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養老產業有哪些項目
家庭養老模式為主要模式
目前,我國養老模式主要分為三類,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家庭養老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並由社會提供養老服務的一種方式。社區養老模式則是社區引入養老機構,老人能夠享受社區的專業服務機構和人士上門服務。機構養老模式是以設施建設為重點,通過設施建設實現其基本養老服務功能。根據我國「十三五」規劃,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占老齡人口比重分別約為90%、7%和3%。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Ⅱ 社區養老服務的內容有哪些
社區養老服務的內容有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文化教育、法律維權。
養老服務指的是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務,滿足其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
工作原則是以人為本原則,從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出發,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居家養老服務。公平公正原則,確保公共福利資源公平使用,合理分配。均等化原則,在承認地區、城鄉、人群間存在差別的前提下,保障城鄉居民都享有一定標准之上的社會居家養老服務。社會化原則,堅持市場化運作,引導社會服務機構積極參與居家養老服務。專業化原則,加強管理,提升服務,提供專業化的居家養老服務。
養老服務機構要求:
1、應正式登記注冊,具備相關資質證書,合法運營;
2、應具有與其業務范圍相適應的管理人員和服務員;
3、應具有與其業務范圍相適應的固定的經營場所、工作設備;
4、對服務實行明碼標價,實施公開承諾服務。
養老服務行為規范:
1、儀表儀容端莊、大方、整潔;
2、統一著裝、配備工號牌;
3、提倡使用普通話,語言文明、簡潔、清晰;
4、主動服務,符合相應崗位的服務禮儀規范;
5、尊老敬老,對老年人富有愛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第三十七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發展城鄉社區養老服務,鼓勵、扶持專業服務機構及其他組織和個人,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緊急救援、醫療護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詢等多種形式的服務。
對經濟困難的老年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逐步給予養老服務補貼。第三十八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將養老服務設施納入城鄉社區配套設施建設規劃,建立適應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務、文化體育活動、日間照料、疾病護理與康復等服務設施和網點,就近為老年人提供服務。
發揚鄰里互助的傳統,提倡鄰里間關心、幫助有困難的老年人。
鼓勵慈善組織、志願者為老年人服務。倡導老年人互助服務。
Ⅲ 養老產業鏈包括哪些內容
養老產業鏈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老年療養,包括:老年康復醫療,保健醫療,養生保健等。
2、老年用品,包括代步車、老年手機、助聽器等。
3、老年服務,包括生活料理、養老保險和心理輔導等。
4、養老地產,包括養老公寓和養老社區等。
5、老年文化,包括老年人的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等。
6、老年出行,包括老年旅遊等。
7、老年餐飲。
如何利用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助力健康老齡化
應對老齡化不僅需要加強醫療衛生和生活照料制度體系建設,也需要技術進步和產業支撐,這是解決老齡化背景下服務人力資源不足,提升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是已經進入老齡化國家普遍的努力方向。健康養老產業涉及很多內容,本研究主要關注醫葯產品、健康保險、智慧醫養、基礎設施適老化改造、康輔器具等產業,這是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關鍵領域。中國相關產業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但相比老齡化需求並對照先進國家的水平,差距仍然很大。未來一個時期,需要借鑒國際經驗,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加速推進發展。
一、提升供給和保障水平,滿足日益增大的老年醫葯產品和服務需求
1.老年疾病用葯及治療手段不足問題十分突出
基於既有的疾病譜及其變化規律,中國老年人群腫瘤患病率仍會繼續走高,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會維持高位,阿爾茨海默病、罕見病等新的疾病負擔上升,新的感染風險和問題不容忽視,導致傷殘影響自主生活能力的疾病也需關注。從這些臨床需求看,老年人的葯物及治療手段的可及性仍然不足。主要問題表現為:
●對於阿爾茨海默病、部分罕見病等,迄今為止國際上尚未研發出有效的葯物和治療手段;
●針對部分惡性腫瘤,雖已有葯物和治療手段,但有效性不足;
●針對部分疾病,國際上已開發出較為有效的葯物,但價格高昂,患者負擔較重,如針對部分腫瘤的靶向葯物和生物製品;
●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葯物給葯途徑、作用機制有待優化,便利性、安全性有待提升;
●由於疾病譜差異,部分中國特有高發疾病如肝癌、食管癌、胃癌等葯物和治療手段研發不足。
●預防性產品如針對各類感染的疫苗、早期診斷性產品如各類試劑、功能恢復性產品如人工髖關節等耗材、生活質量提升葯品如疼痛管理等,存在短缺、質量不高及價格高昂等問題。
圖1 中國疾病臨床需求滿足情況及葯物貢獻度
2.提升老年用葯及治療手段可及性需重點解決的若干問題
