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論述空巢老人面臨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
一、現階段「空巢老人」的現狀
空巢老人的定義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性加大,家庭結構也在不斷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單獨居住或老年夫婦獨立生活在一起,子女均成年且長期不在身邊,又無他人照料,便逐漸形成的一個新的群體。根據民政部的數據,目前我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占農村老年人口的37%;城鄉家庭養老條件明顯缺失。而且,空巢化還在持續。不僅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上學造成大量家庭「空巢」,城市青壯年外出上學、就業以及異城居住和同城分別居住情況也十分普遍。這對於中國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形成了強烈沖擊,而且「空巢老人」的生活也出現各種問題並逐漸為大眾所關注。
(一)空巢老人生活孤獨,缺乏照料
這幾乎是所有空巢老人的寫照,因為自己的子女不是在外就學就是在外就業,要不就異城居住或者同城分別居住,只有放假有時間的時候才會回來和家中的老人聚聚,可見日常的日子裡這些空巢老人生活該有多孤獨。幾乎所有的空巢老人都一樣,平時只有自己和老伴在家或者自己單獨一人在家,沒有什麼人照料,生活起居全靠自己,而且老年人都有些許疾病所以更加不敢出門,害怕一出門發病的話暈倒在外。一般城市的基本設施要好於農村,有些老人還可以在一起打打牌,晚上去廣場跳跳廣場舞,但是在農村由於基礎設施落後沒有固定的娛樂場所所以生活更加單調。
(二)空巢老人精神空虛
正是因為空巢老人生活孤獨,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所以常年自己在家就更會造成精神空虛。兩個老人在一起可能還好一些,可以說說話。但是老伴去世的「空巢老人」因為年紀大了社交圈變窄,常年一個人獨處,孤單、落寞的情緒不斷增多,這也是老年人最怕的。如果長期生活在寂寞、沮喪的情緒里,不僅容易引發情緒障礙、抑鬱症等,也會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產生很不利的影響。這些不同程度上的焦慮、不安、孤獨、失落、抑鬱等情緒,與病痛等肉體上的傷害相比,對許多「空巢老人」來說則是一種更大的傷害。經常獨處、很少與人交流的老人往往更容易產生悲觀情緒,甚至會產生厭世的念頭。
(三)空巢老人的人身安全問題
一方面老年人的身體已經衰老,一旦出現急性的疾病而身邊又沒有人及時救助時就會出現事故。而且空巢老人都是和子女分開住,城市裡有退休金的老年人還好最起碼有經濟來源,而對於農村裡的老年人來說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只有靠子女接濟,但為了減少子女的負擔,好多老年人都會隱瞞自己的病情,有病就拖,一拖再拖,往往錯過了最好時機。另一方面,老年人自己在家行動不便,更易出現事故。一旦家中遭到盜竊或者出現其他問題,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就是最大的問題。
二、空巢老人出現的原因
(一)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口不斷增多
從老年人口規模上看,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老年人口。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1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78億,是全球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佔全球老年人口的23.6%。而從老齡化的速度來看,中國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十二五」規劃期間,中國將迎來第一個老年人口高峰,年均增加860萬左右,預計到「十二五」期末全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21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6%。可見我國老年人數量大增,老年人口不斷增多。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多,隨之出現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空巢老人」問題。
(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現在我國已經開放「二胎」政策了,說明我國勞動力紅利已經消失。曾經的計劃生育規定只能要一個孩子,人口的增長速度的確放緩了,但是獨生子女家庭造成了很多問題,就像:失獨老人問題、老齡化問題、空巢老人問題等。因為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家長肯定對這一個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夠吃最好的、喝最好的、上最好的學,所以等到孩子上學之後就變成了父母自己一人在家,孩子在外上學或者孩子在外打拚的局面,造成了空巢老人的社會現象。
