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感人小品剧本
·校园AB剧:《小林的一天》 (四个同学表演:林赫 董一辰 吴卓琳 江霖辉) 第一段:(乙背着书包急匆匆地上场,甲从后面追上。) 甲(林赫):哎,你等等我,走那么快......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7 推荐程度:
『小品剧本』旅游服务礼仪情景剧本(英汉对照)25组
·Contents Situation Play 1 客房预定 Room Reservation 1 Situati......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3 推荐程度:
『小品剧本』心理情景剧剧本--“我的天空”
·心理情景剧剧本--“我的天空” 道具:两张椅子、一张桌子、灯、课本、电话、白色床单、香烟、酒瓶、篮球等演出目的:本剧以强子为主角,围绕他的生活为线索,揭示了作为贫困大学生的他......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9 推荐程度:
『校园小品剧本』英文短剧剧本 垃圾大战Find a bin to put i..
·Playscript 3 剧本三 +++++++++++++++++++++++++ Find a bin to put it in 垃圾大战 Characters 角色......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80 推荐程度:
『小品剧本』情景剧剧本
·情景剧剧本 第一场:爱情友情的轻重人物:小风,小雨,小雪,小杰地点:学校小风小雪小雨小杰是同在异乡念书的好朋友,几乎无话不谈.有一天,小杰出现在了小风和小雪之间,......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73 推荐程度:
『小品剧本』《白雪公主》话剧剧本
·《白雪公主》话剧剧本 SW-白雪公主 Q-皇后 M-魔镜 H-猎人P-白马王子 D-小矮人 音乐起,旁白 A long time ago, In a beauti......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82 推荐程度:
『小品剧本』英文短剧剧本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 Snow?W..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 Snow?White?and?the?Seven?Dwarfs 英文短剧剧本 旁白: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quee......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2 推荐程度:
『小品剧本』剧本:话重阳
·剧本:话重阳 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快到了,东红电视台请我来开个重阳杂谈会。这不,我赶来和大家随便唠嗑几句。(乙急匆匆上台。) A:哎?这不是斯......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9 推荐程度:
『小品剧本』英文剧本 Fuwa visit Beijing
·剧本本文格式为: Title: Fuwa visit Beijing Cast: Beibei, A Fuwa Jing......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4 推荐程度:
『校园小品剧本』学校英语戏剧比赛用剧本二
·学校英语戏剧比赛用剧本二 Cinderella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beautiful girl c......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5 推荐程度:
『校园小品剧本』小品剧本 管理器
·参考文献 小品剧本: 场景:甲坐在一张桌子前摆弄着“管理器”,桌上放一个牌子:人才聘用处。 (双簧表演) 甲:我叫勤奋,奋斗了10年,终于在而立之年实现了我的理想。现在......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85 推荐程度:
『校园小品剧本』英语短剧剧本The Pocket Money
·英语短剧剧本The Pocket Money Characters: Narrator(N), Salesman(S), Dad(D), Maggie(M), Alice(A)......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50 推荐程度:
『校园小品剧本』英语短剧剧本The Pocket Money
·英语短剧剧本The Pocket Money Characters: Narrator(N),Salesman(S),Dad(D),Maggi(M), Alice(A), Pr......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46 推荐程度:
『小品剧本』话说2003(快板说词)
·今天天气好晴朗,凉风习习送清爽。在这美丽的校园里,城北群英聚一堂。既演话剧又跳舞,弹起琴来又歌唱。今天啥事如此热闹?原来是祝贺贵宾到。我们向大家问个......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32 推荐程度:
『校园小品剧本』“三区创建”八大员(群口快板)
·A:嘿,不敲鼓来不拉弦合:我们来演文明社区、卫生城区、平安中区的八大员,自编自演没经验。 A:土喉咙 B:跛噪子 C:黄 腔 D:顶 板 E:笨手笨脚 F:......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01 推荐程度:
『校园小品剧本』群口快板:庆元旦,迎新年
·庆元旦,迎新年,我们几个上台前,今天不把别的言,夸夸咱们实验园. 乐安古城惠民县,县里有个实验园,三个代表作指南,业务发展走在前。 幼教是艘大航......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387 推荐程度:
『校园小品剧本』快板台词:在快乐中学本领
·快板:在快乐中学本领 你也来呀我也来呀大家一起来,快乐之中学本领呀真呀真精彩。要问学的什么本领内容可多啦,还请大家一件一件听我们细说。 我们在那书海之中学......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31 推荐程度:
『校园小品剧本』书香校园快板词
·书香校园快板词合:打竹板,精神爽,书香校园展新容。今天我们聚一堂,心中有支歌要咏。甲:什么歌?乙:你听我说。丙:什么歌?丁:咱慢慢说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61 推荐程度:
『校园小品剧本』校园小品剧本集(共7部)
·卖药 (小品剧本) 作弊记女生宿舍门口万能诊所搞好英语天堂地狱大比拼(搞笑) 考试疯--云(校园小品)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62 推荐程度:
『校园小品剧本』三句半剧本 经典三句半
·经典三句半 1、我们四个来演出 若是好笑你把掌鼓假如讽刺了哪一个 别哭 2、兰州大学顶呱呱 在西北五省赛清华老外对咱啥评价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254 推荐程度:
『校园小品剧本』相声剧本《一分钱》
·甲:我俩上台来说相声。乙:对不起,说的什么我忘了。甲:你不是口袋里有稿子的吗?拿出来看看。乙:(口袋里掏稿子,带出一分硬币,掉在地上,甲捡起)呀,稿子忘带了。甲:算......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839 推荐程度:
『校园小品剧本』相声:《我的一天》
·相声:《我的一天》 甲:你知道我是谁么? 乙:你是谁(摇头)?不知道。 甲:猜猜。 乙:猜猜,猜不出来。 甲:秃子下雨天打伞。 乙......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86 推荐程度:
『校园小品剧本』化学相声:巧记化合价
·化学相声:巧记化合价(演员说明:甲是个子瘦高自我感觉良好且时常用词不当的化学成绩优秀者,乙是身材矮胖喜欢耍小聪明但学习不专心成绩较差者)甲:哎呀,某某,好久没见了,一向可好......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05 推荐程度:
『校园小品剧本』幼儿相声:"大拇指"与"食指"
·甲:人人都有一双手,人人都有手指头。 乙:废话,谁没有手指头。 甲:指头有长有短,有大有小。 乙:没错,这是睁眼说实话。 甲:可是我越看越喜欢它(竖大拇指)......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40 推荐程度:
『校园小品剧本』儿童相声:《魏彪阳》
·儿童相声:《魏彪阳》 甲:你瞧我长得像谁? 乙:(仔细端详甲)我瞧不出像谁。 甲:你使劲想想。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53 推荐程度:
『校园小品剧本』小品剧本 送礼
·送 礼角色:A:妈妈 B:教师 C:宝宝时间:某天早晨地点:幼儿园门口、活动室 [A上场至场侧,手中拎一个礼品袋] A:(独白)新年快到了,我准备了一份礼物送......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40 推荐程度:
『校园小品剧本』小品《长霞回家》
·剧中人物: 任长霞 (登封市公安局局长) 卫春晓 (任长霞的丈夫,律师)张 妹 (上访者) 肖 远 (《法制时空》记者)(报幕语: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是......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56 推荐程度:
『校园小品剧本』校园小品剧本 -----动迁
·时间:开学第一天。 地点:教室。 人物:翁兢叶和其他三位同学。 布景:台中放有课桌倚。 翁兢叶(拎着书包进门)自言自语地说: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可对我来说是最后一天......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82 推荐程度:
『校园小品剧本』助学小品剧本--兄妹
·小品剧本--兄妹(道具到位,老板与哥一前一后上。老板提着包打着手机,面带微笑。哥紧随其后,形容憔悴。)老板:好的, 好的,这个关于工地工人的安全问题我们会解决的(停顿)......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09 推荐程度:
『校园小品剧本』校园小品剧本 当保姆的妈妈
·时间:当代周末的下午。 地点:戴鸿家客厅。 人物:戴鸿:男中学生,家庭富裕,父母工作忙,日常生活由保姆照顾。 志坚:戴鸿的同班同学,家在农村,父病在家,其母在戴鸿家当保......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85 推荐程度:
⑵ 求传统相声八大吉祥的词
甲:说相声离不开笑料。
乙:哪一段儿都可乐。
甲:怎么就可乐了呢?
乙:就是说得可乐嘛。
甲:当然啦,就是先说大话,替自己吹嘘。说来说去,大家越听越不像话,这乐就来啦。
乙:这倒不假。
甲:比如说:有许多的相声演员,往台上一站就吹上啦:“我有学问。”其实他没学问,您听着才可乐呢。
乙:怎么呢?
甲:您想这情理呀,哪位真正有学问的人跟人说:“我有学问。”绝对没有。真正有学问的,人家就不往外说啦。您多咱听我跟别人说:“我有学问”,我从来就没说过。我为什么不说呢?
乙:嗯——您有学问呗!
甲:那您是知道的。
乙:他也吹上啦!
甲:什么叫吹呀?我真有学问。
乙:好吧,您既然说你有学问,那我考考你。
甲:行啊!您出题吧。
乙:咱们说八个字儿?
甲:哪八个字儿?
乙:是“天”、“桃”、“林”、“海”、“灯”、“连”、“香”、“八”。
甲:就这么说呀?
乙:不。咱们打每个字里找出三位,谁问谁,上哪儿去:还得在一个朝代;还得哪个字起,哪个字落。
甲:好吧。先听您的。
乙:先说“天”字。“一大念个天。”“天”字怎么写?上边一道的“一”,再加一个“大”字,就念个“天”。“鲁肃问孙权。”
甲:问谁?
乙:问“关羽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麦城宾了天。”
甲:啊,《走麦城》,《三国》段儿。好!
乙:谁问谁?
甲:这“天”字要是出头儿念“夫”;“天”字底下加个“口”字念“吞”;“天”字上边儿加“竹”字头念“笑”;“天”字上边儿加“宝盖儿”,旁边再加“三点水儿”,那边加一“耳刀”……
乙:念什么?
甲:嗯——没有这么个字儿。
乙:这不是废话吗?
甲:说“一大念个天。”
乙:谁问谁?
甲:“鹤仙问鹿仙。”
乙:这是古人吗?
甲:唉!《封神榜》里的鹤鹿童子嘛!
乙:问谁呀?
甲:问“南极翁哪里去?”
乙:南极翁是谁呀?
甲: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乙:上哪儿去啦?
甲:“跨鹤上南天。”
乙:这回说个“桃”字儿。“木兆念个桃。”
甲:谁问谁?
乙:“许褚问张辽。”
甲:还是《三国》上的,问谁?
乙:问“蒋干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相府献寿桃。”
甲:噢,曹操寿日。
乙:您说啦。
甲:“一大念个天。”
乙:“木兆”!
甲:“木兆念个天。”
乙:“桃”!
甲:木头桃。
乙:木头桃?那怎么吃?
甲:“木兆念个桃。”
乙:谁问谁?
甲:“麋鹿问仙鹤。”
乙:问谁?
甲:问“南极翁哪里去?”
乙:南极翁?
甲:啊,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乙:上哪儿去啦?
甲:“三月三赴蟠桃。”
乙:噢,蟠桃会。这回说“林”。“二木念个林。”
甲:谁问谁?
乙:“张飞问赵云。”
甲:问谁?
乙:“皇嫂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躲避密松林。”
甲:“二木念个林。”
乙:谁问谁?
甲:“鹤神问鹿神。”
乙:怎么又成神啦?
甲:您就甭管啦。
乙:问谁?
甲:“南极翁哪里去?”
乙:又南极翁?
甲:啊,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乙:这大脑袋来三次啦!
甲:“赴会紫竹林。”
乙:这回说“海”。“水每念个海。”
甲:谁问谁?
乙:“周瑜问黄盖。”
甲:问谁?
乙:“孔融哪里去?”
甲:哪去啦?
乙:“少居在北海。”
甲:说“水每念个海。”
乙:谁问谁?
甲:这个……“鹤崽问鹿崽。”
乙:怎么又“崽”了?
甲:就是麋鹿仙鹤下的小崽子。
乙:您真能找!问谁?
甲:问——“南极翁哪里去?”
乙:南极翁是谁?
甲: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乙:您离不开大脑袋啦!上哪儿去啦?
甲:是这个……“漂洋去过海。”
乙:老寿星过海!这回说“灯”。“火丁念个灯。”
甲:谁问谁?
乙:“马岱问孔明。”
甲:问谁?
乙:问“魏延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闯灭七星灯。”
甲:说“火丁念个灯。”
乙:谁问谁?
甲:“鹤童问鹿童。”
乙:您还能找哪!问谁?
甲乙:问“南极翁哪里去?”
甲:南极子……
乙:行了,您别往下说啦。大脑袋是吧!哪儿去啦?
甲:“正月十五去逛灯。”
乙:老寿星还逛灯?这回说“连”。“车走念个连。”
甲:谁问谁?
乙:“鲁肃问孙权。”
甲:问谁?
乙:问“张飞哪里去?”
甲:哪去啦?
乙:“三马并相连。”就是“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甲:说“车走念个连。”
乙:谁问谁?
甲:这个……“鹤仙问鹿仙。”
乙:又鹤仙啦?问谁?
甲:“南极翁哪里去?”
乙:哪儿去啦?
甲:他这个……“跨鹤上大连。”
乙:这南极翁哪儿全去呀!你这是没词儿啦!说“香”啦。“禾日念个香。”
甲:谁问谁?
乙:“鲁肃问周郎。”
甲:问谁?
乙:“刘备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甘露寺去降香。”
甲:“禾日念个香。”
乙:谁问谁?
甲:“鹤……”
乙:这回你找不着辙。鹤什么?哼!
甲:“鹤童……”不合辙。“鹤仙……”不行。“禾日念个香,鹤帮问鹿帮。”
乙:怎么又“帮”啦?
甲:哪!就是麋鹿仙鹤下的小崽子太多啦,长大了都“一帮一帮”的啦。
乙:你真能说!问南极翁是不是?上哪儿去啦?
甲:“西天去烧香。”
乙:行,这回说“八”。“一撇一捺念个八。”
甲:谁问谁?
乙:“曹操问夏侯霸。”
甲:问谁?
乙:问“张辽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帐下吹喇叭。”
甲:说“一撇一捺念个八。”
乙:谁问谁?
甲:这个……“你奶奶问你妈。”
乙:怎么跑我们家来啦?
甲:拿你家人比古人还不好吗?
乙:行!问的那人也得是我们家人?
甲:当然啦!“一撇一捺念个八,你奶奶问你妈。”
乙:问谁?
甲:问“你爸爸哪里去?”
乙:哪儿去啦?
甲:“河边儿钓王八!”
乙:去你的吧!
(2)重阳节相声剧本扩展阅读:
《八大吉祥》属于对口相声;曲艺名词、又叫双春。相声形式之一,指由逗哏、捧哏两个演员对讲的相声。曲艺的一种,两人交替说些有趣的话,引人发笑。常用来比喻两人一唱一和,一鼻孔出气,有贬义。
对口相声的演员,通常分为逗哏的、捧哏的这两个角色。由于这两个演员所表演的人物不同,两人所负担的任务就不是平均的,一个是主要的叙述人,一个是辅助叙述的对话者。
对口相声的长处,在于可以更便利地与台下观众进行沟通,捧或逗的一方可以将自己虚拟为与观众同等的位置,它的表演与欣赏在时空上是统一的。节目中较大部分的笑料,是由逗哏的来表述的,观众的注意力也主要在逗哏的身上。
但是,捧哏的在对口相声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捧哏的话是代表着观众的,代表观众来对逗哏的表述的内容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观点,有时还给予必要的烘托。
⑶ 两人相声搞笑剧本
甲:问你个问题?
乙:什么问题?
甲:你在生活中是喜欢单数,还是喜欢双数?
乙:那当然是双数啊!
甲:为什么?
乙: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
甲:是吗?
乙:人们常说:好事成双,双喜临门,成双结对,比翼双飞。逢双吉利啊!
甲:我不这样看。
乙:你怎么看?
甲:我喜欢单数,觉得逢单儿也很好。
乙:照你这么说,你喜欢好事成单,单喜临门,单进单出,一个人孤孤单单,一辈子单来单去,发你两千块钱奖金只要一千,给你找个媳妇都不要?
甲:要,要。(赶紧说)
乙:还是的。
甲:我说是两个媳妇我不能要。
乙:你敢要吗?哎!我就不明白,你干吗那么仇视双数?
