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保险 >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细则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细则

发布时间:2023-04-21 22:03:59

㈠ 公务员并轨什么时候开始

本人作为相关工作人员,回答如下:
一、首先我们来了解目前我国养老金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养老金实行的是双轨制:即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金的收缴、退休核准、退休金发放及标准都是由人社部门下属的企保部门负责,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的收缴、退休金发放由财政咐知部门负责,退休核准则是由组织部门和人社部门下属的公务局负责。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的比例)不同,即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可拿到在碰简冲职工资的80%至90%,而企业职工退休后只能领到在职工资的40%至60%,退休工资差距较大。
二、关于公务员养老金并轨。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到,就是改变目前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双轨制现状,实行并轨,即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企业员工,养老保险金的缴纳、退休核定和退休金发放及标准都实行统一管理,主要就是将公务员养老保险并入到社会养老金体系中,并轨后无论从体系上、模式上还是缴费公式上,两大板块的养老保险制度都将一致。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公务员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全部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支出。
三、关于并轨时间和并轨后续工作。并轨改革从2008年开始试点,即将于今年实施,但人社部相关人员表示,并轨方案还在讨论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


法笑歼律依据: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三、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㈡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国务院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
国发〔2008〕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制订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现予印发。
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先行试点,积累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务院决定,在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重庆市先期开展试点,罩运昌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配套推进。未进行试点的地区仍执行现行事业单位退休制度。
试点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妥善处理好改革前后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的平稳衔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要组成试点工作小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不断完善改革方案。各试点地区要按照《试点方案》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要注意研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重要情况及时报告。
二00八年三月十四日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六届三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促进人员流动,保障退休人员墓本生活,制订本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根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遵循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逐步建立起独立于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单位工资总额的20%,具体比例由试点省(市)人民政府确定,因退休人员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确需超过工资总额20%的,应报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审批。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个人工资超过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做实个人账户的起步比例为3%,以后每年提高一定比例,逐步达到8%。有条件的试点省(市)可以适当提高起步比例。个人账户储存额只能用于本人养老,不得提前支取。参保人员死亡的,其个人账户中的储存余额可以继承。
(二)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
本方案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详见附件)
本方案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按照合理衔接、悄并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具体标准由各试点省(市)人民政府确定,并物扒报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备案。
本方案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本方案实施前已经退休的人员,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参加国家统一的基本养老金调整。
(三)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为使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其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国务院统筹考虑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
(四)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为建立多得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增强事业单位的人才竞争能力,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建立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具体办法由劳动保障部会同财政部、人事部制定。
(五)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进一步明确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建立健全省级基金调剂制度。具备条件的试点省(市)可从改革开始即实行省级统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实行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同的统筹层次。
三、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待条件具备时,与企业职工墓本养老保险基金统一管理使用。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基金按照国家规定管理和投资运营,确保安全,实现保值增值。要做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工作,切实加强基金征缴,做到应收尽收。各级财政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二)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工作。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流动时,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跨统筹范围流动时,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个人账户基金随同转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流动到机关或企业时,其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办法按照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劳社部发印[2001]13号)规定执行。
(三)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按照建立和完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提高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继续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四)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
试点地区可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际需要,适当充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和经费,为社会保险机构提供相适应的工作条件。社会保险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制订和规范业务流程,实现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加强组织领导。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试点地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实施工作。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加强与试点省(市)的联系与沟通,切实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工作。
四、改革的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分类改革后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
退休年龄计发月数
40233
41230
42226
43223
44220
45216
46212
47208
48204
49199
50195
51190
52185
53180
54175
55170
56164
57158
58152
59145
60139
61132
62125
63117
64109
65101
6693
6784
6875
6965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㈢ 2024年退休工资改革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项具有社会支柱性意义的福利保障制度几乎已经全面覆盖了每一个国人。长期以来,民众都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抱有一丝憧憬,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待遇水平要胜过企业退休职工。
自从2015年,国务院开始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以来,这一显著的差距正在得到有效的改善。那么,2024年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2025年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谁的养老金会更高一点了?
一、 谁的养老金更高?
要回答这一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2014年10月这一特殊的政策时间节点。根据并轨的政策设计要求,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名词:退休中人。什么时候退休中人了?
退休人就是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在2014年10月以前参加工作,并在2014年10月以后办理退休的群体。并且,退休中人员在养老金领取待遇上有10年的过渡期。过渡期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减少对部分机关事业退休职工的改革冲击。
在过渡期以内,退休中人的养老金计发标准按照老办法和新办法进行。老办法是按照退休人员的工作年限发放一定比例的养老金再加上相关职务补贴。举例来说,10年工龄的退休人员按工资的60%发放,35年工龄以上的,按照工资的90%发放。
新办法是指按照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发放,即: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职业年金。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如果老办法计算出的养老金高,就取老办法发放,如果新办法计算出的养老金高,那么第一年会发放高出部分的10%,第二年发放高出部分的20%,直到2024年过渡期结束发放100%。
理解了这个概念,我们再来分情况讨论机关事业单位2024年退休和2025年退休谁的养老金更高。首先,2024年的新办法高出老办法部分的养老金已经按照100%的水平发放了,这就意味着如果采用新办法计算出的工资更高,2024年和2025年在计算标准上没有差距。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新办法计算中的基础养老金与职工退休前一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挂钩,而社会平均工资随着年份的推移而增长是一个公认的规律。因此,2025年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要高于2024年退休的人员。
但是我们还要考虑一点,2024年10月是过渡期结束的时间,如果在过渡期之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按照老办法计算的工资高于新办法,仍然会采用老办法发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2024年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工资在这一年会高于2025年退休的人员,但也仅仅是这一年。
二、 机关事业单位高养老金
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建设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但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同时,这一制度与机关事业单位存在着显著差距(双轨制)也引发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2008年,城镇企业养老保险退休人员5000万,退休职工的月平均养老金为1080元。与之形成显著差距的是,事业单位退休职工3000万,人均养老金是企业退职工的1.8倍。机关单位退休职工1000万,人均养老金是企业退职工的2.1倍。
当年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总养老金支出为1400亿,其中有一半是财政负担,另一半为企业自筹。而机关单位退休职工的总养老金支出为500亿,全部由财政负担。
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城镇企退人员的数量最为庞大,比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退休人员的数量之和还要多出1000万。但在养老金领取的待遇上却出现了显著的差距。这就造成了极大的社会不公平感。
三、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必要性
所谓的不公平感并不只是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更会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的养老体系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首先,企退人员的养老金水平远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这会令企退人员产生巨大的心理不平衡,从而挫伤他们的缴费意愿,进一步阻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发展。
其次企退人员的养老金由养老保险基金发放,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则全部或者大部分由财政负担。这将极大地造成财政压力,而政府的财政收入主体来源于税收,这又会通过传导途径直接加重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最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高养老金将会造成民众对这份职业的趋之若鹜。导致社会人力资源的倾斜,阻碍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正如专家所说,中国博士群体最大比例在体制内。
从以上3点来看,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进行并轨是大势所趋的政策改革。可以有效地减轻财政压力,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并轨完成以后,依然存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高于企业退休人员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单位缴纳的那20%的费用。
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多交多得,而单位缴纳的部分一般按照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为缴费基数。不少的公司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会按照最低档60%来缴纳,而机关事业单位则会按照100%来缴纳,有些地方甚至会达到150%-200%,未来,这种差距还将继续存在。
总结
2024年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如果按照老办法计算出的工资高于新办法,这一年的养老金会高于2025年。如果新办法计算的工资更高,则养老金发放水平会比2025年更低。我们也期待着在养老保险双轨制完全并轨以后,会为公民带来更公平的体验。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了?

