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到了你想对王维说些什么

重阳节到了你想对王维说些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21 15:47:44

重阳节是哪一天呀王维在做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呢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王维独自一人在外思念家乡亲人,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编一个故事

重阳节到了,身在异乡的王维不由得十分想念远在故乡的老母亲,十分想念远在故乡的回亲人,这种想念是答撕心裂肺的,想起来王维的泪水便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无奈,只好来到客店以酒消愁,但是,酒越喝得多,却越不觉得醉,本来是解愁的,但却越喝越忧愁。 泪眼蒙蒙中,王维仿佛看到以前重阳节到时,老母亲准备好大饼和美酒,对我说:“儿啊!快吃!吃完和你的兄弟一起去登高吧!哎!瞧我这记性,来,拔几株茱萸插在身上,鬼神都怕,可驱邪哩!”现在想起白发苍苍的老母亲 ,泪珠便一滴一滴地落下来。 诗兴渐浓,赋诗一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念完了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便磨好了墨,提笔将它写在了纸上,取名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其实,王维知道,爱就是思念亲人的一颗心。

希望采纳

③ 如果现在有电话,可以跨越时空与王维对话,请您在这重阳节里给他打个电话。想想怎样安慰他

那就说:抽空回家看看。
或者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总之不要让他过于难过。

④ 重阳节假如你是王维的兄弟,你会对王维说什么

身在故乡思异客
每酌佳酿泪湿襟
高朋举座登临处
四欣逡巡不见君

⑤ 王维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他的内心会有哪些想法

诗人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本该是快乐的。然而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发现少了一个人,亲人们肯定也会思念我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⑥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2、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调动感情,导入课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过一首有名的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用人们最熟悉的一句诗作为课题,读:

(指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齐读。)

2、说到佳节,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

3、这篇课文所说的佳节指什么节日,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呢?投影出示。

重阳节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各地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二、情景同现,读文悟情。

过渡: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诗人王维在这样美好的节日里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带着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你先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读完了?你们说说看,王维为什么会思念家乡的亲人呢?

(3)老师听说三年级有很多孩子是外地的,有安徽的,有四川的,有重庆的,有贵州的……你们想念家乡的亲人吗?什么时候最想他们?想他们的时候,当时心情如何?好,就请外地的同学来读。

(4)还有一些同学是父母外出打工的,你想他们吗?想他们的时候,当时心情如何?好,就请外地的同学来读。

评价:这些孩子离开父母的孩子有爷爷奶奶照顾,离开亲人的孩子有爸爸妈妈照顾,而王维与他家人一别已有两年。两年啊,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他的家在华山以东的蒲州(板书:蒲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长安则在华山以西(板书:长安),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两地相距有近1000里。当时的王维比你稍大一些,15岁的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只身一人出外求学。这种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一直伴随在他的身边,一直伴随在他在长安的每日每夜。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试试。

带着份王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我们一起读。15岁那年,预备齐。

2、品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仅仅是因为王维少小离家,形单影只,感到孤独寂寞,所以才“思亲”。那“思亲”前的这个“倍”字又是什么意思呢?对,更加。(板书:更加。)王维为什么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是因为王维看到了--(生接: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

(1)是呀,有谁知道,王维在重阳节这天看见了怎样的情景呢?

你来读。

出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2)同学们,好好读读这段话。用心去读,用心去想,多读几遍,读完后再想想。待会儿,老师要请你来说,你读了这段话,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交流。)

大街上热闹起来了,有的------,有的------,

有的--------,还有的------,真是------。

总结:有人看到了--,有人看到了--,有人看到了--,有人看到了--,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啊!这段话该怎么读呢?你再试试。

老师给你们配上段音乐,你们一起来试试。

(3)过渡: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节日,难怪王维会称它为“佳节”。同学们,你刚才看到的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王维有没有看到?而此时的王维却,读--

出示: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过去的700多个日日夜夜,王维就一直在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如今,当他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就是,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3、品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在重阳节这天,长安城里的老百姓家家户户欢度节日,使王维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那么,此时此刻,他又想起了以前在家乡时,他与兄弟们是怎样欢度节日的呢?谁来读--

(1)出示:

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2)引读:希望大家能通过朗读,将王维以前的那份欢快带给老师,同时也带给自己。来,王维想,预备齐。

(3)欢聚的时光总显得那么短暂,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以前在家乡时,王维和他的兄弟们欢聚在一起,是多么地让他高兴,而如今的王维却,读--

出示: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这就是--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4)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兄弟们却在山的'那头,不能相会,这就是“天各一方”;自己在山的这头,家却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头,而心啊,却早已飞到了山的那一边。他仿佛看到了,男生读--

出示:

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5)王维既想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女生读--

(6)王维的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重阳佳节到来之际变得愈发地浓厚了,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呀!他的这种情感,你能体会得到吗?一起读。

出示: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4、品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王维真是个大诗人,在他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这几行诗中,读--

(1)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2)老师现在有个问题想问你,王维的那些兄弟们有没有话想对王维说呢?他们又想对王维说些什么呢?给你三分钟,把他们相对王维说的话写在书上。

