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孝顺是一种美德吗我们的道德应当存在于什么位置
1.孝顺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是:
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看来现在的孝顺的含义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奉养或赡养;第二层面是听从父母的“教导”。
第二层面听从父母的的意志,在这里我将其改为“教导”。意志具有强制、不容研判,有些家长制味道!故我将其改为教导,教育指导子女。子女可根据父母的教导结合自己对环境的判断做出选择,顺从就是听取意见,充分考虑评估父母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父母的教导对你的影响是和你对环境的判定成一定比例关系的。当然其判定的出发点是以维护父母的利益为前提。
2.美德在辞海中的解释是:
指高尚的道德行为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不同时 代和社会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古希腊奴隶主把智慧、勇敢、节制与正义这四主德作为主要美德。中世纪基督教提倡信仰、希望和仁爱三种基本美德。中国古代儒家提出孝、悌、忠、信四种美德。在社会主义社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是每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美德,同时肯定勤劳、勇敢、节俭、诚实等历代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
根据解释我们可以看到孝是美德是中国古代儒家的思想,而在现今日益发展的社会,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的思想该何去何从?我们的美德标准是不是也应当找到更为合适的平台!而不是还停留在两千五百年前!当年的美德应当是今天的道德基础,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够更好的向前发展。我认为丰富的物质资源是需要强有力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就像一座高入云端人类文明的丰碑,需要丰富的物质资源将其砌筑而成,但是其中却不可缺少钢筋的支撑,这钢筋就是人类的精神道德品质。如果,人类缺少与丰富物质资源相匹配的道德品质——这座丰碑的崩塌却以成为一种必然。
不要再将孝顺称其为美德,我们现在的社会在追求物质与幸福的同时,已经将我们的道德丢弃在千年之前。孝顺是我们人类在血缘上联系,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基础,是我们称其为人的道德基点。美德是高于道德,是人类的一种崇高追求,是人类完善自我理想,是人类了解人生真谛的希望。
我们应当崇尚美德,生活在社会道德基础之上。人类是多么强大,又是如此弱小。强大于傲慢与无知;弱小于道德与精神;周易中乾坤两卦中所注:乾,君子进德修业、自强不息,如天行健;坤,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正是告诉我们应当如何面对人生,如何了解人生的真谛法门。人生寥寥数十载,转瞬即逝,有几人又能获得明白、清楚、无怨、无悔?分享到
❷ 孝顺是一种美德
鲁迅说:“不孝顺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人。”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将我们养大,其中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和不容易。他们是无私奉献,并不要求回报。
我们回报他们的就是要孝顺他们。让他们安度晚年。
然而有的人回报父母的是什么。是不断地索取,有的人很大年纪了,还在啃老,对于父母他们不管不顾。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肖子孙,必然遭人嫌弃,唾弃。
❸ 包容父母,就是最好的孝顺
每个人都是由父母出生和长大的。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不管他们工作多么努力,总有一些事情让你不开心。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父母努力抚养孩子,孩子是他们的血肉,是融入骨子里的关爱。
父母可以一直尽力去爱自己的孩子,但孩子们却常常不能忘记父母教育只是一个普通人。
容忍自己父母的小过失,原谅以及他们的缺点,是对父母就是最好的孝心。
《世说新语》说:“生老病死,时至则行。”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父母的记忆力发展越来越差,速度要求越来越慢。
也许他会在一眨眼间忘记你告诉你那么多的事情。
也许他出去了,忘了回家的路... 请不要看不起他们。
孔子曾对学生说,孝敬父母最难的是什么?性的困难在于容忍父母而不向父母表白。
如果你不能容忍你的父母,孝顺是一个空洞的口号。
一个连父母都不能容忍的人,更是爱抚别人。如果你不能允许你的父母,你怎么能容忍这个世界?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太太在她儿子的房间里找东西,碰巧带着儿子回来了。
儿子做了一笔生意,心情不好,就对妈妈说:“妈妈,你在我房间里干什么?一切都搞砸了!”
妈妈解释说:“我只是想找份报纸,但在别的房间找不到。”
儿子随口留下一句话:“吃饱了就没事干了!”
听了这话,老太太晚上从七楼跳了下来。
俗话说得好:老人是老孩子。年龄越大,心里越脆弱,越想得到孩子的关注。不要因为一点小错误就对父母苛刻。
我们总是认为我们的父母并不完美。但不可以知道,他们一直在向这个 社会 世界低语。时间夺走了父母的青春,但别忘了,谁的青春是花在。。。
他们年纪大了,观念落后了,思想不够好,甚至显得马虎,不能自理。作为一个孩子,我们必须更加理解和宽容。
佛经中的“克西提迦巴经”教导孝道,这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谁不能容忍自己的父母,又怎么能容忍别人在心里呢?这样的人是注定要倒霉的!