(三)年輕人和老年人的觀念存在差異
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市也不斷發展。隨著大城市的不斷發展,對於年輕人的吸引力不斷提高,很多年輕人更傾向於在大都市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近年來「北上廣」還有東部城市不斷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年輕人。更多的年輕人為了追求在大都市裡生活,寧願在大都市裡蝸居、當蟻族也不願意回自己的老家,陪陪自己的父母,而老年人為了不耽誤自己的兒女的前程也就獨自生活了下去。
還有一些年輕人覺得老年人和自己的觀念、行為有差異,為了不引起沒有必要的誤會,所以會選擇和老年人分開住。有些老人想得開認為自己有自己的活法,但是也有些老人認為那是年輕人嫌棄自己,所以心情更加抑鬱。
三、空巢老人的解決對策
(一)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培育專業的護理人員
社會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調節社會分配的一項基本制度。對於那些孤苦無依、生活困難的特殊空巢老年人,政府有責任進行免費救助,通過機構供養的方式,讓這部分老年人安度晚年;國家應通過興辦養老福利機構和建設養老福利設施,培育和發展養老護理服務市場,運用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相結合的方式,解除空巢老年人缺少日常護理和社會照料的困境,使「空巢老人」的生活不在拮據並且得到照料並得到改善。並且我國目前老年專業化服務水平不高,既缺乏專業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專業的護理員。而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多,必須不斷探索適合老年人特點的專業化服務,以應對老齡化問題。
(二)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積極應對「精神空巢」
要鼓勵城市和農村因地制宜的建設老年文化場所。經常性地搞一些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讓老人的晚年生活豐富多彩。加大社區活動場所建設,同時培養護理人員和志願者隊伍。從老年人的實際需要出發,提供就餐、就醫、生活料理等各種形式的免費或廉價人性化服務,基本實現老年人「困有所助、需有所幫」的要求。整合村莊、校舍,利用農村文化大院、體育大院、文化書屋等各類場所,整合資源。不論利用哪些形式最終的結果都要解決老年人精神空巢的問題,讓抑鬱、孤獨情緒遠離老年人。
(三)加強「孝」文化的宣傳,提高子女的責任意識
雖然我國制定了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年輕人的責任感,但這並不是根本的解決措施。一方面,弘揚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加大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子女自覺地陪伴父母,贍養父母,承擔起自己責任。政府對那些做得好的典型要加以宣傳並獎勵,這是社會的導向問題,引導子女「見賢思齊」。要在道義上譴責做的不好的人改過自新,最終形成良性循環。另一方面,恪守孝道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以在中小學教材里增加更多的尊老愛老內容,讓公民們在小時候就接受孝的教育,這才是事半功倍的長遠之計。
⑵ 空巢老人的社會問題及措施有哪些
空巢老人的社會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而導致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損失。
解決空巢老人的社會問題的措施:
1、便捷服務
救助服務,不用撥電話就可以享受及時便捷的救助,家中只需安裝一個呼叫器,輕輕按下按鍵,大病小災都能第一時間得到回應,同時還可以享受家政等日常服務。
2、愛老活動
減輕政府負擔,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尊老敬老為己任,傳播愛老美德,服務老齡化社會,是企業公民積極奉獻愛心的契機。
也是構建企業和政府關系的良好健康渠道,通過企業向社區老人捐贈援通一按靈,讓更多需要幫助的空巢老人得到全面的居家養老安全保障。
(2)空巢老人養老面臨什麼問題擴展閱讀:
「空巢老人」使現有的養老體系面臨三大挑戰:
1、生活保障
主要是經濟方面,尤其是農村地區老人的養老問題將是今後很長一段時期的任務,目前的新農保水平還太低。
2、日常照料服務
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服務,是當前應對老齡化的核心問題。目前的老年專業化服務水平不高,既缺乏專業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專業的護理員。
3、精神慰藉
