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保险 > 养老金收支

养老金收支

发布时间:2020-11-28 05:51:20

『壹』 养老保险金收支平衡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是一个意思吗

实际是一个意思。

『贰』 养老金缺口是基金收支还是征缴收入和支出

“养老金缺口”指的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失衡问题。

『叁』 如何分析养老保险收支运行情况

沈阳市企业养老保险运行情况分析沈阳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历史包袱沉重,养老保险基金从建立之初就先天不足,隐性债务巨大,而且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和国家对养老金水平连续大幅调整,收支缺口骤增且已演变成体制性硬缺口,养老金支出形势十分严峻。
2010年,市人社局全力以赴地加强征收及扩面工作,力求达到应参尽参、应缴尽缴。今年1—6月份保费收入创历史新高,达47.8亿元,同比增加8.4亿元,增长21.2%。现将今年1—6月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参保在职情况
1.参保人员构成情况。截止6月末,参保人数为183.6万人。其中,男性为108.3万人,占参保总人数的59%;女性为75.3万人,占41%。男性多于女性33万人、高于女性18个百分点。从下图可以看出,男性年龄高峰段在46-50岁之间,人数高达19.3万人,其次在51-55岁之间,为16.5万人;女性年龄高峰段在46-50岁之间,人数为15.7万人,其次在41-45岁之间,为13.8万人。


从上图看出,男性、女性峰值均为47岁。二、三年后,48岁—46岁的11.4万女性将步入退休行列,退休人数猛增。
2.同比增长情况。截止6月末,参保人数为183.6万人,同比增长5.2%。其中,企业为131万人,增长6.9%;个体为52.6万人,同比增长1%。
3.缴费情况。截止6月末,缴费人数为131.4万人,同比增长4.4%。其中,企业为87.7万人,同比增长6.7%;个体为43.7万人,与上年同期持平。

(二)离退休人员情况
1.离退休人员构成情况
截止6月末,离退休人数为87.4万人。其中,男性为27.1万人,占离退休总人数的31%;女性为60.3万人,占69%。由于女性退休早于男性10年(女干部除外)以及女性预期寿命高的原因,使女性退休人数多于男性33.2万人、高于男性38个百分点。因此,女性是我市退休人群的主流,由于女性预期寿命高,未来我市基金支付会越来越重。从下图可以看出,女性年龄高峰段在50-59岁之间,人数高达29.7万人,占女性总数的49%,比男性离退休总人数高出2.6万人;其次在60-69岁之间,为12.5万人;男性年龄高峰段在60-69岁之间,退休人数为10.8万人,其次在70-79岁之间,为8.1万人。


从下图看出,女性年龄峰值在52岁、男性峰值在61岁。
参保在职与离退休人数合计为271万人。其中男性为135.4万人,女性为135.6万人,女性多于男性0.2万人。


2.离退休人数、死亡率、负担系数及抚养比
(1)离退休人数及新增情况
离退休人数为87.4万人,同比净增4.1万人,增长4.9%。今年1—6月新增退休人数为3.1万人。其中,正常退休为2.5万人,占新增退休总人数的80.6%;病退0.1万人,占3.2%;特殊工种为0.5万人,占16.2%。可见,病退与特殊工种占新增退休人数的一定比重,为19.4%。


