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服務 > 養老院一席難求怎麼看

養老院一席難求怎麼看

發布時間:2022-05-06 19:33:04

㈠ 如何看待年輕人住進養老院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有些養老院為了讓自己的房間不空置,就推出了這樣的政策。現在人口老齡化嚴重,有些養老院一床難求,而有的養老院根本沒幾個人。當然養老院老少混住,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他們除了要支付房費之外,還要每月完成固定的助老志願服務。在我看來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既可以幫助年輕人,也可以更好的照顧院里的老人。

3、志願服務

一般入住養老院的年輕人,都需要滿足養老院提出的要求。他們也算是志願者,需要每月完成足夠時間的志願服務,這樣才能讓他們入住。這算是一個好的開端,能解決很多的問題。不過人多了之後,養老院難免會發生變化。

㈡ 為什麼養老院在中國做的不是很好

中國人幾千復年以來的傳制統思想是「養兒防老」,去養老院意味著無後或子孫不孝。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與農耕社會不同,現代社會養兒防老逐漸變得不現實,只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㈢ 養老院未來可能會一床難求嗎

這種情況還會隨時會出現,因為現在中國的老齡化社會越來越嚴重,到2025年之後中國大面積的出現,老年人這個時候如果養老院不能夠有很好的數量,或者說有一定的面積的話,那麼他的床位也會非常難求的。因為現在的這種環境對於這種老齡化的社會也是大家在每天的不斷的說起來,有的時候也確實是因為現在的現在的這種新生兒可能是越來越少,再加上現在的老年人越來越多吧。

養老院的床位越來越緊張,並不是說一句空話,而是離得我們現在越來越近了,我們必須要抓緊足夠的能力去掙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讓男人得到一個很好的照顧。所以說那個時候我們必須要陪在父母的身邊,這樣也能夠做到自己的應盡的義務。

㈣ 養老院,何時不再難進

民政部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城鄉養老機構發展到4萬多個,養老床位365萬張。但平均下來,每50個老人擁有不到一張床。
1·總量不足導致「一床難求」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大部分老人都願意居家養老,與兒孫共享天倫之樂。但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養老觀念也在逐漸轉變。不少思想開明、衣食無憂的老人希望入住設施齊全的養老院安度晚年。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老年人和殘疾人福利處張曉峰說,在我國現有的養老服務體系中,公辦養老機構主要接收「三無」老人、「五保」以及低收入的高齡、獨居、失能老年人,在養老服務體系中充分發揮基礎性、支撐性作用。
但與現實需求形成強烈對比的卻是,多數養老院床位緊張,公辦養老院更是「一床難求」。
據民政部統計,我國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僅為19.7張,不僅低於發達國家50‰—70‰的比例,也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20‰—30‰的水平。
2·「難求」背後暗藏潛規則
床位總量少,是養老院「一床難求」的客觀原因,但不夠公開透明的排隊制度,從某種程度上也加劇了「入院難」現象。
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原本接收「三無」老人、「五保」等弱勢群體的公辦養老院,漸漸成為「特權」老人爭相享用的「蛋糕」。找關系、打招呼「插隊」入住「火爆」的公辦養老院,已是行業內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在床位緊俏、有300多人排隊等位的上海市第一福利院,86歲的朱大爺就坦言,自己能住進來多虧3年前女婿找了關系。「要不哪能這么快住進來,排隊不知要排到猴年馬月!」
此外,部分公辦養老院由於承擔行業示範作用,建築設施存在高端化傾向,也成為吸引「特權」老人的因素之一。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認為,公辦養老院更應發揮「托底」作用,不能淪為政府部門追求政績的「面子工程」,忽視了社會群體基本的養老需求。
「養老是一門科學,不能粗放管理。一方面公辦養老機構「供不應求」,另一方面民辦養老事業發展緩慢。在大力發展公辦養老機構的同時,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令我們備受鼓舞。」宋曉斌說,今後將繼續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控制」的思路,多途徑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為有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個性化」的養老服務。

㈤ 年輕人為何住進養老院

近來,杭州養老機構濱江綠康陽光家園新來了14名年輕「住戶」。表面上看,作為「住戶」,他們每月只需支付300元就能住進30平方米的「標間」;但實際上,他們還有另一重身份——作為養老院招募來的志願者,每月要完成20小時的助老志願服務。

不過具體到年輕人入住養老院的問題,要推廣也不得不提到一個現實的難點。以杭州為例,2017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每百名戶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4.24張。而此前《浙江日報》曾報道說,有的養老院「一床難求」而有的養老院空置率居高不下。

