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社部将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具体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新闻发布会,宣布正研究延迟退休具体改革方案。人社部副部长游钧表示,养老保险第三层次制度已经形成了初步思路。总的考虑是,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
这场发布会上主要针对大家比较关心的养老、就业等问题做出了权威回应,其中事关养老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⑵ 个人参保缴费基数对退休后月基本养老金有哪些影响
老金计发办法的主要内容
这次计发办法改革,是以参保缴费年限为基础,以计发基数、计发比例和计发月数调整为重点,以建立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出发点,以保障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为目标。
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
基础养老金以本人退休时全省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不足1年的缴费月数折算为年)发给1%。也就意味着,参保人员每多缴一年增发一个百分点,上不封顶,有利于形成“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激励约束机制,更加符合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年限的实际情况。
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本人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确定(最低为56,最高为233)。参保人员年满40周岁及以下年龄退休的,其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统一按233个月确定;参保人员年龄70周岁及以上年龄退休的,其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统一按56个月确定。
参保人员1995年12月31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在新的计发办法实施后退休的,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按照参保人员1995年底前的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推算出1995年前全部缴费年限的储存额,再除以120按月计发。
这次新的政策与现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相比,主要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改革:
(一)基础养老金计算基数与个人的缴费指数建立了联系。缴费指数高,则基数大,否则,就小。而现有办法只要在同一年退休,基数一样,与体现缴费水平的缴费指数无关。
(二)基础养老金计算的比例与本人缴费年限的长短建立了联系。缴费年限在15年以上,每增加一年,计发的比例增加一个百分点。现有办法则是不论缴费年限多少,都是省和市上一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
(三)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除数与本人的退休时间相联系。退休年龄越小,对应的计发月数越大,账户养老金就越少。新办法在激励职工缴费,抑制提前退休方面明显优于原计发办法,强化了激励约束机制。现有计发办法缴费满15年以上的,不管多长时间,一律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0%计发。
总的来说交的基数越高年限越长最后拿的养老金也越多,但并不是缴纳基数相差有三倍,退休金也相差三倍!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未来养老机制不一定不改变,按最低基数缴纳,结合相应的理财保险会胜过完全按高基数缴纳保险划算!
⑶ 保险基数调整对个人有什么影响
社保基数调整对个人的影响如下:一般来讲缴费基数越高,养老金待遇就越高,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待遇也会越高。我国的养老和医疗保险都是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运行,也就是个人交一部分,单位再按相应比例交一部分,两部分的资金组成了个人账户基金。而个人、单位交多少就取决于社保基数,所以基数对养老金以及医疗保险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以养老保险为例,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补贴构成。社保缴费基数低会影响个人账户养老保险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⑷ 新的一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迎来重大调整,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养老金调整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领取方式,原先是存折和银行卡,现在要变成社保卡;二是社保卡办理问题,以后会推广异地办理和网络申领电子卡;三是养老金额度问题,刚退休的人受到计发基数影响,可能会有所延迟。各地区额度提升,能领到更多养老钱。
现在国内老龄化加重,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养老也成了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按照各地公布消息,新调整里包括额度变化,有些地区能领到更多钱。这一点主要是看当地政策,各地生活条件和发展水平不同,额度高低也有不同。总得来说,现在国家保障越来越好,养老体系也越来越完善,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⑸ 社保迎来新调整,这会对人们有何影响
社保的新调整主要包含五方面:一是救助范围扩大,越来越多人会受到国家的救助;二是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调整,缴费变多养老金和待遇也会上涨;三是养老金计发基数公布,这意味着刚退休的人养老金可能会增加;四是居民基础养老金上调,老人能拿到更多的钱;五是电子社保卡同步申领,以后使用的时候会很方便,只要带着手机就可以。
自从医保和社保共用一张卡后,很多事情办理起来变得方便,可是每天带卡出门,也是一个“负担”。假如不小心忘记,还要重新回家去拿。现在电子社保卡已经出现,并且实现同步申领。以后我们去药店买药,或者办理其他业务,用手机就可以操作。同时开放的还有异地申领、补办、挂失等功能,外出工作也不用担心。
⑹ 养老保险的缴纳金额不同,对以后有什么影响呢
“社保”前后缴纳的不一样,对“退休工资”真的会有很大影响吗?
这样解释之后大家都明白了吗?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请私信或者留言给我,我会帮大家解决的,也欢迎大家互相交流讨论一下,感谢您的阅读
⑺ 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调整对我们的影响
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已成为影响参保人员退休后月基本养老金的重要因素。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高,退休后的月基本养老金越高,反之则越低。如果选择的缴费基数低于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100%,退休后月基本养老金会减少。为此,我们建议个人参保人员最好选择按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100%作为缴费基数。对少数缴费确有困难的个人参保人员可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在"五年过渡"期内,在规定范围内自主选择缴费基数。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⑻ 多地养老金十七连涨,涨养老金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十七连涨是指企业职工养老金,除此之外各地也在陆续上调城乡居民养老金。提升之后,人们每个月能拿到更多的钱。
养老金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二是普通城乡居民养老金。一些大城市的企业职工退休金,大概可以达到3000-4000左右,普通城市也有1500-2500左右,在正常情况下,是足够日常生活的。可是普通城乡居民养老金不同,大城市一个月可能就1000出头,更别提普通乡村。
虽然是十七连涨,但是涨幅有多少,各地的退休老人能够领多少,还是一个未知数。一切只能以实际状况为准,整体涨幅可能不会有太多。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基本每次养老金上涨,都会偏向这三类人。一是缴纳养老金年数长、基数大的人,正所谓多劳多得,他们得到的更多;二是年龄大的人,他们的日常需求多,现在的趋势偏向于他们。三是年轻时支援贫困地区并落户的人,他们属于有功劳的人群,能领到更多的养老金。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养老体系越来越成熟,相信以后还会继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