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满仓娘读后感
电视剧《娘》观后感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的某村庄一个农户家里,爹是陈国贤,他带大女儿谷雨在队伍上和日本鬼子战斗,电视剧《娘》观后感。家里有娘和二女儿岁、大儿子满仓和小儿子新四。地主家里金斗的娘,是宋春丽扮演的。她有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儿,叫灵芝。村里的土地都是她家的,村民们租种他家的地,交租子。灵芝和满仓一块儿长大,灵芝虽然出身在地主家,但是她很善良,她喜欢满仓。她娘却百般刁难满仓,瞧不起满仓家,嫌他家里穷。想要要攀高枝。满仓为人很正直,脾气倔强,他对娘很孝顺。满仓爹自从离开家后,就一直奋战在战场上,家中的一切都是有娘操劳着,辛苦着。金斗是汉奸,干尽了坏事。一天,他娘让灵芝去金斗那取点麦子,却不料灵芝被汉奸维持会长奸污。在那个封建的旧社会,对于一个未婚的女孩来说,这无异于毁了她的一辈子。灵芝痴了,她呆呆的坐着,不吃不喝,不言语,两眼直勾勾的。娘气愤的骂着儿子金斗,说他就连亲妹子也不放过。骂金斗,就是个畜牲。娘一刻不离的守着灵芝,陪她说话,劝她就是为了娘,也要活下去。灵芝娘原来最反对她和满仓好。可是,如今摊上了这个事,娘夜夜不睡守着灵芝。娘还给满仓纳鞋底,做好了一双鞋。她站在家门口,盼着满仓从她家门前过她找到了满仓的娘,把实情悄悄告知。求满仓娘允许让满仓娶灵芝回家。在婚礼上,灵芝不懂得是妊娠反应,当众呕吐起来了。引得前来捧场的乡亲们,说三道四的,议论纷纷啊婚礼结束后,在满仓家里备受本族尊重的二爷爷,将满仓娘训斥一番说:“满仓他娘,你们瞒着我灵芝有身孕之事,还让我主持这个婚礼。乡亲们说三道四的,满仓做下这等丑事,你要好好管教他。给咱村人脸上抹黑呀?往后谁家的女子还敢嫁进咱村啊?你们是想让咱村的小子们,都打光棍不成?”灵芝开始坠胎。她先吞下了巴豆,导致大出血。可这个男孩还是出生了,婆婆和满仓坚持要把这个无辜的男孩留下。灵芝想把婴儿丢弃,她抱着婴儿来到了一片树林。她放下孩子,可是身后传来了婴儿哇哇的大哭声,丢下,再抱起来母子连心啊,孩子是无辜的。灵芝冲着村口说:“娘、满仓,请你们原谅俺,俺要和孩子到一个谁也不认识他的地方去,”灵芝走了,她娘孤苦伶仃的守在大院子里,苦苦的思念着她们母子二人满仓到部队上了,也想去找到灵芝。满仓娘收养了端午这个孤儿,像待亲闺女一样,把端午养大,后来和新四结婚了。快土改了,金斗逃回家了。虽然金斗做了许多坏事,但是他娘起初还是想帮儿子逃命去哪。她背着一袋麦子,去给金斗换钱。情急之下,她几乎动手去抢人家的手溜子和银簪子。但是最终,她还是和儿子同归于尽,葬身于自己点燃的一场家火之中了娘的大女儿谷雨在战场上牺牲了,女婿也牺牲了。娘收留了栓子他娘,并把岁许配给了栓子,结婚三天后栓子就到部队上打鬼子去了。后来,岁,还给栓子他娘生了一个大孙子。大奎是谷雨的战友,误认为敌人是被栓子给引来的。他坚决要谷雨撵走栓子,他才肯留下,指挥战斗。因为要立刻投入战斗,谷雨撵走了栓子。半路上栓子遇上了国民党的一个当大官的,他让栓子上车,跟他走。栓子说:“你们的队伍,打鬼子吗?”“打鬼子,上车吧。”栓子,就上错车了。进错了队伍了。就这样栓子稀里糊涂的入了国民党的队伍了。日本鬼子终于被打败了,投降了。栓子坐着小车回家,看他娘来了。满仓骑着高头大马,回家看娘来了。他们的观点各异,立场分明。时间不长,国民党跑到村子里来老百姓去当兵,打共产党的队伍。敌人把栓子娘和满仓娘都出来评理,结果都被抓进了国军的侦缉处。栓子娘被锁在一个屋子里,敌人让满仓娘写一个声明书:“和师长丈夫,脱离夫妻关系。”敌人要给满仓娘拍照,并且要发表在敌人的报纸上。满仓娘一怒之下,撞破了头,鲜血直流。栓子回来了,发现两个娘都他们的人给抓来了。他很气愤,开枪打死了侦缉处的一个帝处长。军座看在栓子和他多年的情面上,答应放了他的两位娘。部下劝说军座:“眼下,正是党国用人之际,情军座命令栓子去前线打仗,让他戴罪立功。”这时,满仓已升为团长,正在前线指挥战斗,与他交手的敌军旅长正是他的姐夫栓子。满仓告诉他的战友们:“一定要活捉敌人的这个旅长。”栓子被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活捉后,满仓劝他缴诫投降,不要与人民为敌。