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8年臨沂的最低社保繳費基數是多少
2018年臨沂市企業職工社會保險繳費比例如下:
養老保險:公司繳30%,個人繳10%;
工傷保險:公司繳根據行業,個人不繳;
生育保險:公司繳1%,個人不繳。
社會保險的月繳費基數一般是按照職工上年度全年工資的月平均值來確定的,每年確定一次,且一旦確定以後,一年內不再變動。
針對用人單位工資發放形式的多種化,職工在確定繳費基數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單位從職工工資中直接代扣代繳的各項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和個調稅等,應納入繳費基數。
(2)單位以現金或銀行存款形式支付給職工個人的交通補貼、電話補貼、午餐補貼、過節費以及支付高溫、高空、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崗位的津貼,應納入繳費基數。
(3)單位通過稅後利潤提成或分紅的辦法支付給職工個人的工資,應納入繳費基數。
(1)臨沂養老金視同繳費系數是多少擴展閱讀:
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有上下限的規定,最低不能低於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私營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僱工和非本市城鎮戶口職工不得低於50%,私營企業法人、股東、個體工商戶業主不得低於100%);最高不能高於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300%。本市職工平均工資每年由市統計局公布。
同時,職工個人以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總額的月平均數作為本年度月繳費基數,而且每年7月,參保單位須到辦理參保登記的市社會保險費征繳管理中心或區社會保險所(以下統稱社保經辦機構)申報下一結算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
『貳』 養老保險 視同繳費 個人賬戶金額
視同繳費年限不算繳費基數。
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實際上沒有繳納養老保險費,視作已經繳費的年限。因為職工沒有繳費,也就不存在計算繳費基數的問題。
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基本養老金,分為兩部分:
一、基礎養老金
計算基礎養老金時,按照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計算的,計算公示如下: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1%;
二、過渡性養老金
因為視同繳費年限沒有實際繳費,個人賬戶沒有儲存額,也就那樣個人賬戶養老金,為了公平,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發放辦法按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具體制定的辦法執行。
以重慶市為例: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未建立個人賬戶的累計繳費年限×1.4%(計算系數)。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叄』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視同繳費指數表
『肆』 2017年臨沂市養老金怎麼交,養老金繳納比例是多少
一、社保繳費是以當地當年社平工資數額,為基數換算的,因此不知當地社平工資、不知如何選擇繳費比例(檔次),是不會知道應該繳費多少的。用人單位的繳費基數為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職工個人繳費基數是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為基數。
二、單位和員工參保的繳費比例大概如下:
1、養老保險費:單位繳納20% ,個人繳納8% 。
2、失業保險費:單位繳納2% ,個人繳納1% 。
3、醫療保險費:單位繳納8% ,個人繳納2% 。
4、工傷保險費:單位繳納,個人不需繳費。
(4)臨沂養老金視同繳費系數是多少擴展閱讀:
(1)繳費基數與比例
從2006年1月1日起,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其中,繳費工資,也稱為繳費工資基數,一般為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有條件的地區也可以本人上月工資收入為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月平均工資按照國家統計局規定列入工資總額統計的項目計算,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等收入,不包括用人單位承擔或者支付給員工的社會保險費、勞動保護費、福利費、用人單位與員工解除勞動關系時支付的一次性補償以及計劃生育費用等其他不屬於工資的費用。
(2)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的計算
月儲存額=本人月繳費工資*8%
本人月平均工資低於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的,按照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作為繳費基數。本人月平均工資高於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的,按照當地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300%作為繳費基數。
『伍』 各省視同繳費指數
很多老人羨慕有的老人擁有的視同繳費年限,覺得不用繳費也可以領養老金。可是視同繳費年限究竟誰會有?怎樣計算養老金呢?今天讓我們了解一下。
視同繳費年限是怎樣計算的?
實際上,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建立的時間並不長。1991年國家發布了《關於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我國才全面建立起養老保險制度。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原國有企業固定製工人,才會有相應的視同繳費年限。
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是依據職工檔案來認定的,實際上也包括機關事業單位的在編職工、上山下鄉時間以及符合條件的復退軍人的軍齡。《社會保險法》中的第13條有明確規定,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所以說視同繳費年限並不是無人繳費,而只是個人無需繳費而已。
視同繳費年限期間,養老金是如何計算的?