甲:不是仇视,我发现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单数、单日子,有着特殊的意义。
乙:双数、双日子更是吉祥如意。
甲:就拿历史事件来说吧,单年份大事多、喜事多。
乙:双年份大事、喜事也不少。
甲:1911年辛亥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
乙:1920年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诞生,1922年第一所党校成立。
甲:1921年,我们党诞生。
乙: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 子 弹 爆炸成功。
甲: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
乙:1966年第一枚氢弹试验成功。
甲:1935年红军长征胜利。
乙:1968年,我国自己建造的第一座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竣工通车。
甲:1945年历经八年的抗日战争胜利。
乙: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甲:那一天是星期三。
乙:没听说过。
甲:我这儿还有单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事大不大?喜不喜?
乙:我这儿还有双,1976年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
甲:双数是双数,那可是四个坏蛋啊!
乙:是呀,除掉了坏蛋还不是喜事?
甲:哎!你知道我出生哪一年吗?
乙:不知道。
甲:这么大的事你不知道?
乙:咳!(很不在意的样子)地球上多个臭虫我关心它干什么。
甲:(生气状)你….你…你?
乙:你哪一年出生的?
甲:1985年。(得意的样子)怎么样?我专门挑个单年份出生。
乙:(提高嗓门)是啊!84年出来那是早产。
甲:就连恐怖分子作案也选在单日子。
乙:哪一天?
甲:911。
乙:咳!还真是三个单数。那是不是你给定的日子?
甲:他们没征求过我的意见。
乙:是啊,要征求过你的意见你就不在这儿!
甲:除此之外,我这儿单年份的大事、喜事还有。
乙:我这也不少。
甲:1971年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1977年我国恢复了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我国在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然后,拍拍乙的肩膀问)小同志,这些你听说过吗?(突然提高嗓门)你跟着我长学问去吧!
乙:1978年12月, 我们党召开了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90年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亚运会;2008年8月8日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突然冲着甲问)同志,您贵姓?不姓傻吧?这些你不知道吗?
甲:2011年天宫一号定居太空,小同志,你听说过吗?
乙:它是和神州几号对接的?
甲:神州8号,这你也不知道,真是孤陋寡闻…
乙:几号?
甲:8号,哦!我替他说了,那也还是单数好。
乙:双数好。
甲:有很多的重大节日也在单日子。
乙:是吗?
甲:(掰着指头数)元月一日、五月一日、六月一日、七月一日、八月一日、十月一日,你看,不仅这些政治性的节日都在单日子,而且那些具有传统文化的节日也在单日子。
乙:不见得吧?
甲: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初七鹊桥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11月11日…
乙:什么节?
甲:光棍节。
乙:好嘛,凑数来了。
甲:你的节日不也是个单日子吗?
乙:哪一天?
甲:四月一日。
乙:那是你的节日。哎!我问你双日子就没有节日了吗?
甲:基本没有。
乙:二月二是什么节?
甲:民间叫“龙抬头”。
乙:这不是双日子吗?
甲:(吞吞吐吐)是…是…是呀,它…它头一天晚上就开始抬了,到二月二那天正式抬起来。
乙:没听说过。三八妇女节,三月八号,不也是双日子吗?
甲:为什么叫三八,不叫四八?
乙:为什么?
甲:因为3加8等于11。
乙:没听说过。
甲:还有吗?
乙:2月14日情人节,你说这是单日还是双日?
甲:那是西方的“小蜜节”,中国人不过。
乙:谁说的,现在年轻人过得火着呢!没听现在社会上有人说吗?
甲:说什么?
乙:谁要没情人,混得不像人;找个好情人,干活有精神。
甲:嘿!你还有一套歪理邪说。
乙:开个玩笑,再说了,情人是指有感情的人相好,并非是单指不正当的私情。
甲:拿喝酒来说,也是这样。
乙:怎么样?
甲:带单数目字的洒就好喝,而且名气大,像“五粮液”,消费者都喜欢。
乙:我这还有带双数目字的“二锅头”,大家也爱喝。
甲:“二锅”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带个“头”字?什么意思?
乙:“头”就是第一的意思。
甲:怎么样,还得加个“一”吧?沾点单数目字的仙气儿。
乙:好嘛,在这儿等着呢!。
甲:喝牛奶,也是单数目字的商标好喝,“三元牛奶”。
乙:是啊, “三鹿奶粉” 你想喝吗?现在还没有呢!
甲:就连歌曲里面,只要有单数目字的就好听。(说着说着唱开了)“一条大河啊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好听吧?
乙:(唱)“二呀二郎山,高呀高万丈…”也不差吧?
甲:(唱)“一座座青山亲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用一字来赞美秀美山川就是好听。
乙:(唱)“小呀小二郎,背着个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那风雨狂…..” 用二字来描绘小学生刻苦学习,就是感人。
甲:(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到处都是繁荣富强…..”用五字开头歌颂我们的祖国,旋律多好啊!
乙:(唱)“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映着我开花的年岁,虽然没戴上呀大学校徽,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怎么样,用“十八”来抒发火热的军营生活和美好人生,是多么的豪迈啊!
甲:(唱)”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十五的月亮,你看多么柔情蜜意啊!
乙:(唱)“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太阳照四方,你看多么亮堂啊!
甲:(唱)“九九那个艳阳天那啊,十九岁的哥哥呀坐呀坐在河边 ….”,
乙:(赶紧打断)不对,不对,词不对,是“18岁的哥哥”。
甲:我说的是虚岁。
乙:好嘛,到他这儿改虚岁了。我这儿也有(唱)“八月桂花遍地开,鲜艳旗帜竖啊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
甲:我还有(唱),“又学习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三、五、九,我这里面有三个单数。
乙:你瞧这个,(唱)爸爸八八八八八八八八,亲爱的八八。我这是十个双数,比你多几倍。
甲:你要开枪扫射?跟你说吧,凡是带单数目字的歌星、影星、笑星也特别受大家的欢迎,李谷一,你看,带个“一”字,大家多喜欢。
乙:李双江,有个”双”字大家也很欢迎。
甲:宋丹丹,你看有个“单”字,她演什么观众都喜欢看。
乙:斯琴高娃,你看有个“四”字,她扮演的角色观众百看不厌。好嘛,咱俩在这儿生拉硬扯。
甲:有单数就行。
乙:实际生活中,单数双数都一样,没有人刻意去讲究。如果是办喜事,大家还是喜欢选个双日子,图个喜庆。
甲:你说错了,越是这样的喜事越不能要双数,单数好,单数不容易让人产生歧义。
乙:照你这么说,你结婚选在三月三?或11月11日?结了婚就得打光棍儿。
甲:没那事,哎?你是什么日子结的婚?
乙:怎么?
甲: 我能让你结婚那一天,所有环节、所有程序、全是单数。 。
乙:那多不吉利啊!
甲:嗯!单数吉利,双数反而不吉利。
乙:是吗?
甲:不信试试。
乙:我是1996年6月6号星期六,早上6点结婚的,晚上六点入的洞房。
甲:呵!“六六六”,你是农药啊!
乙:你甭管,要的就是六六顺。
甲:96年6月6号星期六,早上6点。
乙:没错。
甲:那一年润五月,六月实际上就是七月,早晨起来你太高兴、太激动了,一下撕了两张日历牌,六号变成了7号,计划是六点出发接新娘,结果婚车晚点了,实际上7点才出发。
乙:怎么那么忖?我选的六六顺,让你给变成了七七七(气气气),接着往下说。
甲:车九点到你丈母娘楼下。
乙:不,8点到楼下。
甲:路上堵车一小时。
乙:好嘛,全让我赶上了。
甲:你岳父家住在7号楼7层3门。
乙:没错。
甲:你抱起身高一米七一,体重119斤的新娘,….
乙:好嘛,我抱了一部火警电话。
甲:下了99级台阶。
乙:数得真清楚。
甲:塞进一辆贴了“百年好合”,扎着“花圈”的凯迪拉克车里面。
乙:(赶紧捂住甲的嘴)花圈?像话吗?
甲:口误,口误,“塞进” 扎着鲜花的车里面。
乙:这也不像话,应该是扶进车里。
甲:(不耐烦的样子)你这人怎么这么多事啊?进去了不就得了吗?
乙:倒成了我的错,好,好,你接着说。
甲:前面坐着司机一个人…
乙:嗯?
甲:副驾驶上还坐着一个非司机。
乙:听到真别扭。好吧,往下说。
甲:后面坐着你们仨…..
乙:哎,哎!停。后面坐着我们俩,哪来的仨?
甲:新娘肚子里还有一个。
乙:(赶紧说)没有,合着我们未婚先孕啊?
省略....后面内容更精彩
⑷ 求介绍传统节日的相声
群口相声(三人)《酒令》非常适合。
这个作品中,甲、丙两人通过介绍传统节日,互相罚酒(用扇子一类东西打头),乙表面上为丙帮忙,却处处向着甲。三个人性格鲜明,戏剧冲突感强,便于获得满意的舞台效果。
《酒令》有两个版本,简版的到八月份就截止了,另一版到十二月份,此外,这一群口相声还可以发展为四五个人,甚至七八个人表演。
Bai上可以搜索的视频包括以下几种
崔金泉、苏文茂、赵伟州:http://v.ku6.com/show/nvhf_xfl2Gb6hYxF.html
常贵德、杨少华、赵伟州:http://v.ku6.com/show/-tzHYnnsg0xteV65.html
马志明、苏文茂、王佩元:http://v.ku6.com/show/960oPHhO0sD4NOvi.html
还有许多其他人合说的版本,个人觉得以上三种比较好,可供参考。
现将马志明、苏文茂、王佩元合说的版本提供如下:
甲:象您这个演员。
丙:啊?
甲:也经常参加这个庆典活动吧?
丙:唉,一般呢,有的公司啊开张啊或者搞个什么纪念活动,我们都邀请,一请都要去的。
甲:甭问这宴会少不了?
丙:啊是。人家有招待嘛,呵呵呵呵。
甲:你爱喝酒吗?
丙:我呀?
甲:啊。
丙:呵,反正每顿饭都得来点儿。
甲:来多少?
丙:嗯?二两三两,不拘数儿。呵呵呵。
甲:就这么干喝?
丙:唉,怎么也有点儿菜呀。
甲:我没说这意思。
丙:啊?
甲:我是说呀,就也不行个令儿啊?助一助兴?
丙:哦,您是说酒令儿啊?
甲:啊。
丙:啊,有时也搞这个。
甲:有?
丙:划拳行令。
甲:哦,都会什么啊?
丙:击鼓传花。
甲:嗯。
丙:猜迷、杠子、老虎、鸡、日本拳我都会。
甲:嗨呀,你这个都老掉牙了!
丙:哦,那您?
甲:还来这,没劲没劲。
丙:不是,您说的这酒令儿什么酒令儿?
甲:新鲜的!
丙:什么呀?
甲:咱来个找节日。
丙:找节日?
甲:啊。
丙:怎么个找节日啊?
甲:一年多少月?
丙:十二个月呀。
甲:十二个月。
丙:嗯。
甲:咱俩人啊?
丙:嗯嗯。
甲:一个人占单月儿,一个人占双月儿。
丙:啊。
甲:要找出十二个民族传统的节日来,行不行?
丙:哦,找这个节日。
甲:找出这个节日。大伙儿一听,嗯——
丙:啊?
甲:承认!
丙:哦,承认。
甲:就算赢了。
丙:这就算赢啦?
甲:唉。找出这节日一听,没那么个节,完,算输!
丙:哦,是这么个游戏。
甲:行吗?
丙:不是(笑)
甲:咱来来?
丙:不是您说这个找节日啊?
甲:啊。
丙:他这个。。。他是怎么着。。。他这个。。。我那(音内)个。。。我那(音内)个。。。呵
甲:看这意思你没把握?
丙:也不是他这个。
甲:啊?
丙:生疏一点儿,我这个头一次。
甲:那没关系。
丙:啊?
甲:没关系,你可以找一个人儿帮忙。
丙:能找人帮忙?
甲:唉可以。
丙:找谁呀?
甲:我看刚苏文茂在那儿蹲着呢。
丙:啊来了?
甲:叫他帮你不一样嘛!
丙:请。。。请他?
甲:啊。
丙:不是,你一个人儿我们俩人儿,这玩意儿行吗?
甲:嗨呀,这是玩儿!
丙:哦,呵呵呵。
甲:这个。。。(表情很随便不当回事)
丙:给我点便宜(笑)。
甲:甭往心里去。
丙:那就不好意思了。(好象占了大便宜似的笑)
甲:没事没事!
丙:好的!好的!苏先生!(叫乙)
乙:唉!(答应丙)
丙:唉,唉呦呵!苏先生真来了(走过去迎乙)!唉呦,唉呦,苏老师!呵呵,哎呀,苏老师!
乙:啊啊。
丙:我得麻烦您点儿事儿!
乙:哦,有什么事儿啊?
丙:这个志明老师啊。
乙:啊啊。
丙:刚才啊,想跟我做个游戏。
乙:哦(拉长音)!
丙:这个游戏呢就是酒令。
乙:嗯嗯。
丙:他这酒令可新鲜。
乙:是啊?
丙:他说哪,一年十二个月。我们两个人一人占单月儿一人占双月儿,找这节日。
乙:嗯嗯。
丙:找出来大家一鼓掌承认了这就为正令,这就算赢了。
乙:啊啊。
丙:找这节日大家一看没有不对,为乱令。可是您知道,我这个对节日这东西不行啊。(不好意思的笑)
乙:佩元。
丙:啊?
乙:嗨呀!(很自信的笑)
丙:啊?
乙:有我呀!(拍拍丙的肩膀)咱俩。。。我帮助你说啊!
丙:您能帮我找?
乙:嗬,你看!
丙:好的,我算请对人了!
乙:我这学问你还不知道吗?
丙:我知道啊,知道(笑)。
乙:就是(笑)。你看,他一年能找多少节?
丙:他要求找十二个节日。
乙:一年找出十二个节?
丙:行吗您?
乙:那有什么呀!
丙:啊。
乙:你告诉他,咱能找二十四个节,二十四个。
丙:真的啊?
乙:那没错儿!
丙:嗬!
乙:来来来。
丙:哈,哈哈哈,(面向甲说话)跟您这么说吧。
甲:啊。
丙:我们已经商量好了。
甲:嗯。
丙:就跟您玩儿这种游戏。
甲:玩儿?
丙:而且苏老说了。
甲:嗯。
丙:他一年能找出二十四个节来。
甲:二十四个节?
丙:多大学问!
甲:二十四个都什么节呀?
丙:啊? 您等一会儿啊 (面向乙说话)嗯,他问了您这二十四个都什么节呀?
乙:唉?这不就现成的吗?
丙:什么呀?
乙:立春、 雨水、 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丙:唉,好好好!好好好!哎呀!太好啦!
乙:怎么样?
丙:真是有学问!
乙:就是。
丙:(对甲说)唉,您听见了吗?
甲:哦。
丙:啊,就刚才说的那些个。
甲:这个啊?
丙:啊,二十四。
甲:这叫、这叫什么呀?
丙:节日啊!
甲:这叫什么这个,啊?
丙:不节日吗?
甲:这叫节气呀!你翻翻日历都有啊!
丙:节气?
甲:二十四节气呀!这农民哪,根据这二十四个节气耕、种、锄、刨。
丙:哦。
甲:这种地用的。
丙:那您说的呢?
甲:找节日(敲几下桌子,以示强调)。。。日
丙:不是,您、您等会儿,您等会儿啊,您等会儿,(对乙说)苏先生
乙:啊啊。
丙:人家说您说的那(音内)个噜噜噜噜噜噜那一大堆呀,那(音内)那(音内)那(音内)叫节气,他不是节日。
甲:呵(很瞧不起的笑)。
乙:你问问他什么节日?
丙:我问问啊。
乙:唉,让他。。。
丙:唉,唉,马先生,这您得告诉我们。
甲:啊?
丙:什么是节日呢?
甲:哦怎么意思,怎么意思啊。
丙:您能告诉我们?
甲:比如说吧 。
丙:啊?
甲:嗯,九月初九!
丙:嗯。
甲:这什么意思知道吗?
丙:您说呀!
甲:这叫重阳节!
丙:哦,这(音zen4)么个节日!
甲:就找这路节日!
丙:您等会儿啊。(对乙说)您听见了吗?
乙:嗯嗯。
丙:人家说了啊。
乙:啊。
丙: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为节日。
乙:哦,找这个节?
丙:找这路节。
乙:那也没问题呀!
丙:也没问题?
乙:我帮你说!
丙:哦。
乙:怎么样?
丙:好啊!
乙:啊?
丙:好好,就这(音zen4)么地。
乙:(小声对丙说)咱们俩说呀,我告诉你。
丙:啊啊。
乙:不管怎么说——
丙:啊。
乙:他是一个人儿咱是两个人。
丙:对对对。
乙:咱俩人比他一人儿机灵。
丙:那是!
