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80後退休能領多少養老金
1.養老金的計算,涉及你的全部繳費年限、每年的繳費基數、退休年齡、何時參回加工作、何時開始繳費答、何時退休、歷年全省或市職工月平均工資、歷年銀行同期存款利率等多種參數。
2.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按15%)+個人賬戶本息和÷120+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7年底前繳費年限×1.4%。
3.舉個例子:李小姐月薪4000元繳費15年以上,退休後領1080元養老金李小姐平均月薪為4000元,養老保險繳費期限為15年,假設10年後南京市月平均工資為3000元,那麼退休後,她在政策變化前後各能領到多少養老金呢?按現行的養老金制度,李小姐退休後每月可領到的養老金=3000元×20%+4000元×11%×12×15÷120=1260元。
⑵ 80後、90後未來靠什麼來養老
80後90後未來還是要靠社會來養老,但是在自己正值壯年的時期,必須積攢足夠的錢財。
以後,孩子們的負擔也會更加的重,也會注重個人的自由度,指望兒女養老是靠不住的。
⑶ 80後養老怎麼辦
你問的這個問題啊,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還得靠你自己,如果你要想老有所養的話,你現在就可以去辦理參加社會保險手續,我國社會養老保險的宗旨是交的高退休後就拿的高,參保時間越長退休工資就越高。簡單的說就是多交多得,所以你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情況,如果經濟寬裕的話,你就選擇高交,繳費年限長的,這樣你老了以後生活就會過的更好,如果你的經濟條件差的話,你就選擇是15歲開始參保,繳費年限達到15年,到達退休年齡後就可以拿上基本生活費。
⑷ 賺多少錢,交多少錢能防老,80後怎麼養老
但是,你的養老金到底在哪裡?要攢夠多少錢才能防老?你有每個月堅持積累的個人養老金賬戶嗎?如果對這些問題沒有概念,你就不是真正地理解了養老這場危機。
職工養老金已經出現赤字了
11月19日,財政部和人社部發布了一個《關於201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的說明》,裡面各種眼花繚亂的數字就不提了,單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一項,剔除財政補貼等收入之後,2014年,基本養老保險費收入為18726億元;基本養老金支出為19045億元,收支相抵為負的319億元。
雖然這是剔除了財政補貼等收入之後的赤字,但這是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多年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首次出現年度繳費赤字。對打工族來說,是一件多麼悲催的事情。(天啊,我還沒有老,養老金赤字就這么提前來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70後80後90後的養老金在哪裡
2015年最新出台的退休年齡規定,將通過小步慢走,每年推遲幾個月,逐步推遲到合理的退休年齡。如果統一按照65歲退休估算,70、80、90後分別在2035年、2045年、2055年到點。
那個時候,你的養老金在哪裡?關於職工養老保險,這里有兩組數據:
一是到202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19.3%,2050年將達到38.6%。
二是目前我國職工養老保險的撫養比是3.04:1,到2020年將下降到2.94:1,2050年將下降到1.3:1。
總結一句就是,僧多粥少啊……
到2050年,一個1.3個在職員工就要負擔一個退休老人的時候,你還能領到多少錢?有人說,別怕,還有滾存結余,但是現在已經出現赤字,距離動用滾存結余已經不遠了。有人測算,按照現行養老金制度,十幾年後滾存結余就消耗殆盡了。
你有規劃「個人養老金賬戶」嗎
未富先老怎麼破?這里先介紹一下我國養老金儲備體系中的三大支柱,再看應該從哪個環節做准備。
第一支柱是社保,基本養老金結餘2014年是3.56萬億;
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到2014年末積累了7689億;
第三支柱是個人年金,2014年個人年金保險保費收入2822億,累計約為1萬億。
圖片來源於網路
前面所說的第一支柱是僧多粥少,第二支柱的問題是覆蓋面不夠廣,(如果你公司買了企業年金,可以大致證明這是一家良心公司),第三支柱的問題是,全憑個人的覺悟購買年金保險,隨意性很大。
11月27日,在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保險論壇上,平安養老保險董事長杜永茂表示,個人養老以自願購買保險產品為主,「個人養老金賬戶」未建立。個人儲蓄性資金呈現出目標多重性、支取隨意性、積累盲目性的特點,如何計算成養老儲備難以判斷;即便是一部分儲蓄視為養老儲備,但儲蓄收益率太低。
杜永茂呼籲,應該盡快建立中國版IRA「個人養老金賬戶」。
IRA是個人退休賬戶(Indivial Retirement Accounts)的簡稱,是由政府提供稅收支持、個人自願參與的退休儲蓄計劃。IRA是美國養老保障體系的第三支柱,成為近30年來美國養老金資產持續增長的最主要來源。