按照現在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是2005年國發38號文件確定的,養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構成。
我們國家的養老保險制度最初統籌層次比較低,是由各個地方自行設立的統籌區域,直到2020年底才實現了全面的省級統籌。1997年國家才全面統一實施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制度。
視同繳費年限,肯定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待遇,因此會計算過渡性養老金予以補償。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全國每一個省市都有自己的計算規定。有的跟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鉤,有的是推算當時的個人賬戶余額。上海和廣東最初是推算個人賬戶余額的,後來又先後進行了改革,才形成了現在的計算公式。另外,還是有過渡性系數,一般是1%~1.4%之間。
山東省的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是:退休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建立個人賬戶前的繳費年限×1.3%×平均繳費指數。
其中,平均繳費指數是按照實際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來計算。繳費指數類似於平均繳費檔次,實際上是等於當年繳費基數與當年社平繳費基數的一個平均值。
不過這個答案並不絕對。像北京和上海,在計算過渡性養老金的時候,按照當地的退休計算的,使用的視同繳費指數是視同繳費年限統一按照1計算。這種情況下,是人人相等的待遇了。北京市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實際上是分兩段時間的1992年10月以前、1992年10月至1998年6月,第2段時間計算過渡性養老金使用的就是實際繳費指數。
實際上,視同繳費年限期間的待遇,並不僅僅有過渡性養老金,也是計算基礎養老金的。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實際上在2005年國發38號文件中有明確的規定。基礎養老金月標准等於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每繳費滿一年發給1%。繳費年限包含了視同繳費年限。
所以說,確實我們在計算視同繳費年限的時候,有的地區會按照平均實際繳費指數來計算養老金,但也有的地區不一致。隨著養老保險制度實施時間的增長,擁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人也會越來越少,最終會實現平穩過渡的。
法律分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審核批准後,按月領取養老金待遇。養老金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和政府給的基礎養老金加在一起,就是參保人每月能領取的養老金待遇。基礎養老金按照不低於國家和省規定的標准支付,目前臨沂市基礎養老金標准為每人每月100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十三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第十四條 個人賬戶不得提前支取,記賬利率不得低於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徵利息稅。個人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
『柒』 山東省企業基本養老金視同繳費指數如何確定
摘要 月平均工資指數,就是指你每個月繳納的基數與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比值。如:你某月的基數是6000,當地的是4000,那麼指數就是6000/4000=1.5
『捌』 養老金繳費檔次系數怎麼算
法律分析:基本養老金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 +平均付款指數)/ 2×1%付款期,個人的平均貢獻指數是社會年平均工資基數/社會年平均工資,然後計算其平均值。下限是0.6, 高限制是3。社會保險的月繳費標准為最低檔(40%)、一檔(60%)、二檔(80%)、三檔(100%)四個檔次。其中,最低檔的繳費金額共548.57元:一檔(60%)月繳費金額為692.37元:二檔(80%)月繳費金額為835.97元:三檔(100%)月繳費金額為979.77元。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所謂養老保險(或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簡單說養老保險是由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行,保證勞動者在年老喪失勞動能力時,給予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第三條 社會保險制度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
『玖』 養老金計算中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視同繳費指數、實際繳費指數中的三個指數是啥含義怎樣計算
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pide;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pide;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pide;2×繳費年限×1%
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企業退休金的計算方法
退休工資
基礎退休金 +個人賬戶退休金月 +過渡性退休金
基礎退休金
(本人退休上年度自治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2*本人累計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退休金
本人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60歲為139個月,55歲為170個月,50歲為195個月,45歲為216個月);
過渡性退休金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本人可視同繳費年限*1.3% 。
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計算公式
A =(X0/C1+X1/C2+……+Xn/Cn+1)&pide;N
公式中,X0、X1……Xn為參保人員退休當年及退休前1年、2年……n年本人繳費工資額;
C1、C2……Cn+1為參保人員退休前1年、2年……n+1年自治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N為職工參與計算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的繳費年限;
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的計算
S=C1/12 X A
例:某人2013年退休,2012年自治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3470元,計算出的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為3535.58元,累計繳費年限為31.58年(其中視同繳費年限14.33年),個人賬戶累計金額30097.23元。
基礎退休金
(本人退休上年度自治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2*本人累計繳費年限*1%;
(3470+3535.58)/2*31.58*1%=1106.18
『拾』 退休後,視同繳費年限是怎麼算繳費基數的
視同繳費年限不算繳費基數。
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實際上沒有繳納養老保險費,專視作屬已經繳費的年限。因為職工沒有繳費,也就不存在計算繳費基數的問題。
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基本養老金,分為兩部分:
一、基礎養老金
計算基礎養老金時,按照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計算的,計算公示如下: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1%;
二、過渡性養老金
因為視同繳費年限沒有實際繳費,個人賬戶沒有儲存額,也就那樣個人賬戶養老金,為了公平,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發放辦法按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具體制定的辦法執行。
以重慶市為例: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未建立個人賬戶的累計繳費年限×1.4%(計算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