都在努力學習著,拼搏著。而在這個前提下,當我們面對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美德時,該怎麼辦呢?

深刻記得我剛參加工作的日子,那時候,我在電台做新聞工作,每天都要堅持跑遍武漢三鎮,尋找最有說服力的新聞。有一天,我接到好幾個提供新聞線索的電話,電話里都說得很嚇人,不是這里殺人了,就是那裡房子坍塌了等等,可等我一一趕到時,我才發現,全是假的,人沒殺,是想殺人,房子也沒坍塌,是害怕坍塌了。那一天下來,我不僅空手而歸,反而還累得一塌糊塗。好不容易熬到下班,我拖著疲憊的身軀擠上了公共汽車。可以說,站在公交車上,我整個身軀和思想幾乎都是空的,像被掏空了一般,是沒有絲毫意識的。突然面前有個乘客要下車,我剛坐穩,不知從哪擠來一對約莫五十歲的夫妻。硬是擠到我的跟前,可以說,那一刻的他們,精力比我要充沛多了,他們一對一答地大聲喧嘩著,而我,累得連思考的力氣都沒了,但,旁邊的人說了:現在的年輕人啊,就是沒我們那時候單純,我們那時候多有禮貌,見到長輩就讓座,從來都不猶豫半秒。。。於是,我將座位讓了出來。我起身的那一剎那,我看見我身後的幾個疲憊的年輕人都將自己的座位讓了出來。而那些坐下的「長輩們」卻坐在那裡談笑風生。整個車廂,只有年輕人的呼吸和長輩們的高談闊論,他們認為,一切都是應該的.

寫下這段經歷,我並不是想指責什麼,我只是想說,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每一天,都會有N多個年輕人在這個社會里開始起步踏入自己的人生。他們所踏出的每一步,其實都是為了最終能夠延續那個光榮的優良美德。因為,想要將中華民族的這個優良美德繼承下來,光說是遠遠不夠的,而必須塌實地去做。不信,你可以隨意問一個年輕人,問他奮斗的目的是什麼?他肯定會回答你:讓自己幸福,讓自己的家人更幸福!其實,這就是實現美德的目標呵.只有首先讓自己穩定下來,才有足夠的能力去做到真正的尊老愛幼。尊老愛幼是什麼?不是說讓一次座位就是尊重了,這只是構成和諧社會的其中一個因素而已,生活里,還有諸多個類似的細節出現呢,我們是否都要放棄自己而去迎合這個美德呢?

當然,有相當一部分人會選擇放棄自己。因為,中華民族是一個以「孝」字當前的國家。在我們的字典里,只要違背了「孝」字,就會被眾叛親離,指責成不仁不義。因此,有相當一部分人從小就被灌輸著一種思想:這事你得聽大人的,大人說了你就聽,沒錯!幾十年來,一直都是「聽大人的沒錯」,於是,習慣成自然的在自己的思維里形成了一個模式:這事我要是自作主張了,怎麼對得起為我日夜操勞的父母長輩們?於是,這一部分人往往都會被家庭束縛而改變也許會很美好的前程,按照父母意願踏上了自己的征程。

當然,這也是他們繼承優良傳統美德的方式。這裡面,也有一些老人們的思想在做崇,某種時刻,當面對一個以死相逼的老人時,我們也確實會束手無策。血濃於水的概念是非常具有震撼力的。而在這種震撼力的背後,我們究竟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也許,此時此刻的尊老愛幼,不再是一種美德,而是一種負擔吧。

我總是認為,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對自己對家人對身邊所有的人們最好的尊重,也是最輕松的方式。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員,我們都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可我們的表達方式也可以隨著社會的進步而變遷,而不僅僅是為了這句口號而繼承,要用最真實的內心和行為去表達和實現,讓尊老愛幼的美德在我們的努力中得以升華,而不要過度地去為了美德二字去維護和遵循。否則,等我們變老的時候,這個社會將會變得非常可怕,可怕得一無所有.到那個時候,也許,美德也只能是一種美德了,它將變得什麼都不是,就守著美德去天堂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夫子的這段教導的意思是「敬重自己的長輩,進而推廣到敬重別人的長輩,撫愛自己的子女,進而推廣到撫愛別人的兒女。如果以這樣的准則治理國家,統一天下就如運轉於掌心一樣容易了。」 尊老愛幼是我國優良的道德傳統的精華。尊老愛幼是人類敬重自己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每個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近來,多少個春夏,多少個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處於盛唐還是當今社會,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尊老愛幼起始於原始社會,當時生產力低下,在氏族公社的內部為了人類的繁衍和文明的延續,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和尚無勞動與生活能力的小孩都一樣分配勞動果實,實行義務撫養。由此逐漸形成的這種樸素的道德觀念,被繼承下來。從原始的社會,就已有了尊老愛幼的思想,這使人聽起來感到非常的高興,從中也可看出人性的善良。「尊老愛幼」有著她經久不衰的生命力。這項傳統美德一定會被我們永遠的繼承下去。
1986年,根據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的建議,國務院決定將每年農歷九月九日的重陽節定為「中國老人節」,藉助傳統的重陽節,祝願全國老人健康長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於1949年12月規定每年6月1日為兒童節。
尊老愛幼是我國古代優良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弘揚這優良的傳統。為新中國的精神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國人一向說自己是一個懂得尊老的民族,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也是要尊老敬幼。每個人都有被呵護的童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也象鳥兒一樣會遠走高飛。成年人有很多無形的責任,自己的工作、家庭、孩子,我相信,成年人都會有這樣的煩惱:一方面在外辛苦工作,為了更好的明天打拚,一方面,又在想,今天,我們的父母又該想我們多少次呢?在他們孤單的看著夕陽最後一抹光芒消失在山的後面時候,他們會默念多少次對子女的思念?父母對子女的愛恐怕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私的付出了,但又有多少子女能體會到父母的愛?在父親冷漠嚴厲的面龐下,隱藏著的是一顆總是無意中就被孩子刺傷的心。感謝這位網友給我們提供這組圖片,因為,我們都該意識到,我們無時不在得到默默的關愛,但你,我,是否有付出,是否有去關愛我們真正應該付出愛的人呢?前些天情人節,很多年輕人會送玫瑰,送禮品,表達心意,我們的父母呢?他們可曾得到你們的鮮花?