栓子决不投降,乘机伤害了满仓后,他逃跑了。最后,他再狡猾,也没有逃脱人民的法网。被逮扑进监狱劳动改造。这些事,大栓的媳妇岁,一点信息都不知道。可她还是带着儿子,孝心着婆婆,不知栓子在哪里?因为栓子的历史问题,无辜的岁,还被判去劳改农场,劳动改造多年,观后感《电视剧《娘》观后感》。在这里她才得知栓子也在这里劳改。劳改后,栓子自觉没脸再回到岳母家去了,就跑到南方谋生。大奎是农场的厂长,他娘很喜欢岁。可是岁还是没答应,又是好多年过去了,岁也有50多岁了,她陪着她娘去广州看望一直通信的程教员。这才知道程教员已经去世了。是那位好心的邮递员帮助,程教员邮寄那些她生前已写好的明信片。程教员在她遗留的最后一张明信片上写着这样的一段话:“大姐,您是一位无私的好人。您的为人和您博大的爱,深深的,深深的感动我。我多想再和您见上一面?可惜,我已经没这个能力了。我要对您说‘谢谢!可是这两个字,真是太轻太轻了!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想对您说,我愿来生和您能成为相亲相爱的,亲亲的姐妹。”我被她们的这种真挚无私的爱,感动着。她们原本可以说是一对情敌,可是她们却都各自恪守信念,为对方着想,无私的奉献着自己博大的爱。程教员和陈国贤是形影不离,出生入死的革命战友,情谊很深、很真挚。孟玉英和陈国贤虽是结发夫妻,却因打鬼子闹革命分别了26年。一个在家操持,一个为国献身。他们因所处环境不同而生疏,不自然。孟玉英见到丈夫时,反倒显得拘谨和局促不安。最后陈国贤升职为军区司令员,他从不为家事和私事,向党和上级领导提任何要求。还是程教员瞒着他,向谷部长反应了他家里的特殊困难,请求组织上安排程国贤的妻子儿女们,去北京工作和生活了。老一辈革命家,他们一心为革命抛头颅,撒热血,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他们的儿子满仓,女儿谷雨,女婿李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了。娘,慈祥而又伟大的母亲。新中国的解放,就是靠了她们的鼎力支持!祖国母亲哺育了千万个优秀儿女,他们为了新中国无私奉献,前赴后继,赴汤蹈火,勇往直前!任何困难都压不倒的母亲,谷雨牺牲的那场戏,催人泪下,母亲拿起了枪,冲上了阵地。分别多年的母女俩,就要见面了,可就在此时,敌人的子弹射进了谷雨的胸膛..谷雨倒下了,还没来来得及看上娘一眼,更没能和娘说上一句话!是娘,背起了已牺牲的女儿,艰难的走在回家的田埂上回到家后,娘看到了谷雨身上的累累伤痕。娘心疼得嚎啕大哭,娘这时还发现了缝在谷雨左肩上,谷雨儿子念念的名字,以及念念寄养在王嫂家的布条。那块布条上,已被烈士用鲜血染红。娘的心,我懂,我的热泪,滚滚流下母亲送儿上战场,打败日本侵略者。硝烟中,战旗虽被穿孔,可她却迎风高高飘扬,..哪个娘亲不疼儿?那个儿不想孝娘亲啊?可是敌人来侵略我国土,娘就送儿上战场,保家为国,是娘的好儿郎!斯琴高娃扮演的这位革命老区,沂蒙山区的伟大慈祥的好妈妈,很成功。从她那走路的姿势,到她那酷似山东的方言,都让我们觉得很亲切,剧中人物的命运亲亲,始终牵连着我的心。另外一个喜欢看这部电视剧的理由,就是因为革命老区,也是我父辈的家乡。我的祖籍,就是山东。我老伴边看电视剧,边说:“剧中的娘,像我的母亲。”性格很相像。宋春丽扮演的地主家的娘,也很酷似。剧中她哭的是天悯地,给人的感觉,她不是在演戏。而金斗和灵芝的亲娘,就是她。灵芝,这个苦命的女人,命运对她来说更残酷。地主阶级和汉奸的罪名,也要她来承担。她为了儿子不被人歧视,而离乡背井,隐姓埋名,饥寒交迫,整天是胆颤心惊,艰难度日。命运对她而言,真的是太不公平了。没有爱情,没有敞开心扉的诉说,没有一点点做母亲的自豪感。陪伴她的就是期盼她的儿子,健康长大成人。娘的宽容大度,明事理,她那以德报怨,无私奉献的精神,豁达开朗的性格,鼓舞着我们,感动着我们。一个女人,当她一但做了母亲,为了儿女们的前途和尊严,屈辱她们吞下,艰难困苦都难不倒她们。谷雨的娘,栓子的娘,程教员是宁亚的娘,灵芝的娘,谷雨也是念念的亲生母亲,还有念念的养母王嫂,还有岁这位平顺的娘。她们每一位都是那么可亲可敬的母亲,她们都是那么的坚强,都是在默默的付出最无私的母爱!让人间充满温情,感动着中国!〔电视剧《娘》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励志的故事、明星的励志故事、名言及警句找下咯:918励志网
