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每年交養老金1萬元到退休能領多少工資
沒有具體數據,很多不確定因素,無法計算每年繳費1萬元,退休時那多少錢。
職工基本養老金的計算,涉及繳費工資指數,個人賬戶儲存額,繳費年限,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退休年齡等諸多因素,很多因素都存在不確定因素,是無法計算當事人退休時可以拿多少錢的。
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統賬結合之後參保的人員,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
1、基礎養老金=(本人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
《社會保險法》
第十五條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Ⅱ 退休工資每月1萬,在全國機關事業單位中屬什麼檔次
退休工資每月能夠拿到10000元,在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中絕對排前5%,屬於高檔次的退休工資。機關事業單位中,什麼樣的人退休後能夠拿到萬元養老金?如果是管理人員,最低也是管理三級,也就是正廳以上退休人員。如果是專業技術人員,最低也是四級教授。如果是工勤人員,基本上不可能達到這么高的養老金。
因此,養老金月入過萬,毫無疑問是高檔次的那一部分朋友。當然,有些離休幹部、退役軍官也能夠拿到這樣的養老金,這些都是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的人,配得上這樣的養老金。
Ⅲ 2020年2月退休,養老金是一萬元以上,在北京市是什麼水平
在北京養老金一萬元以上應該是事業編單位公務員待遇了,這個數目基本上已經算是高水準了,較低的養老金企業工人待遇三四千,高的五六千,事業單位公務員編制公職人員養老金少的五六千,高級職稱檔位一萬元以上或再高的,月養老金在萬元以上已是不低了。
Ⅳ 正處級公務員退休以後,每月能領多少養老金,會超過1萬元嗎
有關於正處級公務員退休之後,能否每個月領取的一萬以上的養老金,我們還是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首先,對於機關公務員的養老政策,我們國家已經有相關文件確定了是從2014年10月開始,公務員也要跟正常的居民、企業、靈活就業人員一樣,是需要繳納費用的,不再是以前那種不用承擔養老費用的支出,這也就是養老並軌的意義所在之一。所以,我們就要知道並軌之後的機關養老也是越來越趨同與企業養老這一塊,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是探討正處級公務員退休之後有沒有一萬以上的養老金。
Ⅳ 一年交一萬的養老金一個月能領多少錢
現行的演算法非常復雜,基本上為 你繳費期內的繳費基數總和除以你的專繳費月數得到你的繳費期內屬月平均工資再加上當年全省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當地社保局能查到)的和除以2得到的商在乘以你的工作年限得到的積除以100,這個就是你的基礎養老金。個人養老金=你個人賬戶金額除以(60歲退休除以139,55歲退休除以152),這樣你每月拿到的養老金數額=基礎養老金+個人養老金。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養老政策的不斷調整,養老金的演算法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會作出調整。我不知道你在哪個省,影響的因素,但是以一年交一萬的養老金按照目前的演算法,拿到手的養老金基本上在2500---3000元之間吧
Ⅵ 國外都有哪些養老金制度
由於人口不斷減少和老齡化不斷加劇,降低退休金或再度延長退休者的年齡也難以避免,很多國外的養老制度也不斷的在改變。
按照新生效的法律,德國退休者的年齡將由過去的65周歲逐步過渡到67歲。所謂逐步過渡是指將延長的2年分為24個月。前12個月,用12年的過渡期,即每年在上一年的基礎上增加1個月的工作時間,這樣在2024年即可過渡到66周歲時退休。後12個月分6年過渡完,即每年在上一年的基礎上多工作2個月方可退休,這樣到2031年時即可執行67歲退休的制度。
總之,大多數國家都是讓你在年輕時創造更多財富,老了之後才會有好的養老保險,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了延長退休年齡。
Ⅶ 退休金能達到一萬多的人曾經是干什麼的
你好,退休金過萬的老人,本身數量是比較少的,因為萬元以上養老金,是全國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三四倍左右,拿到這個錢數是非常不容易的,是鳳毛麟角的。拿到萬元以上退休金的老人,不是一般人。
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職工的退休制度是按照本人標准工資的一定比例發放,再加上退休級別發放的生活補貼數。實際上,能拿到80%~90%的職工工資水平,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有過渡性養老金的退休老人會越來越少,而且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建立年金制度,企業退休職工要達到萬元以上,一個是煙草、電力等壟斷行業的幹部,另一個是金融、設計等高薪單位的幹部,他們繳納的技術很高,還會有企業年金等養老補充。越來越多的企業都會按照規定繳納養老保險。因此,企業職工的養老金待遇也會越來越高。
Ⅷ 按北京目前的養老保險制度,如果工作年滿20年,個人養老帳戶有一萬元,那麼退休後每月能拿到多少養老金
由於你的繳費情況等資料都不掌握,什麼時間退休也是未知數,無法為你計算準確的養老金領取額,所以,只能告訴你計算方法啦。各地情況有差異,但基本原則相同,從2006年1月起執行。因比較專業,你的慢慢學,才會計算。以下是計算方法,你自己按公式測算吧!
