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保险 > 农村养老现状调查

农村养老现状调查

发布时间:2021-12-04 17:58:05

Ⅰ 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

关于农村养老,许多地区没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已建立的地区也存在很多缺陷,运行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所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体现出来。
(一)老龄化加快。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据统计,2000年中国口农村8.33亿人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估计占7.36%,到2030年6.64亿农村人口中,65岁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7.39%为1.29亿。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太小,覆盖对象有缺陷。
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农村。据统计,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还很多。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1998年仅占全国乡镇总数的41%,建立社会保障基金会的村委会不到村民委员会总数的20%.另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进城务工者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200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1.14亿人,所以很有必要考虑这个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基本方案中没有体现出对留在农村的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给予区别对待。进城务工的农民既没被纳入到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也没被纳入到城市养老保险体系中,处于法律保护的空白地带。
(三)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险的功能被削弱了。
养儿防老的观念在中国农村根深蒂固,家庭赡养一直是最重要的养老方式。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色的农业社会中,生产技术基本稳定,社会分工程度很低,“子承父业”高度概括了上下两代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这种稳定的世代交替,能在家庭内部自然的完成赡养老人的职能,并形成相应的道德规范。但是随着以社会分工为特征的工业社会的到来,这一自然稳定的关系就被打破了,“子承父业”不复存在,父子两代除了血缘关系和未成年时的抚养关系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关系。子女的劳动技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掌握,劳动机会要靠自己去争取,为此往往必须离开生养之地、离开父母。
(四)农村养老难于完全依赖土地保障,但是土地对于有的农民来说仍然是重要的生产资料。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从1978年到1998年,全国农民平均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比重由91.5%下降到了57.2%,其中纯农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42.9%。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大约40%来自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1/4左右来自劳动收入。来自转移性与财产性的收入约占纯收入的5.7%.由此可见,来自土地的农业收入已难以保证农民的基本生活,以之养老更是奢望。有的农民已经摆脱土地的束缚,参与到现实的社会保障中。但是,土地对于有的农民来说仍然是很重要的生产资料。
(五)贫富差距逐年拉大,为今后的社会发展埋下了隐患。
农村的发展一年不如一年,城市的发展却一年比一年好。农村和城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推行在出台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后基本上是不闻不问。有项调查表明,进城务工者中有82.4%的单位不为其交纳养老保险,比“城里人”(46.1%)高出很多,由此表明,进城务工者在养老保险方面的整体水平很低。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力度应加大,应该维护社会公正,切实地保障农民权益。
(六)资金筹集与基金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养老保险需求水平相对较低,但是如果考虑到城市化、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等多种因素,考虑到今天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投保的人在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多年后进入老年期时的经济、社会背景,现在交纳的数额很少的养老保险金,就会出现养老保险养不了老,保不了险的情况。
2.关于筹集资金,许多贫困村民无法投保,而少数村、乡干部利用职权、巧立名目、利用公款为自己投保,养老保险成了这些人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影响了养老保险的运行和群众投保的积极性。一些地区还出现了强制保险例如,不交纳保险金就不许领结婚证等等。
3.筹集的养老保险金不能专款专用,少数地方以种种借口,擅自挪作他用,引起风险,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最终必将影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
4.大部分乡镇企业和私有企业以及有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对农村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是空白。集体没有真正的负起责任来。
5.基金的管理级别太低,不能使基金有效地保值增值。形成因素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形成是多年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积淀的结果,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将讲述其中的两个比较基本的因素。
(一)农村经济落后是导致养老保险滞后的最基本的原因。
一方面由于农业本身是第一产业,创造生产力的效果没有其他产业那么明显,所以国家对其管理与监督的力度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的发展主要在农村,国家的管理可能会因管理层级太多而导致管理的失灵。所以,由于农业产业的弱势,在刚刚实行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国家就制定了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政策。
(二)立法的滞后。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只有1992年1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实行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国家没有根据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及时地对法律做出调整。开展条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5]51号)中,明确规定了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条件。即:农民群众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基层组织比较健全的地区。基本原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保障水平与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养老保险与家庭赡养、土地保障以及社会救助等形式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自我保障为主,集体(含乡镇企业、事业单位)调剂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政府组织与农民自愿相结合。主要特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基金筹集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明确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的责任,突出自我保障为主的原则,不给政府背包袱;
二是实行储备积累,建立个人帐户,农民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全部记在个人名下,属于个人所有。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个人
缴费的多少和积累时间的长短;
三是农村务农、经商等各类从业人员实行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便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四是采取政府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所决定的过渡时期的工作方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有条件的地区将逐步加大政府推动的力度,以体现社会保险的特性。