『贰』 关于朱熹的
朱 熹
(1130-1200)
宋代理学家,岳麓书院山长。
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字元晦,号晦庵,高宗教建炎四年(1130)生。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授泉州同安主簿。因数上言反对与金人和议,罢归,旋监潭州南岳庙。孝宗乾道三年(1167)八月,由福建崇安来长沙访张栻。相与讨论中庸之义。并讲学岳麓书院,持续两月馀。至十一月,与张栻等同游南岳,凡七日,经行上下数百里,后取道株洲、醴陵而去。光宗绍熙五年(1194),任荆湖南路安抚使,再驻潭州。时“洞僚”起事,波及属郡,熹遣人谕抚,事得平息。任内还“申敕令,严武备,戢奸吏,抑豪民”。扩建岳麓书院,新建斋舍500馀间;增加额外学生10名,置学田50亩,生员每人每日给米1升4合,钱60文;颁《书院教条》,以明办学要旨。由是学者云集,最多时达千馀人。是年八月,被召入京师。庆元六年(1200)卒。
朱熹,字元晦(1130—1200),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生于尤溪县。14岁时父病逝,寄居崇安五夫。19岁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他一生为官九年,先后担任同安县主簿、知江西南康军、湖南潭州知州、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焕章阁待制、侍讲(皇帝的老师和顾问)、知福建漳州等职。庆元六年(1200年)十一月初九,逝世于考亭,归葬于建阳唐石里(今黄坑镇)大林谷。
他一生刚正不阿,无意仕途。平生致力于著书立说、创办书院、讲学传道,是我国继孔孟之后的一代宗师。如果说孔子是中国早期儒学的权威代表者的话,那么朱熹则是中国后期儒学的集大成者。他著的书被元、明、清三朝代定为开科取士的必读之收;他的哲学观点影响我国封建社会末期长达600多年时间;迄今仍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发展起到承先启后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叁』 窗花大奎是什么电视剧
是《春暖花又开窗花》
为了李安奎撤诉,不再告安梅,大奎却隐瞒真相 是在优酷播出的其他高清视频,
『肆』 大哥大姐帮帮忙!找一下下面古诗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
千余斤,
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剑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http://www.ishici.com/
参考资料:算了 太多啦 我给你网站地址,你自己慢慢查 我要下啦
回答者: LOVE洁海 - 魔法师 四级 2-9 21:10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多的数不清好几百首,也不晓得你要哪首...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元]王冕
墨梅 其一
老仙醉吸墨数斗,吐出梅花个个真.相见草嫌颜色异,山林别是一般春。
墨梅 其二
面皮如夷惯风霜,焉肯托根桃李场?转首江南春似梅,一声箫管月苍苍。
墨梅 其三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其四
莫厌缁尘染素衣,山间林下自相宜。玉堂多少闲风月,老子熟眠殊不知。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示儿
[宋]陆游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南宋]陆游
文能换骨余无法,学但穷源自不疑。齿豁头童方悟此,乃翁见事可怜迟!
