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山西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如何计算
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九条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社会性养老金、缴费性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三部分组成,按月发给:
(一)社会性养老金以当地上年末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单位和个人缴费满10年不满15年的按21%计发;满15年不满20年的按22%计发;满20年不满25年的按23%计发;满25年不满30年的按24%计发;满30年以上的按25%计发。
(二)缴费性养老金以工作人员本人缴费工资为基数,单位和个人缴费每满一年,按1.3%计发。计发年限最高不超40年。
(三)个人帐户养老金以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除以180计发。
随着个人帐户养老金的滚动积累,逐步降低缴费性养老金计发比例。
第二十条 本规定施行前,工作人员按照国家规定计算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
其个人帐户养老金,按本规定施行时本人工资总额的3%乘以原工作年限再乘以12计算予以补贴(不计息,不继承,不随个人帐户转移),与本规定施行后个人帐户内基本养老金合并计发。
第二十一条 工作人员获得劳动模范等称号或重大贡献奖励者,由奖励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或由用人单位为其办理补充养老保险,不另外提高基本养老金计发标准。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施行前已退(离)休的人员,仍享受原规定的养老待遇。
本规定施行后离休的人员,仍按国家离休政策享受待遇。
退职人员仍按原渠道享受退职待遇。
第二十三条 按本规定计发的养老金低于晋政发[1994]46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意见的通知》规定标准的,按文件规定标准补贴,但非因缴费年限所应享受的部分不予补贴。
第二十四条 单位补充养老保险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可根据本人意愿在退休时一次性或按月发给。
一次性发给的,须将本金和利息一次付清。
按月发给的,计发办法与基本养老金中个人帐户养老金相同。
第二十五条 退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丧失或暂时丧失享受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权利:
(一)服刑期间;
(二)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未包含的其他待遇,仍由原渠道按国家规定执行。
晋劳社养[2003]160号
四、关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问题
在国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职)金计发办法原则上不变,离退休(职)人员仍享受原规定的养老待遇。实行个人帐户的参保人员,除按照现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用计发办法计发养老金外,同时加发个人帐户储存额的1/120(由企业调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在计发待遇时,原企业的个人帐户储存额的处理仍按晋劳社养[2001]261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国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政策出台后改按国家统一政策执行。
B. 存多少钱才够老年养老
现在养老越来越奢侈,在一二线城市里,护工的价格涨到了200到300元一天,等于每月6000到9000元。一个好的养老院更是会达到4至10万一个月,存多少钱可以实现养老自由,不能一概而论,不同城市,不同生活品质,不同消费理念,都会影响养老自由的金额,实现养老自由没有固定金额,只有多多益善。
举两个例子,看看要准备多少养老钱。
例一:
假设你60岁退休,活到80岁。注意,已经是车房无忧,也不用给孩子出学费和生活费。
如果你现在30岁,当前每月生培脊袜活费4000元。60岁退休,退休后再活20年。以每年物价上涨4%来算,退休后我们需要的生活费应该是这样:
60岁时,夫妻二人每月生活费=4000*(1+4%)^30=12973元。
退休后再生活20年的费用总和=12973*12* (1+4%)^20=482万元 。
由于年事已高,或多或少会面临一些疾病,因此医疗方面的支出可能会增加,按每年每人1万计算,从60岁-80岁这20年夫妻二人共计:1万*2*20=40万
两个人共计:482万+40万=522万元,人均需要261万,这仅仅是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算是乞丐版养老。
例二:
假设李先生今年40岁(70后的尾巴),普通工人,月薪1万,退休前年平均收入为12万元,60岁退休,如果年收入一直不变,且仅用于个人生活,根据生命表算得40岁的人平均能再活37.62年。
40岁后(包括退休后)的人生每年的生活费用最多只能为12万元X(60岁-40岁)/37.62年=6.38万元配激(赚多少花多少),退休后的总费用为【37.62-(60岁-40岁)】X6.38万元=112.42万元。
不考虑通胀因素,李先生每年养老金需求大约6万多元,40岁人均寿命78年(实际上77.62),李先生需要112万元左右来养老。
把通胀因素考虑进去。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假设生活成本每年上升5%。
李先生40岁的生活费为6万,38年需要646.26万元。
退休后18年,需要447.86万元。
这就是通胀的魔力。
说到底,我们最关心的还是:我们未来养老的钱,到底来自于哪里?