不只是杭州,市區公立養老院一床難求,其實是全國普遍存在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拿出少數床位來給年輕志願者,恐怕也不太容易。反之,一些郊區新建的民營養老機構卻空置率較高,因為老人嫌其離家、離大醫院、離購物場所都太遠,交通不便,或者收費太高。以新聞中的杭州濱江綠康陽光家園為例,是一個大型的公建民營項目,從相關報道來看硬體的確不錯,但是乘坐公共交通的話,此地距離市中心、西湖風景區都需要一個半小時以上的車程。

換言之,養老院老少混住,讓志願者和老人當鄰居當然不錯,但很容易令人聯想到床位多寡的「老問題」。顯然,面臨老齡化社會,市區需要更多「小而微」的養老機構,不斷增加床位;而郊區的民營養老機構則需要在配套設施、管理服務上多想些辦法,比如說開通班車、修建配套的醫院、超市等等。

㈥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無法贍養老人,老人都在養老院,你怎麼看待這種問題

其實這很有可能是雙方自願的事情,現在父母和小兩口住在一起壓力真的太大了,兩代人在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上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一些有能力有學歷的父母其實是不願意和年輕人住在一起的,他們更樂的清閑。

到了老人這個年紀,有些時候意難平的不是不住在一起,是孩子把她們扔到了養老院卻不聞不問,所以有些時候分開不是錯,錯的是不關心。

㈦ 「對於有的老人來說,養老院是最好的、有尊嚴的養老場所」,你怎麼看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上,首先說我的心情很沉重,因為每一個人,一生中忙忙碌碌,為社會做貢獻,撫養自己的子女成家立業,大多數老人們都沒有享受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是到了晚年的時候,對自己的養老問題的時候,有的老年人,不一定有自己的主動權了。

所以,除了沒有兒女,或者是子女身體不好的時候,不建議去養老院度晚年。

在自己的家,安度晚年,才能把晚年生活,過得穩穩當當的,才是人生晚年最好的尊嚴和幸福,這只是我個人建議,每一個家庭有自己的想法和安排,但是祝每一個父母晚年都幸福美滿!