示儿
[南宋]陆游
得道如良贾,深藏要若无。冶金宁辄跃?韫玉忌轻沽。
儒术今方裂,吾家学本孤。汝曹能念此,努力共枝梧。
示儿
[南宋]陆游
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食尝甘脱粟,起不待鸣鸡。
萧索园官菜,酸寒太学齑。时时语儿子:未用厌鉏犁。
示儿
[南宋]陆游
斥逐襆被归,招唤振衣起;此是鄙夫事,学者那得尔。前年还东时,指心誓江水。亦知食不足,但有饿而死。小儿教汝书,不用日十纸;字字讲声形,仍要身践履。果能称善人,便可老乡里。勿言五鼎养,肉食吾所鄙。
示儿
[南宋]陆游
舍东已种百本桑,舍西仍筑百步塘,早茶采尽晚茶出,小麦方秀大麦黄。老夫一饱手扪腹,不复举首号苍苍。读书习气扫未尽,灯前简牍纷朱黄。吾儿从旁论治乱,每使老子喜欲狂。不须饮酒径自醉,取书相和声琅琅。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愿儿力耕足衣食,读书万卷真何益!
满江红
[南宋]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面有了就不贴了,就是白居易的忆江南好像有些去区别...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回答者: kewenfan - 助理 三级 2-10 07:07
贾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试君,
谁有不平事。
回答者: huiguning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10 17:11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
千余斤,
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剑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http://www.ishici.com/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多的数不清好几百首,也不晓得你要哪首...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元]王冕
墨梅 其一
老仙醉吸墨数斗,吐出梅花个个真.相见草嫌颜色异,山林别是一般春。
墨梅 其二
面皮如夷惯风霜,焉肯托根桃李场?转首江南春似梅,一声箫管月苍苍。
墨梅 其三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其四
莫厌缁尘染素衣,山间林下自相宜。玉堂多少闲风月,老子熟眠殊不知。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示儿
[宋]陆游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南宋]陆游
文能换骨余无法,学但穷源自不疑。齿豁头童方悟此,乃翁见事可怜迟!
示儿
[南宋]陆游
得道如良贾,深藏要若无。冶金宁辄跃?韫玉忌轻沽。
儒术今方裂,吾家学本孤。汝曹能念此,努力共枝梧。
示儿
[南宋]陆游
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食尝甘脱粟,起不待鸣鸡。
萧索园官菜,酸寒太学齑。时时语儿子:未用厌鉏犁。
示儿
[南宋]陆游
斥逐襆被归,招唤振衣起;此是鄙夫事,学者那得尔。前年还东时,指心誓江水。亦知食不足,但有饿而死。小儿教汝书,不用日十纸;字字讲声形,仍要身践履。果能称善人,便可老乡里。勿言五鼎养,肉食吾所鄙。
示儿
[南宋]陆游
舍东已种百本桑,舍西仍筑百步塘,早茶采尽晚茶出,小麦方秀大麦黄。老夫一饱手扪腹,不复举首号苍苍。读书习气扫未尽,灯前简牍纷朱黄。吾儿从旁论治乱,每使老子喜欲狂。不须饮酒径自醉,取书相和声琅琅。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愿儿力耕足衣食,读书万卷真何益!
满江红
[南宋]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面有了就不贴了,就是白居易的忆江南好像有些去区别...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回答者: wrz1472583690 - 经理 四级 2-10 21:31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
千余斤,
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剑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元]王冕
墨梅 其一
老仙醉吸墨数斗,吐出梅花个个真.相见草嫌颜色异,山林别是一般春。
墨梅 其二
面皮如夷惯风霜,焉肯托根桃李场?转首江南春似梅,一声箫管月苍苍。
墨梅 其三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其四
莫厌缁尘染素衣,山间林下自相宜。玉堂多少闲风月,老子熟眠殊不知。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示儿
[宋]陆游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南宋]陆游
文能换骨余无法,学但穷源自不疑。齿豁头童方悟此,乃翁见事可怜迟!