目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靠家政服務員,專業的心理從業人員較少。在不少專家看來,受到沖擊最為嚴重的正是作為養老最基礎的家庭層面。
⑶ 如何解決空巢老人的社會問題
1、要盡早建立和健全養老保險制度;其次,要盡快並認真建立農村養老制度,推廣實施社會基本養老不僅在城市,即使在農村也日顯其重要與緊迫。
2、要積極發展老齡產業,開拓老年消費市場。根據老年人口的特殊需求推動老齡產業發展。
3、要讓老年人融入充滿活力的經濟社會生活,充分發揮老年人力資源優勢的作用,認識老年的價值,愉快安度晚年。
4、增強空巢老人的幸福感,常回家看看。情感寂寞是空巢老人都會存在的問題,多給予老人關心,陪伴父母,讓父母老有所依。
5、把建立「一鍵通」、「一號通」、「社區呼叫中心」列為社區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屬於國家公共財政支持的范疇,正是滿足人民群眾實際生活需求的重要舉措,也是幫助空巢老人更好的面對突發狀況。
空巢老人性格特徵
家庭「空巢」綜合常常表現出的症狀是心情郁悶、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平時愁容不展,長吁短嘆,甚至流淚哭泣,常常會有自責傾向,認為自己有對不起子女的地方,沒有完全盡到做父母的責任。另外也會有責備子女的傾向,覺得子女對父母不孝,只顧自己的利益而讓父母獨守「空巢」。
社會針對老年人的電視節目少、健身娛樂設施不足,導致老人的精神生活貧乏。再加之空巢老人社會活動減少、子女關懷不夠,極易引發精神疾病。
⑷ 「空巢老人」晚年生活很孤獨,獨生子女家庭如何解決父母養老問題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離家後的中老年人。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首屆全國智能化養老戰略研討會介紹,空巢老人比例很大,到2050年,我國臨終無子女的老年人將達到7900萬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佔54%以上,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也再次引發關注。
未來怎麼養老已經成為一個社會性問題,在子女自己出力外,還希望能有一些政策幫扶,健全我國養老體系,讓老人安享晚年。
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
⑸ 那些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
隨著經濟、社會等方方面面的飛速發展,中國在20世紀末迅速邁入了老齡化社會的行列。而當老齡化遭遇「空巢」現象時,空巢家庭的養老問題便突顯出來,空巢家庭及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也便成為學者們研究的熱點。國內學者目前在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城市空巢家庭及空巢老人的研究上,對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較少涉及,而專門針對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的經驗研究更少(陳建蘭,2008)。因此,本文對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展開專門的調查與研究,這在理論上是很有意義的。同時,研究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並據此提高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不僅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且也關繫到農村和諧社會的建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對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的研究中,在全國范圍的大型抽樣調查沒有展開的背景下,按照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對中國農村空巢老人展開分地區的研究,是比較可行的研究路徑。而江蘇省蘇州市可以作為中國經濟較發達地區的代表之一,2008年,蘇州的GDP達到6701億元,位居全國城市第五位,而同年蘇州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1680元,遠高於全國4761元的平均水平。此外,蘇州市在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方面也已經做出了一些領先全國的探索實踐,例如,在蘇州農村地區,老年農民(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無需繳納養老保險費即可獲得每月100元以上的養老補貼。因此,本研究以蘇州農村為例,分析中國經濟較發達地區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這不僅對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挑戰有現實意義,而且對中國其他地方也有借鑒意義。