2010年6月与2009年6月新增退休人数对比情况表
单位:人
项目合计正常退休病退特殊工种
2010.063.12.50.10.5
2009.062.92.20.10.6
差额0.20.30.0-0.1
增长%6.913.60.0-16.7
(2)离退休人员死亡率
离退休人员死亡率1.1%,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
(3)负担系数
按参保人数计算的负担系数为0.48,按缴费人数计算的负担系数为0.67。
(4)抚养比情况
按参保人数计算抚养比为2.10:1,按缴费人数计算抚养比为1.50:1。
(三)人均缴费基数、退休金、离休金水平
1.人均缴费基数
人均缴费基数为2,368元,同比增加362元,增长18.0 %。其中,企业为2,385元,同比增加357元,增长17.6%;个体为2,334元,同比增加370元,增长18.8%。
2.人均退休金及离休金水平
人均退休金水平为1,192元,同比增加149元(其中,调待人均122元),增长14.3%;人均离休金水平为4,674元,同比增加530元,增长12.8%。
(四)基金收支及结余
1.保费收入完成情况
截止6月末,保费收入为47.8亿元,同比增加8.4亿元,增长21.2%。扣除“4050、4555”及公益性岗位补贴2.9亿元,同比增加8.3亿元,增长22.7%。
(1)按统筹与个账划分。统筹保费收入为32.8亿元,同比增加5.8亿元,增长21.1%;个人账户保费收入为15.0亿元,同比增加2.6亿元,增长21.5%。
(2)按企业和个体划分。企业保费收入为34.1亿元,同比增加6.5亿元,增长23.5%;个体保费收入为13.7亿元,同比增加1.9亿元,增长16.1%。
(3)按征收渠道划分。地税征收33.2亿元,扣除公益性岗位补贴0.2亿元后,同比增加6.3亿元,增长23.6%;区县政府征收的个体保费收入13.7亿元,扣除“4050、4555”补贴2.7亿元后,同比增加1.8亿元,增长19.6%;其他(劳动稽查等)0.9亿元,同比增加0.2亿元,增长34.5%。

(4)按当期与补缴划分。当期收入(缴当年)为42.7亿元,同比增加7.4亿元,增长21.0%;补缴收入(缴以前年度)为5.1亿元,同比增加1.0亿元,增长23.4%。
无论是按统筹与个账、企业与个体、当期与补缴划分,今年不同口径下的保费收入均高于去年,同比均有所增长。其中,企业收入增幅最高,为23.5%。
2.基金支出情况
基金支出为65.6亿元,同比增支10.9亿元,增长19.9%。
(1)按统筹与个人账户划分。统筹基金支出为64.4亿元,同比增支10.6亿元,增长19.7%;个人账户实账支出为1.2亿元,同比增支0.3亿元,增长31.6%。
(2)按支出项目划分。基本养老金支出为63.1亿元,同比增支10.2亿元,增长19.1%;丧葬费支出为1亿元,同比增支0.3亿元,增长37.8%;其他支出为0.2亿元,同比增支0.1亿元,增长515.9%。个人账户实账支出为1.2亿元,同比增支0.3亿元,增长31.6%。
(3)增支因素分析。一是春节前为退休人员调整养老金待遇增支6.1亿元;二是去年7月至今年6月共新增6.1万人退休人员,增支4.7亿元;三是丧葬费增支0.3亿元;四是转移等其他支出增支0.2亿元;五是个人账户实账增支0.3亿元;六是死亡等减人减支0.7亿元。
3.结余情况
(1)当年收支结余情况。当年收支逆差为17.2亿元。其中,统筹逆差31.4亿元,同比逆差加大4.9亿元,增长18.4%;个人账户基金结余为14.2亿元,同比结余增加2.6亿元,增长22.5%。
退休人数的增多及养老金待遇调整是统筹基金逆差加大的主要原因。弥补缺口资金来源是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及个人账户借款。
(2)滚存结余情况。滚存结余为126.4亿元,同比结余加大13.3亿元,增长11.7%。其中,统筹为-11.3亿元,同比结余减少17.1亿元,下降296.9%;个人账户为137.7亿元,同比结余加大30.4亿元,增长28.3%。

二、问题及建议
(一)养老基金收支缺口巨大
截止2010年6月末,沈阳市离退休人数达到87.4万人,离退休人数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参保在职与离退休人员抚养比为2.10:1,抚养比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最低。为了确保养老金按时发放,近几年出台了滞纳金政策,实施了“百日行动”和“专项行动”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扩面征缴措施。全市参保人数由2005年的142.9万人增至现在的183.6万人,保费收入连创新高,由2005年45.8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85亿元。但由于退休人数太多原因,调资带来的巨额缺口仍难以通过扩面征收消化。统筹基金收支缺口已由2005年的14.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0.8亿元,预计今年收支缺口将高达63.7亿元。