示儿
[南宋]陆游
得道如良贾,深藏要若无。冶金宁辄跃?韫玉忌轻沽。
儒术今方裂,吾家学本孤。汝曹能念此,努力共枝梧。
示儿
[南宋]陆游
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食尝甘脱粟,起不待鸣鸡。
萧索园官菜,酸寒太学齑。时时语儿子:未用厌鉏犁。
示儿
[南宋]陆游
斥逐襆被归,招唤振衣起;此是鄙夫事,学者那得尔。前年还东时,指心誓江水。亦知食不足,但有饿而死。小儿教汝书,不用日十纸;字字讲声形,仍要身践履。果能称善人,便可老乡里。勿言五鼎养,肉食吾所鄙。
示儿
[南宋]陆游
舍东已种百本桑,舍西仍筑百步塘,早茶采尽晚茶出,小麦方秀大麦黄。老夫一饱手扪腹,不复举首号苍苍。读书习气扫未尽,灯前简牍纷朱黄。吾儿从旁论治乱,每使老子喜欲狂。不须饮酒径自醉,取书相和声琅琅。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愿儿力耕足衣食,读书万卷真何益!
满江红
[南宋]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回答者: uuwqwewuo - 举人 四级 2-11 10:20
原文 :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上一座高高的塔,站在上面可以看见日出。不怕有云彩挡住我的视线,因为我站的很高。
注释: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1.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2.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寻等于八尺。
3.缘——因为。
这首绝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时的作品。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的气势吧!
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伍』 憨子是什么意思
“憨子”该词组的意思是指傻子。出自于《平妖传》第五回:“我这村儿是个憨子,老媳妇赔礼,莫计较罢!”“傻子”即白痴、没智商的人,用于侮辱贬低别人智商的一种俗称。
造句:
1、四老虎不是憨子,也像微山湖里的白莲藕,有几个缺德的坏心眼儿。
2、憨子,胡闹,还不快给小道长赔礼!
3、黑子逐渐对这个大奎感兴趣了,没想到这个憨子还满孝顺的,打架还顾忌自己的老爹。
『陆』 故乡那些记忆中的辛酸的散文
一、
奎叔走的时候,我还小。只记得,阿朱婶做了好多草鞋,放进他的棺材里。做五七时,又烧了好几双,说是:奎叔生前最喜欢她做的草鞋,穿着舒心。
奎叔长得牛高马大,因为后脑勺生了一鸡蛋大小的肉瘤,大家都叫他大奎芋艿头。奎叔也不介意,乐呵呵地应着。在我印象中,奎叔从没跟人红过脸,倒是时常帮别人。阿朱婶是奎叔的老婆,两人相差有些年龄。据说她有风湿性关节炎,就很少出去干活,经常在家做草鞋。
阿朱婶有一张很别致的草鞋床(做草鞋的木头架子),由于双脚不便,只能在草鞋床里坐着,一天到晚编织草鞋。编草鞋有很多材料,外畈人田多稻草多,就拿稻草编织,但稻草编的草鞋虽松软些,毕竟不耐用。山里人很多是用毛竹箬壳撕了条做,很结实牢固,可惜太硬了,新穿时容易打起脚泡。阿朱婶做草鞋,却用芒花的衣为材料,做起来的草鞋又牢固又松软。
起初,奎叔养着好几头牛,不时地去割些牛芒干草来喂牛。村里四周有大片的牛芒干草,牛芒干草是芒花的一种。叶片坚硬,边上有锯齿状,一不小心会划破皮肤,有时甚至衣裤都会被划破。不过,奎叔好像从来没被划破过,他天天割来喂牛,一把把的用干草叶捆着,用一根毛竹扦杠一担担地挑在肩上,开心时还哼几句戏文。这时,阿朱婶会微笑着对别人说:这个该死的芋艿头,不知有什么事,成天这样高兴。
芒花又开了,一大片一大片的,像一杆杆战旗,在风中咧咧作响。阿朱婶站在门口眯起眼睛眺望,催促着奎叔好乘时节,去收割芒花杆。待奎叔收来芒花杆,阿朱婶抽取芒花芯,撕开芒花衣,再晒在自家门口,然后搓绳做草鞋。因为阿朱婶的草鞋做得好,很多人来买。有的甚至定做,阿朱婶总是很便宜地买给人家。
不知从哪里听得消息,阿朱婶说有个地方,村里种家芒花,是经过改良的芒花。芒花又粗又壮,又高又大,而且叶片也宽而软,不会割人。奎叔二话没说,去那里弄来了一些家芒花篰头,在自留地上几乎都种上了家芒花。果然,家芒花比牛芒干草好。做出来的草鞋更加松软合脚。而且不要施肥,只要入冬时烧一把火,第二年长出来的芒花更加茂盛。阿朱婶感叹着说:踏不死的麦娘,烧不死的芒娘啊!
