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是基督徒,不拿香跪拜就是不孝
现代社会信仰多元化,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常让许多同住屋檐下的婆媳大战一触即发。 文/王忠芳 个案故事 张妈妈新近丧偶,结褵40几年的老公突然走了,每天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最近虽然刚完成老公的丧葬事宜,但新媳妇的表现却让她更加心寒。 去年刚嫁过来的新媳妇,从小信仰基督教,宗教教她不崇拜偶像、不要跪拜,当然也不拿香,因此,在张爸爸的道教告别式上,这位新媳妇表现得完全像个外人,所有亲戚都在私下窃窃私语,说这媳妇不懂事,让张妈妈更加伤心难过,逢人就抱怨: 「老伴死了,这嫁进来的媳妇,连最后一程,都不愿好好送送他!」 媳妇心里也委屈的直向老公抱怨:「我心里一直虔诚祝祷天父能顺利接引公公到天家,怎能说我不拿香跪拜,就说我不孝?」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让同住屋檐下的婆媳大战一触即发! <杨千里咨商师解析> 每个宗教有不同敬拜的方式,不一定以道教的方式敬拜,才叫做孝顺,孝顺应表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非在仪式上完全顺从与配合。个案中的张妈妈需要了解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等,都是一神教,除了自己宗教认定的神,其他的神祇是不拿香拜拜的。所以,笃信基督教的媳妇不拜别的神祇,并不表示不孝顺公公。 这时候张妈妈若期待媳妇硬是要跟着以道教的形式完成告别式,在媳妇心中会产生很大的冲突与抗拒,容易成为日后关系破裂的导火线。婆婆如果希望媳妇也可以纪念公公、表达晚辈孝心,除了容许让媳妇免去某些尴尬的仪式外,也许可以尝试不同的方式。 尊重不同宗教信仰 例如婆婆可尝试在公公的告别式中,合并媳妇的基督教方式共同纪念,比方说在每次做七法会时,另拨出一些时间给媳妇,让她单独虔诚为公公祷告,或在告别式时,让媳妇邀请牧师来祝祷。这样不仅让媳妇以自己的虔诚信仰来表达孝心,也可让基督教会友能够前来表达对丧家的慰问。告别式中,除了有道教神祇仙尊的牵引,让公公也同时获得主圣灵的祝福,更有福报外,也让告别式更隆重。 信仰基督教的媳妇也需做好心理建设,毕竟是嫁入夫家,对于长辈,尤其对于失去先生的婆婆,必须要再三体谅、尊敬与包容。告别式主要是表达对公公的思念与哀悼,主角是公公,当然就以公公熟悉的宗教仪式进行。若本身是基督徒,对于其他宗教的仪式或神祇,也不需以洪水猛兽视之,如果有些仪式不方便参加,必须要事先与家人取得沟通与谅解,例如可以折衷列队在家属的最后方,以所属教会认同的方式(例如默祷不拿香、不跪拜)来表示对逝者的思念。 除了与家人积极沟通之外,孝顺还是得从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主动要求参与服务工作,例如主动帮忙招待亲友、倒水、带位、准备饭食水果,甚至帮忙准备拜拜用的牲礼祭品……等等,这些都是基督徒可以达孝心的方式。切勿因为害怕敬而远之,什么都不碰也什么都不帮忙,就失去孝顺的真谛以及信仰爱家人的意义了。 先生学习当个沟通者 婆媳信仰不同,常引发家里的世界大战,甚至闹到夫妻离婚,也是时有听闻。在这个个案中,站在中间的老公如果要选边站,企图要说服另一边,通常都会里外不是人,不仅自己弄得焦头烂额,也让婆媳间的误解更深。 老公要注意的是,除了倾听、同理双方的想法与感受外,为了最心爱的两个女人(妈妈和太太),要学会处理不同意见的要领——两种不同的意见,很可能有共同交集,找出共同交集并扩大共通点,才能减少冲突与对立。例如在父亲的告别式中,妈妈与太太都想表达对父亲的孝心与思念,要思考如何扩大这样的共通点,而不是一直执著在仪式上打转。扩大共通点,这样才不会落入死胡同中,就如同以前的佛教徒必须吃全素,但近10年来因地制宜,佛教徒也可吃方便素,方便素并不与心中所信仰的正信佛教相互冲突。 婆媳双方有不同意见时,可协助她们促进沟通,但千万不要取代她们两方的任一方,代替她向另一方沟通。可为彼此缓颊、安慰对方,但切忌不能成为传声筒。妻子若因信仰与母亲的想法不一致,建议先生可听听母亲和太太双方的想法,协助彼此共同找出解决冲突的方式。很多时候,只要不执著在彼此冲突的那个点上,往往可以让事情更加圆满。 谈到冲突,一般会冲突的双方通常都有「表面立场」与「深层需求」。以本案来说,婆媳间不愉快的原因,只是表面立场的仪式拜与不拜问题,如果在这个点上持续争执,一定没完没了爆发冲突;如果再深层点看,其实双方的深层需求,都是想好好纪念与缅怀逝去的长辈、表达孝心。