IRA的主要優勢在於,享有稅收延遞或免稅等多種稅收優惠政策。大部分IRA參與者每年可將一定免稅額度的資金存入賬戶,根據自身的風險收益喜好,自主、靈活地配置資產;投資收益免稅,退休領取時繳納個人所得稅。
杜永茂認為,中國養老金儲備核心在於制度建設和投資增值;建議加快第一支柱市場化投資;降低第二支柱企業建立門檻,擴大到有固定收入人群的年金建立;建立中國版第三支柱個人養老賬戶,即推動儲蓄性養老向投資型養老儲備轉變。
⑸ 80後沒交社保如何養老
80歲的老年人如何參保養老保險:對於已年滿60周歲的農業戶籍老年人、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不用繳費,可以按月享受國家規定的基礎養老金,即每人每月55元,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若本人自願,也可一次性補繳15年的養老保險費,補繳後養老金待遇按規定從年滿60周歲的次月起,按月領取養老金。與此同時,若本人願意,在2010年12月31日前,可按個人繳費標准自主選擇繳費檔次,繳費標准設有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8個檔次。一次性補繳15年的養老保險費,年滿60周歲的次月起,按月領取養老金。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⑹ 80後老了怎麼養老
社會的發展也讓我們看到,很多年輕人忙著自己的事,老人也沒敢指望年輕人來養老。
現在有養老保險,養老基本只能靠養老金。
養老金多就過好點,少就混吃等死。
俗話說「養兒防老」,然而80後、90後在本該「三十而立」的年紀,對贍養父母卻倍感壓力。據調查,九成80後確定自己無法贍養父母,其中有一半以上的80後還需要父母進行資助。當年都言「養老防兒」是笑談,而如今孰料一語成讖。
現如今,「啃老」已經成了極為普遍的社會現象。很多年輕人就像螞蟻一樣,將父母的資產一點點搬空。 膨脹的物價、競爭激烈的職場、日益上漲的生活成本都讓80後、90後感到「鴨梨山大」。
對於這些80、90後而言,因為步入社會時間不長,經濟基礎並不樂觀,然而,隨著「421家庭」的潮湧,倒金字塔結構的家庭模式讓塔尖人不堪重負。除了經濟壓力,「空巢」現象也讓「養兒防老」變得力不從心。
「養兒防老」已經不現實,那麼,我們到底靠什麼養老? 為晚年預留一份尊嚴 養老規劃的目的在於:退休之後,能夠有尊嚴地活著,在有閑的時候還有足夠的費用,使自己能夠精彩、舒適、坦然地活著。
說白了就是為了年老活的有尊嚴,不要動不動就手心朝上! 誰都會變老,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但是老年生活怎麼過,卻取決於今天的決定。
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我們都老得太快,卻聰明得太遲」!說得就是很多人。 首先我們可以先投保一些壽險、健康險,更有錢的話可以投保養老險、教育險。
還可以根據自己自己的職業、身體狀況等專門選擇合適的大病保險,關鍵時刻也許這能派上用場。
其次,我們還可以多鍛煉鍛煉身體,少抽煙喝酒燙頭,養成一些適當的生活愛好,並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如果有勞動能力,當然是自己找工作,自己存錢預備養老金。現在國家實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每年繳費金額有幾個檔次,待年齡達到退休時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
每年可以多交也可以少交。只是多交的,以後領取多些。農村也有養老待遇,只是領取的數額少,現在是年滿60歲的老人每月領取幾十元。
⑺ 80後交養老保險多少年
社會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
先說說養老保險好了
這個保險一般都要交滿15年以後到退休的時候才能終生享受養老金,所以想拿養老金的同學請務必在自己退休之前的15年以前就開始交,這個在南京以外差不多也是這樣規定的如果你到退休年齡交養老保險不滿15年,那等到你退休的時候國家會把你個人帳戶上存的8%的養老金全部退給你
那你會問,單位給你交的21%到哪裡去了?這個你就別指望國家會交給你了,你退休把你個人的錢拿走之後,國家就把單位為你交的21%的錢全部劃到國家的養老統籌基金里了,從此這錢就和你再也沒有關系了你也許會說:我靠!那是我的錢為什麼不給我
因為國家就是這么規定的
退錢的時候只退給個人他自己扣的個人交的錢,單位為他交的錢全部都為國家做貢獻了--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你退休時候的養老金是怎麼算出來的