『陸』 初中一年級勞動小達人的推薦材料怎麼寫

1、懶惰笨拙的人,是不受人歡迎的.從小參加家務勞動,不但能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而且會養成勤勞的作用.一旦走向社會,這些技能和作風,就會在集體生活中表現出來,受到大家歡迎.
2、同學們在家務勞動中,經歷克服困難的過程,能鍛煉意志和毅力.
3、學做家務,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家庭是個小社會,家庭生活的內容涉及到各種知識.許多同學的小發明、小創造,大多是在家務勞動的實踐操作中受到啟發而產生的.
4、緊張的學習之餘,做一點家務,正是一種積極的休息,不但可以通過改變活動形式來調節大腦機能,而且有利增強體質促進健康.
5、一個人家務勞動的能力強,生活技能也高,獨立生活能力就強,從

『柒』 宣傳小達人的簡要事跡怎麼寫

做宣傳就要把產品的優點和質量學出來。小達人的簡要事跡也就是要把小達人的優點表達出來。

『捌』 怎麼寫小朋友尊老愛幼的事跡

尊老愛幼是最好的美德。人之一生,誰也不能免這兩個時期,在老年人需要人的扶助,正如在年幼時需要人的照管。當年歲大了,無人加以誠懇的扶助,必不能得到安閑。幼小時,無人加以慈愛的照管,必容易趨於墜落。若講人道主義,須先對於老幼這兩項人,施行親切的愛護。

記得孟子說過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見敬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社會也十分重視尊老愛幼。如建了許多所養老院和孤兒院,讓那些老人能安享晚年,讓那些被狠心的父母遺棄的孤兒都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度過快樂的童年。公交車上也專門為老弱病殘特別准備了幾個座位。電視里也經常播放一些好心的叔叔、阿姨們通過希望工程或者慈善機構捐款、捐物讓失學的兒童重返校園……但是社會上也常常出現一些不尊老愛幼的現象。

現實生活中,不願意對子女盡撫養義務的父母大有人在,面對生活困境,他們不惜拋棄自己的親生骨肉;不願意對父母盡贍養義務的子女也大有人在,他們為了追求自己小家的所謂「幸福」,都不願意對父母盡孝心,林秀貞的事跡啟發著我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不能丟。

『玖』 勞動技能小達人自理的事跡怎麼寫

勞動技能小達人的治理事跡的話,你可以根據他的愛勞動的一些習慣來寫寫的

『拾』 投資老年福利事業得先進事跡

社會福利院是民政部門在城鎮設立的社會福利事業單位,其任務是收養城鎮喪失勞動能力、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的孤老、孤兒、棄嬰和殘疾兒童。被收養人員的一切生活費用由政府承擔
敬老院是農村集中供養「五保老人」的場所,「五保老人」供養是國家舉辦的農村福利事業的組成部分。收養的「五保老人」依靠集體供養為主,輔之以國家和社會必要的援助,他們的吃、穿、住、醫、葬的費用,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支付。
由此可見,社會福利院和敬老院的同屬福利救濟型的養老機構,入住社會福利院和敬老院都屬於機構養老。
我國的養老院收住的是居家養老有困難的老人,而且一切費用自理。養老院大多是民辦的養老機構,與社會福利院和敬老院不同,它屬於自負贏虧的商業服務性質。
老年公寓是由政府和社會力量按照市場原則興建的專供老年人居住的單元樓,單元樓中的單元房的面積有大有小,入住者可買可租。老年公寓樓內設有醫務室、活動室、健身房和小食堂,配置各項服務人員。
老年公寓與養老院的相同之處在於,兩者都以個人交費為主,有別於福利救濟型的社會福利院;不同之處在於,養老院是集體食宿的住院養老方式,而住老年公寓則是獨立住單元房的居家養老。老年公寓的單元房可以買賣和租用,而養老院的居室只能租用。

閱讀全文

與勞動小達人養老院事跡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修腳活動 瀏覽:897
重陽節小學生放假嗎 瀏覽:25
居民戶口養老保險可以補嗎 瀏覽:232
順於和孝順 瀏覽:198
蘇州工業園區退休年齡 瀏覽:119
2021年養老金哪個省最少 瀏覽:461
兒童體檢查血在哪個醫院 瀏覽:684
陪父母多少年書籍 瀏覽:346
長壽湖湖嶼城 瀏覽:961
老年痴呆卧床出汗 瀏覽:562
中國副國級幹部退休年齡 瀏覽:780
老人突然不記得人怎麼回事 瀏覽:708
孩子被吼時父母在想什麼 瀏覽:502
廣州色弱只能在哪個醫院體檢 瀏覽:216
快一百歲的老人送什麼 瀏覽:970
濰坊老年大學地點 瀏覽:21
看望敬老院老人Word 瀏覽:564
老人得心梗後怎麼辦 瀏覽:361
老年人泡什麼酒 瀏覽:137
血脈養生方多少錢 瀏覽: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