Ⅱ 农村养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1.了解国情,关注民生2.关注老年人,尊重老一辈3.对科学研究、人口调查有重大意义

Ⅲ 关于农村老人养老保险的调查报告作业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山东省新泰市西洛村调查
刘洋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近1.3亿,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群体是我国最大的人口群体,所以农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国最大的老年人群体。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逐步加快。因此,关注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了解他们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建立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大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所应该做的。
一、现状描述
山东省是我国的第二大劳务输出省,所以当年轻人外出打工时,留下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就更是我们所应该关注的,也是值得调查的。西洛村位于山东中部、泰沂腹地,北依五岳独尊的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曲阜,东接山东半岛沿海城市。它所在的新泰市是山东省的30强县市之一。西洛村总人口288人,60岁以上老人有36人,占到总人口的8%。为了能够准确地了解该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我利用寒假时间进行了调查。调查以访谈形式为主,辅之以问卷。
(一)该村老年人的健康及医疗状况
调查发现,该村36位老人中,有21位老人身体健康,基本上不怎么生病,占到了老人总数的58.3%,有9位老人身体比较差,时有小病发生,占到25%,而余下的6位老人有病在身,久治不愈.而这些老人的病主要集中在关节炎,风湿病,高血压,等。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有近78%的老年人在感到身体不舒服时,会立即找医生。这说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健康意识较强,但也有两成多的老年人在感到身体不舒服时,选择扛不过去时再找医生。他们中除一部分是自信自己身体很好,头痛感冒扛一下就过去了,不用找医生外,也有部分人是因为家里经济拮据,现在医药费用高,看不起病。有近80%的老年人平时是找村里的医生看病,有15.8%的老年人平时在乡卫生院看病。可见,村里的医生和乡卫生院担负着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平时看病就医的重任。但有近30%的老年人认为他们村的医疗条件比较差或很差,村里医生少,好医生更少。大量无学历甚至未经过培训的人员充斥着乡村卫生人员队伍,农村老年人所接受的医疗服务质量不容乐观。村里老年人得了病所花的钱,有80%以上的老年人是自己出一小部分,儿女们出大部分或完全由儿女们出。可见该村老年人在医疗上能够花多少钱,主要取决于儿女们的经济状况。他们自己没有积蓄或积蓄很少。但是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近几年,该村好多人都买了医疗保险,平时看病所花的钱可以报销近50%,这一举措对他们好多人是受益非浅的。调查发现,该村老年人买医疗保险的有31人,占到了老人总数的86.11%,大大提高了该村老人有病及时就医的比率。
(二)该村老年人住房及经济状况
在对36位老年人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其中有30位老人有自己的住房,占到了70%,他们中大多数人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感到很满意或满意。他们的房子大多是改革开放后由自己或自己跟儿女们一起修的。有近三成的老年人没有自己的房子,跟儿女或其他亲戚住在一起,主要是跟儿子住在一起。当有不止一个儿子时就在几个儿子家轮流住。他们多则在一个儿子家住一年、半年,少则三个月、一个月。住多长时间由家庭会议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决定。他们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有过因住房问题而挨媳妇骂或看媳妇脸色的经历。他们中大多数人很想或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感到不很满意或不满意。调查还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基本没有或有很少的经济来源.他们生活消费所需的费用,一小部分是自身劳动所得,大部分是子女的资助。
(三)该村老年人养老状况
根据我们的调查与访谈,我们了解到,在该村所有被调查的老人中,有97.3%的老人依靠家庭养老,也就是说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由子女提供生活费用,或者依靠自己微薄的储蓄与继续劳作维持生计,而只有2.7%的老人是靠退休金养老的,也就是说只有一位老人不是依靠家庭养老的。由于农村中分家情况比较普遍,子女成立新的家庭后与父母家庭之间在经济上相互独立。即使在一些家庭,相当数量的老人与成年子女虽然名义上没有分家并住在同一所房子里面,但他们仍然是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存。实际情况也表明,,除因身体原因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外,大多数农村老人都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以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对老人的经济上的“反哺”往往只体现在老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病需子女照顾等情况中。前面提到该村有比较高的医疗保险投保率,令我们感到欣慰。但是当对该村老人养老保险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该村投了养老保险的老人只有2.7%,也就是那位以退休金养老的老人,他是西洛村所在乡镇矿工厂的退休老干部,退休前单位里统一买的养老保险。除此之外没有一位老人投了该保险。这一结果另我们吃惊不已。我们了解到,曾有人上门推销过养老保险,但是对于该保险,老人们参保投保意识淡薄,在投保问题上思想顾虑重重,怕政策不稳,怕加重他们的负担。可见,农村养老保险在西洛村还是一片空白。