经分析,造成这种巨额缺口的原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1.直接原因
一是沈阳市历史隐性债务巨大。仅1986年实行养老统筹时,就已有33万离退休和在职职工105万人。到2009年末,全市累计支付由于隐性债务形成的养老金高达536.2亿元。因此可以说,隐性债务是造成沈阳市收支矛盾突出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隐性债务,截止去年末,将会有527亿元的统筹基金滚存结余(536.2亿元-9.2亿元);二是做实个人账户补助政策未延续。2001年7月—2009年末,沈阳市共收缴并上解个人账户保费113.5亿元,按75%(上解额÷8%×5%×75%)的补助政策计算,国家应补助53.2亿元,而实际补助21.3亿元,少补31.9亿元;三是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进程加快。目前,沈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11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7 %;80岁以上高龄老人14万,占人口总数的2%,占60岁以上老人的11.8%,标志着沈阳市已进入高龄化社会。年净增加退休人数也由2005年的不足2.8万人提高到2009年的4万人,预计2010年增人增支额将达到8.4亿元,占总支出的6.3 %。
2.间接原因
一是企业和个体养老保险政策不平衡。国家规定从2006年7月1日起个体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由18%上调至20%,即统筹缴费比例由10%上升到12%。企业承载社会统筹缴费义务与自由职业者仅差8个百分点,显然自由职业者负担过重。另外,自由职业者缴费基数由原来社平工资调整为在岗社平工资。缴费比例和缴费基数双提高加重了个体人员缴费负担。这种制度设计无形中挫伤了自由职业者参保和缴费的积极性,没有考虑个体人员实际收入情况;二是养老金计发办法的设计上还有两项关键问题没有本质性突破。主要表现在最低缴费年限设定为15年太短、退休年龄还应该延长,尤其是女性退休年龄明显偏低;三是制度设计本身没有明确政府刚性责任。一般而言,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点是抚养比为3:1,理论上讲,只要抚养比低于此比例,那么就存在缺口。因养老金支出是刚性的,以支定收应该是筹资原则,解决缺口途径无非是提高缴费比例和加大财政补贴额度。养老基金按照收支平衡点的要求留足积累后,加大财政投入。但实际上养老保险政策制定上并没有明确这一点;四是养老金调整机制混淆于养老制度之中。养老基金平衡点是在保证正常养老金支出的情况下计算出来,它是制度本身内在要求。而养老金水平调整与养老制度本身不存在内在联系,它所需要的资金与养老基金不发生任何关系,而是应该按照国民收入二次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则从各级财政中单独列支。由于目前养老金调整机制混淆于养老制度之中,这就势必造成了用养老基金结余支付调待资金的局面。
(二)解决巨额缺口的途径
1.争取国家对隐性债务给予适当补助。目前沈阳市隐性债务支出占当年总支出的比重接近50%,是造成沈阳市巨额缺口的直接原因。建议国家对沈阳市已支付和还需支付的隐性债务按适当比例予以补助。
2.建议适当提高对老工业基地调整待遇的补贴比例。
3.调整做实个人账户政策。一是建议适当降低做实比例。从2001年7月份做实个人账户以后,沈阳市可用于发放的资金出现了“断层”,收支缺口骤然加大。近几年来养老金待遇连续调整及老龄化进程加快,更加剧了这种负担。建议适当降低做实比例。即个人缴费比例8%不变,可按5%比例将收缴的保费上解省国库,余款由地方政府留用;二是建议延续做实个人账户补助政策。为缓解地方政府因做实基金全部上解而带来的收支缺口骤然加大问题,国家曾经制定75%的补助政策(上解额÷8%×5%×75%)。这项补助政策不但能够缓解地方政府压力,而且对100%账户做实起到推动作用。但该项政策却没能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75%的补助政策变成了定额补助政策。每年对沈阳市的定额补助为2.5亿元;三是建议按适当比例上解做实基金。即将收缴的个人账户保费按适当比例上解,剩余部分作为统筹基金地方政府留用。
4.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一是适当降低个体从业人员的缴费比例或缴费基数;二是养老金计发办法实现质的突破,延长最低缴费年限、提高女性退休职工的年龄;三是明确政府刚性责任;四是养老金调整机制与养老金的内在机制分离。