⑹ 什麼是「空巢老人」現在的養老現狀是什麼
空巢老人。從字面理解就是說 。老人自己在窩里呆著。沒有別人的陪伴。回
引申為人老了退休了。兒女答相繼長大工作。有自己的生活和事業。老人就自己生活。
每天與寂寞為伴了。
行動力不足的老人或者單身老人一般就會被送去養老院。這就是說消費養老。
兒女一方面是由於社會原因。工作和家庭的牽絆導致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老人。
其次是心理層面。人老了愛嘮叨。記性差。行動力緩慢。兒女會很沒有耐心去照顧關懷老人。
⑺ 空巢老人的社會問題及措施是什麼
空巢老人的社會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而導致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損失。
解決空巢老人的社會問題的措施:
1、便捷服務
救助服務,不用撥電話就可以享受及時便捷的救助,家中只需安裝一個呼叫器,輕輕按下按鍵,大病小災都能第一時間得到回應,同時還可以享受家政等日常服務。
2、愛老活動
減輕政府負擔,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尊老敬老為己任,傳播愛老美德,服務老齡化社會,是企業公民積極奉獻愛心的契機。
也是構建企業和政府關系的良好健康渠道,通過企業向社區老人捐贈援通一按靈,讓更多需要幫助的空巢老人得到全面的居家養老安全保障。
多關愛老人:
1、老人要從思想上擺脫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建立新型家庭關系。
減輕對子女的心理依戀。要盡早將家庭關系的重心由縱向關系(父母與子女的關系)轉向橫向關系(夫妻關系)。適當減少對子女的感情投入,降低對子女回報父母的期望值。特別是子女到了「離巢」的年齡,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備,逐步減少對子女的依戀狀態。
2、老人要及時地充實新的生活內容,盡快找到新的替代的角色。如培養興趣愛好,建立新的人際關系,調整生活方式,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和公益性勞動等。
3、兒女應加強對老人的「精神贍養」,常回家看看。
兒女應該在情感上和理智上有體貼父母的習慣,即使 「離巢」,也要增加與父母的聯系和往來的次數,以避免父母家庭「空巢」綜合征的發生。和父母住同一城鎮的子女,與父母房子的距離不要太遠。
對於身在異地的子女,除了託人照顧父母,恐怕更加要注重對父母的精神贍養了。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在情緒上容易產生不良情緒,應經常與父母通過電話進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⑻ 如何解決空巢老人家庭養老問題
無論是空巢老人還是獨居老人都存在養老問題。
養老問題已日益重專要,無論是城裡屬還是農村,有一個最佳方案可以滿足各個家庭父母子女的內心需求,對大家來說也比較能接受。
建議在社區建托老所,如果有托老所,養老就不是問題。
人的一生有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工作單位這些社會平台,唯獨老年人缺少托老所。
有人說有養老院,對大多數人來說經濟條件達不到,離家遠,兒女探望不方便,老人身體不好還是要請假照顧。
在居住區建托老所的好處:
1,健康的老人每天來去自由,有活動交流的場所,解決孤獨寂寞;
2,對於身體不好或空巢的老人,可以寄宿在托老所,有專業的醫務人員和護工;
3,老人上托老所可以去自己居住區的,身體不好的也可以去兒女居住區的,這樣兒女放心,工作不受影響,探視方便;
4,創造大量的服務就業崗位。
最後需要我們共同呼籲,這是一個很大的社會需求,巨大的市場,有資源有資本的投資進來,希望政府部門從政策方面提供配套支持,比如基建配套,對社會發展養老事業也是貢獻,因為誰都有父母,誰都會老去。希望老人都有尊嚴的老去。
⑼ 空巢老人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獨居老人面臨的最大困難有哪些?
(一)老年疾病
空巢獨居加上老齡退化會有身心困難。一是我國老年人中70%患有慢性老年病,15%患嚴重疾病。慢性疾病伴有不可逆的並發症,需要終生治療及護理。二是老人行動遲緩或不便,常引發傷亡事故,如上下樓梯跌落、用煤氣時燒傷燙傷等。三是日常起居需要有人提供衛生清掃、購物、洗衣、做飯等幫助。
(二)心理問題
子女不在身邊易產生心理問題。一是行為偏離,缺乏交流溝通使得性格病態:處事認真的變成固執生硬、急躁、乖僻;文雅清高的變得不愛交際;性格隨和的發展成任性粗野等。
二是孤獨抑鬱,獨居老人有可能會出現孤獨、壓抑之感,情感日漸脆弱,會產生衰老和死亡的聯想,導致自卑、煩躁、焦慮、多疑。三是失落依賴,生活單調注意力無法轉移時會產生內疚、負罪、失落和依賴,常常因為小事而抱憾終身。
(三)經濟困難
部分空巢老人,因為經濟收入低,對社會依賴性很強,這一特點在孤寡老人、高齡老人和老年婦女當中特別突出。經濟困難導致入不敷出,會影響到老人健康保障和醫療保障等必要的開支,而致惡性循環。
(四)操勞過度
兒女的孩子要操心,兒女們的地也要操心,兒女們都有工作,地里的活都是老人們在管,久而久之會造成身體不支,出現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