乙:他一人儿闹不过咱俩人去(音切)
丙:没错,哈哈哈。。。(乙一起乐)
乙:行行。
丙:就给他这(音zen4)么定了?
乙:唉,你问问他。
丙:啊。
乙:啊,你你你,你告诉他,我告诉你说,你你你你呀。
丙:啊。。。(乙和丙做窃窃私语状)
甲:(打断丙乙对话)咱得分分,唉(上声)
丙、乙:啊?
甲:谁占双月儿谁占单月儿?
乙:(对丙说)你问问他谁占单月儿谁占双月儿?
丙:啊,(对甲说)谁 谁占单月儿谁占双月儿?
甲:你们挑!
丙:我们挑?
甲:随便!
丙:(对乙说)唉,苏先生。
乙:啊啊。
丙:他让咱挑。
乙:咱挑啊?
丙:啊。
乙:你问他单月儿先说双月儿先说?
丙:唉,我问你。
甲:啊?
丙:这个单月儿先说双月儿先说?
甲:当然得单月儿先说了!
丙:嗯嗯。(对乙说)他说是单月儿先说。
乙:单月先说(做沉思状)?
丙:啊。
乙:这(音zen4)么办
丙:啊。
乙:让他占单月儿。
丙:为什么呢?
乙:单月儿先说呀!
丙:啊对呀。
乙:嘿!他先说呢,咱先听听,然后咱们照猫画虎。
丙:嗬!嗯!要不怎么说姜是老的辣呢?啊!嗬!哎呀!您可太聪明了!让他先说?
乙:让他先说!
丙:(面向甲)哈哈哈哈。。。。。。!(很夸张的笑)
甲:什么毛病这是?
丙:马先生!
甲:啊?
丙:我们商量好啦!
甲:啊。
丙:给你点儿小便宜,让你先说!
甲:可以呀。
丙:你知道为什么让你先说吗?
甲:啊。
丙:就因为你说完了我们呆会儿一照猫画虎。
甲:唉?
丙:(明白了)我怎么去说出去了?嗨!这嘴不严。啊,让你先说。
甲:你带酒了吗?
乙:唉(对丙说),唉,打酒去(音切)!让他打酒(音切)打酒!
丙:你得打去(音切)
甲:我带来了。
丙:哦,你带来了?
甲:嘿嘿。
丙:好啊。
甲:我给你拿去(音切)
丙:哪儿呢?
甲:唉(走进后台)。
乙、丙:(俩人窃窃私语)这回咱那。。。“嗯”?让他。。。“谢谢您啊”(甲走上台来,手里拿着一个充气锤子)
丙:哦,我说这、这就是酒?
甲:这就是酒!
丙:这就是酒?(用手去摸)
甲:别动别动。
丙:啊?
甲:这酒啊已经斟满了,一碰就洒一墩就流。
丙:苏先生。
乙:啊?
丙:他说这就是酒!
乙:这是酒?
丙:它这是酒
乙:哎呀,这咱不明白。
丙:什么?
乙:这是酒那怎么喝呀这酒?
丙:唉,对呀!您这是酒这怎么喝呀?
甲:拿脑袋喝呀!
丙:(对乙说)唉,他说拿脑袋喝。
乙:拿脑袋喝?
丙:啊
乙:那怎么喝呀?
丙:(对甲说)唉对,拿脑袋怎么喝呢?
甲:不知道啊?
丙:不明白呀!
甲:不知道怎么喝我告诉你呀。
丙:啊,不明白呀?
甲:(拿起锤子,对着丙的头打一下)就这(zen 4)么喝!
丙:(对乙说)哎呀 他说就这(zen 4)么喝!
乙:嗯。
丙:嗯。
乙:行。
丙:嗯。
乙:唉,咱还有点不明白啊。
丙:什么不明白?
乙:这个单双月儿占好啦。
丙:嗯?
乙:他先说。
丙:对对对对。
乙:如果他说上这节日来啦?
丙:嗯。
乙:大家也公认。
丙:嗯。
乙:有这(zen 4)么个节。
丙:嗯。
乙:这叫什么?正令?
丙:对。
乙:正令,敬酒。
丙:唉, 咱得问问他。
乙:怎么敬法儿?
丙:(对甲说)我问你啊。
甲:嗯。
丙:比如您先说。
甲:啊。
丙:您是单月儿。
甲:对。
丙:您说出这节日大家也公认有这个。
甲:正令啊。
丙:这是正令?
甲:对呀。
丙:这正令怎么喝呢?
甲:要敬酒三杯,这可喜可贺呀!
丙:哦。(对乙说)他说呀,如果是正令得敬酒三杯,可喜可贺。
乙:敬酒三杯?
丙:唉,对对对对。
乙:这咱不明白。
丙:什么不明白?
乙:那(音内)个敬酒他怎么个敬法儿呢?
丙:(对甲说)啊对呀!您这敬酒怎么个敬法儿呢?
甲:怎么敬不知道?
丙:不明白呀!
甲:啊。
丙:啊。
甲:(拿锤子对着丙的头打三下)就这么敬。
丙:(面对丙,咳嗽两声)他说就这(zen 4)么敬!
乙:哎呀,这我。。。我还是不明白。
丙: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乙:唉,咱们说了。
丙:啊。
乙:这个这个——
丙:咱双月儿啊。
乙:双月儿。
丙:啊。
乙:双月儿咱找不上节来。
丙:啊。
乙:或者这节找出来大家不公认,那么这怎么办呢?
丙:这我得问问他。
乙:问问,问问。
丙:(对甲说)唉,比如说啊,我们是双月儿。
甲:嗯。
丙:我们说出这节日大家不公认,也就说没这(zen 4)么个节。
甲:这叫乱令了。
丙:啊乱令怎么办呢?
甲:罚酒三杯。
丙:哦(对乙说)他说乱令得罚酒三杯。
乙:嘶,这我还不明白。
丙:啊?
乙:那么这罚酒他怎么个罚法儿呢?
丙:(对甲说)啊对呀!这罚酒他怎么个罚法儿呢?
甲:还不知道?
丙:不明白呀!
甲:(拿着锤子又照头上来三下)就这(zen 4)么罚!
丙:对着乙,咳嗽一声)他说就这(zen 4)么罚!
乙:哎呀,我还是不明白!
丙:嗯,我明白了!!您这都哪的事啊 这还没说什么先对付七杯啦!
乙:行了。
丙:我、我明白啦。
乙:明白就好办啦。
丙:我明白啦。
乙:那就。。。。。。
丙:咱开始说了啊?
乙:说了说了。
丙:好嘞!
甲:唉,好好。
丙:(对甲说)咱现在规矩讲完啦 。
甲:啊。
丙:由您开始说。
甲:我占单月儿。
丙:您占单月儿。
甲:我先说啊。
丙:从哪儿说?
甲:一月。
丙:从一月说?
甲:也就是正月。
丙:嗯嗯。
甲:正月十五。
丙:这什么节呢?
甲:“元宵节”!
丙:不是,您先等会儿,您先等会儿啊,我得问问我们先生啊。
甲:你问问。
丙:(对乙说)唉,苏先生。
乙:嗯?
丙:人家说完了,人家说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有这节吗?
乙:有!有!
丙:哦,有这节?
乙:有有有!
丙:哦。
乙:元宵节嘛?!
丙:啊啊。
乙:知道吗?“正月闹元宵,金匾绣开了”,记得有那么一歌儿吗?
丙:我听过听过。
乙:对对,有!有问他怎么办?
丙:(对甲说)唉,有这节怎么办那?
甲:可喜可贺,敬酒三杯!
丙:他说可喜可贺,敬酒三杯。
乙:敬他啊。
丙:哦,对,我们得敬你!(拿锤子)
甲:别、别动。(阻拦丙)
乙:敬敬他。
甲:别动。
丙:唉,不是。。。
甲:你没听清楚。
丙:唉,你看,他这怎么意思?
甲:刚才交代很清楚。
丙:唉,他这人,您您(对乙说),您跟他聊聊。
甲:别动别动。
丙:您跟他聊聊,不是,这人怎么回事儿这是?
乙:(对丙说)你你,你等一会,你等一会儿。
丙:啊。
乙:(对甲、丙说)咱可不许矫情啊?
丙:啊。
甲:谁矫情了?
乙:(对甲说)刚才你说的很清楚啊!
丙、甲:啊对呀!“啊”!
乙:对不对?你说上来了可喜可贺敬酒三杯。你怎么不让敬?
甲:是啊是啊!
乙:啊?
甲:这正令儿谁找上来的?
乙:你呀。
甲:对呀,我找上来的。可喜可贺敬酒三杯,这三杯酒得你们喝。
乙:哦,你找上正令我们喝?
甲:唉!
乙:那么呆会儿我们要找上来呢?
甲:我喝呀!
乙:这回谁喝?
甲:你们喝。
乙:我们喝?
甲:唉!
乙:(咳嗽一声,对丙说)喝去(音切)
丙:喝。。。? 苏先生怎么咱喝呀?
乙:那当然了!
丙:怎么了这是?
乙:人家找上来不得咱们喝吗?对不对?那么呆会儿咱们要是找上来他不就得喝了吗?咱不能跟他矫情啊!咱,人家头一个找上来咱不喝,咱不喝,不喝呆会儿咱找上来他也不喝,怎么办?
丙:对!(一拍大腿)
乙:你明白这个道理。
丙:把他后道堵死!
乙:嗨,对对(笑)。
丙:对!这回呀。
乙:啊。
丙:咱喝!
乙:喝!
丙:不给他留后路!
乙:那当然。
丙:您躲开,我来!
乙:这点儿你放心。
丙:啊。
乙:不管怎么说——
丙:嗯嗯?
乙:咱俩人比他一人儿机灵!
丙:嗯,没错。
乙:他一人儿闹不过咱俩!
丙:他哪成啊!
乙:就是!
丙:您您您闪开。
乙:喝酒!
丙:您闪开。
乙:唉!
丙:马先生?
甲:唉。
丙:喝酒!
甲:可喜可贺,敬酒三杯。
丙:来吧!(甲拿锤子砸丙的头三下) 各位,您看咱玩儿的多规矩!啊!该我们说了啊。
乙:嗯?
丙:先生,该咱说了。
乙:该咱的啦?
丙:咱是二月。
乙:咱二月。
丙:您说。
乙:二月初二。
丙:(对甲说)二月初二!
乙:嗯。
甲:什么节?
丙:(对乙说)他问什么节?
乙:二月二,龙抬头。
丙:(对甲说)二月二龙抬头。
甲:我问你什么节?
丙:(对乙说)不是,他问什么节?
乙:“抬头节”呀!
丙:唉对!抬头节呀!
乙:嘿嘿嘿。
甲:有抬头纹哪儿有抬头节呀?
丙:没这节?
甲:乱令了!
丙:(对乙说)他说乱令了。
乙:乱令?没有?
丙:没有。
乙:没有问他怎么办?
丙:(对甲说)唉,对了!乱令了怎么办?
甲:罚酒三杯。
丙:(对乙说)他说罚酒三杯。
乙:罚!
丙:(激动的跺了一下脚)唉!这回得罚他!(伸手拿锤子)
甲:(伸手阻拦)怎么了?别动别动
丙:我来问你。
甲:你别伸手。
丙:你看他、他又...
甲:刚交代的很清楚。
乙:不是不是(劝架,并对甲说)你等一会儿。
甲:怎么又等会儿?
丙:(对甲说)你这人那(音内)!
乙:唉,刚才我们喝酒我们没矫情吧?
丙、甲:(同声)就就是啊“是啊”。
乙:那么这回我们没说上来,那么你怎么不喝酒啊?
甲:这没找上来谁乱令了?
乙:我们乱令了。
甲:对呀,你们乱令了这酒得你们喝呀!
乙:哦,我们说乱了我们喝?
甲:唉!
乙:那么呆会儿你要说乱了呢?
甲:我喝呀!
乙:这回谁喝?
甲:你们喝。
乙:我们喝?
甲:唉。
乙:(沉了一下,对丙说)喝去(音切)!
丙:又喝去(音切)?!
乙:不是。。。
丙:不是,你怎么怎么又喝去(音切)?
乙:咱不能矫情啊。
丙:怎么又不能矫情啊?
乙:你看 咱本身没找上来。
丙:啊。
乙:咱说乱啦!
丙:啊啊。
乙:咱说乱了不喝,呆会儿他找上来他也不喝,那不就麻烦了吗?
丙:哦,待会儿还得犯矫情?
乙:就是啊!
丙:那您这意思呢?
乙:喝呀!
丙:这也得喝?
乙:当然得喝了,来!
丙:喝!
乙:嗯。
甲:罚酒三杯。
丙:唉,来
甲:(拿锤子又给丙来三下)唉,佩元?
丙:嗯。
甲:这酒你喝着感觉怎么样?
丙:这酒是不错。
甲:啊啊。
丙:就是有点儿上头 那(音内)什么 马先生 这是该您说啦
甲:该我的啦。
丙:您是三月。
甲:我三月。
丙:嗯。
甲:三月初九!
丙:您等会儿啊(转头去找乙)
甲:嗯
丙:他说三月初九
乙:你问问他什么节?
丙:唉对!什么节呀?
甲:寒食节!
丙:有这节?
甲:唉,你问去(音切)
丙:我得问问。
甲:问哪。
丙:(对乙说)苏先生?
甲:呵呵。
丙:他说三月初就是寒食节,有这节吗?
乙:有,有!
丙:哦,这节也有?
乙:有!寒食节嘛!这清明前三天。
丙:哦(士气低落)。
乙:你知这是什么故事吗?
丙:我不知道。
乙:火烧绵山 ,介子推在那烧死了。
丙:啊。
乙:老百姓为了纪念他。
丙:哦?
乙:到了清明前三天全都不吃热食,也不动烟火,吃冷食。这叫寒食节!
丙:哦,这(zen 4)么个寒食节。
乙:对对对。
丙:啊。
乙:你问他有怎么办?
丙:(对甲说)有怎么办呢?
甲:敬酒三杯。
丙:(对乙说)他说敬酒三杯!
乙:敬酒三。。。那就敬啊!
丙:哦那就得敬 对对,人家找上来就得。。。
甲:可喜可贺!(又拿锤子给了丙三下)
丙:(咳嗽两声)
甲:该你们的了。
丙:该我们的了。(对乙说)那个什么,苏先生?
乙:啊。
丙:咱是四月啦啊。
乙:四月。
丙:唉,四月。
乙:嗯。
丙:嗯。
乙:四月。。。四月二十八。
丙:(对甲说)四月二十八!
甲:什么节?
丙:(对乙说)他问什么节?
乙:乱穿纱。
丙:(对甲说)乱穿纱!
甲:这都不象话!问你什么节?
丙:(对乙说)他问什么节?
乙:嗨呀你 “穿纱节”吗!
丙:(对架说)穿纱节吗!
甲:哪儿来的穿纱节?又乱令啦啊!
丙:(对乙说)他说又乱令啦?
乙:乱令怎么办?
丙:还、还怎么办干吗?喝酒啊!(甲拿锤子又给丙来了三下) 这还用问吗这个?!
甲:该我的啦。
丙:该你说了。
甲:我是五月。
丙:嗯,五月。
甲:五月初五!
丙:什么节啊?
甲:端阳节!
丙:你等会儿啊。
甲:啊。
丙:我还。。。(明白了)嘶(对观众说)我不能再问了。各位,你比如说我要一问苏先生准说有,您信吗?不信我试试啊。苏先生?
乙:嗯?
丙:呵,人家说五月初五端阳节。有这节吗?
乙、丙:(同声)有!!
丙:(对观众说)我就知道这句!
乙:嘿,五月初五端阳节。
丙:是是是。
乙:又叫端午节。
丙:这我知道。
乙:吃粽子。
丙:吃粽子。
乙:扎艾蒿。
丙:嗯嗯。
乙:纪念屈原。
丙:是是是。
甲:对对对。
乙:有,问他怎么办?
丙:甭问,嘿,接碴儿喝!来吧!(又挨了三下,咳嗽一声)
甲:行了,该您了。
丙:(对乙说)苏先生?
乙:嗯?
丙:苏先生 。
乙:嗯。
丙:我可喝了都快半年的了啊。您得想点儿辙了啊,啊?!
乙:这点儿你放心。
丙:让他得喝啊(示意让甲喝)!
乙:当然了,这不快半年了吗?
丙:嗯。
乙:后半年全让他喝。
丙:全是他的啊?
乙:你瞧。
丙:这是您说的啊?
乙:这六月就不错。
丙:该咱说了。六月。
乙:六月。
丙:六月。
乙:六月初六。
丙:(对甲说)六月初六!