(四)该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调查发现,在36位老人中,几乎没有一位老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他们的健身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并不强。只有不到10%的该村老年人经常读书看报,这主要:经济原因。很少有农村老年人订报刊杂志,而村里订的报刊杂志主要是给干部们看的;在目前的农村老年人群体中识字的并不多;有部分老年人是因为年纪大了,眼睛老化,看不清楚书上的字。但是他们中看电视、听收音机的比例达到了91%,这是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经常打牌下棋的该村老年人所占的比例并不大,而他们打牌下棋的场所主要是附近某户人家的大门底下。同时我们了解到,几乎没有老年人参加过村里组织的老年活动。村里也几乎没有组织过老年人的文化活动。该村也没有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设施。我们可以看出:有将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寂寞。可见,该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很薄弱,村委会在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还有许多事要做。
二、启示与建议
通过上述对西洛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描述和分析,我认为,要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就必须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从上述的描述与分析中,我们能看得出,不管是老年人的医疗问题还是养老问题,还是精神生活问题,都需要良好的经济作为支撑、作为前提。经济搞上去了,农民的生活富裕了,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许多问题也随之解决了。其次要进一步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多关注村里老人们的生活情况,不忽略精神生活情况。多举办老人们的活动,积极鼓励老人的参与。而且要有必要的老人活动场所和设施。同时多对村里中年及少年进行关于孝敬老人的宣传和教育。让老人的老年生活真正的幸福起来。最后,要积极地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率,同时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完善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村的医疗服务。以次减轻子女赡养负担,同时让老人在养老问题上由被动变为主动,也让老人有病及时就医,提高生活质量;当然,说了这么多,还是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扶持的,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可以说一切都是白话,所以我认为,国家的政策应该是最为重要的。
二十几天的调查终于结束了,虽然调查的是我的乡里乡亲,但平日里却没有很多的了解,更谈不上关心,即使见面了,也只是点头微笑。然而,随着调查的逐步进行,给我心里的震撼也越来越大。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每位老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和不同待遇,但他们绝大部分生活地不好,这一点却是相同的,了解了他们的生活让我觉得难受和心痛。
调查中曾遇到一位阿姨,当和她谈到对公婆的养老问题时,她问我:“当一块石头从上面掉下来砸到脚时,你的眼睛是先看下面还是先看上面?”我没有多想就脱口而出“当然是下面”,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而且大多数人都会这么回答。这时阿姨说:“对啊,人人都会这样,总是先看下后看上,对孩子,对老人就是这样,总是往下疼,后往上疼。”我无语。
从调查的第一天直到最后一天,我的心都在起伏不平,但是有一点让我更加地坚定,那就是,我一定会好好地孝敬我的父母。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绝对不会只疼下而不疼上,绝对不会让辛辛苦苦养育自己的父母在老年吃任何一点点苦,受任何一点点罪。同时我也非常地希望我村的爷爷奶奶们能尽快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一个美好的晚年。虽然多了点,但你可以自己删,给分吧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Ⅳ 农村养老保险现状数据分析结果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现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在新时期推动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是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应把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作为主要矛盾,把生活宽裕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和其他支农政策的实施,农业生产发展问题已基本解决。而生活宽裕是农民一直向往但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
2004年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还有2610万人,有4977万低收入人口仅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说明我国农村居民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处于较为困难状态,这是其一。其二,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突出,试点中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仅覆盖约20% 的人,而且筹资水平低。其三,目前我国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8000多万,占农业人口的10% 以上,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我国农村已成为老龄型社会。而农村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家庭养老负担沉重,使得生活富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从总体上处于过渡阶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社会救济。主要是国家针对灾害的突发性特点, 采取应急措施。在对待贫困户方面, 国家通过设立扶贫基金,帮助发展生产。同时,为解决贫困者的生活问题,部分地区开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工作。但全国各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参差不齐,如北京、浙江、广东、福建、辽宁等经济较发达的省市,已经全面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他省份虽然也在部分地区实行农村低保制度,但还没完全实行,根据有关统计资料,2004年我国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总人数为488万人,不到需要保障人口总数的3%。
