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70岁老人体温为什么只有35.5度
老人体温比正常人低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老年人基础代谢减少,而且基本上不怎么活动,体内产热也就减少,35度5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对自身也是一种起保护的作用。
㈡ 老人家(70岁)怕冷,穿得再多还是觉得冷,怎么办
每晚刚上床时,被子总是冰凉的,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暖和起来。有些人即使盖着厚厚的大棉被,脚还是感觉冰冷。这种情况在女性中更为常见。这些人群的周边血管容易痉挛,在遇到冷空气或冷水时,手脚的血管会收缩,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起手脚冰冷和发紫。此外,交感神经功能不佳也可能导致在寒冷环境中无法通过肌肉紧缩产生热能来抵御寒冷。
人体的体温通常维持在36至37.5摄氏度之间。当皮肤接触到外界温度时,会直接传导到控制呼吸、心跳和体温的延脑。在热环境中,体温控制中枢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使皮肤的毛细孔和汗孔张开以散热和排汗;而在冷环境中,交感神经会使身体各部位,包括牙关附近的肌肉打冷颤,肌肉和脂肪细胞因紧缩而产生热能,抵御寒意,这就是感到寒冷时人会打哆嗦的原因。
在相同温度下,由于个人主观感觉的差异,确实有些人特别容易感到寒冷。虽然脂肪层可以隔绝低温,但脂肪细胞产热的能力比肌肉差,因此脂肪较多的人不一定比较不怕冷,甚至可能更怕冷。
某些疾病会影响人体对冷热的不适应。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代谢过快,因此不耐热;而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由于交感神经功能差,无法产生足够的热能来御寒。长期吸烟的人由于体内氧气不足,微血管循环不畅,易感到畏寒。如果微血管不畅的是动脉,则易产生畏寒感;如果是静脉,则虽然没有特别的怕冷感,但在活动时血管无法扩张,血液流通不畅,导致局部缺氧,手脚容易冰凉。
平时习惯“能躺就不坐、能坐就不站”的都市“懒人”由于基础代谢率低,也容易出现不耐寒的问题。长期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降低机体的御寒能力。
睡前用热水局部泡手、脚,可以促进血管末梢的循环,有助于睡眠。洗完澡或泡完热水后,立刻穿上袜子保温。多运动不仅可以消耗过多脂肪,还能加强血液循环,让身体温暖起来。
在冬季选择性质温热的食物或药材进行滋补,可以帮助身体血液循环顺畅、气血活络,从而达到御寒的效果。温补作用的食物通常是红色、甜味的食品,或是辛辣味的调味品和食物,这类食品有暖身效果,也能补养身体、促进新陈代谢。适合冬天食用的温、热性食物包括肉类如羊肉、牛肉、虾、海参、牡蛎、鳗鱼、鹿肉、鸡肝等富含脂质和蛋白质的肉品。蔬菜水果如韭菜、紫苏、青椒、芥菜、甘蓝、辣椒、洋葱、南瓜、荔枝、桃子、龙眼、葱、姜、蒜等也有御寒效果。其他如糙米、高粱、芝麻,以及松子、腰果、胡桃、栗子等核果类食品也适合冬季食用。
在烹调或食用寒性食物时,可以加入一些热性的葱、姜、蒜、胡椒、辣椒、人参、黄芪、陈皮等调味料或中药材来调和。例如,在食用寒性的螃蟹时,可以用热性的生姜炒螃蟹,减轻螃蟹的寒性。常见的寒性食物有丝瓜、冬瓜、芹菜、小黄瓜、海带、洋菜冻、白菜等,烹调时可以加入适量的葱、姜、蒜等调味,达到中和寒性的作用。平时也可以用枸杞子、红枣、人参、龙眼肉或生姜冲泡茶水饮用,有助于御寒。
冬日药膳可以帮助温暖身心。例如,当归煮鸡蛋,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黄芪大枣粥则能益气补虚。这些药膳可以作为日常调理,帮助改善寒冷体质。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
㈢ 70岁以上的老年人正常体温是多少
看身体状况,良好我疾病的情况下体温和常人无异,如出现体温上升或下降,应去医院检查身体。老人要进行适量运动。最好不食用快餐和未热的剩菜。
㈣ 70岁老人发烧37.5度要去医院吗
首先要知道正常体温36度五到37度之间,体温超过38度,建议弯配用退烧药物治疗如宴闹雹布洛芬,安痛定晌帆等,同时注意多喝水,清淡饮食也可选择,物理降温方法,如热毛巾擦拭脚心和腋窝。
㈤ 70岁的老人额头凉怎么回事
是低于正常温度吗?低多少?人体正常体温大约37°左右,不过像老人的话,可能是应专为上了年纪属的关系,血液循环不畅通,导致身体上很多地方冰冰凉凉的。如果只是稍微有一点凉,不是很明显的话,大可不必担心。
不过,为了您家老人的安全起见,我还是想多问一句:请问最近老人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异常状况?比如生病,身体不舒服等等。如果是这样(老人的体温又和人体正常温度相差太大的情况下),不放心的还是必要听一听医生的见解,万一出现什么意外谁也说不准。
㈥ 70岁老人持续低热
多种原因可以导致低烧,包括但不限于风湿、结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长期心理紧张或情绪波动也可能导致体温中枢紊乱,引发持续低烧。身体的任何系统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低烧。常规检查如血、尿、便检查难以发现低烧的具体原因,某些细菌感染引起的低烧需要通过细菌培养才能确诊。
不明原因的低烧不应随意使用退热药物。发热是机体对抗疾病的一种自然反应,滥用退热药不仅可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可能引起白细胞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副作用。只有当体温达到38℃以上时,才应考虑使用退热药物。
持续低烧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检查。一些恶性肿瘤早期或细菌感染早期也可能表现为低烧。因此,及早进行检查有助于避免病情恶化。发热是人体对抗疾病的保护性反应,是多种疾病的一种共同症状。传统医学通过辨证施治,如辛温解表、清热解毒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根据传统医学,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包括生石膏30克、板蓝根和大青叶各1克、柴胡和僵蚕各9克。每日一剂,水煎后分两次服用,通常在用药1至2剂后,有效率可达98%。另一种方案则包含生石膏100克、炙大黄5克、麻黄3克和桂枝2克,同样每日一剂,水煎后分两次服用,一般在用药6至12小时后,退热有效率可达100%。
现代医学认为,发热可能是由感染性疾病、消化道传染病、全身性感染、血液系统或免疫性疾病、产热过多、散热过少或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失常等多种原因导致。
综合来看,低烧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㈦ 70左右的老人正常体温是多少
我只知道老年人比一般成年人体温低,
一般成年人体温平均36.8℃,大于等于37.3摄氏度算是发烧
但具体的老年人我也不是很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