甲:什么节?
丙:(对乙说)他问什么节?
乙:六月六看谷秀。
丙:人家问什么节?
乙:谷秀节!
丙:(对甲说)唉!“谷秀节”!
甲:哪有谷秀节呀?
丙:(对乙说)他说没有啊?
乙:怎么没有啊?
丙:啊?
乙:还有那(音内)个民间传的那(音内)个顺口溜儿——
丙:什么顺口溜儿?
乙:那(音内)个“六月六看谷秀,春打六九头。大麦收小麦熟,闺女大了不可留,那留来留去结冤仇。一萝卜半斤,俩萝卜一斤,仨萝卜一斤。。。。。。”
丙:知知、知道!知道!知道!知道!马先生!
甲:啊?
丙:有这个谷秀节!
甲:有啊?
丙:我们团还有这个快板那!
甲:什么快板?
丙:你看,“六月六看谷秀,一萝卜半斤,俩萝卜。。。。。。”
甲:这什么乱七八糟的(拿起锤子就给丙来了三下)!这什么这是?
丙:这回又该了楞灌了啊!
甲:没这节!
丙:没这节?
甲:唉(拉长音)!
丙:(对乙说)没这节?
乙:没这节问他怎么办?
丙:还问怎么办干吗?都喝完啦!
乙:喝完啦?行,让他,让他(示意丙,让他叫甲说)
丙:(对甲说)你你、你说吧你说。
甲:我七月啦!
丙:你七月。
甲:七月初七
丙:什么节?
甲:“七巧节”!
丙:等会儿!
甲:嗯。
乙:嗯?
丙:七月初七“七巧节”有这节吗?
甲:哦?有。。。。。。
丙:(没好气的附和甲)有有有,肯定得有!唉,有就甭问了,您直接来吧!(甲又给丙来了三下)啊,苏先生!
乙:嗯?
丙:可是到八月了啊!
乙:放心!
丙:啊。
乙:这回我心里(拍了拍胸脯),胸有成竹!
丙:您动动脑子吧?
乙:没错儿!
丙:(很委屈的样子)你说
乙:这回准让他喝酒!
丙:真的啊?
乙:八月,八月初八。
丙:(对甲说)八月初八!
甲:什么节?
丙:(对乙说)他问什么节?
乙:我的生日。
丙:唉,他的生日。。。(明白了)去!(轰乙)走!去!您快躲开吧!
乙:怎么啦?
丙:苏先生!您是哪头儿的啊?我才刚明白过来啊!您是哪头儿的啊?您的生日象话吗?啊?您是帮谁的忙啊?啊就各位观众您听听他象话吗?这苏先生?打一上来您听了吗?二月二龙抬头,四月二十八乱穿纱,六月六看谷秀,好不容易到八月又他生日,您这象话吗?您这是?您什么意思您这是?
乙:这他不是什么意思。
丙:什么意思您这是?
乙:我我,我告诉你,我告诉你呀。
丙:啊?
乙:咱俩啊。
丙:啊。
乙:他是一个人。
丙:啊知道。
乙:他一个人闹不过咱俩人。
丙:嗯,我看我一个人儿闹不过你们俩去(音切)!什么,您到底儿帮谁的忙吧?
乙:不是,我我,我告诉啊。
丙:嗯。
乙:咱哪,我想了。
丙:想什么啊?
乙:咱占月份儿占错了。
丙:占错了?
乙:嗯!(很肯定的口气)这个节日全在单月儿,双月儿没节!你这不是。。。
丙:哦!您说节日都在单月儿,双月儿没节?
乙:唉!
丙: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您早干吗去了?这不倒着呢霉吗?行了行了,您也甭帮我找啦,啊?
乙:啊啊。
丙:这回我不用您啦!
乙:怎么啦?
丙:这回我跟他单练,唉!我自己找!(对甲说)不八月吗?
甲:对呀。
丙:我找出这节来准让你喝!
甲:是吗?
丙:各位观众,您注意听啊,这回我说八月十五“中秋节”,有这节吗各位?唉!嘿嘿!行了!喝酒!(拿起锤子砸了一下桌子)喝!喝!(要砸甲的头)
甲:(和丙纠缠)等会儿我喝。我喝我喝。
丙:喝!
甲:我得问清楚喽。
丙:啊?
甲:我喝几杯?
丙:你喝三杯!
甲:不行。
丙:为什么?
甲:我喝两杯。
丙:为什么呢?
甲:你这儿墩洒了一杯。
丙:哦,(又砸了桌子一下)两杯你也得喝!
乙:嘿嘿。
甲:那我喝一杯。
丙:怎么呢?
甲:你这儿又碰洒了一杯。
丙:那一杯你也得喝!
甲:一杯我怎么喝?
丙:我怎么喝的你就怎么喝!
甲:那么你怎么喝的?
丙:我就是(给自己头上来一下)这(zen 4)么喝的!
甲:哈哈哈哈。
丙:嘿嘿。
甲:这回我一杯都不喝啦!
丙:怎么?
甲:你替我喝啦!
丙:也!
甲:哈哈哈哈哈。
丙:(面向乙)您来这杯吧!(砸乙,乙跑)
⑸ 《请你相信我》、《八大吉祥》相声剧本
对口相声 《八大吉祥》表演者 :栾云平、王文玉
王:太感谢啦!刚才说的一段多好啊,嘴皮子吧吧吧吧跟蹿稀似的。
栾:您这都什么语言?
王:比喻嘛。
栾:我师傅怎么把您请来了,我纳了闷了。
王:他这叫慧眼识人呐。
栾:你瞅人家那几位老先生长的,多俊俏啊,再瞧这位,
王:我怎么了?
栾:都瞧见过《七龙珠》里面那龟仙人吧?伸伸脖更像了。
王:打住。今儿什么日子知道吗?知道吗?九月初九,登高节。又叫
栾:重阳节,
王:就是敬老节啊,宝贝儿,就你这么敬老。
栾:我这不惦记着让您长寿吗,
王:你这孩子啊,我不找你,我找你师父,他训徒不严,郭德纲,哪儿去了?
栾:别找他!
王:怎么了?
栾:他比我还损呢。
王:这不倒霉吗?遇见你们爷俩我活得了吗?
栾:上德云社就算登高啦。
王:您别说,真是郭德纲的亲传!
栾:开车,他天天给我灌输这个。今天确实,后台来了不少的老先生,
王:来不少人。
帮助我们,为我们当绿叶儿。
王:互相学习。
栾:提携我们,
王:你太客气。
栾:今天王先生给我提鞋,我特意换了换袜子。
王:我给你提鞋?
栾:我看您高度合适阿。
王:还是提鞋。干脆,咱们哪在一块儿演出一场,互相学习,
栾:您帮助帮助我,好,互进。相声演员不容易,都得要文化,文化修养要高,我,清华的!
王:谁?
栾:我!
王:清华?
栾:当然啦!
王:霍!
栾:正经那儿毕业的。
王:清华大学?了不得了。
栾:学过,咱懂!
王:上的哪个系啊?
栾:我清华的,平时看书,写写对联儿,
王:在文字方面很有功力?
栾:当然了,作诗也行啊!没事儿就写。
王:不是,您等会儿,诗人哪?
栾:有这么管我叫这外号的。
王:哎哟嗬,我跟你请教,
栾:您别客气别客气!
王:我没跪下,我见你就跪下啊?我还见过人吗?您新诗、旧诗、古典诗都能做?
栾:当然啦,学过,写过。
王:别说,不简单。这个人才真不多得。请问,比如你有时间今天休息,这一天能做几首诗啊?
栾:首?不首。
王:不首?这么说吧,做几段儿?
栾:不吝段儿啊。
王:那您这诗论什么呢?
栾:论片儿。
王:论片儿?
栾:那得看头天晚上喝多少水。
王:比如说头天晚上喝的水多,
栾:那片儿就大呀,
王:喝的水要少呢?
栾:片儿就小。
王:哈哈哈,尿炕!你这叫诗人?
栾:不容易,有时候我把握不好,不知不觉就一片儿,不知不觉就一片儿。
王:这位还大小便失禁。
栾:文字方面咱有研究。写的墨笔字拆开了揉碎了。
王:文字方面有些研究?
栾:当然了。会写呀!
王:今天您瞧瞧,高朋满座,我也喜欢这个,可是我不行,跟您多学。我出个主意,这回咱们玩点文字游戏。
栾:玩游戏?
王:文字游戏,从文字上找一点游戏。咱们说他八个字。
栾:哪八个字?
王:你可听清楚,头一个字“天”。“天”、“桃”、“林”、“海”、“灯”、“连”、“香”、“八”。
栾:“天”、“桃”、“林”、“海”、“灯”、“连”、“香”、“八”,“天”、“桃”、“林”、“海”、“灯”、“连”、“香”、“八”,“天”、“桃”、“林”、“海”、“灯”、“连”、“香”、“八”。
王:你干吗呀?
栾:说的比您清楚!说一百遍不累。
王:宝贝儿别说你,幼儿园的孩子都会说。这八个字咱们要一点游戏。
栾:以这八个字为题?
王:对,把一个字拆开,然后再合起来,从中找出三位古人,谁问谁上哪去,这三位古人还得一个朝代,最后这个字还落在第一个字的身上。这可有个名堂。
栾:叫?
王:八大吉祥。
栾:这可太难了。
王:难度不小啊。我给你举个例子,先说一个样板,回头你照着我这个说。
栾:您先来。我照着您这个来。您来。
王:说“天”字。“一大念个天。”
栾:您等等吧,您这蒙人不行啊,从天津来蒙人不行啊。
王:我从哪儿来也没蒙人啊。
栾:“一大”念“天”吗?“一大”念“夫”啊!
王:宝贝儿您真能矫情,我这是平头的,不出头。
栾:看您倒像平头的。
王:多新鲜哪。“一大念个天。”
栾:谁问谁呢?
王:“曹丕问曹蛮。”
栾:曹蛮?
王:曹孟德,小名叫阿蛮。这爷俩。
栾:曹操?这是三国。
王:没错。
栾:咱瞧过呀。问谁?
王:“关羽哪里去?”
栾:哪儿去啦?
王: “麦城宾了天。”
栾:关云长走麦城,不错啊您这个。您在监狱里没少学东西啊。
王:我在那儿学的?你像话吗?平常的积累。说吧。
栾:听我这个啊。“一大念个天。”
王:谁问谁?
栾:您说这上面要加一个竹字头啊,
王:那不念“笑”吗?
栾:好。这底下加一“口”呢?
王:那念吞啊。
栾:
王:你这不废话吗?
栾:我这不构思吗?“一大念个天。”
王:谁问谁啊?
栾:“鹤仙问鹿仙。”
王:鹤仙鹿仙?
栾:《封神榜》瞧过吗?一出来不就这俩人吗?鹤仙鹿仙。
王:问谁呀?
栾:“南极翁哪里去?”
王:南极翁是?
栾: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发型跟您差不多。
王:哪儿去啦?
栾:“跨鹤上南天。”
王:行。这回说个“桃”字儿。“木兆念个桃。”
栾:谁问谁?
王:“许褚问张辽。”
栾:还是《三国》。问谁?
王:“蒋干哪里去?”
栾:蒋干哪儿去啦?
王:“相府献寿桃。”
栾:曹操过生日。
王:该你的啦。
栾:听我这个。 “木兆念个桃,麋鹿问仙鹤。”
王:麋鹿?
栾:还是这俩人嘛,聊天儿啊,礼尚往来和谐社会嘛。
王:行宝贝儿,学得不错。
栾:“麋鹿问仙鹤。”
王:问谁?
栾:“南极翁哪里去?”
王:南极翁?
栾: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王:哪儿去啦?
栾:“三月三赴蟠桃。”
王:蟠桃会。
栾:王母娘娘生日。您那个曹操生日,我这个王母娘娘生日。
王:不错,说“林”字儿。“二木念个林。”
栾:谁问谁?
王:“张飞问赵云。”
栾:您这全是三国啊。问谁?
王:“皇嫂哪里去?”
栾:哪儿去啦?
王:“躲避密松林。”
栾:“二木念个林。”
王:谁问谁?
栾:“鹤神问鹿神。”
王:还是这俩。
栾:不一样了,职称不一样。年底发奖金,人家又职称的。
王:问谁?
栾:“南极翁哪里去?”
王:哪儿去了?
栾:“赴会紫竹林。”
王:哎呀,这大脑袋真忙,这么会儿出来三回了。
栾:这不重阳节吗?
王:好好好,底下,又改了。“海”字儿。说“水每念个海。”
栾:谁问谁?
王:“周瑜问黄盖。”
栾:问谁?
王:“孔融哪里去?”
栾:灭绝啦!这么大岁数没得着信儿吗?
王:什么恐龙啊?我说孔融。
栾:孔融?哪儿了?
王:“少游到北海。”
栾:“水每念个海。”
王:谁问谁?
栾: “鹤崽问鹿崽。”
王:怎么又“崽”了?哎呀,你真能就合。
栾:繁殖下一代嘛。
王:问谁?
栾:问 “南极翁哪里去?”
王:南极翁是?
栾、王: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王:我都会了!
栾:学得真快!
王:宝贝儿还没你呢我就会这段儿。哪儿去啦?
栾:“漂洋去过海。”
王:说“灯”字。“火丁念个灯。”
栾:谁问谁?
王:“马岱问孔明。”
栾:诸葛亮,好,问谁?
王:“魏延哪里去?”
栾:哪儿去啦?
王:“闯灭七星灯。”
栾:五丈原啊这是。听我这个,“火丁念个灯。”
王:谁问谁?
栾:“鹤童问鹿童。”
王:还是这俩!
栾:崽子长大了嘛。天经地义的嘛。
王:问谁?
栾:问“南极翁哪里去?”
王:哪儿去啦?
栾:“正月十五逛花灯。”
王:哎呀,这南极翁还真够忙的。底下“连”字。说“车走念个连。”
栾:谁问谁?
王:“鲁肃问周璇。”周璇干吗?你把我气糊涂了。“鲁肃问孙权。”周璇干吗?
栾:那就唱歌吧。
王:不是,打一上来这孩子没人话。我这么大岁数。。。
栾:没人话您怎么听得懂呢?
王:你不知道,我今儿跟大伙儿说吧,这周璇害我。我打20多岁就琢磨她。
栾:要不然头发都没了呢!
王:今年都70了,我们俩连一面之缘都没有,得了,咱们接着说这个,“鲁肃问孙权。”
栾:问谁?
王:“张飞哪里去?”
栾:哪去啦?
王:“三马并相连。”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栾:听这个啊。“车走念个连。”
王:谁问谁?
栾:“鹤仙问鹿仙。” 啊。
王:又改仙啦?
栾:后头我就不一样了。“南极翁哪里去?”
王:有什么不一样的?
栾: “旅游到大连。”
王:哎呀,这大脑袋还抓这黄金周的时间不错。改“香”字啦。说“禾日念个香。”
栾:谁问谁?
王:“吕范问周郎。”
栾:问谁?
王:“刘备哪里去?”
栾:哪儿去啦?
王:“大殿去降香。”
栾:大殿?
王:甘露寺降香阿。
栾:龙凤呈祥。“禾日念个香。”
王:谁问谁?
栾:“鹤帮问鹿帮。”
王:怎么又“帮”啦?
栾:小崽子长大了都成帮结伙的。
王:问谁啊?
栾:“南极翁哪里去?”
王:哪儿去啦?
栾:“西天去烧香。”
王:行,“撇捺念个八。”
栾:谁问谁?
王:“曹操问仲达。”
栾:仲达?
王:司马懿就是仲达。
栾:问谁?
王:“张辽哪里去?”
栾:哪儿去啦?
王:“帐下吹喇叭。”
栾:“撇捺念个八。”
王:等会儿,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宝贝儿,打你上来,你总拿那些鹤、大脑袋、鹿跟我这转悠。这最后一个字不许说这些,要是还说这些的话,瞧见没有?我拿这头儿拍你。说吧!
栾:他们不出来了,我怎么办?
王:你爱怎么办怎么办。说!
栾:“撇捺念个八。”
王:谁问谁?
栾:“鹤bia问鹿bia。”
王:像人话吗?
栾:别忙。“鹤妈问鹿妈。”
王:连家里大人都出来了。
栾:“鹤虾问鹿虾。”
王:连吃上都有。
栾:“你奶奶问你妈。”
王:怎么跑我们家来啦?
栾:多好啊,拿你们老家儿比古人。您应该高兴啊。
王:将今比古?可有一节,你后面的都不能离开我们家。
栾:您放心,全是您家人。
王:接着说吧。
栾:“撇捺念个八,你奶奶问你妈。”
王:问谁?
