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被判缓刑没休金,具体如下:
1、退休人员被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宣告缓期执行的,拘役或缓刑期间可以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但不参加基本养老金调整;
2、退休人员在劳动教养期间可以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并参加以后的基本养老金调整;
3、退休人员在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中的个人缴费余额部分的本息可以继承,但遗属不享受其他相应待遇;
4、退休人员被判处管制和监外执行的,可以继续发给基本养老金,但不参与基本养老金调整;
5、退休人员因涉嫌犯罪被通缉或在押未定罪期间,其基本养老金暂停发放。如果法院判其无罪,被通缉或羁押期间的基本养老金予以补发。
法律依据:《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管理办法》第四条
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管理的基本任务:
(一) 合理编制经费预算,强化预算约束;
(二) 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加强经费管理,努力节约支出;
(三) 认真编报经费决算,开展经费使用情况分析。
(四) 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五)对所属单位的离退休经费实施监督。
❷ 判缓刑还有退休金吗
退休人员被判缓刑期间,根据相关规定,其可以继续享有原退休待遇。但服刑期间,将不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刑满释放后继续享受服刑前的基本养老金。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拘役或缓刑期间可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但不参与基本养老金调整。
在劳动教养期间,退休人员可以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并参与后续的基本养老金调整。若在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死亡,个人账户储存额中的个人缴费余额部分的本息可以继承,但遗属不享受其他相应待遇。被判处管制和监外执行的,可继续发放基本养老金,但不参与基本养老金调整。
退休人员因涉嫌犯罪被通缉或在押未定罪期间,其基本养老金将暂停发放。如被法院判无罪,可补发被通缉或羁押期间的基本养老金。缓刑期间,罪犯应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活动情况,遵守关于会客和离开所居住地区的规定。罪犯参加劳动时应同工同酬,并执行附加刑。
缓刑有条件地变更有两种情况,罪犯在缓刑期间表现良好,不再犯罪,可以在缓刑期满后不再执行原判或缩短缓刑考验期。若在缓刑期内又犯新罪,则法院将撤销缓刑,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处以新的刑罚。此外,战时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无现实危害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若确有立功表现,可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这是一套在特定情况下对特定对象执行的特殊缓刑制度,具备严格的条件限制。
❸ 2023退休后被判缓刑人员最新规定
退休后被判缓刑人员2023年最新规定如下:
1、退休人员被判刑后,服刑期间不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刑满释放后,按服刑前原有退休待遇,恢复享受养老金的权利,参加调整。
2、被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缓期执行的,拘役或缓刑期间可以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但不参加基本养老金调整。
3、对于退休时犯罪被判处刑罚的,应当按规定取消其基本养老金待遇。
4、对于退休人员触犯刑律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宣告缓期执行的同时,取消其基本养老金待遇。
5、无论服刑是在基本养老保险统筹之前还是之后,服刑期间都不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的调整。
6、退休人员被判刑后,在服刑期间死亡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中的个人缴费余额部分的本息可以继承,但遗属不享受其他相应待遇。
7、退休人员被判刑后,劳动教养期间所获得的基本养老金待遇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退休人员被判刑最长可达10年,且不参与基本养老金调整。
农村户口办理退休的流程如下:
1、准备材料:农村户口所需的材料包括身份证、户口簿、工作单位的退休证明、社保卡等;
2、办理退休手续:拿着准备好的材料和相关证明到当地社会保险局办理退休手续;
3、填写申请表:填写退休申请表,提交所需材料;
4、审核申请:工作人员会审核申请材料是否齐全、真实有效,如有问题会及时通知;
5、签订退休协议:审核通过后,需要签订退休协议,并缴纳相关费用;
6、领取退休证:签订退休协议后,工作人员会颁发退休证,并告知相关待遇和领取方式。
综上所述,不同地区的政策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办理流程和要求需要根据当地政策来进行办理。农村户口退休待遇的计算方法和城镇不同,也需要根据当地政策规定进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一条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按月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❹ 劳动部缓刑不影响视同缴费年限规定
在职人员受到刑事处罚(拘役、有期徒刑及以上刑罚)或劳动教养期间的,服刑之前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个人帐户予以保留。在服刑期间应停止缴纳养老保险费,不计算缴费年限。刑满释放后可以继续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服刑前后的实际缴费年限可以合并计算,视同缴费年限不予承认。服刑期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在服刑期间不办理退休手续,待其刑满后再办理。服刑前的缴费年限必须满15年以上才能办理退休手续。
规定如下:
1、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参保人员被劳动教养或被判处有期徒刑(含缓刑)的,在劳动教养或服刑(含缓刑)期间,不缴纳养老保险费,不计算缴费年限。
2、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参保人员被劳动教养或被判处有期徒刑(含缓刑)的,若刑满释放后被机关事业单位重新录用,符合条件的可继续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若刑满释放后被企业录用或自谋职业、以及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改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执行。
3、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参保人员被劳动教养或被判处有期徒刑(含缓刑)的刑满释放人员,其判刑前的实际缴费年限(不含视同缴费年限)可与刑满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判刑前的个人实际缴费可按规定计入刑满后参保的个人账户。改执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人员,其原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不予以计发补贴费。
4、已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被判刑的,在服刑、劳动教养或被拘役期间停发基本养老金,期满后其养老金按照判刑前的标准从申报续发的次月起发放,之后的养老金调整按照本人执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5、退休人员被管制、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和监外执行的,其养老金按照判刑前的标准发放,在管制、缓刑或监外执行期间不参与基本养老金调整,期满后的养老金调整按照本人执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6、退休人员因涉嫌犯罪被通缉或在押定罪期间,基本养老金暂停发放,如果法院判其无罪,被通缉或羁押期间的基本养老金予以补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十一条 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第四十四条 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第四十七条 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六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第七十七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❺ 判缓刑是否影响退休金
判缓刑对退休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退休职工被判处徒刑宣告缓刑且未被剥夺政治权利,其在缓刑期间可继续享有原退休待遇。其次,退休人员若被判拘役或有期徒刑宣告缓期执行,此期间仍能领取基本养老金,但不参与养老金调整。
对于在劳动教养期间的退休人员,他们同样可以领取基本养老金,且能参与未来的基本养老金调整。然而,若退休人员在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不幸去世,其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余额及其利息可继承,但遗属不能享受其他相应待遇。若退休人员被判管制或执行监外,其基本养老金可以继续发放,但不参与养老金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退休人员因涉嫌犯罪被通缉或在押未定罪期间,其基本养老金暂停发放。一旦法院宣判无罪,被通缉或羁押期间的基本养老金将予以补发。
综合而言,判缓刑在特定条件下不影响退休金的领取,但具体情况还需结合相关法律政策及个案实际情况进行考量。
❻ 到了退休年龄还没办理退休手续被判缓刑还有退休金吗
退休人员犯罪判刑后还能领退休金。刑满释放后,按服刑前原有退休待遇,恢复享受养老金的权利,之后可以参与每年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服刑期间的养老金一律不会补发。退休职工被判处徒刑宣告缓刑,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其在缓刑期间可以继续享受原退休待遇。
退休金的领取条件包括哪些?
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已办理了退休手续;
2、所在单位和个人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并履行了养老保险缴费义务;
3、个人缴费至少满15年(过渡期内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
综上所述,退休人员被判缓刑还有退休金。退休职工被判处徒刑宣告缓刑,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其在缓刑期间可以继续享受原退休待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六条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第七十七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