一、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退休後均按本意見計發基本養老金。
二、 「統賬結合」後參加工作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統賬結合」前參加工作,本意見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的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和過渡性調節金。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調節金分別按下列辦法計算:
(一)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算公式為: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三)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計算公式為:
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
(四)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准為基數,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2015年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
按上述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時,統賬結合時間、繳費年限、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過渡性調節金計發比例,按《關於改革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有關問題的解釋》(見附件)執行。
三、為了保持待遇水平平穩過渡,設立3年過渡期。在過渡期內按照新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低於原辦法的,差額部分予以補齊。高於原辦法的,2006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30%; 2007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70%;2008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90%。2009年以後退休的,基本養老金按新辦法計算。過渡期滿後按新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仍低於原辦法的,差額部分予以補齊。
附:
關於改革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有關問題的解釋
一、統賬結合時間
統賬結合是指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統賬結合時間,2005年12月31日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從按照繳費工資基數11%或12%計入個人賬戶的時間算起;2006年1月1日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從建立個人賬戶的時間算起。
二、繳費年限
繳費年限是指依據有關規定實行個人繳費至職工退休時,單位和個人實際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年限。實行個人繳費制度之前,按國家和自治區規定計算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計發辦法中的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繳費年限不足整年的,按月數除以12換算,保留兩位小數。
三、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計算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使用的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以統計部門公布的盟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准。參加自治區統籌的原養老保險行業統籌企業、電力企業,以統計部門公布的自治區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准,其他企業要逐步過渡到自治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四、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005年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二)新辦法中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以實行個人繳費制度至職工退休前的繳費工資、繳費年限和盟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依據(1998年以前以職工平均工資為依據),按下列公式計算: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上式中,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按下列公式計算:
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職工退休當年、前一年,二年......n-1年的年繳費工資基數,年繳費工資基數等於每個月的繳費工資基數之和。
------ 職工退休前一年,前二年......前n年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實行個人繳費制度至職工退休前的繳費年限。不足整年的,按繳費月數除以12換算。
五、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按本人退休年齡所對應的下表所列標准執行。非整數年齡按月數除以12換算後四捨五入。
退休年齡/ 計發月數
40/ 233
50/ 195
60/ 139
41/ 230
51/ 190
61/ 132
42/ 226
52/ 185
62/ 125
43/ 223
53/ 180
63/ 117
44/ 220
54/ 175
64/ 109
45/ 216
55/ 170
65/ 101
46/ 212
56/ 164
66/ 93
47/ 208
57/ 158
67/ 84
48/ 204
58/ 152
68/ 75
49/ 199
59/ 145
69/ 65
70/ 56
Ⅸ 如果一個退休老人每月養老金能夠達到上萬塊錢,以前大多是從事什麼工作的
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公務員和機關事業單位中,處級以上領導,且工齡至少在35年以上的退休人員,養老金能達到萬元以上。
因為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在職工資與職務職級掛鉤。尤其是養老金並軌以前,一般都是根據工齡,確定養老金計算比例。然後和按照在職時崗位級別對應的工資,計算養老金。在職時的職務職級越高,退休後的養老金越高。雖然並軌以後,養老金的計算方式與企業退休人員趨於一致,但是,仍然有一些處級以上的領導幹部,退休後的養老金能達到萬元以上。
如果生活在三四線城市,可以過著吃講營養、穿講名牌,每年出國旅遊一趟的生活;如果生活在中西部市、縣以下小城市或農村,說他們是有錢人一點也不為過,可以過上超小康的生活,會令許多人羨慕嫉妒恨。
Ⅹ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退休金如何算
(一)什麼是退休呢?其實,退休是計劃經濟時代的一種做法,一般指的是老職工退出工作崗位休養,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也有為年輕人倒換崗位的意味。特別是過去我們還有子女頂崗的政策。
根據1957年《關於工人、職員退休處理的暫行規定》,只有國營、公私合營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的工人、職員才能夠退休。
1969年,我國勞動保險基金停止計提以後,所有的退休待遇都是由原用人單位承擔了。退休職工的關系一般還保持在原用人單位,甚至用人單位還會發放一定的福利待遇。
我國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後,大家領取的待遇都改「退休費」為「養老金」了。但是,目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們還習慣地稱之為辦理退休手續。
(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怎麼算待遇。
農保,又稱新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一部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2014年整合了新農村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而來。
實際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從來就沒有出現過「退休」兩個字了。一般的表述是,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個人,養老保險累計繳費滿15年,到達60歲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至於是不是退出工作崗位,國家不管的。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養老金計算公式,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基礎養老金主要源自於政府補貼,分為中央補貼和地方補貼。目前,全國規定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為93元每月。地方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額外補貼。比如說目前山東省是142元每月,青島市是192元每月。江蘇省是173元每月,南京市是470元每月。北京市是820元每月。上海市最新調整的基礎養老金標準是1200元每月。
除了基礎養老金,另外一部分待遇就是個人賬戶養老金了。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領取養老保險待遇是個人賬戶的儲存額除以139。
這種情況下,如果想領取1萬元的養老金,即使按照上海市的基礎養老金的1200元標准,個人賬戶養老金需要達到8800元。也就是說,領取養老金待遇時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余額要達到122.32萬元。試想一下,誰現在參加農保個人賬戶里有100多萬元?即使是實施了20多年的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能有30萬元就非常厲害了。
上海市,目前繳費檔次最高是5300元一年,按時繳費政府補貼675元(一次性補齊沒有政府補貼)。這種情況下,滿打滿算繳費40年個人賬戶的本金也不過24萬元,算上利息一般也超不過30萬。更何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際上是2014年才全面統一建立起來。
所以說,要想通過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領取1萬元的養老金,是不可能的事兒。如果有100多萬元,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還是有可能每月領取1萬元養老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