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人养老问题怎么解决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阶段,在众多的农村人口当中,老龄化要更加明显一些。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一部分的农村青年都离开了农村。虽然有一些农村人并没有真正扎根城市,但也很难再次回到农村生活了。
那么,作为一辈子都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在不能劳动时,需要人照顾时。作为在城市中生活的儿女,怎样能让老人安享晚年呢?
我觉得,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农村老人,不习惯城市的生活,更加舍不得农村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我身边就有很多例子,老人到城市后,十分想念农村的生活,不愿意在城市中生活,养老。
作为儿女的我们,虽然认为给老人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但可能并不是老人所希望的。这样就让老人,儿女,双方为难。两地生活,不方便照顾老人。生活在城市,老人又不习惯。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年轻人的城市住房也不方便老人居住。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处理这样的问题呢?我觉得应该还是以老年公寓为主要解决办法。在农村应该实行村与村之间的协办老年公寓,让需要照顾的农村老人,在老年公寓中得到很好的照顾。即不离开自己生活一辈子的故乡,又让老年人的生活多姿多彩。
那么作为在城市生活的年轻人,你希望在农村的父母怎样度过晚年呢?
⑵ 独生子女面临巨大养老压力,社会养老院的修缮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吗
首先,社会养老院的确可以缓解独生子女的养老压力,但是没办法完全解决这个问题。独生子女的养老问题不仅仅是因为要上班,没有时间照顾年老的父母,也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压力,没办法给老人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养老。说实话,老人也不比别人多吃一碗饭,要想养活他们真的很简单,关键是怎么样才能照顾好自己的父母,让他们情感上得到满足。
最后,不仅我国,全世界都很缺专业的护工,养老院对不能自理、生病的老人并不友好。专业的护工月薪很高,大部分普通家庭是承担不起的,并且大部分养老院护工人数也是不够的,专业技能也不过关,这些护工可能基本的急救都不懂,而且一个人要照顾好几个老人,如果老人能自理还好,不能自理就要受苦了。就算是那些能承担起专业私人护工的家庭,想要找到靠谱的专业护工也不容易,总的来说,还是在家里,子女照看、专业护工协助,对老人比较友好。
⑶ 感觉农村老人养老越来越困难,该如何解决农村老人养老的问题
应该出台相应的养老政策,给农村老人更多的福利,这样才能解决农村老人养老的问题。
⑷ 中国养老院现状
养老院现状:
1、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我国养老院目前的总体趋势是:老人多,床位少,价格高,服务水平待提高。民政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呈逐年攀升趋势。截至201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亿多,占总人口的14.9%。此间全国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2万余个,拥有床位493.7万张,平均每千名老年人仅拥有床位24.4张。一些乡镇虽然有养老院,但是由于缺乏长远的考虑、资金不足、政府支持不力等许多其他的原因,很多养老院仍然存在着房屋年久失修的问题,甚至出现房屋漏雨,室内潮湿、昏暗等情况。老人的生活必需品陈旧破损,卫生条件差,对老人的身体健康均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2、护理人员护理水平不到位:
很多养老院普遍反映护理人员难招、人员流动性过大等问题,这就反映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素质培养不够到位。目前政府没有出台相应的对养老院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政策,导致很多护理人员无证上岗,认为这项工作只是简单的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仅此而已。但其实作为一名专业的护理人员,除了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以外,还应该了解基本的医疗护理知识,知道当老人出现突发疾病时应该如何做,此外,还需要兼顾老人的心理护理、临终关怀等。
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过大也是造成护理人员护理水平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需要每隔固定的时间就要记录一次老人身体和精神的情况、还要帮助老人翻身、早晚各一次眼部和口腔护理、帮助老人用餐进食、定时给老人擦身理发、喂水喂饭、24小时不间断的照料和护理……对于一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有着极大的爱心与耐心,照顾失能、失智老人的工作流程往往更为繁重复杂,不少老人存在缺乏智力与意识、情绪不稳定等特殊情况,都时刻考验着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稍有疏漏便容易引发纠纷。还有一些老人存在着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护理人员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很多护理人员的付出并不能和收入持平,甚至大多数存在着低于平均收入水平的情况。
3、文化生活贫乏:
大部分养老院仅能够保障老人的吃、穿、用、行,院内甚至没有配备电视、报刊,也没有设立图书阅览室、影音阅览室等,不组织老人参加学习、教育等文化活动,老人的文化生活十分贫乏。老人的生活枯燥单调,令老人们感到冷清,从而影响到老人的心理健康,使老人出现“恋家”情绪,对亲情越来越渴望。老人们有很多闲暇时间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精神文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都很不利。
发展方向:
对于政府方面来说,应该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政策,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投入资金、培育市场、营造环境等方面需要对全国范围内的养老院予以全面的政策支持。形成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对全国范围内养老院的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老人能住得舒服、住得开心。将普通养老院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型,扩大服务范围,拓宽服务对象,解决“人多,床位少”的严重问题。在养老院建设、床位维护、人员雇用上进行一些补贴和辅助政策,尽可能地降低民办养老院的运营成本,缩小供求之间的矛盾。
确定固定教材,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中的专业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让护理人员掌握基础的医疗护理知识,了解各种过敏病症和突发疾病的应对措施。增加服务人员配备,以便更好的服务老人。通过定期讲座等方式,在院内对护理人员开展进一步的专业培训。政府加大资金支持,提高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降低护理人员的生活压力。
通过在院内增设图书阅览室、影音阅览室等文化娱乐室,提高老人的文化生活水平。 让老人们多参加体育活动,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扩大人际交往,减少老人们的孤独感。养老院与幼儿园合作,让孩子们定期到养老院进行慰问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年轻、活力。
⑸ 很多农村都有了养老院,这样能否解决农村养老的问题
我有一个农村朋友,妈妈老了,年轻化了,不会大小便。这对夫妻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顾他们,所以他们把老母亲送到附近的养老院。养老院一个月收费2000,湿了还要买纸尿裤送,一年3万。
当然,对于农村养老院来说最好的方式是国家出资,其人员也是财务统一的。让农村老人没钱去养老院养老,减轻农民子女的经济负担,这才是上策,农村养老的悖论是农民口袋里没钱,所以年轻人出去打工挣钱。出去打工挣钱,一定要把老人留在家里,没人照顾。所以老年人晚年生活比较悲惨。如果想让老人生活的更舒适,每天都有人照顾,要么请专业保姆,要么送他们去专门的养老院。但是要花钱,而且要花很多钱。这又回到了农民必须出去挣钱的逻辑困境。
⑹ 养老院便能解决养老问题吗
养老院顺应时代和社会背景应运而生不断发展,如今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生活节奏也日益加快,许多子女照顾老人或许还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规范的养老院还是能够缓解以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家庭的养老问题的,这种机构一是能提供24小时服务,老人的吃喝拉撒随时有人照料,身体不好的老人要有24小时陪床;二是能够提供随叫随到的基本医疗服务,照料老人也可放心;三是还有适当的运动器械,饭菜上老人能够自主选择,作息也规律。
总之,养老院的环境适合老人生活。就我所见,目前我国的养老院普遍在中等水平,正规且好的养老院服务设施都比较完善,服务人员上岗前都有进行专业培训,还是可以选择的。
⑺ 谈一谈,如何解决养老院不足的问题
养老院不足的问题,应该由社会,和政府统一来解决,政府统一安排的是普通的养老,民间的力量是养老的主体,发挥市场的力量
⑻ 不在父母身边,养老问题怎么解决
不在父母的身边可以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来养老,如果父母现在还比较健康,就不要急着考虑这件事情。
⑼ 养儿防老成空话,如今农村地区应该如何解决养老问题
从古至今,养儿防老的观念意识不可动摇,我养你小,你养我老,这也是人之常情和理所应当的,也是每一个乡村老年人的期待。谁都是会有老的那天,谁都期盼老有所养、老有所养。农村老人实际上 并没什么过高的需求,只需要年纪大了有饭吃,病了有人医就可以了,但是如今有一些老年人连这种最基本的需求都达不到。有多少老年人为了儿女,辛辛苦苦,但是年纪大了之后,养儿防老变成空,真让有多少老年人徒悲伤。
乡村的养老关键还是要靠儿女,是因为并不是每个老年人都到养老院去,是因为老年人及儿女并没有这么多钱承担养老院的花费,乡村也没有这么多的养老院。对于并没有儿女,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儿女不能照料的老年人,只有去养老院养老。
孝敬老人,赡养老人是咱们的义务和责任,作为老年人的儿女一定要让老年人的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养,老有所爱,老有所乐。与此同时号召相关方面,在提升 老年人退休待遇方面向农村老人倾斜,大大提高农村老人的农保及尊老金收入,提升他们入住医院的报销比例,为农村老人幸福度过晚年做现行政策支持。
⑽ 养老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现在养老院存在的问题,还是说娱乐设施或者是锻炼身体的体育健身设施,还配套的不够齐全,专门针对老人的这种对口性也不是特别精准,还有对老人精神方面的需求,一般都是养老院存在的最大弊端。老人不一定是在物质方面追求球高,而是他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是比较高的,最怕空虚寂寞,喜欢老人们围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即使是打架,也比安安静静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