栾: “你爸爸哪里去?”
王:哪儿去啦?
栾:“河边儿喂王八!”
⑹ 谁有关于九月九重阳节题材的快板,小品或相声地词
小品正文 重阳节小品 重阳小品剧本 九九重阳节晚会小品 (重阳婚礼)
人物:老爸,孤寡老人。 儿子和媳妇,要为老爸找个好老伴。 甲、乙、丙、丁四位老阿姨,是儿子与媳妇特意请来为老爸与龚丽阿姨的重阳婚礼庆贺的。 龚丽阿姨,早已和老爸两情相悦,最终与老爸终成老眷属。 场景:背景是宣扬重阳节的喜庆大海报,上面写有“九九重阳节,家家喜相逢”的大字,两边挂有大红灯笼。舞台上有虚拟的居室,有桌子和凳子,桌上摆有茶杯器具。 幕起: 老爸围着长红围脖,孤寂地走出,时不时地将长围脖甩起甩落。 老爸:嗨,九九重阳节,光棍老头我真孤独,(转头看)看着人家的团圆会,我这鼻涕一把泪一把!(手抹泪)儿子:爸爸!媳妇:爸爸!夫妻俩:(齐声地)我们回来啦!我们陪您过重阳节来啦! 老爸:你们回来啦!(将长围脖狠狠地甩在身后,然后转过身去)哼!夫妻俩:(一左一右站在老爸身旁,齐声地) 喜涮涮喜涮涮、喜涮涮!呕呕!老爷子,节日快乐! 老爸:(看儿子的亮皮鞋)你这皮鞋倒擦得油光锃亮的,比我的白头发还亮!儿子:(手摸后脑勺)您不是常说头可断、血可流,皮鞋不得不擦油吗?嘿嘿!老爸:你的油嘴滑舌很有我当年的神韵。媳妇:爸,咱们别说这些了。我们是来陪您吃重阳糕的!儿子:(立马拎起一袋东西)瞧,全是您喜欢吃的桂花重阳糕!媳妇:(又拎起两袋东西)爸,我们带了好多好吃和好喝的,还有最新上市的“2012牌重阳红大曲”呢!老爸:你们什么意思,专门买2012牌的,这不是想尽快看到我的末日吗,啊?媳妇:爸,您理解错了。我们的意思是,喝完这瓶酒以后,您的末日就不远了。哦不是不是,是您的末日就快到了!儿子:(生气了)会说话不!你们女人就是头发长,说话短根筋!媳妇:(手拍口,自责地)我的这张烂嘴就是不会说话,烂嘴!爸,您千万别跟我一般见识啊。老爸:这个不解释,我理解。儿子:来媳妇,把菜摆上,我要跟咱爸喝两盅!老爸:停、停、停,吃饱喝足后你们又得走,又剩下我孤孤单单,只能唱单出头,唱不了二人转。媳妇:皮蛋,咱爸的话听你明白了吗?儿子:听明白了。媳妇:什么意思?儿子:想找老伴呀。老爸:(怪不好意思地笑了)让你们见笑了,嚯嚯。(两手捂住脸,很羞臊。)儿子:日子越来越好了,咱不能让爸再单挑了。老爸:不单挑怎么办?。。。。。。。。。。。。。。。。。。。
⑺ 谁有相声《幸福像花一样》台词
甲:非常感谢大家热烈的掌声,我觉得这次相声大赛啊,举办的太好了,给我们
增加了过节的气氛!
乙:对,对于我们这些演员来说啊,相声大赛就好比过节一样!
甲:提到过节,我得问问你,知道朋友们都喜欢过什么节吗?
乙:那还用问吗,在座的都是中国人,最喜欢过的肯定是春节!
甲:诶,这话对啊,那我再问问你,老年朋友们喜欢过什么节?
乙:那你说说老年朋友们喜欢过什么节?
甲:重阳节!
乙:那我再问问你,妇女朋友们最喜欢过?
甲:妇女节啊!
乙:老师朋友们最喜欢过?
甲:教师节!
乙:小朋友们最喜欢过?
甲:儿童节!
乙:你最喜欢过?
甲:青年节!
乙:我最喜欢过?
甲:愚人节!
乙:啊?我缺心眼啊?
甲:说错了,其实XX最喜欢过的
乙:什么呀?
甲:清明节!
乙:啊????
甲:不是,你说,你最喜欢过什么节吧?
乙:在座有的朋友了解我
甲:是吗?
乙:我最喜欢过
甲:什么呀?
乙:(不好意思) 情人节!
甲:就你这模样,还过情人节?
乙:我这模样怎么了?往这一站
甲:怎么了?
乙:咱这也是“大哥”级的人物!
甲:没错啊,没错,“大哥”级人物,武松他大哥!
乙:我招你了惹你了?
甲:知道什么意思吗?就过?跟着起哄吧?
乙:当然知道了,2月14号,不仅是我女朋友的生日,也是我们俩的相识纪念
日,你说能不过吗?
甲:提起XX的女朋友啊,我得给大伙儿介绍介绍!
乙:你跟大家说说!
甲:XX的女朋友啊,名字叫做幸福,长的别提多漂亮了!
乙:别人都说我们家幸福,长得像花儿一样!
甲:对,你们家幸福绝对像花,你们家幸福要不是花的话,能插在你这个
乙:嗯????
甲:金坨坨上吗?
乙:你想清楚了再说!
甲:那模样咱不说了,那个身材,亭亭玉立、又瘦又高!
乙:对,是她!
甲:跟竹竿似的;那腰,跟竹竿似的;那腿,跟竹竿似的;那胳膊,跟竹竿似的!
乙:我女朋友是梯子!
甲:梯子像话吗?
乙:什么叫“跟竹竿似的”?
甲:就是夸你女朋友,长得漂亮!
乙:关键是她人好!
甲:对XX啊,那可谓是百分百,所以一到每年的2月14,XX都要挖空心思,
送给他女朋友一些特别的礼物。
乙:这是我们俩的一个传统了!
甲:第一年啊,XX送给他们家幸福送了一部手机!
乙:让她随时和我保持联系!
甲:第二年送了一个飞去来器!
乙:甭管飞多远,最后都得回到我的身边!
甲:第三年送了一蛋糕。
乙:品尝爱情的甜蜜。
甲:第四年送了一打火机!
乙:准备点燃生活的火焰了!
甲:还美呢,四样东西凑一块..........................
乙:什么呀?
甲:“鸡飞蛋打”啊!
乙:回头我全送你家去!
甲:你送的是不是这四样东西?
乙:是这四样东西没错,可是没你这么加的!
甲:转眼啊,到了今年的2月14,这可以说,这是XX和他女朋友的第五个“忌
日”!
乙:啊?
甲:不是,是第五个纪念日!
乙:对,纪念日!
甲:按照惯例啊,XX一大早啊,去花店订了一束“幺鸡”!
乙:我还订了一束“九栟”!
甲:你订“九栟”干嘛?
乙:那我订“幺鸡”干嘛?
甲:那你订那花儿叫?
乙:蓝色妖姬!
甲:对,蓝色妖姬!小伙儿抱着花,临出门之前对着镜子先整理一下自己的仪表!
乙:对,我得拾倒拾倒!
甲:这小伙(往手上吐口水,摸头上)
乙:你买瓶发胶多好啊!
甲:然后拿梳子,梳梳头!然后再梳梳腿毛!
乙:啊?有梳腿毛的吗?
甲:你让大伙儿瞧瞧,你那腿毛一根根支棱着,跟俩“山药”似的!
乙:谁山药啊?穿上裤子不就完了?
甲:收拾好之后,XX骑上自行车就直奔他们家幸福的小区而去!
乙:我着急见她!
甲:一边骑还一边喊呢 “没闸没闸没闸没闸”
乙:嗬,没闸你就慢点骑吧!
甲:一边骑回头一看,后面跟了几个卖花的!
乙:干嘛跟着我啊?
甲:你这边掉着花头,那边再后面捡着!
乙:好嘛,拿我当“天女”了!
甲:好不容易啊,到了他们家幸福楼下了,别说,有个大妈过来跟他套近乎:
小伙子,我认识你,跟你打听个事啊
乙:您说
甲:你怀里抱这捆韭菜是哪买的?
乙:韭菜?你什么眼神啊,你看清楚了,这是花…………拿去包饺子吧!
甲:我觉得此时无花胜有花,你们家幸福一出来,依然是光彩照人!
乙:都说了,我们家幸福像花儿一样!
甲:当时XX带着他们家幸福,俩人就直奔餐馆了,一边骑还一边喊呢
“没闸没闸没闸没闸”
乙:好嘛,我还是个碎嘴!
甲:你们俩去那地方叫?
乙:主题餐厅!
甲:对,主题餐厅,俩人到那啊,点了一瓶红酒,要了一根蜡烛
乙:我们准备在这共进“烛光晚餐”!
甲:服务生也有素质啊,一个个西装笔挺,绅士风度,冲着他们俩是深鞠一躬
乙:多有礼貌
甲: Hello!
乙:讲的还是英文!
甲:大哥,你想吃点啥啊?
乙:啊?你就一句“Hello”啊?
甲:这不是说多了怕你听不懂嘛!
乙:谁听不懂了?
甲:诶,大哥,你来俺们这疙瘩餐厅太好了,俺们这疙瘩餐厅特意推出情侣套餐!
乙:情侣套餐?
甲:嗯啊!
乙:什么都别说了,先来一套餐!
甲:来一套餐?大哥稍等(开封府音乐)
乙:这是什么啊? 哦,这是背景音乐!
甲:大哥,你这套餐好了,一共仨菜!
乙:都什么啊?
甲:莲子羹、叉烧包、老陈醋拌心里美!
乙: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一点都不乱?
乙:这都吃不到一块!
甲:大哥,俺们这是套餐,保证每道菜都有意义!
乙:都有意义?
甲:嗯啊!
乙:那我问问你,“莲子羹”是怎么回事?
甲:先给你来碗“秦香莲”,让你“忆苦思思甜”
乙:那“叉烧包”呢?
甲:再给你来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乙:那“老陈醋拌心里美”?
甲:再给你来盘“陈世美”,让你小子感情别出轨嘛!你说给你上“陈世美”,你
不当“陈世美”,你说这事你得不得(dei bu dei)
乙:我们这谈恋爱的,你给我来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结账!
甲:结账是吧,算好了,一共四百块钱钱,你是刷卡还是现钱?
乙:我先刷了你!
甲:你刷我干嘛啊?
乙:我吃什么了,就四百块钱了?
甲:哎呀,四百块钱还叫多啊?
乙:这还不多啊?
甲:四百块钱在俺们这不算啥,顶多才算“狗头铡”!
乙:“狗头铡”?那有没有“龙头铡”啊?
甲:前两天来个大哥大,老板用的“龙头铡”,一刀下去两千八,宰的那小子直
叫妈。
乙:他吃的什么啊?
甲:“西门庆”套餐!
乙:哎呀,我的妈呀!
甲:所以,俺们这疙瘩的宗旨是专宰“西门庆”,这事你有多高兴?
乙:你宰“西门庆”我高兴什么啊?
甲:替你报仇了啊!
乙:你替我报什么仇啊?
甲:武松他大哥嘛!您说这饭还怎么吃?
乙:气都给气饱了!
甲:当时骑着自行车,领着他们家幸福,俩人就直奔电影院了!
乙:对,散散心!
甲:“没闸没闸没闸没闸”
乙:咳,没闸你先安个车铃!
甲:到了电影院里边,环境太好了!
乙:是吧?
甲:一对对的少男少女,青年情侣,头挨着头,脸对着脸………………
乙:干嘛呢?
甲:做“人工呼吸”呢!
乙:我这是到了电影院了还是到了医院了?
甲:要的就是这个氛围!
乙:我不理他们,我呀,看电影!
甲:不行,看不成了!
乙:怎么看不成了啊?
甲:前排打起来了
乙:前排怎么打起来了呢?
甲:在前排啊,坐了一瘦高高男生,和一瘦高高女生吃冰激凌!
乙:这不挺好吗?
甲:旁边呢,坐了一胖墩墩男生和一胖墩墩女生在一起吃冰激凌!
乙:这也不错啊?
甲:吃着吃着,瘦高高男生出去买水,胖墩墩男生出去放水,回来的时候由于电
影院里光线太暗啊,这瘦高高男生就坐在了胖墩墩女生身边吃胖墩墩女生的
冰激凌;胖墩墩男生呢,就坐在了瘦高高女生身边吃瘦高高女生的冰激凌。
瘦高高男生一看就不干了,说你胖墩墩男生凭什么坐我瘦高高女生边上吃我
瘦高高女生的冰激凌啊?胖墩墩男生一看也不干了,说分明是你瘦高高男生
先坐我胖墩墩女生边上吃我胖墩墩女生的冰激凌,我才坐你瘦高高女生边上
吃你瘦高高女生的冰激凌!
乙:嚯~~~,差点没憋死啊?
甲:要不都做“人工呼吸”呢!
乙:你就别提这个了!
甲:这电影外边比电影里边打的都热闹呢!
乙:全给搅和了,这没关系,我们呀,出去买大片,回家看!
甲:这叫“惹不起躲得起”!
乙:那是!
甲:刚出电影院啊,门口抱小孩儿的大嫂就过来了“大哥,要盘吗?”
乙:不要盘!
甲:大哥,要盘吗?
乙:不要盘
甲:大哥…………………….
乙:不要盘,不要盘!
甲:要孩子吗?
乙:啊?人贩子啊?
甲:人家是买鞋的,管“鞋子”叫“孩子”,有口音!
乙:你学学普通话,好不好?
甲:大哥,啧啧啧啧…………………..
乙:去,你这叫狗呢?
甲:我这有“大片”!
乙;大片?
甲:保证刺激!
乙:什么呀?
甲:“一个女人和七个男人”的故事!
乙:没听说过啊?
甲:刚进的“大片”
乙:是吗?
甲:“三级”
乙:啊?
甲:上、中、下三集!你买一套我给你优惠!
乙:还能给我打折?行,我来一套!
甲:当时XX就要掏钱,要说买盘这事,还得说他女朋友有经验
乙:你女朋友才有经验呢!
甲:你总得打开包装看看里边内容吧?
乙:检查检查!
甲:打开封面,一看里边内容提要,气的差点没背过气去!
“一个女人和七个男人的故事”上集…………….
乙:什么呀?
甲:八仙过海?
乙:啊?那中集呢?
甲:“一个女人和七个男人的故事”中集……………………白雪公主?
乙:看看下集!
甲:我就不信了,“一个女人和七个男人的故事”下集……..葫芦娃?
我说这卖盘的怎么琢磨的?
乙:早晚都得把这些卖盘的都逮起来!
甲:当时XX骑着自行车,带着他们家幸福,心里别提多难过了
乙:能不难过吗?早上起来买束花,老太太当韭菜,拿去给我包饺子去了;
你说吃顿饭吧,要拿“狗头铡”铡我;看个电影吧,碰见俩说绕口令的;
好不容易买点盘,全是动画片!
甲:可你们家幸福特别开心!
乙:还开心呢?
甲:说实话,今天我真的很开心,真的很高兴,真的很幸福………………
乙:你真的很“缺心眼”!
甲:别这么说,什么叫“缺心眼”啊?我觉得我很满足了
乙:是吗?
甲:说实话,我们家XX平时那么忙,今天能抽出时间陪陪我,我真的别无所求
了。什么礼物我都不想要,看看大片,吃不吃大餐,都无所谓。我们家XX
不容易
乙:(不好意思)是吗?
甲:五大三粗一傻老爷们,能想着我我就知足了;五大三粗一傻老爷们,能惦记
我我就知足了;五大三粗一傻老爷们,能照顾我我就知足了,五大三粗一傻
老爷们……………….
乙:行了行了行了,什么都别说了,别的没记住,就记住我五大三粗一傻老爷们!
甲:我觉得我们家XX在工作中就像是老虎一样,可到了我面前,就像一只小猫!
乙:这怎么说话呢?在你面前,我也是老虎!
甲:对,在我面前,也是老虎,我是武松!朋友们别误会,虽然我是武松,今天
我也要满怀深情的叫你一声
乙:什么呀?
甲:大哥!
乙:我还是武松他大哥,是吧?你这没完没了可不行!
甲:此时此刻,我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幸福。
乙:那你说说吧!
甲:幸福就是有了甜蜜,我们能一起享受;幸福就是有了困难,我们能并肩战斗;
幸福就是小猫能吃到鱼,小狗能吃到肉,奥特曼能打跑小怪兽!
乙:咳,这是我们家幸福说的啊?
甲:这是我说的!
乙:你跟着捣什么乱啊?
