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計算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摘要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演算法如下:
② 計算養老金待遇的,平均繳費指數,怎麼算出來的
平均費用指數的計算沒有想像的那麼復雜。關鍵是我們個人沒有相關數據,只能從遠處眺望。
結束
以上列出了四個基本的平均繳納指數(水平)的計算方法。可以說是覆蓋了所有平均繳納指數的計算類型。如果你有公司,有人支付費用,可以把上面介紹的兩種方法組合起來分別計算後再平均。如果你個人支付費用、單位支付、支付同樣的費用、支付很多費用的話,可以這樣計算。
③ 個人指數化平均工資怎麼算
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計算方法:
1、將職工退休時當地職工上一年平均繳費工資分別除以歷年來的平均繳費工資,求得職工歷年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2、以職工退休前在職期間歷年繳費工資分別乘以相對應年份的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求得職工本人歷年指數化繳費工資。
3、將職工本人歷年指數化繳費工資之和除以企業和職工個人累計繳費月數,即得職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計算公式為:
S=(X1+X2×C1/C2+X3×C1/C3+Xn×C1/Cn)/M
=C1×(X1/C1+X2/C2++Xn/Cn)/M
=C1×(A1/B1+A2/B2++An/Bn)/M
=C1×PZK)
式中:
S——職工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C1,C2,,Cn——職工退休前一年,二年,的開發區年平均繳費工資;
X1,X2,,Xn——職工退休前一年,二年,的個人年平均繳費工資;
M——企業和職工繳納基本養老保險金累計月數;
A1,A2,,An——職工退休前一年,二年,的個人年平均繳費額;
B1,B2,,Bn——職工退休前一年,二年,的開發區年平均個人繳費額;
P——個人繳費與全區人均繳費之比的平均值,稱:指數化繳費系數;
拓展資料:
一、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含義:
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指參保人員退休時當時(統籌范圍)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的乘積。該指標反映參保人員在整個繳費年限的繳費工資平均水平,是計算基本養老金的重要指標。
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全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二、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和養老金的關系:
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根據《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的規定,本決定實施後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
三、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本人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④ 養老金計算公式中的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怎樣計算請舉例說明一下。
指數就是你自己的養老保險繳費基數除以同期的省平工資。
比如去年你每個月按4000元的基數繳養老保險,而去年省平工資是2000元/月,那你去年的繳費指數就是4000/2000=2。
每年的繳費指數算平均數,這就是平均繳費指數。
平均繳費指數×退休上年的省平工資=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⑤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如何計算
我的指數化月平均工資基於當地平均工資 工資是根據被保險人的年數計算的。我的指數化月平均工資是中國養老保險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我的指數化月平均工資也是養老保險中養老金發放的依據。用我當年的工資除以該地的平均工資得到的數字,就是我的指數化月平均工資中的指數值。
1.它將幫助中國社會的年輕人取代老年人,實現中國社會勞動力的再生;
2.中國的養老保險可以為中國的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時,對於現在正在工作的員工來說,中國的養老保險也能給員工安全感,從某種意義上實現了社會穩定;
3.它可以促進經濟發展。中國養老金的金額與在職工資掛鉤,因此這一制度可以讓員工更加積極高效地完成相應的工作。
拓展資料:
社會養老保險是中國政府根據一定的法律法規,為解決勞動者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限制後,或者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工作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社會保險制度。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社會保險類型之一。養老保險只有在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法定范圍內的社會工作生活後才自動生效。
所謂「完全」的特點是工人脫離生產資料;所謂「基本」,是指參與生產活動還沒有成為社會生活的主要內容。法定年齡限制是切實可行的措施。同時,被保險人只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即符合國家規定的退休條件並已辦理相關手續;按照規定累計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滿15年的,經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批准,從次月起按月領取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喪葬補助金。
基本養老保險費由企業和被保險人按照不同的繳費比例共同繳納。以北京市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例:企業每月按繳費基數總額的20%繳納,職工按工資的8%繳納。
⑥ 基本養老保險中所謂指數化工資是如何計算出來的求大神幫助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指職工本人的平均繳費工資指數乘以職工退休時上一年當地職工社會月平均工資。
公式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上年的省職工平均工資/12×N)∑n1(n年的平均繳費工資/n年的省職工平均工資)公式中:n年的平均繳費工資——從業人員退休前一年、前二年前n年的平均繳費工資。n年的省職工平均工資——從業人員退體前一年、前二年前n年的省職工平均工資。N——從業人員繳費年限∑——n年的繳費工資指數之和
個人指數化工資是統計計算的數據,其定義為:職工每年的繳費工資(a),與本省當年社會平均工資(A)的比值,即為當年指數,比如a1/A1為第一年指數;將歷年指數相加(a1/Al+a2/AZ+....+an/An),除以繳費年限(N),得出平均指數;再將平均指數(a1/Al+a2/AZ+....+an/An)/N)乘以職工退休時上年度全省社會月平均工資(An),即為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所謂統籌養老金,原先稱為基礎養老金,就是指從用人單位繳費組成的統籌基金中向退休者支付的那部分養老金;而所謂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是指從職工個人賬戶積累中向退休者支付的那部分養老金。這兩部分養老金的計發方法分別是:基本養老金=統籌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是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不僅取決於退休時計發的數額,還要隨國家基本養老金水平的調整而增加。計發辦法只是計算確定了參保人員退休時的養老金待遇水平,而參保人員退休後平均還要生活25年以上,需要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因此,必須建立基本養老金的正常調整機制。在調整時需要考慮到工資增長、物價、養老保險基金和財政承受能力等多種因素,以當地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和上年度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的一定比例確定。
⑦ 養老金計算中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視同繳費指數、實際繳費指數中的三個指數是啥含義怎樣計算
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pide;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pide;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pide;2×繳費年限×1%
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企業退休金的計算方法
退休工資
基礎退休金 +個人賬戶退休金月 +過渡性退休金
基礎退休金
