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何家里最孝顺的孩子,往往最不被父母待见原因太扎心
都说越长大才能越看到现实的残酷,许多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进入了社会,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就会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多子女的家庭里,往往最孝顺的那个孩子过得最委屈,也最不被父母待见。为什么家里越孝顺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待见呢?真相太戳心。
1、嘴巴甜的人讨人喜欢。
不少人会发现那些嘴巴甜、能说会道的孩子,就算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同样会让父母很喜欢。而那些孝顺的孩子,不管做了多少,做得多好,都比不过人家的一句甜言蜜语。在许多父母看来,孩子做得再好也不如说得好。因此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做事,没有实际行动,但能够对父母曲意逢迎,甚至能哄能骗的人,更能得到父母的宠爱。而那些孝顺的孩子虽然干得多,但经常实话实说,却让父母很不爱听,所以不会受父母的待见。
2、孝顺的孩子太老实。
欺软怕硬是人的本性,其实父母也是这样。孝顺的孩子往往很老实,总是不争不抢,有时候吃亏也不争辩、不抱怨。时间一长,父母会在心里自动把你划为吃亏的那一类,在生活中各方面都会让你吃亏,父母也会倾向于欺负老实的孩子,而且一般孝顺的孩子都比较听父母的话。因为顺从已经成了习惯,父母也会认为理所当然。一旦孝顺的孩子偶有不从,就会成为父母心目中的不孝之子。
要知道,父母之所以欺负老实的孩子,偏心不孝顺的孩子,其实是害怕不孝顺的那一个。因为不孝顺的孩子有脾气,会甩脸色,会跟父母闹,所以父母只能讨好,希望他们对自己好一点。老家的大婶人很厉害,稍有不满意就跟爷爷奶奶闹,两个人不知吵了多少回了,但是爷爷奶奶就是对人家好,还心心念念说着人家的好处。
只要大婶一需要帮忙,马上乐呵呵的去帮,天天想着给大婶家的孩子买这种东西。而反观小婶家呢,因为小叔小婶都比较实在,也不知吃了多少亏了。但这种结果就是孝顺的人会越来越寒心,而不孝顺的人却越来越有恃无恐。
但是父母要记住:父母对孩子越偏心、越溺爱、付出越多,孩子其实越自私、越贪心、越不孝顺,别为自己年老埋下祸根。
Ⅱ 为什么孝顺的子女越来越不受父母的待见了呢
一、孝顺子女常被视为“软柿子”捏古代有云:“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研究显示,家庭中最为孝顺的孩子,往往性格善良、老实、乖巧,对家庭和父母的付出也最多。然而,往往那些最关心家庭、默默付出的人,却往往被父母和兄弟姐妹视为理所当然,甚至觉得他们好欺负,对他们呼来唤去,不知珍惜和感恩,更别提喜欢和爱护。例如,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虽然从小被家人轻视,在五口之家中,她吃得最差、住得最差,即便如此,她在母亲去世后,还是主动承担起为父亲养老的责任,成了整个苏家最孝顺的孩子,却依然得不到父亲的关爱。
二、孝顺子女通常较为理性通常,父母更喜欢嘴甜、会哄人的孩子,而不受宠的孩子则倾向于深思熟虑,他们在孝顺父母这件事上,也表现得更加持久。有些孝顺的孩子喜欢和父母聊天,逗父母开心,但有时这样做却可能适得其反,容易招致父母的批评。孝顺的子女爱管事,通常比较理性。他们在遇到原则问题时,会干涉到老人的生活;而不孝顺的子女很少陪父母聊天,也不太在乎父母的饮食健康等。即使偶尔陪父母一次,也是说些好听的话哄骗父母,因此父母自然会比较开心。
三、沉没成本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常常会受到过去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成本,即沉没成本的影响。一旦前期投入过大,为了避免这些投入被浪费,人们更倾向于继续投入。在家庭生活中,那些一直被忽视的孩子,他们投入得越多,得到的回报却越少。受宠的子女容易形成依赖心理,而失宠的子女则养成愿意吃亏的习惯,认为多做一些就能赢得父母的关注。等到父母真正需要照顾时,那些从小被宠的子女付出的较少,还觉得不公平。相反,那些一直被忽视的子女,乐于付出,还觉得理所当然。因此,父母对“不孝顺”的子女付出了更多的感情成本,自然也就更加在乎他们。
四、得到的越多,越不在乎心理学的“边际报酬递减效应”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在家庭生活中,这个原理同样适用。比如,有两个孩子的父母,从孝顺的子女那里得到了更多的爱,满足感就不如最初那么强烈了;这时,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向另一个子女索取更多的关怀。
结语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父母因为孩子对自己的照顾,反而产生种种不满,不待见他们,甚至偏爱那些付出较少的子女,这样很容易伤害到孝顺子女的心。要知道,人心不是一天变冷的,当失望积攒到一定程度,孝顺的子女也会感到不满。到那时,父母想要依赖他们,可能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了。因此,父母应该避免因为偏见而让孩子感到失望,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每个孩子都是与自己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应该尽可能做到公平对待。尤其是对那些付出更多的子女,父母应该给予他们认可和肯定。
Ⅲ 有些家庭越孝顺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喜欢,过来人讲的话很戳心,你怎么看
许多人直觉上认为父母总是偏爱孝顺的孩子,但实际情况可能与此相反。观察周围的情况,我们会发现,那些非常孝顺和懂事的孩子往往并不受到父母的特别青睐,而那些被认为“不够孝顺”的孩子却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照顾。父母可能会认为,孝顺的子女更加听话,会遵从他们的意愿行事,甚至有时父母会认为孩子的顺从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为什么孝顺的孩子反而不被父母喜欢呢?
父母内心的偏好可能是不自觉的。以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为例,她是一个非常成功和有能力的人,理应得到父母的骄傲和喜爱。然而,苏明玉的父母却似乎忽视了她的成就。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习惯了苏明玉的优秀,将其视为女儿应有的表现,因此不再特别感激或赞赏。这种心理可能导致父母对孝顺子女的认可度降低。
此外,孝顺的子女可能无意中给人一种“容易被欺负”的印象。古语有云:“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在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中同样适用。孝顺和懂事的子女可能会被父母更加严格地要求,而且父母可能会因为子女的顺从而变得更加严厉,甚至可能觉得孝顺的子女更容易控制。
总之,以上两点可能是导致父母不喜欢某些孝顺子女的原因。然而,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都是父母辛勤培育的成果。孝顺和懂事的子女是父母的福气,父母应当心存感激,而不是认为子女越孝顺就越容易对他们施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