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養老院的性質是啥
敬老院(geracomium),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的非營利性組織,又稱養老院。西方國家的養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機構與企業合作開辦,能接收有各種各樣需求的老人。
㈡ 養老院的房屋建築有哪些
養老院的房屋建築有哪些需要滿足老年人建築設計規范,第4條是具體的設計標准規則:
4 建築設計
4.1一般規定
4.1.1 老年人居住建築應按老齡階段從自理、介助到介護變化全過程的不同需要進行設計.
4.1.2 老年人公共建築應按老齡階段介助老人的體能心態特徵進行設計。
4.1.3 老年人公共建築,其出人口、老年所經由的水平通道和垂直交通設施,以及衛生間和休息室等部位,應為老年人提供方便設施和服務條件。
4.1.4 老年人建築層數宜為三層及三層以下;四層及四層以上應設電梯。
4.2 出入口
4.2.1 老年人居住建築出人口,宜採取陽面開門。出人口內外應留有不小於 1.50m x l.50m的輪椅迴旋面積。
4.2.2 老年人居住建築出人口造型設計,應標志鮮明,易於辨認。
4.2.3老年人建築出人口門前平台與室外地面高差不宜大於0.40m,並應採用緩坡台階和坡道過渡。
4.2.4緩坡台階踏步踢面高不宜大於120mm,踏面寬不宜小於380mm,坡道坡度不宜大於1/12。台階與坡道兩側應設欄桿扶手。
4.2.5當室內外高差較大設坡道有困難時,出人口前可設升降平台。
4.2.6出人口頂部應設而篷;出人口平台、台階踏步和坡道應選用堅固、耐磨、防滑的材料。
4.3 過廳和走道
㈢ 哪位知道養老院鍋爐房屬於住宅建築還是公共建築
不屬於,養老院的建築設計應該參照《老年人居住建築設計標准》—GB/T 50340-2003 現在的養老院,尤其是商業性質的老年公寓,房屋功能上和旅館建築的功能要求很多類似,但是具體設計標准還是和旅館建築的設計標準是不同的!主要表現在樓梯,日照,。
㈣ 養老院屬於什麼性質的單位
養老院屬於民政局管;
敬老院,為老年人養老服務的社會福利事業組織,又稱養老院。西方國家的養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機構主辦,接收靠福利救濟或低收入的老人。
民政局,是政府主管社會行政事務的職能部門。履行著「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群眾解愁」的重要職能,主管救災救濟、雙擁優撫安置、民間組織管理、基層政權建設、城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區劃地名等工作。
㈤ 敬老院屬於幾類防雷建築
首先您說的「幾類防雷建築物」的判斷依據,應該是GB 50057-2010《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
標準的第三章版講述建築物的防權雷分類。
根據此分類可知,分類的判斷依據大概歸為這幾點:
1、建築物的重要性,比如是否是國家級的;
2、建築物遭受雷擊後的後果,比如是否會引起爆炸等造成人身傷亡的事故;
3、建築物的預計雷擊次數,以及地區的平均雷暴日。
所以判斷敬老院的防雷等級,可根據這三點綜合考慮。看一下當地雷暴日數進行對照;計算預計雷擊次數;調查敬老院周圍環境,有無類似工廠等的易燃易爆設施等,再進行具體的判斷。
希望可以給你帶來幫助。
㈥ 養老院屬於住宅嗎
養老院它屬於一個機構,從嚴格意義上說,應該驗收,但是目前養老院有公辦和民辦的,其性質有所區別,以及用途等其他方面,具體還要看各地的地方政策。
㈦ 開辦民營養老院對於營業場所的房屋性質有何要求
您好:
不知道你是哪個地方的?具體的條件要看各地民政部門規定。
比如上海是這樣的:
房屋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以上,住養人員人均使用面積不少於10平方米。
屬於租賃場所的,租賃期不少於5年;
應方便老年人出入,樓層需要有貨梯;
設有廚房、廁所、洗浴等基本生活設施以及公共活動空間,廚房應配備必要的清洗消毒設備。
從業人員身體健康無傳染性疾病;
建立消防安全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通暢等。
一、申辦民辦養老院手續:(一)申辦人向擬辦機構所在地的縣級民政部門提交籌辦申請書,可行性報告和申辦人有效身份證件。(二)申辦人經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可開始籌建民辦養老院。(三)經同意籌辦的民辦養老院具備開業條件時,向批准機關申請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
二、享受優惠政策:(一)免繳市政公用設施配套費、施工管理費、防空地下室易地費、牆體革新費、學校校舍修建附加費、散裝水泥專項基金等有關收費。(二)免繳城市煤氣和供水的增容費。(三)用水、電、煤氣,按照居民生活或行政事業的分類價格擇低執行。(四)福利性、非營利性的民辦養老院,暫免徵企業所得稅,以及民辦養老院自用房產、土地、車船的房地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
更具體的建議到當地民政部門咨詢。
㈧ 敬老院屬於什麼性質機構
敬老院是非營利組織,又稱養老院。我國的敬老院是在農村「五保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56年農業合作化時期,農業生產合作社對缺乏勞動能力、生活沒有依靠的鰥、寡、孤、獨者,實行保吃、保穿、保燒、保醫、保葬(兒童則為保教),簡稱「五保」。
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對五保戶實行集中供養,在全國各地興辦了一批敬老院。1978年以來,隨著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集體經濟的發展,敬老院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1988年,全國農村已有敬老院36665所,有756個縣(縣級市)在鄉鎮普遍辦了敬老院。城市街道也辦起了敬老院。
(8)養老院屬於什麼建築擴展閱讀: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要發展居家、社區和互助式養老,推進醫養結合,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現階段最優化的養老模式,是以居家養老為基礎,在社區內整合和調動各種醫療、養老資源,就近、就便發展互助養老。這種模式被形象地稱為「沒有圍牆的養老院」「居家養老護理」。
以居家養老為基礎,是我國養老模式的必然選擇。從率先老齡化國家的實踐看,養老最終要回歸家庭。一方面,我國老年人多、增長快,在現有機構養老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更需要居家養老的支撐。
另一方面,「孝親敬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鄰里守望相助」等優秀傳統文化的深遠影響,選擇以居家養老為主,以社區為依託順理成章。這樣的養老模式一旦涵蓋絕大多數老人,將成為社會養老中最節約、最有效的資源利用形式,也最有利於政府主導、社會參與。
老人在家庭這種熟悉的環境中會感到安全、溫馨、舒適。居家養老有利於老年人獨立自主,發揮功能,實現個人價值,促進社會進步,也有利於代際關系和諧與社會安定。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情況各異,為滿足多樣化的養老需求,醫養結合和機構養老也不可或缺,可以跟居家養老互相促進,互為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