二是五保供养制度。这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一项基本制度,是以《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予以法规确认的制度。到2003年底,全国实际五保供养人数为254.5万人、敬老院2.4万所、集中供养五保对象50.3万人。从保障的程度上来看, 五保老人年平均五保金1200元,但因各地财力不足, 实际到位一般只有800元左右,
三是养老保险为主,医疗保险为辅的保险制度。早在1986年前后,各地就陆续展开了农村养老保险试点, 目前全国基本上都已开展此项工作,由于社会及制度等多方面原因, 在资金保障等方面不是很完善。几经起落,在经历了试点、全面推广和整顿规范几个阶段后,目前又处于试点阶段,到2003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5428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216.1亿元。198万农民领取养老金。其总体覆盖率还不足10%。
农村医疗保险方面,正在试点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只覆盖约20%的人口,而且筹资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强。据2003年卫生部组织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一些地区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居民占贫困人口的2/3。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乡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处于缺位状态。在广大的农村,农民的社会保障依然是以国家救济和乡村集体福利事业为重点,以家庭保障为主体,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进行了改革试点以外,其他保险项目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缺乏监督保证机制,法律层面制度设计不完善
我国宪法对社会保障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体现在第4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我国参加的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也明确规定 :“本公约缔约国各国承认人人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
但是,我国《社会保障法》依然未制定出台,缺乏规范社会保障制度的专门法律。法律的缺失导致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保障资金来源不稳定、保障资金的管理不规范、保障体系的建设。
就广大农村地区而言,农村现有的社会保障立法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现行的法律依据大多是准法律与相关文件,对农村各项社会保障的地位与作用、保障的权利与义务、保障机构的的建设等,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再加上执行中的不到位,导致农民对社会保障的受益缺乏信任感。
(二) 没有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机制,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不稳定
把我国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就知道我国投入的力度是偏小的:加拿大为39%,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而我国只有10%左右,且这10%的投入也基本给了城镇居民。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可以说主要是资金缺乏的问题。
应该说,在农村地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的职责。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拥有雄厚的财力来安排养老及医疗保险,农民也有较多的机会获得兼业等,因此收入状况比较理想。但在广大的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很多地方是吃饭财政,即使是略有余额,地方政府在安排财政资金时也首选见效快的投资领域,吸引外来资金,而不是将财政资金投入到社会保障。
因此,目前农村社会保障的项目少,大多是救济性质,而工伤、生育、养老等意义重大的项目大多尚未全面开展,有的地方即使有所涉及,也存在运作不规范的问题。近几年来,农民的人均收入增长趋缓,扣除必要的生产生活开支,大部分农民实际无力承担各类保险所需费用,即使部分农民有实力缴纳,却由于对社会保险制度认识不清等因素,而不愿参加保险。从集体投入这部分看。大部分县乡政府均是财政开支,也没有能力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这导致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不稳定。
同时,农村社会的保障水平相对较低。比如根据某地《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规定,农民缴费可以自由选择,因为收入水平低,不少人选择最低档次每月2元,这样,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在缴费l0年后农民也只能每月领到不到5元,缴费15年后每月也只能领到l0元。 这样的养老制度安排,对农民的养老问题的解决无法起到多大的作用。
(三)考评管理机制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由民政部门(社会救助)、卫生部门(农村合作医疗)、社保部门(养老保险)等各管一块,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也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因此,在全国各地,民政部门、计生委、基金会、寿险公司等不少机构均涉及农村社会保障基金,而且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相互扯皮,挪用、委托不当或基金保值增值混乱的状况。有的地方基金管理不规范,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利用掌管基金的便利挪用基金、造成资源浪费、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存在。