甲:XX跟他们家幸福两个人骑着单车,一路上是笑语欢歌!
乙: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甲: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
亲爱的,我觉得幸福就像花儿一样!
乙:我早就感觉到了!
甲:Go、Go、Goal!
乙:我得给她接上,Ale, ale, ale!
甲:Go、Go、Goal!
乙:Ale, ale, ale!
甲:“哐当”,XX和他们家幸福,俩人连人带车一块折沟里了!
乙:这怎么回事啊?
甲:XX也纳闷呢?你们家幸福站起来就嚷嚷“我都告诉你了,前面有沟、沟、
沟,你怎么还骑呢?”
乙:去你的吧!
⑻ 谁能告诉我,苏文茂、于世猷、崔金泉,三位老师说的一段相声《酒令儿》的相声词
http://memory.116.com.cn/col/old/fun/dialogue/files/106979.shtml
看看这个行吗?
下面的这个不知道是不是
上一篇 下一篇
酒令
甲:马志明先生 乙:苏文茂先生 丙:王佩元先生
甲:象您这个演员。
丙:啊?
甲:也经常参加这个庆典活动吧?
丙:唉,一般呢,有的公司啊开张啊或者搞个什么纪念活动,我们都邀请,一请都要去的。
甲:甭问这宴会少不了?
丙:啊是。人家有招待嘛,呵呵呵呵。
甲:你爱喝酒吗?
丙:我呀?
甲:啊。
丙:呵,反正每顿饭都得来点儿。
甲:来多少?
丙:嗯?二两三两,不拘数儿。呵呵呵。
甲:就这么干喝?
丙:唉,怎么也有点儿菜呀。
甲:我没说这意思。
丙:啊?
甲:我是说呀,就也不行个令儿啊?助一助兴?
丙:哦,您是说酒令儿啊?
甲:啊。
丙:啊,有时也搞这个。
甲:有?
丙:划拳行令。
甲:哦,都会什么啊?
丙:击鼓传花。
甲:嗯。
丙:猜迷、杠子、老虎、鸡、日本拳我都会。
甲:嗨呀,你这个都老掉牙了!
丙:哦,那您?
甲:还来这,没劲没劲。
丙:不是,您说的这酒令儿什么酒令儿?
甲:新鲜的!
丙:什么呀?
甲:咱来个找节日。
丙:找节日?
甲:啊。
丙:怎么个找节日啊?
甲:一年多少月?
丙:十二个月呀。
甲:十二个月。
丙:嗯。
甲:咱俩人啊?
丙:嗯嗯。
甲:一个人占单月儿,一个人占双月儿。
丙:啊。
甲:要找出十二个民族传统的节日来,行不行?
丙:哦,找这个节日。
甲:找出这个节日。大伙儿一听,嗯——
丙:啊?
甲:承认!
丙:哦,承认。
甲:就算赢了。
丙:这就算赢啦?
甲:唉。找出这节日一听,没那么个节,完,算输!
丙:哦,是这么个游戏。
甲:行吗?
丙:不是(笑)
甲:咱来来?
丙:不是您说这个找节日啊?
甲:啊。
丙:他这个。。。他是怎么着。。。他这个。。。我那(音内)个。。。我那(音内)个。。。呵
甲:看这意思你没把握?
丙:也不是他这个。
甲:啊?
丙:生疏一点儿,我这个头一次。
甲:那没关系。
丙:啊?
甲:没关系,你可以找一个人儿帮忙。
丙:能找人帮忙?
甲:唉可以。
丙:找谁呀?
甲:我看刚苏文茂在那儿蹲着呢。
丙:啊来了?
甲:叫他帮你不一样嘛!
丙:请。。。请他?
甲:啊。
丙:不是,你一个人儿我们俩人儿,这玩意儿行吗?
甲:嗨呀,这是玩儿!
丙:哦,呵呵呵。
甲:这个。。。(表情很随便不当回事)
丙:给我点便宜(笑)。
甲:甭往心里去。
丙:那就不好意思了。(好象占了大便宜似的笑)
甲:没事没事!
丙:好的!好的!苏先生!(叫乙)
乙:唉!(答应丙)
丙:唉,唉呦呵!苏先生真来了(走过去迎乙)!唉呦,唉呦,苏老师!呵呵,哎呀,苏老师!
乙:啊啊。
丙:我得麻烦您点儿事儿!
乙:哦,有什么事儿啊?
丙:这个志明老师啊。
乙:啊啊。
丙:刚才啊,想跟我做个游戏。
乙:哦(拉长音)!
丙:这个游戏呢就是酒令。
乙:嗯嗯。
丙:他这酒令可新鲜。
乙:是啊?
丙:他说哪,一年十二个月。我们两个人一人占单月儿一人占双月儿,找这节日。
乙:嗯嗯。
丙:找出来大家一鼓掌承认了这就为正令,这就算赢了。
乙:啊啊。
丙:找这节日大家一看没有不对,为乱令。可是您知道,我这个对节日这东西不行啊。(不好意思的笑)
乙:佩元。
丙:啊?
乙:嗨呀!(很自信的笑)
丙:啊?
乙:有我呀!(拍拍丙的肩膀)咱俩。。。我帮助你说啊!
丙:您能帮我找?
乙:嗬,你看!
丙:好的,我算请对人了!
乙:我这学问你还不知道吗?
丙:我知道啊,知道(笑)。
乙:就是(笑)。你看,他一年能找多少节?
丙:他要求找十二个节日。
乙:一年找出十二个节?
丙:行吗您?
乙:那有什么呀!
丙:啊。
乙:你告诉他,咱能找二十四个节,二十四个。
丙:真的啊?
乙:那没错儿!
丙:嗬!
乙:来来来。
丙:哈,哈哈哈,(面向甲说话)跟您这么说吧。
甲:啊。
丙:我们已经商量好了。
甲:嗯。
丙:就跟您玩儿这种游戏。
甲:玩儿?
丙:而且苏老说了。
甲:嗯。
丙:他一年能找出二十四个节来。
甲:二十四个节?
丙:多大学问!
甲:二十四个都什么节呀?
丙:啊? 您等一会儿啊 (面向乙说话)嗯,他问了您这二十四个都什么节呀?
乙:唉?这不就现成的吗?
丙:什么呀?
乙:立春、 雨水、 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丙:唉,好好好!好好好!哎呀!太好啦!
乙:怎么样?
丙:真是有学问!
乙:就是。
丙:(对甲说)唉,您听见了吗?
甲:哦。
丙:啊,就刚才说的那些个。
甲:这个啊?
丙:啊,二十四。
甲:这叫、这叫什么呀?
丙:节日啊!
甲:这叫什么这个,啊?
丙:不节日吗?
甲:这叫节气呀!你翻翻日历都有啊!
丙:节气?
甲:二十四节气呀!这农民哪,根据这二十四个节气耕、种、锄、刨。
丙:哦。
甲:这种地用的。
丙:那您说的呢?
甲:找节日(敲几下桌子,以示强调)。。。日
丙:不是,您、您等会儿,您等会儿啊,您等会儿,(对乙说)苏先生
乙:啊啊。
丙:人家说您说的那(音内)个噜噜噜噜噜噜那一大堆呀,那(音内)那(音内)那(音内)叫节气,他不是节日。
甲:呵(很瞧不起的笑)。
乙:你问问他什么节日?
丙:我问问啊。
乙:唉,让他。。。
丙:唉,唉,马先生,这您得告诉我们。
甲:啊?
丙:什么是节日呢?
甲:哦怎么意思,怎么意思啊。
丙:您能告诉我们?
甲:比如说吧 。
丙:啊?
甲:嗯,九月初九!
丙:嗯。
甲:这什么意思知道吗?
丙:您说呀!
甲:这叫重阳节!
丙:哦,这(音zen4)么个节日!
甲:就找这路节日!
丙:您等会儿啊。(对乙说)您听见了吗?
乙:嗯嗯。
丙:人家说了啊。
乙:啊。
丙: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为节日。
乙:哦,找这个节?
丙:找这路节。
乙:那也没问题呀!
丙:也没问题?
乙:我帮你说!
丙:哦。
乙:怎么样?
丙:好啊!
乙:啊?
丙:好好,就这(音zen4)么地。
乙:(小声对丙说)咱们俩说呀,我告诉你。
丙:啊啊。
乙:不管怎么说——
丙:啊。
乙:他是一个人儿咱是两个人。
丙:对对对。
乙:咱俩人比他一人儿机灵。
丙:那是!
乙:他一人儿闹不过咱俩人去(音切)
丙:没错,哈哈哈。。。(乙一起乐)
乙:行行。
丙:就给他这(音zen4)么定了?
乙:唉,你问问他。
丙:啊。
乙:啊,你你你,你告诉他,我告诉你说,你你你你呀。
丙:啊。。。(乙和丙做窃窃私语状)
甲:(打断丙乙对话)咱得分分,唉(上声)
丙、乙:啊?
甲:谁占双月儿谁占单月儿?
乙:(对丙说)你问问他谁占单月儿谁占双月儿?
丙:啊,(对甲说)谁 谁占单月儿谁占双月儿?
甲:你们挑!
丙:我们挑?
甲:随便!
丙:(对乙说)唉,苏先生。
乙:啊啊。
丙:他让咱挑。
乙:咱挑啊?
丙:啊。
乙:你问他单月儿先说双月儿先说?
丙:唉,我问你。
甲:啊?
丙:这个单月儿先说双月儿先说?
甲:当然得单月儿先说了!
丙:嗯嗯。(对乙说)他说是单月儿先说。
乙:单月先说(做沉思状)?
丙:啊。
乙:这(音zen4)么办
丙:啊。
乙:让他占单月儿。
丙:为什么呢?
乙:单月儿先说呀!
丙:啊对呀。
乙:嘿!他先说呢,咱先听听,然后咱们照猫画虎。
丙:嗬!嗯!要不怎么说姜是老的辣呢?啊!嗬!哎呀!您可太聪明了!让他先说?
乙:让他先说!
丙:(面向甲)哈哈哈哈。。。。。。!(很夸张的笑)
甲:什么毛病这是?
丙:马先生!
甲:啊?
丙:我们商量好啦!
甲:啊。
丙:给你点儿小便宜,让你先说!
甲:可以呀。
丙:你知道为什么让你先说吗?
甲:啊。
丙:就因为你说完了我们呆会儿一照猫画虎。
甲:唉?
丙:(明白了)我怎么去说出去了?嗨!这嘴不严。啊,让你先说。
甲:你带酒了吗?
乙:唉(对丙说),唉,打酒去(音切)!让他打酒(音切)打酒!
丙:你得打去(音切)
甲:我带来了。
丙:哦,你带来了?
甲:嘿嘿。
丙:好啊。
甲:我给你拿去(音切)
丙:哪儿呢?
甲:唉(走进后台)。
乙、丙:(俩人窃窃私语)这回咱那。。。“嗯”?让他。。。“谢谢您啊”(甲走上台来,手里拿着一个充气锤子)
丙:哦,我说这、这就是酒?
甲:这就是酒!
丙:这就是酒?(用手去摸)
甲:别动别动。
丙:啊?
甲:这酒啊已经斟满了,一碰就洒一墩就流。
丙:苏先生。
乙:啊?
丙:他说这就是酒!
乙:这是酒?
丙:它这是酒
乙:哎呀,这咱不明白。
丙:什么?
乙:这是酒那怎么喝呀这酒?
丙:唉,对呀!您这是酒这怎么喝呀?
甲:拿脑袋喝呀!
丙:(对乙说)唉,他说拿脑袋喝。
乙:拿脑袋喝?
丙:啊
乙:那怎么喝呀?
丙:(对甲说)唉对,拿脑袋怎么喝呢?
甲:不知道啊?
丙:不明白呀!
甲:不知道怎么喝我告诉你呀。
丙:啊,不明白呀?
甲:(拿起锤子,对着丙的头打一下)就这(zen 4)么喝!
丙:(对乙说)哎呀 他说就这(zen 4)么喝!
乙:嗯。
丙:嗯。
乙:行。
丙:嗯。
乙:唉,咱还有点不明白啊。
丙:什么不明白?
乙:这个单双月儿占好啦。
丙:嗯?
乙:他先说。
丙:对对对对。
乙:如果他说上这节日来啦?
丙:嗯。
乙:大家也公认。
丙:嗯。
乙:有这(zen 4)么个节。
丙:嗯。
乙:这叫什么?正令?
丙:对。
乙:正令,敬酒。
丙:唉, 咱得问问他。
乙:怎么敬法儿?
丙:(对甲说)我问你啊。
甲:嗯。
丙:比如您先说。
甲:啊。
丙:您是单月儿。
甲:对。
丙:您说出这节日大家也公认有这个。
甲:正令啊。
丙:这是正令?
甲:对呀。
丙:这正令怎么喝呢?
甲:要敬酒三杯,这可喜可贺呀!
丙:哦。(对乙说)他说呀,如果是正令得敬酒三杯,可喜可贺。
乙:敬酒三杯?
丙:唉,对对对对。
乙:这咱不明白。
丙:什么不明白?
乙:那(音内)个敬酒他怎么个敬法儿呢?
丙:(对甲说)啊对呀!您这敬酒怎么个敬法儿呢?
甲:怎么敬不知道?
丙:不明白呀!
甲:啊。
丙:啊。
甲:(拿锤子对着丙的头打三下)就这么敬。
丙:(面对丙,咳嗽两声)他说就这(zen 4)么敬!
乙:哎呀,这我。。。我还是不明白。
丙: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乙:唉,咱们说了。
丙:啊。
乙:这个这个——
丙:咱双月儿啊。
乙:双月儿。
丙:啊。
乙:双月儿咱找不上节来。
丙:啊。
乙:或者这节找出来大家不公认,那么这怎么办呢?
丙:这我得问问他。
乙:问问,问问。
丙:(对甲说)唉,比如说啊,我们是双月儿。
甲:嗯。
丙:我们说出这节日大家不公认,也就说没这(zen 4)么个节。
甲:这叫乱令了。
丙:啊乱令怎么办呢?
甲:罚酒三杯。
丙:哦(对乙说)他说乱令得罚酒三杯。
乙:嘶,这我还不明白。
丙:啊?
乙:那么这罚酒他怎么个罚法儿呢?
丙:(对甲说)啊对呀!这罚酒他怎么个罚法儿呢?
甲:还不知道?
丙:不明白呀!
甲:(拿着锤子又照头上来三下)就这(zen 4)么罚!
丙:对着乙,咳嗽一声)他说就这(zen 4)么罚!
乙:哎呀,我还是不明白!
丙:嗯,我明白了!!您这都哪的事啊 这还没说什么先对付七杯啦!
乙:行了。
丙:我、我明白啦。
乙:明白就好办啦。
丙:我明白啦。
乙:那就。。。。。。
丙:咱开始说了啊?
乙:说了说了。
丙:好嘞!
甲:唉,好好。
丙:(对甲说)咱现在规矩讲完啦 。
甲:啊。
丙:由您开始说。
甲:我占单月儿。
丙:您占单月儿。
甲:我先说啊。
丙:从哪儿说?
甲:一月。
丙:从一月说?
甲:也就是正月。
丙:嗯嗯。
甲:正月十五。
丙:这什么节呢?
甲:“元宵节”!
丙:不是,您先等会儿,您先等会儿啊,我得问问我们先生啊。
甲:你问问。
丙:(对乙说)唉,苏先生。
乙:嗯?
丙:人家说完了,人家说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有这节吗?
乙:有!有!
丙:哦,有这节?
乙:有有有!
丙:哦。
乙:元宵节嘛?!
丙:啊啊。
乙:知道吗?“正月闹元宵,金匾绣开了”,记得有那么一歌儿吗?
丙:我听过听过。
乙:对对,有!有问他怎么办?
丙:(对甲说)唉,有这节怎么办那?
甲:可喜可贺,敬酒三杯!
丙:他说可喜可贺,敬酒三杯。
乙:敬他啊。
丙:哦,对,我们得敬你!(拿锤子)
甲:别、别动。(阻拦丙)
乙:敬敬他。
甲:别动。
丙:唉,不是。。。
甲:你没听清楚。
丙:唉,你看,他这怎么意思?
甲:刚才交代很清楚。
丙:唉,他这人,您您(对乙说),您跟他聊聊。
甲:别动别动。
丙:您跟他聊聊,不是,这人怎么回事儿这是?
乙:(对丙说)你你,你等一会,你等一会儿。
丙:啊。
乙:(对甲、丙说)咱可不许矫情啊?
丙:啊。
甲:谁矫情了?
乙:(对甲说)刚才你说的很清楚啊!
丙、甲:啊对呀!“啊”!