『肆』 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财政对基本养老金收支缺口的补助

交养老金参保所需来资料:身份证复印件源两张(验原件);近期一寸彩色免冠照片一张;城镇居民户口本原件;《档案委托管理卡》。缴纳养老保险的基数、比例及金额:
(1)缴费基数:个人所在省份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2)缴纳比例:按照当年相关规定执行(3)缴费金额:缴费基数×缴纳比例×12四、缴费方式及时限:
持《档案委托管理卡》到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以现金方式缴纳。参保人员应一次性缴纳全年养老保险金,并于每年6月20日前办理,逾期加收利息,但最迟不得超过12月20日。缴费时间是当年基数出来后每月1—20日。

『伍』 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下为什么将养老保险缴费率从20%下调到16%

凡事都是相对的,养老金压力太大是事实,但今年的企业情况也是不乐观的,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国家实行减税降费政策是为了企业可以生存下去,这是前提,至于后面养老金怎么平衡,国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的。

『陆』 怎样才能维持养老金收支平衡

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替代率确定为回58.5%. 替代率较低,退答休职工的生活水准低,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容易维持;替代率较高,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准就高,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较难维持,可能出现缺口。所谓缺口,是指当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时出现的收支之差。

『柒』 养老金为什么会出现收支赤字问题

“十二五”时期,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年均增长18.6%,收入年均增长12%;支出回比收入增幅高答出6.6个百分点;全国职工医保基金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支出增幅比收入增幅分别高出2.5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

虽然从此次决算报告来看,收入仍大于支出,但由于养老金收入主要由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财政补贴和利息收入等构成,所以在剔除财政补贴等收入后,实际2014年职工养老保险当期结余已出现收不抵支现象。

『捌』 什么是养老保险的收支模式

中国实行以现收现付为主兼具基金积累制的统账结合模式。即工资的8%放到个人账户上,企业缴纳的20%用来现收现付,即用来统一支付给退休一代养老。但在实际操作中,因制度转型等原因,个人账户是空账,这部分钱用来支付给退休的一代了,因此,目前的养老制度实际上是现收现付制的,不是严格的“部分积累制”。养老模式大致分为两种: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简单来说,前者是在职的人养退休的人,后者是自己养自己。现收现付制是以劳动者在职期间的缴费加上同期用人单位或雇主缴费和政府补贴组成的养老保险基金来支付退休者养老金,实行年度收支平衡预算;基金积累制是劳动者在职期间通过自己和雇主的缴费建立并逐年积累个人养老账户基金,退休后再以积累的养老基金和投资收益来给付自己的养老金,实行基金储备制。前者具有互助共济、无保值增值压力等特点;后者管理复杂、有保值增值压力,但可减轻政府负担。现收现付制体现的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本质,我国选择统账结合模式,则是想通过个人账户的设置来调解代际负担的公平性。