阿朱婶的风湿病后来好了,是因为吃了蕲蛇。那一回在芒花地里,奎叔发现了一条很大的蕲蛇。他胆子真大,几下子就打死了蛇。本来可以卖好多钱,但想想阿朱婶有风湿病,人家买去也是为了治风湿。就强忍着自己煮了,给阿朱婶吃。不要说那蕲蛇也真的神奇,吃下去以后不到半年,阿朱婶的风湿病就日见好转。
那一年初冬时,芒花凋谢的特别快。奎叔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离去。阿朱婶很伤心,说:都是她害的,要不是她让他种家芒花,地里也不会来蕲蛇,蕲蛇不来,他也不会打死蕲蛇。人们很奇怪她的说法,后来才知道,奎叔是属蛇的。用阿朱婶的话来说:奎叔是用自己的命来医好她的风湿病啊!
渐渐地,人们忘记了奎叔。阿朱婶也不做草鞋了,儿女都大了。草鞋和草鞋床都成了人们看着怀旧的东西。但阿朱婶的芒花地里,每年的芒花依然闹满,奎叔的坟墓就葬在芒花地里。
二、
初冬时节,番薯花开了。每一朵花都是一个小喇叭,花边洁白纯净,花心处紫红色,很好看。
不知是地理关系还是气候缘故,老家的番薯似乎从不开花,所以我一直不相信番薯会开花。父亲也不信,父亲种了一辈子番薯,说,从没见过番薯开花。母亲也说,没见过。
那一年,天年不好,风雨不顺,人们的生活自然艰苦了许多。大人们一直在说,时年荒啊!连山上地里的番薯都长得很小,有的番薯篰头上简直就只有一把根须。山里人很在乎一年里,山上地里的这一点收获。番薯就是这个冬季的全部粮食,说不定要吃到明年开春那青黄不接的时候。冬日里的温暖,其实就在揭开锅盖时,直冒热气的番薯里。大人上山干活,包几个在大手巾里出门。小孩上学塞几个在书包里。又香又甜的番薯,那是山里人的宝。
地里不长番薯,人们自然忧心重重。不过番薯藤倒长得茂盛,也算是宽了人们一点点心,家里养着猪的食料不愁了。
母亲养了两头猪。本来经常要跟父亲去很远的山上,摘来野草喂猪。有了多多的番薯藤,就省了不少力,而且猪很喜欢吃番薯藤。母亲准备到时宰了一头,交给供销社,算是“爱国猪”。那时,每家有任务的,又称为“任务猪”。反正爱国猪也不需要很大,大概只要七、八十斤排猪就及格了。另一头,留着自家过年。
番薯减产,意味着也少了许多年货。年货基本上是自家屋里,用番薯做的。有些小吃比如番薯花糕,番薯干,龙须粉等,味道不错,很香。
隔壁阿朱婶,自从老公奎叔走了以后,风湿病已经好转,草鞋也很少做了。但儿女多,生活依然艰难。村里有些照顾,分番薯按人头分,就给她家多分一点,可惜还是吃了上顿愁下顿。幸好阿朱婶勤劳能干,儿女懂事孝顺,勉强也能过得去。
村里掏完了番薯,除在平坦的附近地上种些小麦,那些远一点的,高的山地上,基本就空在那里。阿朱婶聪明,会去翻番薯。就是把掏过番薯的'地,再去翻一遍。因为那些地方,去掏番薯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干活毛利毛躁,会剩下不少番薯。阿朱婶就这样去翻,也会弄来不少番薯。后来大家都知道了,便纷纷学着去翻番薯。
这一回,时年不好,番薯连掏都没得掏,去翻自然不消说,更加没有了。就算有,基本上也是一些番薯根,但人们还是把这些根须当做了宝一样。
阿朱婶有个儿子跟我同年,上小学五年级。那次放学回家,阿朱婶便带我俩去翻番薯。快天黑了,也没翻到多少番薯。正绝望时,忽然看到,不远处草丛里,有许多白色小花,一朵朵开得很闹。走近一看,原来是番薯花。番薯花开,阿朱婶惊奇不已。再仔细看看,竟然是一地没掏过的番薯。我们欢呼起来,觉得这番薯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