宽容的父母是最好的孝道
《礼记》中说:“孝子有深爱,必有善,善与乐,乐与雅。”
孝顺父母的人往往想到养育恩典,往往怀有敬重之情,心里充满了顺从,脸上一定要和蔼可亲。
明代陆坤曾说“喜”字是心传的第一咒语,“最孝顺的,就是宽容父母,对父母好,让父母感到舒服。
抚养一个孩子是一百岁,他担心九十九岁。父母的恩情,即使孩子用一生去报答,也算不了什么。
陈毅从国外回来,路过家乡看望病重的母亲。
这位老母亲瘫痪在床,不能照顾自己。看到陈毅回来,我喜出望外。刚要打招呼,我突然就会想起他换的尿布还在进行床边,示意我们周围环境的人把尿布藏起来。
陈毅好久没见到母亲了,于是上前热情地问。他问妈妈:“妈妈,我走进来的时候,你在床底下藏了什么?”
妈妈不能说实话,所以她说了实话。
陈毅听到这话,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妈妈,我常年不在家,不能在你床边等。我应该自己洗尿布。为什么要藏起来?”
妈妈很尴尬:“你忙公务,这么小事我怎么能麻烦你?”
陈毅说:“妈妈,你这么辛苦地培养我,让我长大。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不知道你为我洗了多少衣服。光洗十块还不够报答你!”
说完,陈毅洗了母亲换的裤子。他母亲非常高兴。
陈毅是个大块头,但他永远不会忘记家里的老母亲。他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家看望瘫痪的母亲,给她洗尿布,细心地安慰生病的母亲。
虽然这只是些小事,但他们亲自去做,没有丝毫的反对。他的孝道值得全世界的孩子学习和模仿。
父母的恩情重如山,深如海。永远不要忘记生活中父母的善良。
最好的孝道文化不是给父母买昂贵的礼物,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父母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是对父母宽容。
我们长大了,我们的父母也在变老。
这辈子,我们最亏欠父母。请宽容年迈的父母,就像你小时候他们宽容你一样。
孝敬父母就是供奉佛祖
佛陀说:“孝敬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财富。”
孝道是仁爱之首,孝道是世上最大的美德。
古人说: 不孝父母,崇拜无用。不孝顺父母,学佛法,尽功德,是没有意义的。
在很久以前,有两个国王,一个是卡什国王,另一个是比提国王。
比提西王身边有一头巨大神力无穷的大白象,总能轻而易举地打败贾师王。
嘉实王下令,如果有人能找到这头大白象,他一定会奖励它。
卫兵们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白象,但白象并没有逃跑的意思,温顺地跟了回去。国王得到白象时喜出望外。他为白象建造了一座非常豪华的房子,并在上面铺上了最柔软的毯子。
但是白象总是不肯吃东西。国王去拜访白象,问它:“你为什么不吃东西?”
白象回答说:“我父母又老又瞎。他们自己找不到食物。当我想到他们在挨饿时,我感到很难过,什么都吃不下。大人,你能让我回去,让我尽孝吗,将来他们死了,我就回来服侍你!”
嘉实王深受感动,放走了白象。同时,他在全国颁布了孝敬父母的法令。如果有人不孝,他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当时的白象是佛。因为当时被祝福者能够照顾他的父母,其他众生也跟着照顾他们的父母,两国之间的冲突得到了解决。
佛经上说:百年左右,父亲背在右肩上,母亲背在左肩上,大小便,衣食无忧。
父母养育孩子长大成才,中间的辛苦,哪怕一个肩上扛着父亲,另一个肩上扛着母亲,让父母自己大小便,甚至用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藏、衣食住行来支撑,对父母养育自己的恩情,还是没有办法报答的。
父母是大厅里的活菩萨和活佛。我们的父母养育了我们。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作为孩子的人不应该抱怨,而应该学会尊重和孝顺。
“是不是再也没有比高唐念子心更能想起亲人和眼泪了。大厅里的两位都是活佛,何必用灵山朝宝”,孩子们要时刻把父母放在心里,与其天天祈求美好的生活,不如孝顺父母。只有孝顺才能“成功”。
愿我们能像年轻时父母对待我们一样,耐心、温柔地对待年迈的父母,体贴他们,用回馈的心尊重他们,用感恩的心服从他们!
如果你的父母在那里,你的生活就有了一席之地;如果你的父母走了,生活中只有一条路可走。
不要做会让你后悔的事,不要等到他们走了才知道如何珍惜他们。
愿你理解父母背后的痛苦,祝父母 健康 长寿!