Ⅳ 关于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山东省新泰市西洛村调查
刘 洋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近1.3亿,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群体是我国最大的人口群体,所以农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国最大的老年人群体。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逐步加快。因此,关注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了解他们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建立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大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所应该做的。
一、现状描述
山东省是我国的第二大劳务输出省,所以当年轻人外出打工时,留下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就更是我们所应该关注的,也是值得调查的。西洛村位于山东中部、泰沂腹地,北依五岳独尊的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曲阜,东接山东半岛沿海城市。它所在的新泰市是山东省的30强县市之一。西洛村总人口288人,60岁以上老人有36人,占到总人口的8% 。为了能够准确地了解该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我利用寒假时间进行了调查。调查以访谈形式为主,辅之以问卷。
(一)该村老年人的健康及医疗状况
调查发现,该村36位老人中,有21位老人身体健康,基本上不怎么生病,占到了老人总数的58.3%,有9位老人身体比较差,时有小病发生,占到25%,而余下的6位老人有病在身,久治不愈.而这些老人的病主要集中在关节炎,风湿病,高血压,等。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有近78%的老年人在感到身体不舒服时,会立即找医生。这说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健康意识较强,但也有两成多的老年人在感到身体不舒服时,选择扛不过去时再找医生。他们中除一部分是自信自己身体很好,头痛感冒扛一下就过去了,不用找医生外,也有部分人是因为家里经济拮据,现在医药费用高,看不起病。有近80%的老年人平时是找村里的医生看病,有15.8%的老年人平时在乡卫生院看病。可见,村里的医生和乡卫生院担负着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平时看病就医的重任。但有近30%的老年人认为他们村的医疗条件比较差或很差,村里医生少,好医生更少。大量无学历甚至未经过培训的人员充斥着乡村卫生人员队伍,农村老年人所接受的医疗服务质量不容乐观。村里老年人得了病所花的钱,有80%以上的老年人是自己出一小部分,儿女们出大部分或完全由儿女们出。可见该村老年人在医疗上能够花多少钱,主要取决于儿女们的经济状况。他们自己没有积蓄或积蓄很少。但是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近几年,该村好多人都买了医疗保险,平时看病所花的钱可以报销近50%,这一举措对他们好多人是受益非浅的。调查发现,该村老年人买医疗保险的有31人,占到了老人总数的86.11%,大大提高了该村老人有病及时就医的比率。
(二)该村老年人住房及经济状况
在对36位老年人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其中有30位老人有自己的住房,占到了70%,他们中大多数人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感到很满意或满意。他们的房子大多是改革开放后由自己或自己跟儿女们一起修的。有近三成的老年人没有自己的房子,跟儿女或其他亲戚住在一起,主要是跟儿子住在一起。当有不止一个儿子时就在几个儿子家轮流住。他们多则在一个儿子家住一年、半年,少则三个月、一个月。住多长时间由家庭会议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决定。他们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有过因住房问题而挨媳妇骂或看媳妇脸色的经历。他们中大多数人很想或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感到不很满意或不满意。调查还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基本没有或有很少的经济来源.他们生活消费所需的费用,一小部分是自身劳动所得,大部分是子女的资助。
(三)该村老年人养老状况