㈣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2022年的养老金怎么调整

所谓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主要是在2014年9月30日之前参加工作,在2014年10月1日之后办理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于这部分人员处在新老两种退休制度的衔接过渡期,被人们称为退休“中人”。
由于机关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2014年10月1日才开始实施的,在2014年10月之后办理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是按照新老两种办法进行对比计算的,也被称为“保底限高”的双保险政策。
按照老办法计算的部分,目前很多地方都是按照2014年10月的工资作为基数,加上相关的补贴和津贴和国办发(2015)3号文件增加的退休费,作为老办法的退休费;按照新办法计算的部分,是按照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三个部分计算的基本养老金,再加上本人的职业年金,就是应发的养老金待遇。
如果按照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低于老办法计算的,按照老办法计算的结果执行;如果新办法计算的部分高于老办法计算的,按照新办法计算的结果执行,但高出部分要按照10年过渡期的比例计发,即第一年发放高出部分的10%,到2024年全部计发到位。
从2014年10月开始,到现在已经8个年头,但对于机关事单位退休“中人”的养老金,很多地方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理顺,很多地方的退休中人还是拿着按照老办法计算的养老金,而这样的养老金也叫临时核定的养老金,或是预发的养老金。
只有新办法计算高出老办法计算的部分,按比例计发高出老办法计算的养老金的地方,或是以前拖欠的高出部分已经按比例计发,并已补发到位的地方,退休"中人"才算每月领到了属于自己真正的养老金。
在养老金没有理顺的地方,或是还拿着老办法临时核定养老金地方的退休“中人”,虽然今后养老金待遇理顺后会补发,但这也有一个过程。目前面临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拿着临时核定养老金待遇,在2022年的养老金调整中,怎样来调整自己的养老金。
按照目前养老金调整的政策,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同步调整,实行相同的调整政策,企业退休人员比较好办,每月领取的是正式的养老金,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如果按照临时核定的养老金待遇来调整自己的养老金就可能会吃亏。
按照养老金调整的办法,定额调整部分大家都是一个标准,这个部分是没有问题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不会吃亏,与缴费年限挂钩的部分也不会吃亏,毕竟在办理退休时工龄是多少年,这是核定清楚了的。最吃亏的部分就是与本人养如槐老金挂钩的部分。
例如按照吉林省2022年养老金调整的方案,与基本养老金挂钩部分是按照2021年底本人月基本养老金(不含职业年金)金额的1.33%进行调整,每1000元的养老金每月就会增加13.3元,如果本人的养老金为每月5000元,每月就会增加66.5元。这个部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中,如果是拿着预发的养老金参加调整多少都会吃亏。
在2022年吉林的养老金调整中专门对这部分人员的养老金做了说明。一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14年10月1日)后新退休人员,若目前领取临时核定待遇,暂按目前临时核定待遇为基数确定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标准,待按改型橡弊革后的办法重新核定基本养老金后,已领取的待遇多退少补。
二是已参加企业职工基卜族本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的基本养老金按前述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办法和标准进行调整。符合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待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重新计算待遇调整标准。
从吉林省的这个规定来看,我认为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但这只是吉林的规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养老金没有理顺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果都是按照吉林省的这种办法进行调整,我相信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都是能够理解的。
综上所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在2022年的养老金调整中,养老金已经理顺的地方,是按照本人正式领取的养老金作为挂钩的基数;在养老金没有理顺的地方,按照临时核定的养老金作为挂钩的基数,待养老金待遇理顺以后重新计算待遇调整标准。