『玖』 您好,请问哪里可以找到中国近几年养老金收支情况和养老金缺口数据

养老金空账2万亿,隐形债务18.3万亿

『拾』 我国养老保险收支数据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其中,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老有所养,是重大民生工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对经济发展又会产生什么影响?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保险能否兜得住?
并轨扩面
养老改革啃下硬骨头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关系着每个人年老后的生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社会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支柱性制度安排,肩负着维系国家长治久安与人民世代福祉的重大责任。而养老保险又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支柱性制度安排。养老保险改革无疑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项目。”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
把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放在“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的重要位置,如何理解?
郑功成表示,养老保险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化解养老后顾之忧,维护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正与文明进步。二是优化制度结构与功能,均衡并适度降低法定劳工成本,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三是平滑个人收入,提振居民消费,持续助力经济增长。“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利于惠民生、促公正、稳预期、助发展,既是稳中求进的重要基石,又是稳中求优的重要方面。”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3年来,养老保险领域多项改革措施出台,啃下了不少硬骨头。
——由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共同构成的法定养老保险体系正式形成。
——养老保险覆盖面取得新飞跃。2014年,启动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截至2016年9月底,领取养老金人数达到2.4亿人。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机制明确。
“最近,国际社会保障协会把‘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授予中国政府,是对近年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肯定。”郑功成说。
改革提速
坚持统账结合不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这引发不少人畅想:养老保险改革举措推出不少,还会有哪些改革?
“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形成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促使养老保险制度从单项突破向总体优化转变,最终使养老保险制度走向成熟定型。”郑功成表示。
养老保险顶层设计,应该围绕什么?郑功成说,基本内容至少应包括5个部分。一是明确发展目标,即养老保险要追求制度统一、均衡责任负担、保障适度水平、完善多层结构、维护公平公正。二是确定多层次架构及其功能定位。即以基本养老保险为根本,辅之以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建立起多层次的保障体系。三是均衡责任主体的负担,即政府、用人单位与参保者个人的负担相对均衡,同时逐步降低用人单位缴费费率。四是尽快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以更高层次社会统筹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五是设计合理过渡方案,为实现顶层设计目标提供操作依据。
基本养老保险是整个养老保险制度的主体和根基。一段时间以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什么样的制度、是否要在此轮改革中调整,一直存有争议。“稳中求进是当前经济工作总基调,也应当是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基调。我国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一点不会变。那种主张大账户或全账户制的观点,不符合法定养老保险制度常识与规律,只会导致制度异化。”郑功成说。
据了解,我国养老保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在基金筹集上采取传统的国家、单位、个人共同负担模式,实行社会共济,在养老金计发上强调个人账户养老金激励因素。经过20多年发展,这项制度运行平稳有序,效果总体良好。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进一步完善个人账户制度,但坚持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前提没有变。
迎接挑战
通过改革实现全国统筹
我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77亿人,已占总人口13.26%。公众对于养老保险高度关注,格外担心可能出现的风险。特别是近两年,“养老保险不保险、一半省份靠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扩大”等说法时时冒出来,更让参保者紧张。
养老保险制度是否可靠?改革将如何增强养老保险可持续性?
“老龄化的确给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巨大挑战,但并非不可应对。”郑功成解释,养老保险制度是否可靠,不取决于一时一地之基金多寡,而取决于责任分担机制是否合理、取决于能否根据人口结构等变化对制度进行合理微调。我国5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9万亿元,其中养老保险基金累计节余约4万亿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还管理着约2万亿元战略储备基金。这些数据表明,养老保险基金状况良好。此外,我国还有2亿多青壮年劳动者应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平均退休年龄54岁左右,第二、三层次养老保险发展空间巨大。这些因素对于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都非常有利。
郑功成认为,对养老保险制度有必要澄清3个认识误区。
——财政是否应当补贴养老金支出?“回答无疑是肯定的。这不仅是国际惯例,更是确保老年人合理分享国家发展成果的正常途径。我们可以探讨财政补贴方式,但不能否定政府财政对养老金制度应当承担的法定补贴义务。”
——眼下局部地区出现收支缺口是否必然导致全局性风险?答案是否定的。这只是现行养老保险制度采取地区分割统筹导致的结果,未来应通过改革实现全国统筹。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会不可持续吗?“这种悲观看法没有根据。包括德国在内许多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现收现付制,都在稳步持续发展。我国有数以万亿元计的战略储备基金与滚存结余基金,还有巨大政策调控空间。只要加快改革步伐,构建起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一定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郑功成认为,我国养老保险值得信赖,是可靠的制度安排。随着改革推进,养老保险制度不仅能为全体人民提供晚年生活稳定安全预期,也将为整个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阅读全文

与养老金收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州友好老年公寓纳税 浏览:222
延迟退休年龄所引发的问题 浏览:244
幼儿园2017重阳节活动通知 浏览:627
唐山医生体检多少钱 浏览:169
养老金发的不对应该怎么办 浏览:349
辽宁退休工人涨工资最新消息2017 浏览:25
智利退休工资 浏览:361
泉卅养老院 浏览:59
孝顺孝重要还是顺重要 浏览:238
广州市老年人医保 浏览:427
南寿养生大药店怎么样 浏览:187
体检时各部位明显缺陷指什么 浏览:934
给父母交医保一年交多少钱 浏览:163
不孝敬父母天打雷劈 浏览:135
怀孕怎么躲过内职体检 浏览:10
老年体协活动经费方案 浏览:745
上海法官退休年龄 浏览:83
164岁长寿老人 浏览:542
重阳节江西庙会 浏览:671
老年人微信名男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