根据我们的调查与访谈,我们了解到,在该村所有被调查的老人中,有97.3%的老人依靠家庭养老,也就是说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由子女提供生活费用,或者依靠自己微薄的储蓄与继续劳作维持生计,而只有2.7%的老人是靠退休金养老的,也就是说只有一位老人不是依靠家庭养老的。由于农村中分家情况比较普遍,子女成立新的家庭后与父母家庭之间在经济上相互独立。即使在一些家庭,相当数量的老人与成年子女虽然名义上没有分家并住在同一所房子里面,但他们仍然是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存。实际情况也表明,,除因身体原因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外,大多数农村老人都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以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对老人的经济上的“反哺”往往只体现在老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病需子女照顾等情况中。前面提到该村有比较高的医疗保险投保率,令我们感到欣慰。但是当对该村老人养老保险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该村投了养老保险的老人只有2.7%,也就是那位以退休金养老的老人,他是西洛村所在乡镇矿工厂的退休老干部,退休前单位里统一买的养老保险。除此之外没有一位老人投了该保险。这一结果另我们吃惊不已。我们了解到,曾有人上门推销过养老保险,但是对于该保险,老人们参保投保意识淡薄,在投保问题上思想顾虑重重,怕政策不稳,怕加重他们的负担。可见,农村养老保险在西洛村还是一片空白。
(四)该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调查发现,在36位老人中,几乎没有一位老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他们的健身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并不强。只有不到10%的该村老年人经常读书看报,这主要:经济原因。很少有农村老年人订报刊杂志,而村里订的报刊杂志主要是给干部们看的;在目前的农村老年人群体中识字的并不多;有部分老年人是因为年纪大了,眼睛老化,看不清楚书上的字。但是他们中看电视、听收音机的比例达到了91%,这是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经常打牌下棋的该村老年人所占的比例并不大,而他们打牌下棋的场所主要是附近某户人家的大门底下。同时我们了解到,几乎没有老年人参加过村里组织的老年活动。村里也几乎没有组织过老年人的文化活动。该村也没有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设施。我们可以看出:有将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寂寞。可见,该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很薄弱,村委会在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还有许多事要做。
二、启示与建议
通过上述对西洛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描述和分析,我认为,要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就必须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从上述的描述与分析中,我们能看得出,不管是老年人的医疗问题还是养老问题,还是精神生活问题,都需要良好的经济作为支撑、作为前提。经济搞上去了,农民的生活富裕了,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许多问题也随之解决了。其次要进一步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多关注村里老人们的生活情况,不忽略精神生活情况。多举办老人们的活动,积极鼓励老人的参与。而且要有必要的老人活动场所和设施。同时多对村里中年及少年进行关于孝敬老人的宣传和教育。让老人的老年生活真正的幸福起来。最后,要积极地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率,同时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完善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村的医疗服务。以次减轻子女赡养负担,同时让老人在养老问题上由被动变为主动,也让老人有病及时就医,提高生活质量;当然,说了这么多,还是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扶持的,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可以说一切都是白话,所以我认为,国家的政策应该是最为重要的。
二十几天的调查终于结束了,虽然调查的是我的乡里乡亲,但平日里却没有很多的了解,更谈不上关心,即使见面了,也只是点头微笑。然而,随着调查的逐步进行,给我心里的震撼也越来越大。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每位老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和不同待遇,但他们绝大部分生活地不好,这一点却是相同的,了解了他们的生活让我觉得难受和心痛。
调查中曾遇到一位阿姨,当和她谈到对公婆的养老问题时,她问我:“当一块石头从上面掉下来砸到脚时,你的眼睛是先看下面还是先看上面?”我没有多想就脱口而出“当然是下面”,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而且大多数人都会这么回答。这时阿姨说:“对啊,人人都会这样,总是先看下后看上,对孩子,对老人就是这样,总是往下疼,后往上疼。”我无语。
从调查的第一天直到最后一天,我的心都在起伏不平,但是有一点让我更加地坚定,那就是,我一定会好好地孝敬我的父母。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绝对不会只疼下而不疼上,绝对不会让辛辛苦苦养育自己的父母在老年吃任何一点点苦,受任何一点点罪。同时我也非常地希望我村的爷爷奶奶们能尽快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一个美好的晚年。 虽然多了点,但你可以自己删,给分吧

