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湖南九月重阳节登高去哪里比较好玩合适。
湖南的话 ,有名的山峰我觉得的还是去张家界了,而张家界最好的山峰大部分都集中在袁家界,所以就给你推荐一下袁家界了。这是一处结合了张家界各种优点的一处景点,袁家界景区本身就是一块山岳,所以在山岳之上欣赏美景想必也是重阳节的最惬意的事情了。另外在袁家界景区还可以用快捷的方式来登高望远,就是乘坐景区内的百龙天梯,好几百米的路程一下子就到了,真的有钻天入地的感觉。相信这样的感觉不到袁家界是很少有机会来实现的,怎么样,在袁家界登高,既有传统的又有现代的,还不快来啊。
㈡ 重阳节登高一般的是哪个地方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登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版是源于“清气权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
重阳登高
远古时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福”习俗。《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文献记载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1]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按照天地日月运行规律,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这一天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间争相趋之的重要民俗事象。
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重阳节登高避灾之神话传说始于东汉,传说当时河南有个叫桓景的术士认为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的荒谬故事,见于南朝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㈢ 重阳节一般都会去登高,为什么要登高
古时候,在民间重阳节有着登高的习俗,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相传重阳节登高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缩写的登高的诗很多,大多都是些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也是一个传统节日,那么,为什么重阳节要登高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我国的古代,有着重九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的说法。而古人们为了避免接触到邪气,所以才在九九这一天登高以避邪气。不过这一说法现在看实在有些不科学。不过,九九一般正值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举家出游、登高望远在时令上是非常适宜的。在古代,古人们对于山特别是高山是有崇拜的。因此在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种表达人们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种行为。
㈣ 重阳节到了,很多人都去登高了,在广西哪座山最高,我要去挑战。
广西海拔最高的前25座山:
猫儿山 兴安 2141
真宝顶 全州 2123
元宝山 融水 2081
岑王老山 凌云 2062
韭菜岭内 灌阳 2009
高大坪 乐业容 1982
圣堂山 金秀 1979
斗烘坡 隆林 1950
摩天岭 融水 1938
宝届山 灌阳 1935
四排山 资源 1899
阿扣山 融水 1892
银锭山 恭城 1885
金紫山 资源 1883
王子山 西林 1883
天门岭 灌阳 1850
庆林山 融水 1828
正江顶 全州 1824
金钟山 隆林 1819
山马塘顶 贺州 1787
蔚青岭 龙胜 1778
大明山 武明 1760
姑婆山 贺州 1730
锅底塘顶 灵川 1722
蒿坪龙 阳朔 1701
海拔高并不一定是是最难的,桂林很多小山是很难攀登的。
㈤ 每到九九重阳节,帝后都会到哪里登高
桥的东端高台之上建有一座重檐攒尖顶木亭,亭外悬挂乾隆御笔“两峰插云”的匾,与杭州西湖“两峰插云”同名,是圆明园内西湖十景之一。每到九九重阳节,这里都是帝后的登高之处。
㈥ 福建重阳节习俗
在福建莆仙,人们来沿袭旧俗,自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㈦ 中国哪里重阳节最隆重
中国丘陵多山地区重抄阳节最隆重。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7)福建重阳节哪里登高好去处扩展阅读: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㈧ 登高这首诗哪些地方判断是重阳节
如果从字复面上来推敲的话,可以从制杜甫所写的题“登高”中去理解,古人有九月重阳登高之习。句中,“风急天高"也是秋天的气候特点。“无边落木(叶)萧萧下”是秋霜渐寒之景。“万里悲秋”也是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另一种表述。这几点可以认为是杜甫对重阳节景象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