㈤ 事业机关养老保险改革实施细则

您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已经先后出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实施细则大同小异。现以安徽省为例,陈述如下: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8%

单位缴费比例为本单位参保职工缴费工资总额的20%
12月23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省政府日前下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旨在统筹城乡社保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
此次改革范围包括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改革后,统一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费基数为本单位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比例为20%;个人缴费基数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比例为8%,由单位代扣。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茄禅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各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意见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2014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为过渡期。意见实施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金怎么领?具体来说分为5种情况。
意见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乱昌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意见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工作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其中,对过渡期内退休的工作人员,按照颤陪尘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确定待遇计发办法。
意见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工作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和基本养老金计发比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执行。
意见实施前已经退休的人员,继续按照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离休人员仍按照国家和省统一规定发给离休费,并调整相关待遇。
此外,意见还提出,调整部分工作人员退休时加发退休费办法,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并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缴费工资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
谢谢阅读!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㈥ 四川2022年养老金调整细则


一、调整基本养老金的对象:
2022年,四川省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对象为2021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审批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
二、调整基本养老金的时间:
从2022年1月1日起,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增加的基本养老金从2022年1月1日起执行。
三、调整基本养老金的标准:
(一)定额调整。每名退休人员每月增加38元;
(二)挂钩调整。与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缴费年限(工作年限,下同)挂钩。与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部分,以社保经办机构核定的本人2021年12月的基本养老金为基数增加1.1%;与缴费年限挂钩部分,缴费年限15年及以下的,每满一年增加0.6元/月,超过15年的部分,每满一年增加1.7元/月;
(三)适度倾斜。属下列情形的退休人员,先执行定额调整和挂钩调整办法,再按以下办法增加基本养老金。同时符合下列两类及以上情形的,可累加享受。
1.高龄退休人员。年满70岁不满80周岁的人员,每月增加30元;年满80岁不满90周岁的人员,每月增加60元;年满90周岁及以上的人员,每月增加100元;
2.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一类至六类地区分别增加8.50元、17.50元、26.50元、36元、55元、75元;
3.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对基本养老金偏低的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继续按规定予以倾斜,确保其基本养老金不低于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水平。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的范围,按原有关规定认定。
四、调整基本养老金的其他规定
(一)截至2022年1月1日,退休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及以上、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宣告缓刑和暂予监外执行、假释期间的,不参与基本养老金调整。退休人员因被采取留置措施、涉嫌犯罪被通缉或在押未定罪的,暂不参与基本养老金调整;
(二)退休人员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按国家和我省规定核定数据为准,缴费年限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退休人员的工作年限,以退休时核定的工作年限为准。本次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年龄,按实际周岁计算,时间截至2021年12月31日;
(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中,基本养老金已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待遇调整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落实并由基金支付;基本养老金仍由原单位代发的,由原单位暂行调整,所需资金按原渠道列支,待完成参保登记后再进行结算。
法律依据
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和四川省规定,四川省2022年调整基本养老金从2022年1月1日起执行,退休人员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在7月31日前发放到位。