Ⅵ 2020年农村养老现状是什么

2020年农村养老现状:

(一)老龄化加快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太小,覆盖对象有缺陷

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农村。据统计,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还很多。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1998年仅占全国乡镇总数的41%,建立社会保障基金会的村委会不到村民委员会总数的20%。进城务工的农民既没被纳入到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也没被纳入到城市养老保险体系中,处于法律保护的空白地带。

(三)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险的功能被削弱

养儿防老的观念在中国农村根深蒂固,家庭赡养一直是最重要的养老方式。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色的农业社会中,生产技术基本稳定,社会分工程度很低,“子承父业”高度概括了上下两代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四)农村养老难于完全依赖土地保障,但是土地对于有的农民来说仍然是重要的生产资料。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从1978年到1998年,全国农民平均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比重由91.5%下降到了57.2%,其中纯农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42.9%。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大约40%来自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1/4左右来自劳动收入。

(五)贫富差距逐年拉大,为今后的社会发展埋下了隐患。

据调查表明,进城务工者中有82.4%的单位不为其交纳养老保险,比“城里人”(46.1%)高出很多,由此表明,进城务工者在养老保险方面的整体水平很低。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力度应加大,应该维护社会公正,切实地保障农民权益。

(6)农村养老现状调查扩展阅读:

我国现在的养老保险制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

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日益加剧,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了越来越重的压力。我国在工业化中期的起始阶段、经济建设资金需求集中的情况下便进入老龄化,使资源配置陷入困境。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部分平衡方式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时,会造成资金需求的积聚增长,社会负担加重,对国家财政的稳定非常不利。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明显过窄,社会保险的基本定律之一是大致法则,只有当覆盖范围最大时才会最强。

阅读全文

与农村养老现状调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廊坊最孝顺儿媳 浏览:615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居民养老保险 浏览:560
西宁市退休人员丧葬费标准 浏览:884
青岛自己交社保到多少岁退休 浏览:805
退休后是否再享受企业年金红利 浏览:111
老人家天天腰痛怎么办 浏览:269
老年人吃了又吐是怎么回事 浏览:759
东赵敬老院 浏览:689
云朝寺老年公寓的评论 浏览:871
老人e通卡怎么办理 浏览:718
重阳节的节日节俗 浏览:266
医生在线咨询南昌老年痴呆 浏览:246
河南省18年退休人员工资长多少钱 浏览:797
老年人住宅案例解析 浏览:409
老人家适合喝什么汤比较好 浏览:632
遂宁医养一体养老机构有哪些 浏览:960
曲靖农村养老保险金 浏览:103
老年人的心声有哪些 浏览:393
重阳节内容10字 浏览:149
70岁生日庆典主持词 浏览: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