❹ 做人的基本原则孝顺父母
孝顺的第一条原则:赡养父母
赡养父母,首先要关心父母。即使只是养一只宠物,我们也要给予身心关怀。对于父母,我们更应当关心他们的身体、心理以及生活,就好像小的时候,父母关心我们一样。
孝顺的第二条原则:尊重父母
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父母爱我们,宽容我们,那我们也应当爱父母,尊敬父母。哪怕拿出对待陌生人万分之一的尊敬,也能让父母感到一丝慰藉。尊敬父母,更要尊重他们的选择、爱好和人格。
孝顺的第三条原则:懂得劝说父母
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大意是,事奉父母的时候,父母若有不对的地方,要及时劝谏。倘若父母不听从,自己也要保持尊敬的心态,多为父母操劳,不要心怀怨恨。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种下的爱,却从来不苛求发芽。要赡养父母,要尊重父母,劝说父母。父母也有自已的空间,要尊重他们的选择,父母也有错时,要和颜悦色地劝说,适当表达来说服父母,儿女能做到以上三条原则,你的福报自然来。
❺ 孝敬老人是传统的美德
在我们的传统中,孝顺老人,该是一种美德。中华文明远远流长,在我们刚刚懂事的时候,接受最早的教育就该是尊老爱幼,老人养育了我们,当他们老了,行动不便了,我们去照顾一下,也是理所当然的。
人老了,住院的时候,是对子女的一次大考验
去年父亲住院的时候,同屋的一个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而同屋其他人也很注意他们,老头很健谈,也很愿意讲自己的故事。
他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我们陪老人的都是中年人,而他是两个年轻的女孩。
他的姑娘怎么这么小啊。他大概也看出别人的疑问,他就主动与大家讲了起来他的故事,原来这是他的一对双胞胎孙女,大儿子离婚之后,就扔下了两个姑娘不管了,是他老两口将两个孙女养大的,儿子离婚去了南方,从此遥无音讯,而他的其他三个儿子,虽然都在本地区,但在他生病的时候,都没有来看过他,他还有两个女儿,都嫁到外地去了,也很少回家。
能够在他生病的时候照顾他的也只有这两个孙女了。
这也是上天赐给他的福吧,他说如果没有两个孙女,他还真的没有人照顾了。
几个儿子都不管他,其中一个因为家庭琐事还与他断绝了父子关系。
好在两个孙女特别孝顺,特别是住院的时候,能够一直陪伴着他。给他跑前跑后,送饭陪夜。
是啊,人老了,行动不便利了,特别是生病住院的时候,需要的是子女的照顾,这个老人的儿女却装聋作哑,不照顾老人,太不地道了。
老年人,许多行动不便利,不能外出,需要儿女常回家看看,排遣寂寞。
现在人都很忙,可以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是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陪一陪自己的父母。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曾经唱出了多少老年人的心声:“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福,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
一晃,当年常这首歌的人都快进入老年人的行列了,人太不禁混了,几十年一晃而过,不经意就老了。
正如歌里所唱,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
现在的老人,很多人都有养老金,他们不缺钱,也不需要太多的钱,只图个儿女团圆,平平安安。
他们时刻想着自己的儿女,只想儿女来了说说话,就知足了。
抽空忙里偷闲也要看看自己的爹妈,不要找太多的理由,父母已经老了,再多的理由也是苍白的。
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再去忏悔,有用吗?活着不孝,死了乱叫,这样的人太多了。其实,这不是孝顺,是在装模作样。
孝顺父母,也是在为自己积蓄福报。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不光说在嘴上,更应该做到实处,孝顺父母,也是为自己积蓄福报。
有一个小品,一个小孩子,见父母经常把剩饭给奶奶吃,她于是也把剩饭端给爸爸妈妈吃,妈妈问她为什么要爸爸妈妈吃剩饭,她说每次都见爸爸妈妈这么做,她也这么做了。并且说长大以后,等爸爸妈妈老了,她也会这样对待爸爸妈妈。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思想是潜移默化影响。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亲都不孝顺,怎么能教育好自己的后代?
自己孝顺,相当于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了榜样。这比说一百遍,一千遍的好听的话经用。
我们都会老的,老了的时候,孩子能够孝顺,就是最大的福分。
❻ 为什么说宽容是一种美德
宽容是宽阔的胸襟,宽容是一种辽阔的海洋,宽容也是心与心的桥梁。
在我们孩子的世界里,需要很多的宽容,我们需要父母的宽容,需要老师的宽容,需要朋友的宽容,需要兄弟姐妹的宽容,同样也需要自己的宽容,当我们做错事的时候,需要勇敢的承认错误,得到别人的宽容。父母的宽容是温暖的手掌,老师的宽容是一盏指路的明灯,朋友的宽容是一颗甜甜的糖,兄弟姐妹的宽容是家庭的和谐曲,自己的宽容是一副自我的安慰剂。很多时候,我们不仅需要别人的宽容,也需要自己的宽容,我们做错事时,不要太自责,只要改正了,就是好的,因为年轻,所以经常会做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但是也不必太自责,就当是吸取的教训,所以以后就会有经验,因为在一条路上走多了,也就会悟出许多的道理。
宽容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正因为有宽容,所以世间才会有爱,因为有宽容,家庭才会和谐,因为有宽容,友谊才会长久,因为有宽容,夫妻才能白头偕老。
在校园里,经常看到某某同学和某某同学正因为值日的问题吵架,抱怨谁又在偷懒,到最后,值日没做好,还被扣了班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合作与宽容,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宽容,是生活的必需品,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个机会,宽容是一个尺度,只有宽容,世界才会和平,只有宽容,各民族与各民族之间才会和平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