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退休中人的過渡性養老金及職業年金在2021年7月退休在2022幾月才能補發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
但是,現在退休的中人,統一是按照本人2014年9月的工資來計算的,其餘「過渡性」養老金一直沒有出台補發政策。
所謂退休中人,指的是2014年10月1號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人,也就是橫跨了這項改革的人。
『貳』 退休中人什麼時間發放正式退休金
具體規定如下:
根據《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
關於「中人」的過渡,全國實行統一的過渡辦法。對於2014年10月1日前(簡稱改革前,下同)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中人」設立10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底限高。
即:新辦法(含職業年金待遇)計發待遇低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按老辦法待遇標准發放,保持待遇不降低;高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員(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
第二年退休的人員(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發放20%,依次類推,到過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員(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0%。過渡期結束後退休的人員執行新辦法。
N
老辦法待遇計發標准=(A*M+B+C)*∏(1+Gn-1)
N=2015
A:2014年9月工作人員本人的基本工資標准;
B:2014年9月工作人員本人的職務職級(技術職稱)等對應的退休補貼標准;
C:按照國辦發[2015]3號文件規定相應增加的退休費標准;
M:工作人員退休時工作年限對應的老辦法計發比例;
Gn-1:參考第n-1年在崗職工工資增長等因素確定的工資增長率,n∈[2015,N],且G2014=0;
N:過渡期內退休人員的退休年度,N∈[2015,2024]。2014年10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間退休的,其退休年度視同為2015年。
新辦法待遇計發標准=基本養老金+職業年金,其中,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經+個人賬戶養老金。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1.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1%,其中,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實際平均繳費指數×實際繳費年限)÷繳費年限。
2.各地根據測算形成與機關事業單位職務職級(技術等級)和工作年限相對應的視同繳費指數(樣表詳見附件),工作人員退休時,根據本人退休時的職務職級(技術職稱)和工作年限等確定本事視同繳費指數。
實際平均繳費指數=(Xn/Cn-1+ Xn-1/Cn-2 + ...... + X2016/C2015 + X2015/C2014 + X2014/C2013)/N實繳;
Xn、Xn-1、...X2014為參保人員退休當年至2014年相應年度本人各月繳費工資基數之和,Cn-1、Cn-2、...C2013為參保人員退休上一年至2013年相應年度當地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
N實繳為參保人員實際繳納養老保險費年限。
2.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過度系數。其中,過渡系數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統籌地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過渡系數保持一致。視同繳費指數由各省級地區統一確定。
3.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計發月數。其中,計發月數按國家統一規定執行。
(2)臨沂退休中人什麼時候理順養老金擴展閱讀
記者查閱各地實施方案發現,總體與中央改革要求保持一致,即以2014年10月1日為界,改革前退休的「老人」,繼續按照國家規定的原待遇標准發放基本養老金,待遇沒有變化;改革後參加工作的「新人」,根據「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按照退休時的工資水平和繳費情況核定養老金。
關鍵在於,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中人」,數量龐大,在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中占絕大多數,這部分人的退休待遇將有何變化?記者調查發現,國家規定為「中人」發放過渡性養老金,並為「中人」設立10年過渡期,其間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
「保低限高」:如新辦法計發的基本養老金低於老辦法,按老辦法補齊;新辦法高於老辦法,高出部分分年度按比例予以封頂限制。
記者采訪寧夏、江蘇等多省區社保部門發現,各地在「保低限高」原則下設計的方案都能夠保證廣大「中人」的退休待遇基本不降低。
「新辦法的相關系數是在確保『中人』待遇不降低的前提下倒推算出來的,這樣設計的初衷是為了實現新老政策銜接、穩定過渡。不讓改革的人吃了虧,也不能讓新老辦法出現太大差距。」寧夏社保局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處負責人崔新穎說。
據金維剛介紹,前些年我國實施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改革時,就設置了5年過渡期,現在養老「並軌」情況更加復雜,所以將過渡期延長至10年,確保「中人」的待遇能夠保持平穩。
『叄』 "中人"退休金何時才能兌現