養老金的演算法很復雜,因為國家每年都會把繳費基數變一次,舉例來說好了:如果你現在30歲,你現在的繳費基數是3000元,而退休年齡如果是55歲的話,那你必須在你40歲以前就開始交養老保險了,而如果你現在從30歲就開始交,交到55歲是25年,那首先肯定你能享受養老金了,其次,如果25年後你交的3000塊的繳費基數已經變成了6000塊(我說的是如果),那你55歲的時候首先每個月可以拿到6000×20%=1200塊的基本養老金,這是國家給你的,此外你的個人帳戶上的錢在25年裡也積攢了不少,把繳費基數平均一下好了,(3000+6000)÷2=4500,那麼你這25年裡個人帳戶上應該有4500×8%(你繳納的養老保險的個人比例)×25年×12個月=108000元錢,那麼除了之前的1200塊以外你每個月還能拿到108000÷120=900塊,這樣你55歲開始每個月起碼可以拿到1200+900=2100元的養老金,當然每年國家的基數還在往上漲,這樣每年除了你自己的900塊,你退休以後每個月都會拿到比1200塊更多的錢,那你的養老金當然也會越來越多的
所以說交養老保險交得越多越好,你交得越多你退休以後享受的也越多,而且,國家每年調整基數以後你拿的錢也會越來越多,現在交1000十年之後拿1500都是有可能的這里要介紹一個變態的政策,就是不管你在哪裡交社保費,等你退休的時候你都只能回你的戶口所在地享受當地的退休待遇,這么來看,在基數高的地方交社保但是退休回基數低的地方享受養老金的人那就虧大了,為什麼這么說呢?我來舉個例子,如果你年輕的時候在南京工作,交了20年的社保然後退休了,但是如果你的戶口在黑龍江,那你必須回黑龍江享受養老金.如果你在南京交了20年的平均基數是3000(我說的是如果),而當你退休的時候黑龍江的繳費基數才1000(我說的是如果),那麼你退休的時候只能享受1000的待遇!這是很虧的!一句話,如果你在富地方交社保但是退休的時候回窮地方享受社保,那你一輩子交的很多但是享受的很少!交3000塊可能只能享受1000塊!這是很恐怖的事情,但是沒辦法,國家就是這個政策,所以請所有目前戶口在西部等基數低的地方但是在北京或上海等基數高的地方工作交社保的同學注意了,你要麼就在西部交社保,要麼就在退休之前把戶口遷到北京或上海,否則你就是在做人生一筆巨虧本的買賣
那也許你會說,如果我的戶口在南京,那我在黑龍江交20年不就好了嘛,在基數低的地方交錢,退休的時候回基數高的地方享受高福利.錯!你以為南京市勞動局會隨隨便便就讓你享受么?!一般這種情況下南京會找個理由直接拒絕你轉入!到時候你就聰明反被聰明誤了:在黑龍江享受不了,在南京也享受不了!不過有些地方對這樣的情況有了一些緩和的規定,比如南京允許你在退休前5年從基數低的地方轉回南京,再在南京繼續交5年南京的高基數,之後它才允許你回南京享受養老金.這個政策各個地方估計都不一樣,今後打算轉的同學最好現在就去你當地的勞動局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免得退休時候發生你意想不到的意外!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⑻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 80後
這個與計劃經濟下的勞動用工管理體制有關系。引用一下胡曉義副部長的話,給你解釋。
1,計劃經濟時期,我國企業基本上都是國有性質,企業職工是「單位人」,在職時的工資、退休後的養老,完全由單位負責。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國有企業改革沖擊了傳統的勞動保險制度。為平衡不同企業的退休費用負擔,廣東等地開始試行退休費用社會統籌。隨著企業用工制度和工資福利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1991年,國務院頒布了《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規定社會養老保險費用由國家、企業和個人三方共同負擔,實行社會統籌。統賬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在企業大規模覆蓋是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的。當時,我國國有企業普遍出現經營困難,許多企業發不出退休金。有的企業用賣不掉的產品抵退休金,有的乾脆不給辦退休。在此背景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快擴面,並提出了「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的任務目標,解決職工「領不到養老金」這個最突出的矛盾。企業職工養老從「單位保障」邁向了「社會保障」。
2,在這個階段,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也進行了研究探索,但改革進程相對滯後,仍實行單位退休養老制度。改革的不同步,兩種制度在籌資方式、待遇計發調整和管理方式上均不同,形成了所謂的養老「雙軌制」。
由此可以看出,實際上無論是國企還是機關事業單位(機關事業沒有經營收入,所有隻有財政撥款才能保障),最早其職工退休後的待遇都是有單位自行解決,後來國企負擔太重,才引入社保制度,並擴大到所有用工組織。而機關事業單位由於種種原因,一直使用財政撥款下的單位自行解決的退休工資制度。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⑼ 80後需多少錢才能舒服養老
有機構測算,退休後20年的養老的時間,僅基本生活就需要100多萬元。對於「70後」「80後」,需要面對「」的家庭結構、老齡化日趨嚴重、通脹蠶食資產、股市波動加劇等問題,養老經濟壓力可能更大,所以,所需要准備的養老資金應當更多。對於普通人,等到臨近退休前再做規劃,顯然已經來不及了。
那麼問題來了:應該何時開始規劃養老?如何進行養老理財?
