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古代孝顺父母的风俗

古代孝顺父母的风俗

发布时间:2023-05-13 14:54:40

『壹』 古代孝子把父母关进瓦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

我国地大物博,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每个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据说我国云南有些地方有把父母装进瓦罐的风俗。唐朝人韩鄂写了一本书《岁华纪丽》,里面记载了这个风俗。


其实我们国家自古是非常重视孝道的,儒家的思想讲究孝道,这种把年迈的父母放入瓦罐中,让其慢慢死去的做法,和我们倡导的儒家思想是背离的。所以这种风俗很少有记载,只见于某些野史。

『贰』 古代习俗守孝为什么要守三年,这是谁规定的

古代习俗守孝三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所建立并推崇的规矩。

对我们来说,父母的养育之恩的确是无以为报,但是我们选择放弃守孝三年这样的封建社会的规矩,是因为对人来说,怀念和爱都是由心而发的,而不是流于形式而已。

『叁』 古代习俗守孝,为什么要守三年

在古代讲究“百善孝为先”,所以古代在掘蔽亲人死后也要守孝,古人有言:子生三年,而免于父母怀型散锋。所以出生和去世是紧紧相卜晌依的。

『肆』 一般人要怎么守孝

孝子守孝三年,三年期间不贴对联、不放鞭炮、不穿红、不戴绿、拒绝不良嗜好。

注意事项:

一、守灵时,素颜端庄,不可佩戴首饰,男子不可穿办裤,女子不可穿裙子,不可披头散发,不可浓妆艳裹,尤其是不可穿拖鞋,露出脚趾,就是夏天守灵也要坚持忍耐。

二、守灵时,不可闲言碎语,尤其是后人不可为了先人葬礼之事在灵棚内争吵。后人纵是有天大的委屈也应让先人体面的走好人生最后一站,再行解决也不迟。

三、守灵时,不可在灵棚内男女暧昧,不可在灵棚、灵堂、孝房内发生任何淫乱行为,不然轻者霉运不断,重者精尽人亡,血光横死。

父亲去世子女守孝规则如下:

1、热孝期间忌讳走亲访友,尤其是参加喜事

直系亲属去世一百天内,最好在家守孝,除非必须,不要外出旅游、探亲访友等,以免将自身的悲伤气息带给他人。尤其是婚礼、开业、庆贺小宝宝出生等喜事,最好不要参加。

2、守孝期间,子女忌穿红戴绿

守孝期间,古代的子女讲究披麻戴孝,百日内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后,穿黑色、蓝色等暗色的衣服来守孝,忌讳穿红戴绿,浓妆艳抹。现代社会,虽然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么长时间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还是不可穿红带绿。

『伍』 孝子要怎么样守孝要注意什么

孝子守孝三年,三年期间不贴对联、不放鞭炮、不穿红、不戴绿、拒绝不良嗜好。


注意事项:


一、守灵时,素颜端庄,不可佩戴首饰,男子不可穿办裤,女子不可穿裙子,不可披头散发,不可浓妆艳裹,尤其是不可穿拖鞋,露出脚趾,就是夏天守灵也要坚持忍耐。


二、守灵时,不可闲言碎语,尤其是后人不可为了先人葬礼之事在灵棚内争吵。后人纵是有天大的委屈也应让先人体面的走好人生最后一站,再行解决也不迟。


三、守灵时,不可在灵棚内男女暧昧,不可在灵棚、灵堂、孝房内发生任何淫乱行为,不然轻者霉运不断,重者精尽人亡,血光横死。


四、守灵时,孕妇、产妇及流产人均不可进入灵堂,即便是先人的直系血亲也同样需要回避。如果实在避讳不开,不得不去,孕妇、产妇及流产人务必身着五种颜色以上的衣物方可带孝守灵祭拜。