今年養老金調整與往年相比,今年最大變化在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按照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調整待遇,這也是上世紀90年代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來,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首次同步調整養老待遇。 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說,6.5%左右的調整幅度是指全國總體平均水平而言的,並不意味著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都按6.5%來調整,更不是每個退休人員都按6.5%增發養老金。各統籌地區具體調整幅度,還需要由各地政府出台實施方案來具體確定。 並軌後「中人」按照各地政府出台的實施方案增加養老金。一般會在6月底之前結束。
『肆』 機關事業單位已退休的中人工資什麼時候兌現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的中人,自批准退休的次月起,養老金兌現。但其中,按新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高於老辦法的部分,按每年兌現10%遞增。
照國家統一部署,我省從2014年10月1日起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中人」即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人員,他們不再執行原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費計發辦法,而是實行與個人繳費掛鉤的新的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同時強制建立職業年金。
中人」退休後,其領取的養老金由基本養老金和職業年金兩部分組成。其中:基本養老金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塊,基礎養老金與上年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本人歷年繳費工資和繳費年限掛鉤,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個人賬戶養老金由本人歷年繳費水平和繳費時間決定,繳費水平越高,繳費時間越長,個人賬戶積累越多,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水平也就越高;過渡性養老金則依據本人退休時的職務職級和改革前的視同繳費年限確定,這一塊是對改革前未繳費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年限的補償。
高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員(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員(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發放20%,
依次類推,到過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員(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0%。過渡期結束後退休的人員執行新辦法。
(4)臨沂退休中人什麼時候理順養老金擴展閱讀:
退休金按照按退休金籌措方式分類
1、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企業提取退休基金,交給獨立的信託機構,如銀行或保險公司,由其保管運用,在職工退休時,由信託機構從退休基金中支付退休金。企業除非已完全履行退休金給付義務,否則不得將退休基金收回。
2、未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企業未提取退休基金交付信託機構保管運用,或者企業雖提取了退休基金,但自行保管運用,而未交付給信託機構保管使用,在職工退休時,企業自行籌措資金支付退休金。這種辦法與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相比,職工的退休金缺乏保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退休金
『伍』 臨沂市中人養老金什麼時間發放
摘要 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時間有變化!記者從人社部門獲悉,自2020年4月起將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發放時間統一為每月20日至25日
『陸』 中人的退休金什麼時間執行到位
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中人退休金,在退休時發放基本養老金時就執行到版位。權
行政事業單位中人的基本養老金,因為新辦法視同繳費年限指數計算辦法部分省市還沒有出台,暫按老辦法支付養老金,待新辦法出台後重新計算,與老辦法比較就高不就低,請耐心等待。不過,不要期望新辦法迴避老辦法有多大提高,不然何以叫並軌。
『柒』 退休後第一次養老金發放時間
在正常情況下,離退休人員在每月15日至20日就能領到當月的養老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70條: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第73條規定: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1.退休;2.患病、負傷;3.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4.失業;5.生育。
『捌』 退休中人什麼時候才能領正式的退休金
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限就可以正常領取退休金了。
如果不夠年限,那就只能拿臨時退休金,還得等哦。歡迎採納。
『玖』 中人退休金,很長時間才理順,理順之後所欠部分一般多久補發注意什麼
中人養老金待遇的理順工作非常復雜,需要長時間才能完事。2015年國家才公布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從2014年10月開始。直到2017年一些地級市才陸續出台有關養老金改革的實施意見。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主要問題是,需要職工和政府共同籌建養老保險基金和職業年金,對於財政的負擔壓力很大。再加上有關職業年金的投資運行機制的問題,很多地方確實完善的比較慢。
目前絕大多數地區的職業年金,只收繳了職工本人承擔大部分和非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部分。全額撥款的機關事業單位部分只是記賬制,但是深圳的財力豐厚的地區直接使用的是實賬積累,有效減少了未來的風險。
『拾』 中人的養老金何時發放正式退休金
「中人」養老金水平何時能夠准確計算?
什麼是「中人」?