中国的养老体系,脱胎于苏联制度的50年代。经历了市场经济的痛苦转型,和综合国力的突飞猛进,形成了现在的框架和格局。
其中养老金的来源,按照政府、企业和个人区分,清晰地形成了三大支柱:
第一支柱(政府):基本养老保险
第二支柱(企业):企业年金制度
第三制度(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这三大支柱和储蓄,构成了你我养老的本钱。这里面居民最关心的,当属覆盖面最广泛、社会关注度最高、承担养老经费最大的基本养老保险。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缴费年限 × 1%
=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1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2 × 缴费年限 × 1%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储存额÷ 计发月数
注: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 - 退休年龄)× 12
统筹账户对应的是基础养老金,它有三个参数,一个是缴费年限,一个是你自己的缴费基数,一个是你所在省的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很显然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高,你能拿到的基础养老金越多。
还是以李先生为例:
李先生退休前工资一共12万*20年=240万,退休后养老金是工资的一半,即每月拿到5000元,到78岁去年前,李先生能拿到养老金5000*12*18=108万元。
12万工资最乐观每年储蓄6万,到退休前20年一共储蓄120万元,实际上根本做不到,扣除各种支出后,一年储蓄4万,20年一共80万元。储蓄加养老金总额为80+108=188万元,当然,工资和养老金会跟着通胀上涨,但是退休总体费用缺口,高达200万左右。
要有为养老配置资产的意识
中年人在担心养老,而年轻人似乎对养老保险并不在意,觉得交也可以,不交也没什么影响。有些人甚至觉得交养老保险是在为父母一代人交钱,对于自己退休来说,充满了不确定。有调野察查显示,仅有约44%的年轻受访者已经开始为养老退休存钱。
无论哪种立场,我们都不能否认,养老保险是我们抵抗风险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资产配置。
养老可以看成是一种长期投资,但需要借助有效的资产配置。各种不同流动性、不同风险偏好,或者不同趋向的配置,都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与正向现金流
只有自己挣到更多的钱,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日本、韩国都有大量老年人在65岁以后还工作,所以中国的延迟退休也是会逐步推出的。
从年轻的时候就规划养老储蓄金
给自己制定储蓄目标,做好长期储蓄准备,可以采用先储蓄后消费的办法来进行强制储蓄,这样资金容易积少成多。
树立长期投资、定期投资的理念,学习资产配置,实现资产稳定保值增值
尽量生活在更大的城市,越是经济发达,补贴能力越强
假如你每年都在坚持投资理财,按照每年8%的投资回报率,我们现在需要多少钱,才能在40年后存够500万元?
23*(1+8%)^40≈500
结果是我们现在需要23万元,按照8%的投资回报率加上复利的情况,我们可以在40年后存够这笔退休金。
也就意味着,从现在起我们每年存下2.3万元,40年后,就可以攒够这笔退休金。
这也间接证明了,为啥存银行越存越穷,毕竟8%收益复利还要每年存2.3万才能养老,而银行的1年期平均存款利率只有2%左右.....