乙:对不对?你说上来了可喜可贺敬酒三杯。你怎么不让敬?
甲:是啊是啊!
乙:啊?
甲:这正令儿谁找上来的?
乙:你呀。
甲:对呀,我找上来的。可喜可贺敬酒三杯,这三杯酒得你们喝。
乙:哦,你找上正令我们喝?
甲:唉!
乙:那么呆会儿我们要找上来呢?
甲:我喝呀!
乙:这回谁喝?
甲:你们喝。
乙:我们喝?
甲:唉!
乙:(咳嗽一声,对丙说)喝去(音切)
丙:喝。。。? 苏先生怎么咱喝呀?
乙:那当然了!
丙:怎么了这是?
乙:人家找上来不得咱们喝吗?对不对?那么呆会儿咱们要是找上来他不就得喝了吗?咱不能跟他矫情啊!咱,人家头一个找上来咱不喝,咱不喝,不喝呆会儿咱找上来他也不喝,怎么办?
丙:对!(一拍大腿)
乙:你明白这个道理。
丙:把他后道堵死!
乙:嗨,对对(笑)。
丙:对!这回呀。
乙:啊。
丙:咱喝!
乙:喝!
丙:不给他留后路!
乙:那当然。
丙:您躲开,我来!
乙:这点儿你放心。
丙:啊。
乙:不管怎么说——
丙:嗯嗯?
乙:咱俩人比他一人儿机灵!
丙:嗯,没错。
乙:他一人儿闹不过咱俩!
丙:他哪成啊!
乙:就是!
丙:您您您闪开。
乙:喝酒!
丙:您闪开。
乙:唉!
丙:马先生?
甲:唉。
丙:喝酒!
甲:可喜可贺,敬酒三杯。
丙:来吧!(甲拿锤子砸丙的头三下) 各位,您看咱玩儿的多规矩!啊!该我们说了啊。
乙:嗯?
丙:先生,该咱说了。
乙:该咱的啦?
丙:咱是二月。
乙:咱二月。
丙:您说。
乙:二月初二。
丙:(对甲说)二月初二!
乙:嗯。
甲:什么节?
丙:(对乙说)他问什么节?
乙:二月二,龙抬头。
丙:(对甲说)二月二龙抬头。
甲:我问你什么节?
丙:(对乙说)不是,他问什么节?
乙:“抬头节”呀!
丙:唉对!抬头节呀!
乙:嘿嘿嘿。
甲:有抬头纹哪儿有抬头节呀?
丙:没这节?
甲:乱令了!
丙:(对乙说)他说乱令了。
乙:乱令?没有?
丙:没有。
乙:没有问他怎么办?
丙:(对甲说)唉,对了!乱令了怎么办?
甲:罚酒三杯。
丙:(对乙说)他说罚酒三杯。
乙:罚!
丙:(激动的跺了一下脚)唉!这回得罚他!(伸手拿锤子)
甲:(伸手阻拦)怎么了?别动别动
丙:我来问你。
甲:你别伸手。
丙:你看他、他又...
甲:刚交代的很清楚。
乙:不是不是(劝架,并对甲说)你等一会儿。
甲:怎么又等会儿?
丙:(对甲说)你这人那(音内)!
乙:唉,刚才我们喝酒我们没矫情吧?
丙、甲:(同声)就就是啊“是啊”。
乙:那么这回我们没说上来,那么你怎么不喝酒啊?
甲:这没找上来谁乱令了?
乙:我们乱令了。
甲:对呀,你们乱令了这酒得你们喝呀!
乙:哦,我们说乱了我们喝?
甲:唉!
乙:那么呆会儿你要说乱了呢?
甲:我喝呀!
乙:这回谁喝?
甲:你们喝。
乙:我们喝?
甲:唉。
乙:(沉了一下,对丙说)喝去(音切)!
丙:又喝去(音切)?!
乙:不是。。。
丙:不是,你怎么怎么又喝去(音切)?
乙:咱不能矫情啊。
丙:怎么又不能矫情啊?
乙:你看 咱本身没找上来。
丙:啊。
乙:咱说乱啦!
丙:啊啊。
乙:咱说乱了不喝,呆会儿他找上来他也不喝,那不就麻烦了吗?
丙:哦,待会儿还得犯矫情?
乙:就是啊!
丙:那您这意思呢?
乙:喝呀!
丙:这也得喝?
乙:当然得喝了,来!
丙:喝!
乙:嗯。
甲:罚酒三杯。
丙:唉,来
甲:(拿锤子又给丙来三下)唉,佩元?
丙:嗯。
甲:这酒你喝着感觉怎么样?
丙:这酒是不错。
甲:啊啊。
丙:就是有点儿上头 那(音内)什么 马先生 这是该您说啦
甲:该我的啦。
丙:您是三月。
甲:我三月。
丙:嗯。
甲:三月初九!
丙:您等会儿啊(转头去找乙)
甲:嗯
丙:他说三月初九
乙:你问问他什么节?
丙:唉对!什么节呀?
甲:寒食节!
丙:有这节?
甲:唉,你问去(音切)
丙:我得问问。
甲:问哪。
丙:(对乙说)苏先生?
甲:呵呵。
丙:他说三月初就是寒食节,有这节吗?
乙:有,有!
丙:哦,这节也有?
乙:有!寒食节嘛!这清明前三天。
丙:哦(士气低落)。
乙:你知这是什么故事吗?
丙:我不知道。
乙:火烧绵山 ,介子推在那烧死了。
丙:啊。
乙:老百姓为了纪念他。
丙:哦?
乙:到了清明前三天全都不吃热食,也不动烟火,吃冷食。这叫寒食节!
丙:哦,这(zen 4)么个寒食节。
乙:对对对。
丙:啊。
乙:你问他有怎么办?
丙:(对甲说)有怎么办呢?
甲:敬酒三杯。
丙:(对乙说)他说敬酒三杯!
乙:敬酒三。。。那就敬啊!
丙:哦那就得敬 对对,人家找上来就得。。。
甲:可喜可贺!(又拿锤子给了丙三下)
丙:(咳嗽两声)
甲:该你们的了。
丙:该我们的了。(对乙说)那个什么,苏先生?
乙:啊。
丙:咱是四月啦啊。
乙:四月。
丙:唉,四月。
乙:嗯。
丙:嗯。
乙:四月。。。四月二十八。
丙:(对甲说)四月二十八!
甲:什么节?
丙:(对乙说)他问什么节?
乙:乱穿纱。
丙:(对甲说)乱穿纱!
甲:这都不象话!问你什么节?
丙:(对乙说)他问什么节?
乙:嗨呀你 “穿纱节”吗!
丙:(对架说)穿纱节吗!
甲:哪儿来的穿纱节?又乱令啦啊!
丙:(对乙说)他说又乱令啦?
乙:乱令怎么办?
丙:还、还怎么办干吗?喝酒啊!(甲拿锤子又给丙来了三下) 这还用问吗这个?!
甲:该我的啦。
丙:该你说了。
甲:我是五月。
丙:嗯,五月。
甲:五月初五!
丙:什么节啊?
甲:端阳节!
丙:你等会儿啊。
甲:啊。
丙:我还。。。(明白了)嘶(对观众说)我不能再问了。各位,你比如说我要一问苏先生准说有,您信吗?不信我试试啊。苏先生?
乙:嗯?
丙:呵,人家说五月初五端阳节。有这节吗?
乙、丙:(同声)有!!
丙:(对观众说)我就知道这句!
乙:嘿,五月初五端阳节。
丙:是是是。
乙:又叫端午节。
丙:这我知道。
乙:吃粽子。
丙:吃粽子。
乙:扎艾蒿。
丙:嗯嗯。
乙:纪念屈原。
丙:是是是。
甲:对对对。
乙:有,问他怎么办?
丙:甭问,嘿,接碴儿喝!来吧!(又挨了三下,咳嗽一声)
甲:行了,该您了。
丙:(对乙说)苏先生?
乙:嗯?
丙:苏先生 。
乙:嗯。
丙:我可喝了都快半年的了啊。您得想点儿辙了啊,啊?!
乙:这点儿你放心。
丙:让他得喝啊(示意让甲喝)!
乙:当然了,这不快半年了吗?
丙:嗯。
乙:后半年全让他喝。
丙:全是他的啊?
乙:你瞧。
丙:这是您说的啊?
乙:这六月就不错。
丙:该咱说了。六月。
乙:六月。
丙:六月。
乙:六月初六。
丙:(对甲说)六月初六!
甲:什么节?
丙:(对乙说)他问什么节?
乙:六月六看谷秀。
丙:人家问什么节?
乙:谷秀节!
丙:(对甲说)唉!“谷秀节”!
甲:哪有谷秀节呀?
丙:(对乙说)他说没有啊?
乙:怎么没有啊?
丙:啊?
乙:还有那(音内)个民间传的那(音内)个顺口溜儿——
丙:什么顺口溜儿?
乙:那(音内)个“六月六看谷秀,春打六九头。大麦收小麦熟,闺女大了不可留,那留来留去结冤仇。一萝卜半斤,俩萝卜一斤,仨萝卜一斤半。。。。。。”
丙:知知、知道!知道!知道!知道!马先生!
甲:啊?
丙:有这个谷秀节!
甲:有啊?
丙:我们团还有这个快板那!
甲:什么快板?
丙:你看,“六月六看谷秀,一萝卜半斤,俩萝卜。。。。。。”
甲:这什么乱七八糟的(拿起锤子就给丙来了三下)!这什么这是?
丙:这回又该了楞灌了啊!
甲:没这节!
丙:没这节?
甲:唉(拉长音)!
丙:(对乙说)没这节?
乙:没这节问他怎么办?
丙:还问怎么办干吗?都喝完啦!
乙:喝完啦?行,让他,让他(示意丙,让他叫甲说)
丙:(对甲说)你你、你说吧你说。
甲:我七月啦!
丙:你七月。
甲:七月初七
丙:什么节?
甲:“七巧节”!
丙:等会儿!
甲:嗯。
乙:嗯?
丙:七月初七“七巧节”有这节吗?
甲:哦?有。。。。。。
丙:(没好气的附和甲)有有有,肯定得有!唉,有就甭问了,您直接来吧!(甲又给丙来了三下)啊,苏先生!
乙:嗯?
丙:可是到八月了啊!
乙:放心!
丙:啊。
乙:这回我心里(拍了拍胸脯),胸有成竹!
丙:您动动脑子吧?
乙:没错儿!
丙:(很委屈的样子)你说
乙:这回准让他喝酒!
丙:真的啊?
乙:八月,八月初八。
丙:(对甲说)八月初八!
甲:什么节?
丙:(对乙说)他问什么节?
乙:我的生日。
丙:唉,他的生日。。。(明白了)去!(轰乙)走!去!您快躲开吧!
乙:怎么啦?
丙:苏先生!您是哪头儿的啊?我才刚明白过来啊!您是哪头儿的啊?您的生日象话吗?啊?您是帮谁的忙啊?啊就各位观众您听听他象话吗?这苏先生?打一上来您听了吗?二月二龙抬头,四月二十八乱穿纱,六月六看谷秀,好不容易到八月又他生日,您这象话吗?您这是?您什么意思您这是?
乙:这他不是什么意思。
丙:什么意思您这是?
乙:我我,我告诉你,我告诉你呀。
丙:啊?
乙:咱俩啊。
丙:啊。
乙:他是一个人。
丙:啊知道。
乙:他一个人闹不过咱俩人。
丙:嗯,我看我一个人儿闹不过你们俩去(音切)!什么,您到底儿帮谁的忙吧?
乙:不是,我我,我告诉啊。
丙:嗯。
乙:咱哪,我想了。
丙:想什么啊?
乙:咱占月份儿占错了。
丙:占错了?
乙:嗯!(很肯定的口气)这个节日全在单月儿,双月儿没节!你这不是。。。
丙:哦!您说节日都在单月儿,双月儿没节?
乙:唉!
丙: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您早干吗去了?这不倒着呢霉吗?行了行了,您也甭帮我找啦,啊?
乙:啊啊。
丙:这回我不用您啦!
乙:怎么啦?
丙:这回我跟他单练,唉!我自己找!(对甲说)不八月吗?
甲:对呀。
丙:我找出这节来准让你喝!
甲:是吗?
丙:各位观众,您注意听啊,这回我说八月十五“中秋节”,有这节吗各位?唉!嘿嘿!行了!喝酒!(拿起锤子砸了一下桌子)喝!喝!(要砸甲的头)
甲:(和丙纠缠)等会儿我喝。我喝我喝。
丙:喝!
甲:我得问清楚喽。
丙:啊?
甲:我喝几杯?
丙:你喝三杯!
甲:不行。
丙:为什么?
甲:我喝两杯。
丙:为什么呢?
甲:你这儿墩洒了一杯。
丙:哦,(又砸了桌子一下)两杯你也得喝!
乙:嘿嘿。
甲:那我喝一杯。
丙:怎么呢?
甲:你这儿又碰洒了一杯。
丙:那一杯你也得喝!
甲:一杯我怎么喝?
丙:我怎么喝的你就怎么喝!
甲:那么你怎么喝的?
丙:我就是(给自己头上来一下)这(zen 4)么喝的!
甲:哈哈哈哈。
丙:嘿嘿。
甲:这回我一杯都不喝啦!
丙:怎么?
甲:你替我喝啦!
丙:也!
甲:哈哈哈哈哈。
丙:(面向乙)您来这杯吧!(砸乙,乙跑)
⑼ 方言小品
《戏剧与方言 》
侯宝林 郭启儒
甲:做一个相声演员啊,可不容易。
乙:怎么?
甲:起码的条件儿,得会说话。
乙:这个条件倒很容易呀,谁不会说话呀?
甲:说话跟说话不同啊。
乙:怎么着?
甲:你看一般人说话:只要把内容表达出来,让对方领会了就行啦。
乙:哦,那么说相声的呢?
甲:相声它是艺术形式啊,就得用艺术语言。
乙:噢。
甲:它这个艺术语言跟一般人说话有很大的不同。
乙:是啊?
甲:相声的语言哪,它必须得精炼。
乙:哎。
甲:您看我们表演,说的是北京话。
乙:是啊。
甲:我们说的北京话不是一般北京话,是精炼的北京话,是经过了提炼,经过了艺术加工。
乙:相声台词儿啊,就是语言精炼。
甲:哎,相声语言的特点呢,就是短小精干而逻辑性强。
乙:对。
甲:您看我们说的北京话,外埠观众他也听得懂。
乙:噢。
甲:这怎么回事?经过了艺术加工了。
乙:哦。
甲:不像一般北京人说话那么啰唆,什么名词、副词、代词、动词、语气词、感叹词用得那么多,啰里啰唆一大堆。
乙:那么您给举个例子,要用这啰唆的北京话怎么说?
甲:啰唆北京话?那比如说吧,哥儿俩,住一个院里,一个在东房住,一个在西房住。夜间都睡觉啦,忽然间那屋房门一响,这屋发觉啦,两个人一问一答,本来这点儿事几个字就能解决,要用老北京话能说得啰里啰唆一大堆。
乙:怎么说?
甲:比方说夜间了,都睡觉了,忽然间那屋屋门一响,这屋发觉了,“哟嗬!”
乙:“哟嗬”?
甲:啊!先来个感叹词。
乙:你瞧瞧这个。
甲:“哟嗬?那屋‘咣当’一下子门响,黑更半夜,这是谁出来啦?一声不言语呀,怪吓人的。”
乙:嗬!这一大套啊。
甲:这回答也这么啰唆啦!“啊,是我,您哪,哥哥,您还没歇着哪?我出来撒泡尿。没有外人,您歇着您的吧,甭害怕,您哪。”
乙:这位比他还啰唆。
甲:这位还关照他呢。
乙:还要说什么?
甲:“黑更半夜的穿点儿衣裳,要不然就冻着可不是闹着玩的,明儿一发烧就得感冒喽。”
乙:嗬!
甲:这说:“不要紧的,哥哥,我这儿披着衣裳哪,撒完尿我赶紧就回去,您歇着您的吧,有什么话咱们明儿见吧您。”
乙:这够多少字啦?
甲:三百多字。要用精炼的北京话,说这点儿事情,分成四句话,用十六个字就解决问题。
乙:一句话用四个字?
甲:哎。
乙:怎么说呢?
甲: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啦,一问:“这是谁呀?”
乙:四个字。
甲:回答也四个:“是我您哪。”“你干吗去?”“我撒泡尿。”
乙:哎!这个省事多啦。
甲:您听这个省事啊?还有比这省事的呢。
乙:哪儿的话?
甲:山东话。山东人要说这点儿事情,同是四句话,用十二个字就行啦。
乙:十二个字……噢!三个字一句啦?