據介紹,對於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啟動時,也就是2014年10月1日以後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簡稱「中人」。
由於其養老金的准確計算需要的有關參數尚未發布,所以四川對「中人」退休人員一直採取預發養老金的辦法,全國其他各省的情況基本類似。
對此問題,廣大「中人」退休人員反映強烈,國家近期即將下發相關參數,待收到國家文件後,四川將盡快啟動「中人」養老金的准確計算,並從「中人」退休之日起補發。
四川2017年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工作進展如何?
2017年4月13日,人社部、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於2017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規定:
調待范圍:2016年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
調待水平:國家規定,2017年總體調整水平按照2016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5%左右確定。
調待辦法:2017年仍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定額調整體現公平原則;掛鉤調整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適當傾斜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企業退休人員,適當提高調整水平。
時間節點:7月31日前,全省將按照國家規定,把調整後的待遇落實到位。我們將按照國家和省廳養老保險調待工作部署,提前分析測算,積極籌措資金,確保按規定增幅和時間完成調待任務。
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工作推進得怎麼樣?
今年一季度,全省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7128.6萬人,較2016年底5662.76萬人增加1465.84萬人。
異地就醫接入國家平台工作進展順利,目前四川省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省級平台順利完成了與國家異地就醫平台的無縫對接;省本級、成都市、攀枝花市、內江市、樂山市5個統籌區通過人社部的驗收,共有28家醫院可通過國家平台正式開展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業務。
下一步,四川省將持續推進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工作,力爭6月30日前實現全省各統籌區接國家級平台開展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推動按病種付費改革
省本級100個住院病種按標准付費
四川將推動三醫聯動,發揮醫保基礎性作用,推動按病種付費方式改革工作,出台省本級按病種支付標准,實現住院費用按病種付費不少於100個住院病種;配合做好取消公立醫院葯品加成工作;全面實現醫保智能監管。
同時,還將建立醫保手機智能通,實現參保人員個人權益查詢、定點醫葯機構查詢、醫保在線結算等。
今年四川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40萬
如何促進就業?
四川省人社廳就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幾年,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四川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穩中有升態勢。去年8月底,全省高校畢業生初就業率為88.62%,比前年同期增長0.04%。去年底,全省高校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92.58%,好於往年和全國同期。今年,四川省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40萬人,比去年增加1萬人左右。
去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意見》,指出基層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主陣地。要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激勵政策,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中小微企業、基層生產服務一線就業創業。
四川省對此高度重視,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人社廳正會教育、財政等部門研究制定相關政策,貫徹落實好國家文件精神,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業,從而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率。
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26.28萬人
春節後農民工返崗率普遍在90%以上
四川省人社廳副廳長李強介紹,一季度主要就業指標穩中向好,就業形勢呈現總體穩定、穩中有升、開局良好的態勢。全省城鎮新增就業26.2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32.86%,同比增加2.45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6.8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34.38%,同比增加4921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11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35.21%,同比增加1210人。
據統計,一季度,四川農村勞動力就業形勢保持高位平穩運行。今年春節後農民工返崗率普遍在90%以上,目前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總量2485.3萬人,其中,省內轉移1346.4萬人、省外輸出1138.9萬人;全省實現勞務收入1105.9億元。在藏區、烏蒙山區分別召開就業扶貧現場推進會,全省組織就業培訓「扶貧專班」近20期,在88個貧困縣廣泛舉辦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
今年四川省還將調整最低工資標准嗎?
答:去年,四川省根據實際,研究制定了《關於完善最低工資調整機制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今後一段時間內,最低工資標准由每兩年至少調整一次改為每兩年至三年至少調整一次,進一步完善了最低工資調整機制。
加之四川省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實體經濟困難增多,因此,為減少企業用工成本,經省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會議討論,決定四川省今年暫不調整最低工資標准,繼續沿用2015年月最低工資標准,
即:全省月最低工資標准分三檔,分別是每月1260元(每日57.9元)、每月1380元(每日63.4元)、每月1500元(每日69.0元);全省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准分別是每小時13.2元、每小時14.4元、每小時15.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