阿朱婶却警觉地四周张望了一下。吩咐说,别吵!我们一下禁声。像做贼似的,小心地挖起了这一地番薯。番薯不大,一个个像小老鼠似地,大约有一百来斤。我们不敢直接拿回家,把番薯藏了起来。阿朱婶带我们回家以后,叫我父亲乘着夜色,偷偷地去挑回了那些番薯,自然两家人分了。
这个冬天,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个季节。番薯开花,父亲信了,母亲也啧啧称奇。阿朱婶认为是奎叔在保佑。
三、
过了冬至,年味一天比一天重了。
有些人家已经在准备杀年猪了,阿毛爷开始忙碌起来。阿毛爷是村里唯一屠夫,逢年过节屠猪宰羊、杀鸡剥鹅都少不了他,在村里也颇受尊重。
每一年,阿朱婶家的年猪总是最早宰杀。奎叔去了以后,去山上采野草就少了个壮劳力。阿朱婶只能在附近,采些野草,还有村里分的不多的番薯藤。她家的猪总是最先吃完,盛放在野草缸里的食料。所以等过了冬至没几天,猪没食料了,阿朱婶就去跟阿毛爷商量,挑个日子把猪杀了。
杀猪前的一个晚上,阿朱婶会弄些好吃的喂猪,甚至会煮些稀粥给猪吃。看着一年来精心喂养的长得有些肥膘的猪,阿朱婶有些心酸,但也有些满足。毕竟有了它,过个年就不那么寒碜了。
第二天,阿朱婶早早起来烧好猪汤水。天刚蒙蒙亮,阿毛爷就来了。阿朱婶又叫了我父亲等几个邻居来柯猪脚。不一会儿,一阵凄惨的猪叫,响彻了整个村庄。紧接着又传来阿朱婶的呼唤声:年哦,明年再来!年哦,明年再来!那是阿朱婶在烧些纸钱,让猪的魂灵带走,祈求来年养出更大的年猪。
阿朱婶家杀了年猪这天,父亲等几个帮忙柯猪脚的自然有饭吃。阿毛爷更不用说,除了收取一点工钱,还会得到一条肉。隔壁邻居会得到一、两块加热凝固的猪血。而阿朱婶似乎特别大方,她会在傍晚时分,端一小碗烧好的肉分给隔壁邻居。自然得到邻居的一声真诚的:谢谢。
记忆中,我家的猪总是在接近年关时才杀。一来我家野草缸里的食料还多,再说父亲喜欢过年时吃新鲜的猪肉。因此我们总是非常眼馋,当别人家可以吃肉时,我们还要等,还要盼望。母亲看着我们这个样子,也很难过。母亲想出了个办法,就是去问先杀猪的人家借。阿朱婶家最先杀,就跑去跟阿朱婶商量,借个一根肋条。等吃完了以后,过个两三天。另外一家杀了,又去借个一根肋条。由于冬至到过年,也还有一些时日。往往到了我家杀猪时,早已经欠了别的人家好多肋条了。而别的人家也似乎乐意借肉,那些杀猪早的人家,本来已经把肉腌了。到过年时就没新鲜肉可以吃,这样一来,也有新鲜肉了。
终于,熬到了年关。一般我家在农历28那天杀猪,26日那天是不能杀的。据说那是六畜日,不光不能杀猪,就连鸡鸭,牛羊都不能杀。如果在那天杀了,来年就养不顺任何牲畜了。跟阿朱婶一样,我家杀猪时,母亲也会烧些纸钱,呼唤几声,祈求来年六畜兴旺。
最让母亲难过的是,猪杀好以后。随着阿毛爷一刀一刀地分割,母亲叫父亲把先前借来的肉,依次地去还给人家。当全部还完以后,剩下已不多。这是母亲最难过的时候,虽说都是自己家人先吃下去的。但毕竟看着自己辛苦一年养下来的猪,在这个时候只剩下不多的肉,心里自然有些伤心。
母亲,每年养猪。每一年总是跟父亲商量,到最后年关才杀年猪。但总是忍不住看我们眼馋,会先去借肉。到自家杀时又会有些伤心,但每个年头开心总是大于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