㈧ 高檔養老院價格連年上漲,為何有些高檔養老院還是會出現一床難求的現象呢

因為有錢的老年人有的是。

㈨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送老人家去養老院,大家如何看的

這個是很正常的現象,上班忙照顧不了老人,而且養老院有伴,條件也不錯,沒什麼不好

㈩ 我國現在養老院環境現狀如何

隨著我國進入老年化社會,加上獨生子女政策改變著我國的家庭人口結構,「養兒防老」的傳統養老模式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將商業養老險作為日後養老的支柱。那養老保險有哪些險種?不同險種我們又應該如何選擇呢?
城區公立養老院一床難求的現象不僅僅出現在北京。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是,「城區公辦的住不進,城裡民辦的住不起,郊區民辦的不願去。」
中國目前老齡化問題嚴重,而城市化進程加快等原因使得目前中國城鄉的空巢家庭不斷增加。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李寶庫說,為確保更好地照顧老人,這些專門針對失能老人而建的養老機構將具備四個基本條件:只接納到達國家法定退休年齡的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房產不予出售,必須配套擁有一個專門的醫療機構、專門為入住老人開展全天候的醫療服務,以及必須具備臨終關懷的職能。
★專家分析:
養老方式面面觀
社保養老——僅夠溫飽
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是以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為特徵的養老保險模式,按照該模式,個人和企業按照員工工資數額的一定比例繳費,分別進入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賬戶,那麼在未來社保養老是否真的能為參保人提供足額的養老保障呢?
以月薪6000元的員工為例,不考慮通貨膨脹,工資增長,及賬戶利息等因素影響,假設30年後退休時社平工資是2000元,則按目前社保政策,每月大概可以領取退休金1800多元,社保替代率約30%。而按照專家建議,替代率達到80%,才能保證退休後的生活質量不下降。
企業年金——難以掌控
企業年金是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願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我國於2004年5月1日才開始試行。由於企業自身認知程度不夠,國家對個人繳費部分稅收政策的不明確等原因,真正實行企業年金的企業數量還是很少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數據,截至2009年12月31日,參加企業年金的人數是1116萬人,僅佔2.2億參加基本養老人數的5%,佔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則不足1%。
最重要的是,企業年金實行最終主動權都在企業手裡,員工個人是無法掌控的。如果你很想參與到企業的年金計劃中去,那麼前提條件一是你要在職,二是所在企業願意為職工繳納企業年金。
養兒防老——不堪重負
「養兒防老」是中國人的傳統養老觀念。但是隨著「4:2:1」家庭結構在中國逐漸普及,傳統養老觀正受到強烈沖擊,80年代四世同堂的金字塔迅速演變成現在的倒金字塔形的家庭結構。曾經的「小皇帝」如今面對就業、醫療、住房、子女教育,已經舉步維艱,又如何周到地顧及贍養老人?事實上如今許多父母還在以不同方式來資助子女買房、創業等。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將來還要出現「8:4:2:1」的家庭,可見養兒防老已越來越不現實了。
商業保險——養老支柱
商業養老保險是以人的生命或身體為保險對象,在被保險人年老退休或保險期屆滿時,由保險公司按合同規定支付養老金。其特點鮮明,天然具備參與長期養老金儲備計劃的優勢。兼備了投資和保障的功能,使理財主體更加多元化,提高了養老保障水平。目前商業保險中的年金保險,兩全保險,定期保險,終身保險都可以達到養老的目的,客戶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投保。
金融投資——種類繁多
我國養老現狀分析:金融投資是目前大多數人比較熟悉的養老方式。可供選擇的工具很多,一部分屬於有固定收益的品種,如銀行各類存款、人民幣理財產品、外幣理財產品、國債等,這類產品的優勢是安全穩健,但收益不會太高。一旦收益不抵通脹,其實際購買力是縮水的。
另外一部分屬於較高風險的投資品種,如股票、基金、期貨、權證等。對於以養老為目的的投資來說,一些穩健型的投資品種應該是首選,如基金。而基金也隨風險收益的不同分為貨幣型、偏債型、平衡型、偏股型、ETF、LOF等,每個人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搭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也有不少把養老金寄託於房產,覺得手中有房養老不愁,那麼單一依靠房產投資是否能完全解決養老問題呢?
方式一,出租:以每月的租金來支撐每月的養老金開支
租金收入僅是房產價值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本金壓在房產上,並不能為老年的日常生活提供持續的收入現金流,可見靠租金養老沒有充分地利用所有用於養老的資金;而且房屋出租過程勞心勞力,中途如出現斷租,勢必影響晚年生活開支需求。
方式二,出售:一次性出售來支撐未來多年養老金開支
房屋出售後,大筆資金仍需要再次規劃,才能為晚年養老提供支持,否則同樣要面對資金貶值的風險,並存在晚年沒有持續可增長的收入現金流,有錢不敢用的問題,仍是一個不完整的養老規劃。
可見,房產投資雖具有較強的抵禦通脹的能力,但是其變現能力較差,加上國家政策支持及法律監管很不明朗,單一靠房產養老仍然不夠穩妥。
綜上所述,用過分依賴短線或保守單一的投資方法,去累積維持未來幾十年退休生活的資金,往往事與願違。
老人們的精神需求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日趨凸顯。最美不過夕陽紅,當一個人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候,往往更需要關懷。三年一代溝這句話不是沒道理的,年輕人並不懂得老年人的世界,所以大多數老年人是空虛、孤獨的。
近年來,社會越來越關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老年大學、銀發旅遊也越來越火爆。關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能只靠子女的關懷,也要靠社會的共同努力,加大愛老敬老助老的宣傳,營造一個營造尊老、敬老的社會氛圍是必要的。這也是南北巢養老網的宗旨所在。
(資料來源:360個人圖書館)

閱讀全文

與養老院一席難求怎麼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我的抖音總是被老年人點贊 瀏覽:578
在懷柔市退休養老金多少 瀏覽:802
50歲以上肥胖指數 瀏覽:469
徐州下崗女工退休年齡 瀏覽:620
溫州社區養老驛站有哪些 瀏覽:374
河南開封養老保險領每月多少 瀏覽:173
補交五年養老保險是多少 瀏覽:863
老年人被騙事件 瀏覽:91
南京夕陽紅老年大學中華路教學點 瀏覽:202
外地戶口在天津交多少年養老金可領當地 瀏覽:830
老年人女真絲上衣 瀏覽:270
孝敬爹和媽原聲伴奏 瀏覽:910
我國現有多少70歲以上的老人 瀏覽:761
職工養老保險手冊填寫要求 瀏覽:488
哪個地方可以補繳養老保險 瀏覽:911
民航招飛體檢報名一般要持續多久 瀏覽:107
養生鍋怎麼燉小雞 瀏覽:829
孩子是o型父母是什麼什麼型 瀏覽:6
姓龍重陽節出生寶寶的名字 瀏覽:253
孝敬父母好少年圖片大全 瀏覽: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