(学生小练笔,教师巡回辅导。)

(3)王维兄弟想对王维说些什么呢?你来说。(课件播放音乐。)

(4)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王维借这首诗表达出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同学们,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已经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之一,从古至今,恒古不变。你瞧,这是隋代诗人薛道衡的思乡诗,读:

出示: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日思归》

(2)这是诗仙李白的思乡诗,读:

出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3)你再瞧,这是诗圣杜甫的思亲诗,读:

出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4)同学们请再看,这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思乡诗,读:

出示: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5)刚才几位都是古代的诗人,大家可千万别以为只有古人才会用诗来表达这种思念之情。我们现代人和古代人也是一样的,这种思乡的情感没有改变。这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诗,读--

出示: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乡愁》

三、再次吟诵,升华情感。

1、同学们,虽然我们不是诗人,但我们也拥有诗人一样的情怀。中秋时,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不能回家与我们团圆。此时此刻,让我们拨通他们的号码,话语里千万别忘了这句诗,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2、重阳节,也许爷爷奶奶不和你们住在一起。此时此刻,让我们给他们打个温情电话,给他们送去我们的祝福,千言万语总少不了这句诗,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3、春节时,当人人都期盼着团团圆圆。你说,是不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懂得了这句诗,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4、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中,我们即将结束这节课的学习了。最后,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吧!

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⑦ 重阳节到了我想到了王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月九日忆山东来兄弟

独在异乡自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诗人王维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山西位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写节日的诗,最忌落入俗套,这首诗高明就高明在避开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两个“异”字,似乎脱口而出.
行吗?

⑧ 根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写一篇对兄弟王维的作文

又到了重阳节,每到这一天,我就不由想起诗人王维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独自离开家乡,到他乡做客,每到佳节到来之日就加倍思念亲人。遥想亲人们登高的情景,都插着茱萸却唯独少了他一人。是啊,一个人独自出远门,到外面去打拼实在不容易,而且每逢到了一家人团圆的时候,就更想家了!

我的故乡在徐州,爸爸妈妈年轻时就在常州拼搏了。他们经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终于为以后的生活打下了基础,并在这儿买了房子,长期住下来。我可谓是身在常州心在徐州,做梦都见到自己的亲人,特别是在中秋重阳佳节来临的时候,我们一家便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这时,想必远方的亲人也在思念着我们吧!

如果一封信能代表我的心声,寄给家乡的人们,我想说:爷爷,您的眼睛好了吗?可以看见了吗?要多休息。奶奶,您的风湿病有所好转了吗?有空的时候,到医院去看看。外公外婆,你们虽有“良田万亩”,可你们都已年过七旬了,家里的粮食也够了,在家里好好过晚年,我有空会去看你们的……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鸟,带着兴奋激动的心情,飞回故乡亲人的身边……愿天下所有人的游子能和家人早日相聚,共享团圆!

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王维我想对你说

街上鞭炮声连续不断,这儿响完了,那儿又开始,“劈哩啪啦”地响个不停。大街上的人三内个一群,两容个一伙,小孩子便偎依在妈妈的怀里……欢声笑语洒满了大街。每个人头上都插满了茱萸,带着香浓的菊花酒,和亲人们一起去登山,他们可真幸福啊!真羡慕他们啊!看到这种情景,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在山东的亲人们,记得上一次过重阳节的那一天,我和家人都佩带着茱萸,带着冒着香气的菊花酒,在路上说说笑笑,开心极了!我们终于登上了对面的那座山坡……
过了好长时间,我才发现,来来往往人山人海的大街空无一人,可能都去登高了吧!只有我,还在空荡荡的大街上走来走去……

⑩ 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1、告别了家乡的亲人,来到外地,没有一个人能说心里话,感到十分孤独,只是一个异乡人啊。重阳节到了,不能回到家乡去探望亲人,十分想念亲人啊,一个人猜想着乡亲们一定已经登上了高高的地方,遍身插满茱萸,才发现少了我一个。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原文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到了你想对王维说些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对老公的父母的称呼有哪些 浏览:111
老人家适合吃哪种人参 浏览:770
行孝顺事做感恩人演讲稿200字 浏览:311
敬老院床头的关心祝语 浏览:913
上饶养老金查询 浏览:848
西安体检怎么样 浏览:204
长寿北到南天湖有多少公里 浏览:514
老人的退休金儿女可以瓜分吗 浏览:182
做建筑的父母是什么脾气 浏览:586
老年人腰痛偏方 浏览:901
长寿花怎么让叶片大又肥厚 浏览:939
女孩子说自己是老年人怎么回 浏览:1
老人家晕倒后一直拉肚子 浏览:34
老年人扫盲计划 浏览:987
2015年央视重阳节晚会节目单 浏览:480
农村修房怎么养老 浏览:680
找到新工作养老金断了一个月 浏览:567
长寿花只长叶不开花是什么原因呢 浏览:239
40万养老金每月能拿多少 浏览:56
农村养老保险有多少年的 浏览: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