(本人退休上年度自治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2*本人累計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退休金
本人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60歲為139個月,55歲為170個月,50歲為195個月,45歲為216個月);
過渡性退休金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本人可視同繳費年限*1.3% 。
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計算公式
A =(X0/C1+X1/C2+……+Xn/Cn+1)&pide;N
公式中,X0、X1……Xn為參保人員退休當年及退休前1年、2年……n年本人繳費工資額;
C1、C2……Cn+1為參保人員退休前1年、2年……n+1年自治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N為職工參與計算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的繳費年限;
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的計算
S=C1/12 X A
例:某人2013年退休,2012年自治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3470元,計算出的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為3535.58元,累計繳費年限為31.58年(其中視同繳費年限14.33年),個人賬戶累計金額30097.23元。
基礎退休金
(本人退休上年度自治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2*本人累計繳費年限*1%;
(3470+3535.58)/2*31.58*1%=1106.18
⑧ 養老保險中的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什麼怎麼算呢謝謝
從你地開始建立個人賬戶開始,
用你歷年的工資除以你省歷年的平均工資所得的所有商
加在一起,再除以總年數.
再乘以(你當地的社平和全省的社平之和)
再除以2
差不多吧。
⑨ 個人養老保險計算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徼費工資依具什麼計算出來
關於改革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有關問題的解釋
一、統賬結合時間
統賬結合是指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統賬結合時間,2005年12月31日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從按照繳費工資基數11%或12%計入個人賬戶的時間算起;2006年1月1日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從建立個人賬戶的時間算起。
二、繳費年限
繳費年限是指依據有關規定實行個人繳費至職工退休時,單位和個人實際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年限。實行個人繳費制度之前,按國家和自治區規定計算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計發辦法中的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繳費年限不足整年的,按月數除以12換算,保留兩位小數。
三、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計算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使用的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以統計部門公布的盟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准。參加自治區統籌的原養老保險行業統籌企業、電力企業,以統計部門公布的自治區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准,其他企業要逐步過渡到自治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四、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005年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二)新辦法中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以實行個人繳費制度至職工退休前的繳費工資、繳費年限和盟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依據(1998年以前以職工平均工資為依據),按下列公式計算: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上式中,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按下列公式計算:
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職工退休當年、前一年,二年......n-1年的年繳費工資基數,年繳費工資基數等於每個月的繳費工資基數之和。
------職工退休前一年,前二年......前n年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實行個人繳費制度至職工退休前的繳費年限。不足整年的,按繳費月數除以12換算。
五、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按本人退休年齡所對應的下表所列標准執行。非整數年齡按月數除以12換算後四捨五入。
退休年齡/計發月數
40/233
50/195
60/139
41/230
51/190
61/132
42/226
52/185
62/125
43/223
53/180
63/117
44/220
54/175
64/109
45/216
55/170
65/101
46/212
56/164
66/93
47/208
57/158
67/84
48/204
58/152
68/75
49/199
59/145
69/65
70/56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⑩ 新辦法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怎麼算
法律分析:例如:2000年當地月平均為1000元,2001年你月交納基數為2000元,那麼那一年的指數是2。如果你一直這么交,每年的指數都是2,最後退休的時候,平均指數也是2,那麼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就是2×退休時當地月平均工資
指數——每年的繳費基數與前年的當地月平均工資的比值全部加起來求平均。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上面求得那個值乘以退休時的當地月平均工資。
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一條 勞動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親假、婚假、喪假期間,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
第十二條 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若勞動者提供了正常勞動,則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不得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勞動者沒有提供正常勞動,應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三條 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完成勞動定額或規定的工作任務後,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勞動者在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的,應按以下標准支付工資:
(一)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日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工資標準的150%支付勞動者工資;(二)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200%支付勞動者工資;(三)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法定休假節日工作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勞動者工資。
實行計件工資的勞動者,在完成計件定額任務後,由用人單位安排延長工作時間的,應根據上述規定的原則,分別按照不低於其本人法定工作時間計件單價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資。
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其綜合計算工作時間超過法定標准工 作時間的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並應按本規定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
實行不定時工時制度的勞動者,不執行上述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