C. 安徽交养老261个月其中单位交28个月,今年50周岁退体月退休工资多少
养老金多少,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参考以下(企业职工)养老金的算法。
养老金与缴费金额、总缴费年限、退休年龄、地区社会平均工资 等因素有关。
一般,养老金是: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其他津贴。
(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资金总额 除以 某个数字,这个数字按退休时的年龄决定。
退休年龄 、数字(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50 195
55 170
60 139
假设:60岁退休,退休时个人账户里有13900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139000 / 139= 1000 元。
(2)基础养老金。为缴费年限 乘以 1% 乘以 退休那一年的当地社会平均月工资。
假设:当地社会平均月工资为8000元、缴费年限25年。
基础养老金 = 25年 * 1% * 8000元 = 2000 元/月。
注意1:这是假设一直按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缴费的,缴费高的话,1%这个数字(依据个人缴费基数和社会平均工资算出的)会高,比如1.5%,缴费低的话,会不足1%,比如0.6% 。
注意2:一般,当地养老保险制度开始才实行个人缴费,之前的工龄,只要有合同、档案等证明,全部视为已经缴费,叫做视同缴费年限。
军龄也算视同缴费年限。
以上(1)和(2)举例的情况下,两项合计是每月:1000+2000=3000元/月。
(3)其他津贴:劳模、独生子女、地方补充、过渡津贴、缴费年限津贴等。
以上(1)+(2)+(3)全部,构成退休第一个月的养老金。一般每年上调一定比例,2020年上调5% 。
D. "养老保险一月交261,退休领取多少"
,请勿复制粘贴,抄袭,未经授权,引用,翻译,转载等行为,请勿抄袭,抄袭一经发现,将被处罚。
养老金计发基数是指每个参保人员每月实际收入的一部分,由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参保人员的实际收入情况确定的月度固定数额,是确定养老金发放金额的基础。本文将就养老金计发基数的计算方法、调整原则、调整期限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养老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参考。
一、养老金计发基数的概念
二、计算方法
1、参保人员的实际收入
2、确定计发基数
三、调整原则
1、收入变动
2、养老保险费率变动
四、调整期限
1、参保人员收入变动
2、养老保险费率变动
五、结论
养老金计发基数是每个参保人员每月实际收入的一部分,由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参保人员的实际收入情况确定的月度固定数额,是确定养老金发放金额的基础。计发基数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参保人员的实际收入情况,调整原则是根据参保人员收入变动和养老保险费率变动,调整期限是参保人员收入变动和养老保险费率变动。
本文就养老金计发基数的计算方法、调整原则、调整期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养老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参考。
养老金是指政府根据法定规定,为满足退休人员和受困老年人的生活需要,支付的每月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助。养老金的计算,主要依据个人的工作年限、缴费年限、收入水平和缴费状态等因素来确定。
(1)工作年限:工作年限是计算养老金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工作年限越长,获得的养老金越多。
(2)缴费年限:缴费年限也是计算养老金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缴费年限越长,获得的养老金越多。
(3)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计算养老金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获得的养老金越多。
(4)缴费状态:缴费状态也是计算养老金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缴费状态越规范,获得的养老金越多。
(1)确定工作年限:首先,应该确定个人的工作年限,根据工作年限可以确定个人的工资等级,从而确定个人的养老金标准。
(2)确定缴费年限:其次,应该确定个人的缴费年限,根据缴费年限可以确定个人的缴费比例,从而确定个人的养老金标准。
(3)确定收入水平:再次,应该确定个人的收入水平,根据收入水平可以确定个人的收入比例,从而确定个人的养老金标准。
(4)确定缴费状态:,应该确定个人的缴费状态,根据缴费状态可以确定个人的缴费状况,从而确定个人的养老金标准。
养老金的缴费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每月缴费比例8%,个人每月缴费比例20%,每月缴费标准为50元。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不同的缴费年限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缴费比例越高,获得的养老金越多。
养老金的缴费时间一般为:每月15日前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分别缴费,每月25日前由社保机构发放养老金。一般来说,缴费时间越准时,获得的养老金越多。
养老金的使用范围一般为:用于满足退休人员和受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费用,包括食品、衣物、住房、医疗、交通、教育等方面的开支。一般来说,使用范围越广泛,获得的养老金越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