●鼓勵創新,加強重點領域新葯和技術手段的研發。綜合運用稅收和金融支持措施,強化對企業創新激勵;強化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加大對侵權行為的處罰;結合老年人疾病需求變化,確定重點領域,制定更加明確的醫葯產業發展戰略。推進醫葯領域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成果轉化。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體系,鼓勵中外企業及研究機構在醫葯研發領域深度合作。
●進一步完善審評審批制度,加快創新葯物及新的治療手段的引進。在葯物審批特殊通道建設中更多考慮老年人急需的葯品和治療手段。積極總結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的有關經驗,並適時加以推廣。
●完善仿製葯政策。在進一步強化對專利葯保護的同時,完善對仿製葯研發的支持政策,加快仿製葯對專利過期的原研葯的替代速度;提高仿製葯企業產業集中度,規范市場競爭秩序,進一步加強監管和一致性評價,確保仿製葯質量。
Ⅳ 養老產業中支柱產業有哪些
1、基本養老保險基金
目前,我國養老金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佔主導地位。據人社部介紹,作為第一個層次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健全,職工養老保險加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兩個平台,目前已覆蓋近十億人。
2、第二支柱:年金基金
近年來,作為我國養老金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發展迅速。據人社部介紹,我國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制度初步建立,並在逐步完善,目前已經覆蓋5800多萬人。
(1)老年人口基數大
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2億,是世界老年人口總量的1/5,是亞洲老年人口總量的1/2。
(2)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快
到2045年左右,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30%。該過程發達國家用了100年。
(3)高齡化趨勢明顯
8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300萬,約佔全國老年總人口的9.7%,而且每年增加4.7%。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國面臨的最重要的民生問題之一。
(4)養老服務相對滯後
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絕大部分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足,醫療、文化、體育等服務設施綜合利用率較低,服務覆蓋區域和服務人群有限,服務內容單一,社會化專業水平不高。總體上與中央要求和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Ⅳ 養老行業有哪些項目能做
1.養老金融(首當來其沖,最基本自就是養老保險)
2.養老服務業:我國目前還是以居家養老為主,居家養老的話服務業主要有醫療保健、家政護理、提供膳食等。此外還有法律援助、聊天陪護等等、
3.養老地產。主要分機構型養老、社區型養老、機構為主的自立性(CCRC)、復合型、學院式社區養老。機構行主要參見萬科的長者公寓和綠地的21城孝賢坊。社區型參照保利的和熹會生活館和復星的蜂鄰健康服務中心。機構為主的自立性見萬科隨園之家。復合型見保利西塘越。學院式社區見綠城烏鎮雅圖。
4.養老用品和娛樂業:涉及醫療、康復輔具、保健飲食、服裝、休閑旅遊等等
康養、養老、養生、醫療、保健、儀器、輔助醫療器械、電器、輔助行動移動工具、旅遊等,涉及面廣,行業寬泛。
Ⅵ 養老項目有哪些
養老項目有很多,大致上可以概括為養老院、老年人活動俱樂部、養老住房、「黃昏戀」相親會所等等等等。你如果要做的話,不用做得這么大,可以在這些項目裡面進行細分。當然,老年人產業其實做起來並不簡單,因為老年人在花錢方面並不如年輕人和小孩子大手大腳,需要花的都是最基礎的東西。怎麼發覺老年人深層的商機就要靠摸索了。
建議你可以深入到老人的生活里去(或者假定你自己是個老人)了解一個老人每天通常會做些什麼,有那些需求,每一項都列出來。然後以商業的眼光判斷哪些需求你可以用產品或者服務去解決,並且有機會做成成功的商業模式。然後了解市場,競爭對手,做市場分析判斷,選出最佳策略。
Ⅶ 社區養老服務項目都有哪些
在貫徹落實國家「互聯網+」和智慧城市建設基礎上,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通過與社村通智慧居家養老系統相結合開發出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服務管理平台。以雲架構的模式支撐開展智慧養老服務,採取全天候的方式為老年人提供緊急救援、醫療保健、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精神慰藉、法律維權等服務。 真正做到「讓老人生活的舒心、安心;讓老人子女放心、省心」。
Ⅷ 目前養老服務方式有哪些分類,每種類型包括哪些具體方式
養老產業鏈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老年療養,包括:老年康復醫療,保健醫療,養生保健等。
2、老年用品,包括代步車、老年手機、助聽器等。
3、老年服務,包括生活料理、養老保險和心理輔導等。
4、養老地產,包括養老公寓和養老社區等。
5、老年文化,包括老年人的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等。
6、老年出行,包括老年旅遊等。
7、老年餐飲。
Ⅸ 養老產業鏈包括哪些內容
養老產業鏈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老年療養,包括:老年康復醫療,保健內醫療,養生保容健等。
2、老年用品,包括代步車、老年手機、助聽器等。
3、老年服務,包括生活料理、養老保險和心理輔導等。
4、養老地產,包括養老公寓和養老社區等。
5、老年文化,包括老年人的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等。
6、老年出行,包括老年旅遊等。
7、老年餐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