甲:哎。
乙:怎么说呢?
甲:山东话啊。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一问:“这是谁?”(学山东话)
乙:嗯,三个字。
甲:回答也三个字:“这是我。”“上哪去?”“上便所。”
乙:嘿,这个更省事啦。
甲:不,还有比这省事的。
乙:哪儿的话?
甲:上海话。
乙:上海?
甲:上海人说话呀,八个字就够了。
乙:噢,两个字一句。
甲:哎。
乙:那怎么说呀?
甲: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一问:(学上海话)“啥人?”“我呀。”“啥去?”“撒尿。”
乙:嘿!这有点儿意思,省事多喽。
甲:不,还有比这省事的哪。
乙:还有比这省事的?哪儿的话?
甲:河南话。
乙:河南?
甲:哎,河南人说话,说这点事情,四个字就解决。
乙:一个字一句?
甲:哎,
乙:那怎么说?
甲: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一问:(学河南话)“谁?”“我。”“咋?”“溺!”
乙:嗐!您说的是各地的方言。
甲:哎,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有各地的艺术。
乙:是啊。
甲:说相声就用北京话。
乙:那是啊,相声是北京的土产嘛。
甲:对,可是不归土产公司那边儿卖。
乙:地方剧的一种。
甲:是嘛。北京的地方戏曲:相声、单弦、京戏。
乙:京戏,就带着地名儿哪嘛。
甲:是嘛,京戏。它不管剧中人是什么地方人,他唱出来也是按照北京音,北京味儿。
乙:是!
甲:比如说京剧唱《空城计》。
乙:主角儿是诸葛亮。
甲:诸葛亮念白是这味儿,“把你这大胆的马谡哇!临行之时,山人怎样嘱咐与你,叫你靠山近水,安营扎寨,怎么不听山人之言,偏偏在这山上扎营,只恐街亭难保!”
乙:嗯!是北京味儿。
甲:原来诸葛亮不是北京人。
乙:诸葛亮是山东人呢。
甲:山东人说话什么味儿?
乙:什么味儿?
甲:山东人说话都这味儿:(学山东话)“喂,我说三哥,你上哪儿去啦?”“哎,我上北边儿。”“上北边儿干什么去啦?”“上北边那个地场找个人。你没事吗?咱一道去要吧。”
乙:这就是山东话呀。
甲:可京戏里的诸葛亮,一点儿这味儿也没有。
乙:那是怎么回事啊?
甲:有这味就不好听啦!诸葛亮坐大帐,拿起令箭一派将,山东味儿的,(学山东话)“哎,我说马谡哪去啦?马谡上哪个地方去啦?哎,马谡听令。”马谡过来,“啊,是!”
乙:也这味儿。
甲:“叫你去镇守街亭,你可敢去呀?”“丞相你说什么?不是镇守街亭吗?小意思,没大关系,告诉你说吧,交给我你就X(左贝右青)好吧!”“哎,马谡我告诉你说,那个街亭虽小,关系重大!街亭要是一丢,咱们大家全都玩完啦!”
乙:这像话吗?
甲:是嘛,要这味儿就不行了嘛!
乙:要这么唱就不叫京戏啦。
甲:哎,京戏不管剧中人是山东的,山西的都不管。
乙:剧中人也有山西人哪。
甲:有啊,关云长。
乙:是啊。
甲:你比如京戏唱这个《古城会》。
乙:啊,关公戏。
甲:关公唱这个“吹腔”,唱起来是这个味儿。
乙:怎么唱啊?
甲:(学唱)“叫马童,你与爷忙把路引,大摇大摆走进了古城。”
乙:京字京韵。
甲:一点儿山西味儿也没有啦。
乙:对。
甲:叫板也是这样,“马童,抬、刀、备、马!”
乙:有劲。
甲:可是山西人说话没这么硬。
乙:山西人说话什么味儿啊?
甲:说出来那么温柔、那么缓和、那么好听,山西人说话都这味儿,(学晋中话)“老王,你上哪儿啦?近些来生意很好吧,没有事到我们家去吃饭吧!”
乙:哎,这个语言呢,非常的柔和。
甲:哎,京戏里头关云长要这味儿,可就没劲儿啦。
乙:那是啊。
甲:一叫板,(学晋中话)“马童,抬刀带马,咱们一块儿出去吃饭吧。”
乙:嗐!也没有这么唱的呀。
甲:是吧?
乙:啊。
甲:各地的地方戏呀,都是按照当地的方言去发展。
乙:是。
甲:北方的这些地方戏呀,我们北方人都听得懂。南方人有时候听着差一点儿。
乙:是啊?
甲:它是语言关系。
乙:对呀。
甲:到南方啊,有很多剧种,我们北方人听不懂。
乙:是吗?
甲:到上海,有沪剧呀。
乙:上海本滩的。
甲:哎,沪剧!你要不懂上海话,你就不知道他那儿说的什么话。
乙:是吗?这沪剧您会唱吗?
甲:会唱啊。
乙:您可以唱几句。
甲:这儿唱两句?这儿唱两句有人听得懂吗?
乙:您唱两句。
甲:南方人听得懂。
乙:对。
甲:北方人听不懂。
乙:您唱。
甲:唱出来这味儿:(学唱)“我与你是两……”这什么词儿这是?
乙:我不知道。
甲:你不懂上海话。
乙:对,这听不懂。
甲:我去过上海,刚一到那儿的时候,我也不懂。
乙:是啊。
甲:不知道他唱的是什么,慢慢学,就行啦。你要是不学上海话,在上海呆着,那可别扭啦。
乙:是啊?
甲:说话就闹误会,人家说是这么一个意思,你体会呢,另外一个意思。我刚到上海那儿,我到理发馆去刮刮脸,洗洗头吧。哎,闹笑话啦。
乙:怎么?
甲:它名词不一样啊。
乙:刮脸?
甲:刮脸,他们叫“修面”。
乙:修面。
甲:哎,到上海我修面。
乙:修面?
甲:就是刮脸。
乙:洗头呢?
甲:洗头啊?那你一听就得害怕!
乙:怎么?
甲:他们叫“汰头”。
乙:打头?
甲:洗什么东西都叫“汰”。咱们说“洗一洗”,他们说“汰一汰”。
乙:洗什么就叫“汰”。
甲:哎。
乙:咱们洗洗手绢儿。
甲:叫“汰汰绢头”。(学上海话)
乙:什么?
甲:“汰汰绢头”。
乙:噢,汰汰绢头。洗洗大褂?
甲:叫“汰汰长衫”。(学上海话)
乙:汰汰长衫。
甲:哎,长衫。我刚一到上海的时候,我想我得刮刮脸呢,我就到理发馆去啦。我说:“掌柜的,你给我拾掇拾掇这个。”(指头)
乙:你干吗还比划着说呀?
甲:我怕他听不懂啊。
乙:人家怎么样?
甲:乐我啦。(学上海话)“好格,侬坐屋来呀。”我说,“什么?”“让侬坐屋来。”我坐屋里?我说,“我没在街上啊?是在屋里哪。”他说,“是要侬坐屋来。”
乙:怎么句话呀?
甲:喔,是让我坐下。坐下怎么叫“屋里”呀?
乙:言语不同嘛。
甲:哎。给我刮脸。刮完脸呢,把椅子推起来,我在前边这儿坐着。
乙:是啊。
甲:他在后边儿站着啊,他指着我脑袋问我。
乙:问什么?
甲:(学上海话)“喏!侬汰一汰好不哦?”
乙:要打你。
甲:我一想解放以后不准打人啦!在这儿刮刮脸还得打我一顿哪?
乙:你可以问一问他呀。
甲:是啊,我很不高兴地问他了,“你是就打我一个呀?还是来的几位全打呀?”
乙:他说什么?
甲:他说啦,“一样了,统统汰了。”
乙:统统打?
甲:我一想统统全打呀?
乙:您怎么样?
甲:咱也别给破坏这规矩呀。“哎……那就打吧!”一会儿给我洗头、吹风,临完拿镜子一照,告诉我,“好啦!”
乙:好啦?
甲:我说:“好了您怎么不打我呀?”
乙:他说什么?
甲:(学上海话)“汰过啦!”
乙:打过啦?
甲:“打过啦,我怎么一点儿不疼啊?”
乙:嗐。
甲:你说闹多大笑话。
乙:说的是啊。
甲:他不懂话嘛。
乙:对,这就要吃亏。
甲:慢慢学就行啦。你要不懂南方话,越剧多好啊,你听不懂啊。
乙:越剧是绍兴戏。
甲:绍兴戏呀,那唱出来那调子多好听啊。
乙:是啊。
甲:哎,可是非得懂话。唱出那味儿可好听。
乙:越剧?
甲:越剧呀!唱出这味儿。
乙:你唱两句。
甲:(学越剧)“天花传播快如飞,传到东来传到西,空气之中能散布,一经染病便难医。”
乙:哎,好听!
甲:后来我喜欢学。我最爱听的就是《梁祝》。
乙:梁山伯、祝英台。您会唱吗?
甲:会唱。
乙:您唱两句儿。
甲:一个人儿唱没意思。
乙:怎么?
甲:梁山伯、祝英台得俩人儿啊。
乙:那我帮您唱,唱吧?
甲:那可以啦。你来小生。我唱那个女的——祝英台。
乙:我这儿梁山伯。
甲:哎。“侬两个在这儿唱啊。侬是梁山伯,我是祝英台。”(用绍兴方言)
乙:对对,咱们唱哪点儿啊?
甲:咱们就唱“吊孝”那点儿。
乙:给谁吊孝啊?
甲:给梁山伯吊孝啊。
乙:那……这幕里头没有我啦?
甲:也可以有你呀。
乙:有我?
甲:啊,你在那床板上停着。
乙:噢!死的?
甲:啊。(用绍兴方言)“侬也来戏唱。”
乙:那我还唱个什么劲儿啊?去活的呀?
甲:活的?你连话都不懂,一句也不会唱,你活的了吗?那个!再者说,真要唱你这模样?唱小生也不好看哪。你就来死的吧。
乙:那么就听你这段唱。
甲:哎,你就来这道具。
乙:我就来那死梁山伯?
甲:对。
乙:那我得躺这儿吧?
甲:哎,别躺下呀?
乙:我不死了吗?
甲:那你也立在这儿。
乙:死了还立着?
甲:因为咱们这不是“立体艺术”嘛。
乙:哎,特别。唱吧!
甲:(学唱)“梁兄,梁兄,梁兄啊!”你这死人,你还晃悠啊?
乙:这是咱们两个人的感情。
甲:噢,死人还有感情啊?没有。
乙:没有动作?
甲:哎!
乙:那您唱吧。
甲:(学唱)“一见梁兄魂魄消,不由英台哭号啕。楼台一别成永诀,前世无缘同到老。我只望天从人愿成佳偶,谁知道姻缘簿上名不标。”
乙:嘿嘿!
甲:你乐什么呀,你别乐啊。你听这个字啊,你听不懂。
乙:哎。
甲:它非得用人家这个方言,唱出来才好听。
乙:是啊。
甲:你比如说这句词。
乙:哪句呀?
甲:“我还当笙箫管笛来迎娶,”那人家唱起来呢,字就变啦。
乙:怎么唱?
甲:(学唱)“我本当笙箫管笛来迎尺。”
乙:不是娶吗?
甲:哎,要唱这个“来迎尺”。
乙:啊,得这么唱。
甲:哎,唱出来好听啊。
乙:噢!
甲:你用北京字唱出来不好听啊。
乙:是吗?
甲:(用普通话唱)“我还当笙箫管笛来迎娶。”
乙:是不好听。
甲:它南方的艺术就得用南方话。
乙:对喽。
甲:还有一种弹词。
乙:弹词是苏州的地方剧呀。
甲:非得用苏州话才好听。
乙:是啊。弹词你也会吗?
甲:会唱。
乙:那你唱两句儿。
甲:我这儿唱?有人懂吗?
乙:也许有人懂啊。
甲:北方人多。这样,先把词儿介绍一下。
乙:对,把词儿介绍介绍。
甲:我唱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
乙:啊,什么故事?
甲:《林冲发配》。
乙:野猪林?
甲:哎。回头我一唱这字可就变了,大家听不出来啦。懂南方话的能听出来;北方人就听不懂了。我先用北方话把这个词儿介绍一下。大家注意听啊,要记住啊。啊,最好能记录的尽量记录,那么听完以后咱们就分组讨论啦!
乙:嗐!这不是听报告哪?
甲:啊?
乙:这有什么讨论的呀?
甲:没必要讨论?
乙:没有必要讨论。
甲:那好吧,那听完了就自由活动吧。
乙:嗐。您把这词儿介绍出去。
甲:《林冲发配》。
乙:哎。
甲:林冲刚一出东京,第一句词儿,
乙:什么词儿?
甲:“无端受屈配沧城,好一似虎落平阳鸟失群。一别东京何日返?我此仇不报枉为人。”
乙:这么四句。
甲:哎,唱出来是这样。(学唱评弹)“无端受屈配沧城,好一似虎落平阳鸟失群,一别东京何日返?我此仇不报枉为人。”哎?鼓掌的人不多呀?鼓掌的人都是南方人!北方人还是没听懂。
乙:哎。
甲:南方人听着好。哪一点不对,请南方朋友提提意见,哪点儿不对您尽管说。啊,是腔调是韵调?哪点儿不对您告诉我,别客气!哪位要说我唱的不对!
乙:怎么样?
甲:那……你来唱。
乙:啊?
甲:管保比我唱的好。
乙:是喽!就咱们唱。
甲:啊,我们唱啊,很困难。我们是北京人呢,
乙:是啊。
甲:学的是苏州话呀,难啦。我们这个嘴呀,很吃力的。
乙:喔,用劲。
甲:哎,还学着不完全像,吃力呀。
乙:是啊。
甲:您比如说这句词儿吧,
乙:哪句呀!
甲:“可恨高俅用毒谋”。你要用北京话说,我们嘴上一点儿也不吃力——“可恨高俅用毒谋”;要唱这弹词用苏州字,我们嘴上就吃力了。唱出来得这个样。
乙:怎么唱?
甲:(学唱)“可恨高桔(俅)”。
乙:不是“俅”吗?
甲:“不是,桔!”(学唱)“用毒谬(谋)”。
乙:谋啊!
甲:“谬”!“害得我,披枷戴锁配沧揪(州)”
乙:州啊!
甲:是“揪”。
乙:嗬。
甲:非得这样它才像那个字。
乙:是啊?
甲:北方人学南方的就这么费劲。可是南方人你让他学京戏呀,也很费劲。
乙:费劲?
甲:上海人唱京戏?他也不好听。
乙:我听着也有唱的不错的呀。
甲:上海的名演员,名票?
乙:啊。
甲:那功夫大啦。
乙:噢。
甲:他得学北京话。按照北京音唱京戏,他才好听。要用上海话唱京戏那绝对不好听。
乙:上海话好听啊?
甲:上海话?有的人讲话好听。妇女讲话好听。有时候你走街上,看见两个上海妇女,人家在那儿说话,你在旁边听着,对话也是很美。
乙:是吗?
甲:不但是发音美,你在旁边看着,连她那个表情显得那么活泼。
乙:喔?您来来。
甲:两个人碰到啦,(用苏州话)“你到啥地方去啦?”“大马路白巷白巷!”“依到我此地来吃饭好啦!”“我勿去格!”你听这话蛮好听吧?
乙:哎,音调蛮美的。
甲:那你要用这话唱京戏,它就不好听啦。
乙:是啊?
甲:念出白来不是味儿啊。你比如说唱《朱砂痣》。
乙:这是老生戏呀。
甲:老生叫板有一句白。
乙:什么词儿?
甲:“丫环掌灯,观看娇娘。”用北京话说就是“丫头,点个灯来,看看新娘”。
乙:是啊。
甲:要用上海话一说,这字就变啦。
乙:喔,字音就变啦?
甲:变啦。丫头啊,上海话叫“乌豆”。
乙:什么?
甲:(学)“乌豆”。
乙:乌豆!
甲:“乌豆”干吗呀?(轻声地)“乌豆”。
乙:掌灯。
甲:掌灯?上海话说“拿一把灯火来呀!”
乙:噢,拿一把灯火来。
甲:“看看”,上海人说“觑觑”,“觑觑”,“觑觑”!
乙:噢。
甲:比如说念这京白。
乙:怎么念啊?
甲:是这味儿,(学京戏道白)“丫环,掌灯观看娇娘!”这好听,
乙:好听。
甲:你要用上海话它“觑觑”就不好听了。
乙:还念这句白。
甲:这味儿啦!(用上海话)“乌豆!侬格拿盏灯火来,阿拉觑觑小娘子啥格面孔啊!”
乙: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