養老,應該從年輕開始
小王是位80後,今年30歲,他已經開始為自己的養老做打算了。假設60歲時退休,按照平均壽命80歲計算,小王需要為自己退休後的20年准備養老金。假設退休後每月的基本生活開銷等同於現在2000元的購買力,考慮到通貨膨脹,以3%的通脹計算,這20年需要需要准備100多萬元。如果考慮到退休後醫療支出,養老成本預計要200萬。這對於月收入1萬元的小王來說,是一筆非常令人頭痛的大數字。
或許有人會提出,我們不是每個月都有交社保嗎?社保里有養老保險,是不是就不用自己攢錢了?據人社部統計,近五年來,我們國家的企業職工養老金替代率(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一直維持在66%左右。如果考慮到老年後醫葯開支增加、通貨膨脹等因素,僅靠基本養老保險還是遠遠不夠的。
與歐美發達國家「先富後老」不同,天弘基金指出,我國在2000年就已步入老齡社會,且面臨「未富先老」的尷尬困境:我國進入老齡化時點的人均GDP很低,是美國和日本的1/9,是新加坡的1/24。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根據天弘基金此前的《生育率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近6成被訪人群認為「養老主要需要靠年輕時的財富積累」,大部分人認為「投資養老最靠譜」。
那麼,養老金哪裡來?美國人在養老方面的一大特色是自我養老,他們將養老寄託在自己努力工作並積攢養老錢上。許多年輕人20多歲就將一定比例的收入投入退休儲蓄賬戶,經過幾十年的投資,到退休時,能積攢到一筆可觀的退休資金。
來看看美國的湯姆是怎麼做的。20歲開始積攢養老金,每年投資2萬元,到60歲退休時,湯姆投入到養老金中的本金是80萬元,這其間每年的投資收益假設8%,那麼總的養老准備金達到500多萬元。顯然,在財富高速積累的青壯年時期,尋找一種靠譜的理財方式,通過長期投資獲取回報,實現資產的持續「滾雪球」,通過時間和復利的「發酵」,養老並不是那麼難。
那麼,如何選擇一個靠譜的養老理財方式?它不應該是一朝暴富、一夜跑路的高風險產品,也不應是收益低到連CPI都跑不贏的過於保守產品。好的養老理財,它需要具備這些潛質:跑贏CPI、收益穩健、可放心持有;可攻可守、向下風險可控,向上可博取高收益。
養老理財其實可以很輕松,選對產品就像選對人一樣,人生可以倍兒輕松。
養老錢,睡覺還是入市?
最近小王聽說,養老金獲准可以入市了,入市後會不會「養老本」就不安全了?如果安全,是不是也該把養老的錢多投點到股市?
8月17日,國務院發布實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該辦法明確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允許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產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養老基金資產凈值的30%。繼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相繼入市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也能入市了,三者分別能以不超過40%、30%和30%的資產比例投於權益類資產,包括股票、股票方向基金等。
其實,以前出於「股票風險高、波動性大」的擔憂,人們對看病錢、養老錢的養老金入市持謹慎態度,傾向於規避股市投資。在1997年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確立之初,我國曾明確規定嚴禁將養老基金凈值投入其他金融和經營性事業。長期以來為保障基金安全,養老基金只能存在銀行或購買國債,歷年來收益率均無法跑贏同期通貨膨脹率,導致龐大的資金難以實現保值增值。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企業年金由於30%比例可以投資於權益類資產,從2007年到2014年八年間,企業年金基金平均每年投資收益率為7.87%,大幅超過同期通貨膨脹率。
保守還未必保值,海外部分養老基金因為過分集中於債券、投資理念過於保守,導致追跌不跟漲、養老金時有虧損、甚至民眾拒繳嚴重的情況時有發生,譬如日本政府年金投資基金(GPIF)。
值得注意的是,基本養老金即使投資股市,也是由專業的機構進行投資管理的,並且會把資金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增厚收益。因此,普通的投資者,不要因此就盲目將養老資金大量投資高風險資產。
對於像小王這類普通投資者,希望進行養老理財,又想獲取一定的收益,不想讓養老的錢躺著睡大覺,建議可關注天弘安康養老基金。它和企業年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擁有同樣的股債配比,最高3:7,也就是股票倉位最高配置到三成。股票市場好的時候可以增加股票配置,提高收益,股市不好但債市好的時候,以債券配置為主獲取穩定的收益,進可攻退可守。
總而言之,對於年輕人,建議及早做養老規劃,養老理財應選擇像天弘安康養老這種收益穩健、可攻可守的明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