㈦ 2014年10月1日前退休养老金新政策

2014年10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此之后也要进行个人缴费了。在改革前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划分为老人。改革前参加工作并且改革后退休的属于中人,改革后参加工作的属于新人。
对于2014年10月1日前退休的事业单位人员,按照老人老办法的原则,退休金的计算适用老办法。而根据老办法,在退休人员满足特定条件下,可以加发一定比例的退休费,其实相当于一种退休补贴。
都有哪些情形呢?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
第一,独生子女父母
如果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老人是独生子女父母,那么根据规定,一般是可以加发5%的退休费的,以体现对独生子女父母的额外照顾,前提是拥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第二,获得省部级以上劳模、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等荣誉称号
如果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老人属于2014年9月30日及以前已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劳动模范、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等荣誉称号的,那么也可以提高基本退休费。荣誉称号等级越高,加发比例越多,加发退休费的比例集中在5%-15%左右。
第三,中小学教师
如果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老人属于中小学教师,而且男教师教龄满30年,55周岁退休的女教师教龄满25年,那么这种情况下,计发比例可以提高至100%。
根据老办法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龄满30年不满35年,退休金的计发比例为85%,工龄满35年,退休金的计发比例为90%。所以,上述满足教龄条件的教师其实可以拿到100%的退休金,计发比例相当于在最高标准上提高了10%。
以上说的2014年10月前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老人的退休补贴,其本质是加发的退休费。
那么对于2014年10月之后的退休中人来说,还会加发退休费吗?根据规定,2014年10月1日后退休且符合加发基本退休费政策的人员,退休时不再提高基本退休费计发比例,调整为给予一次性退休补贴。
退休补贴的标准计算公式为:本人退休时职务(岗位、技术等级)、级别(薪级、岗位)对应2014年9月的基本工资标准×按国家和省政策规定可提高的计发比例×240个月。

㈧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规定

1、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的 机关事业单位 之间流动的,只转移基本 养老保险关系 ,不转移基金。 2、参保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内跨统筹范围流动的,在转移 基本养老保险 关系的同时,转移基金。 3、参保人员从机关事业单位流动到企业的,在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转移基金。其中,参保人员经组织批准从机关事业单位调动到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至调入企业参保地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保经办机构;参保人员因辞职、辞退等原因离开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至 户籍所在地 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保经办机构。 以后在户籍所在地以外就业参保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相关规定执行;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保留人事关系期间,可暂不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待其正式办理离职后,根据其重新就业情况,按照上述办法相应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4、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或从机关事业单位流动到企业的,个人缴费部分按计入本人基本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的全部储存额计算转移;单位缴费部分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枯颤颤移,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 5、参保人员从企业流动到机关事业单位的,在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洞漏个人缴费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转移比照相关规定执行。其中,改革前曾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后参没败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按照上述办法转移接续在企业参保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6、改革前参加地方原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改革后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在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时,不转移参加试点期间的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改革前的个人缴费本息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有关规定执行。

㈨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法律分析: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二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四十四条 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

第五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㈩ 浅谈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日前,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养老保险 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办法自2014年10月起实施,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8%,由单位神丛代扣。

办法规定,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

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新人”,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办法实施前参加信渗工作、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中人”,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办法实施前为编制内工作人员且已经退休的,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办法实施前为编制外工作人员且已经退休的,参加北京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按规定领取养老待遇。

改革后符合原有加发退休费情况的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职时给予一次性奖励,退休时不再提高基本退休费计发比例,奖励所需资金不得从养老保险游坦樱基金中列支。

改革后,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干部管理权限,经批准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的工作人员,继续参保缴费。其中少数人员年满70岁时仍继续工作的,个人可以选择继续缴费,也可以选择不再继续缴费,待正式办理退休手续时,按规定计发养老待遇。

阅读全文

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细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统筹养老金交15年领多少 浏览:266
养老院的诅咒演员表 浏览:759
不孝顺父母佛教 浏览:127
事业单位退休年龄依据 浏览:72
福建省三明市养老金2018年 浏览:982
父母见女儿过得苦会有什么反应 浏览:570
全国冒领养老金的人数 浏览:102
来宾市养老院哪个好 浏览:946
上海老年大学网上报名 浏览:393
适合老年人的来电铃声 浏览:901
平阳水头养老院 浏览:561
老年人血糖高检查 浏览:375
为什么娘家父母只会偏向儿子 浏览:437
描写孝敬父母的七字顺口溜 浏览:85
朝阳单位体检都检查什么 浏览:605
教师招聘体检结果出来多久通知政审 浏览:407
河北省2016年退休人员涨工资最新消息 浏览:438
养老保险每月交261是什么标准 浏览:207
50岁男人出轨热恋 浏览:621
辽阳市职工养老保险查询 浏览: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