五、守灵时,若后人直系血亲中有新婚未出百天人,新婚人务必带好红白孝布,以免喜煞冲白煞。从而不光导致先人不得顺利西去,后人也更受呼气影响不断。


六、守灵时,先人尸身若散发出异味,均应马上处理,禁忌不可说出嫌弃之语。不然无论如何处理,异味不光不会减少,反而重重增强。


七、守灵时,若有胆小害怕白事葬礼之人,还是别去为佳,这是最好的回避方法。守灵时若受到惊吓,是最不好收魂的,也是最难复原的。


八、守孝百天内,其后人男女皆可婚配;超出百天之后,三周年祭日以里则不可婚配。守孝百天内,家中如有新生儿出生,则需祭祖禀明,以免孝气压新人。


九、守孝期内,先人各个祭日均应妥善祭拜,万不可遗忘。如有遗忘,均应联系信得过的堂口师傅帮忙化解为佳。尤其是七个“七日祭”及“百日祭”不可忘记。

十、:守孝期内,先人若报梦给后人交代一些事宜,均应按照先人遗愿打点明白为佳。万不可糊弄死人,以免孝气不散,霉运缠身。

『陆』 古代父母死后如何守孝有哪些风俗

在古代,当父母仙逝以后,子女有守孝的传统。古代中原文化认为,父母死后,子女要迅速通知有关亲属和乡里邻居。唐宋以后,流行以放鞭炮的方法向乡邻报丧致哀。 奔丧,古代汉族认为,接到父母丧讯后,儿女应首先以哭来回报使者,然后详问父母死因,问毕又哭,哭毕即应上路奔丧。奔丧路上,应该吃素。早上见星而行,晚上见星始止,不避昼夜。临到家乡时,应"望乡而哭",若是奔国君丧,则"望都而哭"。因病残、临产、坐月子等原因不能奔丧的子女,则应寄物以吊。 追悼仪式 入葬死者之前举行。古代汉族的追悼仪式,多由族长、巫师、道士等主持,一般都要介绍死者一生的功绩,希望死者灵魂能保佑子孙后代发达兴旺。 二次捡骨葬 我国南方、东北和沿海地区古今都很流行的一种葬俗,大致有三类:先土葬后捡骨;火葬后再捡骨;同葬后再捡骨。 崖葬 包括悬棺葬、崖墓、崖洞(穴)葬等,涉及到汉族和南方许多民族。如悬棺葬的主要特征是葬在崖上,利用天然洞、绝壁上的天然平台;或在崖上开凿横龛直洞;或在峭壁上凿孔钉桩以放置棺木。 火葬 我国最古老并对现今社会影响最大的丧葬习俗之一。 居丧守孝 古代汉族在埋葬死亡亲属后,还有居丧守孝之俗。居丧期间,不能唱歌跳舞,不能娶妻纳妾,不行房事;上层贵族出入不能走正门,上下不能走中阶;孝子应在父母墓旁搭棚而居。在棚内要求做到"言而不语"、"对而不答"、"不与人座";前三日不饮食,前七天内只能吃粥,七天后才能吃蔬菜水果,过"二七"14天后才能吃肉。一般认为,居丧三年之内都不宜饮酒。三年期满,要举行一次隆重祭祀,然后方能起灵除孝。 扫墓 有的也称"挂青"、"上坟"、"挂纸"。实际上是古代祭祀制度的遗存。汉族、仫佬族、侗族、瑶族等都流行在每年的清明上坟祭祖。 现在汉族还普遍保留着此俗。扫墓时,较富有的人家,往往抬着一席丰盛的酒菜到墓地,恭敬地陈列在祖墓前,一面焚化纸锭,一面叩头行礼,然后或在墓地吃掉酒菜,或抬回家再吃;稍次的人家,则只端一两碗酒菜到墓地,也焚化纸锭;再次的人家,则只焚化纸锭,或掘几杯泥土,捧堆在坟顶上,再随便折几支嫩绿新枝,插在坟上。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所谓圣朝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管文官武官,也不管官做多大,碰到父母之丧,如果不马上请假还乡,那是不对的,监察御史马上提出弹劾,可以处分到永不录用的程度,是很严重的。不过有一点例外,以武将来说,他正在前方作战,假使父母死了,仍然要向朝廷请假还乡,皇帝可以下诏书,着他移孝作忠,予以慰留,这才可以不还乡。在戏剧里可以看到,有的戏里武将穿半边白袍的,就表示他是戴孝上阵,那都是皇帝特殊的慰留,国家非要这个人不可;有些是他还乡守孝以后,丧服未满,皇帝下命特别起用,名为“起复”。而起复有两种情形,一种是退休以后再起用,一种是还乡守制的人起用。 古代连皇帝也要守丧三年。譬如说丧其中是不准结婚的,年轻皇帝登位前若要结婚,除非由皇太后下命令才可以。在唐代、宋代、明代、清代都有,老皇帝一死,新皇帝没有就位以前,丧事没有发布,先办婚事,第二天再发丧,否则就违犯礼制。这种古礼连皇帝都要遵守,这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柒』 中国有哪些尊重老人的传统习俗

早晚问安,吃饭老人先动筷子。说话不抢话。不顶撞老人,不直呼老人姓名。说道父母祖辈该左手抱右手,拱手而称呼。等等。

与古代孝顺父母的风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80岁血压患者降压目标 浏览:490
太原哪个医院做生育体检好 浏览:178
什么是养生之道健康饮食 浏览:76
大于60岁的老年常见运动系统疾病 浏览:855
男方带女友回家见父母代表什么 浏览:97
深山白发老人猜什么 浏览:415
重阳节养老院慰问简报 浏览:876
城市65岁以上老人有多少 浏览:370
广西省哪个城市适合养老物价低 浏览:705
河南调整基础养老金 浏览:102
老年人镶牙活动 浏览:609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15年一共交多少钱 浏览:204
60岁老人为什么脸突然浮肿 浏览:397
以后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不如企业员工拿得多 浏览:455
老年公寓应急预案流程 浏览:589
男孩最大多少岁不能与父母一起睡 浏览:29
朝阳产业中的养老产业有哪些 浏览:509
无手续老年公寓的处理 浏览:24
松北区润福老年公寓 浏览:19
教老年人微信活动形式 浏览: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