因此,思考的点,应该放在「孝心与思念的传达」,如果双方能在孝心的表达这件事上达成共识,自然可以避开表面立场的信不信或拜不拜的冲突,从而得到许多可能的解决方案。 目前在台湾盛行的几大宗教,都在宣扬人性光明面,引导人尽孝惜福、去恶归善。因此,在家人的信仰冲突上,要去除表面化的仪式冲突,必须更深刻的回归这个人是否真的尽孝?如果这个新媳妇,完全不参与协助公公丧礼的繁文缛节(例如准备仪式需要的用品、联络亲友治丧以及准备拜拜的食物等),完全置之于度外不闻不问,那她就很难表现出一个基督徒应有的行为,也很难让家人感受到她是个好媳妇。 信仰会造就形塑其人格与行为,一般而言,有着虔诚信仰的人,通常喜欢帮助别人、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付出、努力营造美好的气氛……等。其实,不同宗教信仰组合的家庭,就如同是两个不同背景的个体相互结合,只是,宗教虔诚者心中有一把长期以来信服的准则,因此,两个不同宗教的人结合,影响层面不只是拿香跪拜的仪式而已,有些家庭还牵涉到用钱观、时间管理以及小孩教育等,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处理好,往往会形成压垮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变成离婚的借口。 严格来说,并不是信仰本身造成离异,而是双方的沟通管道已经发生歧见,有一方已经关上沟通的大门,才会让问题的积累愈来愈多,到最后,就将离婚的原因,往宗教的大帽子一推,形成无解的局面。 不管信仰是否相同,大部分夫妻彼此间也常因鸡毛蒜皮的事情产生冲突,但夫妻关系良好者,懂得化解这些冲突与歧异。处理冲突与歧异的重点,在于不能执著于表面立场,而要去知道双方的深层需求,当了解双方的深层需求后,其实持续的沟通与讨论,自然可以找到更多可能的解决方案。 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相结合,除了宗教仪式上易产生冲突外,在金钱上的使用与时间上的分配上,也常会产生冲突,最常见的例子有下列两种: ˙金钱上的使用,在1 /10 奉献上有歧见: 通常信耶稣的一方认为奉献1/10所得是理所当然之事,非信主的一方则相当不以为然。首先要帮夫妻看清双方的需求是什么? 大半家庭都需要有良好的储蓄或还款(房贷等)计画,而1/10奉献只是表面立场的冲突而已,一旦双方愿意共同承担家庭支出,共同规画家庭财务计画,1/10的奉献就不再是争执的焦点。其实,信主的一方奉献的是自己薪水所得的1/10,只要自己每个月少买一些衣服或节省一些私人日常开销,自然可以满足信仰的需求,也不会阻碍家庭共同的储蓄计画。 对于非信主的另一方而言,只要这笔钱不妨碍家庭的开销支出与存款计画,其实大可将这笔1/10奉献,当作是配偶固定的行善支出,这样就能减少夫妻间的「钱事」纠纷。 信主的一方认为周日上教堂是天经地义的事,非信主的一方认为星期天全家出游才是王道。 解决方法: 既然上教堂与出游这两个选项同时需要被满足,就可能有好些方式可以解决,例如调整主日崇拜时间,提前参加周三晚间或周六崇拜,这样周日早上起床后,全家就可以一起踏青出游。对没信主的一方来说,自然就不会觉得委屈,因为配偶兼顾了他的信仰,也参加了家庭活动。 总之,冲突处理需要双方共同思考,以寻找满足双方需求的可能性,而要达成这样的氛围,最重要的是双方关系的建立与经营,而不是激化信仰本身或某个表面冲突的点,成为婚姻的障碍。婚姻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的沟通与妥协,不管有没有宗教的因素渗入,完善美好的婚姻,就是「沟通≧包容≧妥协」的过程,家人必须跳脱表面僵化对立的点,更深层的寻求两人心理上的共同需求,才有办法将婚姻导入顺境。 【本文摘自 368期】
B. 基都徒如何对待祖先
1、坚持信仰,反对偶像。
我们所信的神是独一的真神,是忌邪的神,十诫第一戒就告诉我们,除他以外别无真神,不可制造、跪拜偶像!什么是偶像?任何人或物在人心中取代了神的地位,就是偶像。我们必须要坚持原则,坚决反对。神是活人的神,不是死人的神。上帝是赐福的源头,而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十字架的救赎已经成就了神人之间的和好,我们可以借着这位中保直接来到神的面前。一些基督徒对祭祖是不是拜假神和拜偶的认识模糊不清,而存在误区:(1)祭祖是对先辈的尊敬,是传承孝道文化,不是将祖先当着神。但是,中国民间信仰一贯认为亡魂有超然的能力,能保佑后人,所以民间纷纷供奉先人的牌位、雕像,目的是“佑启后人”,可见祭祖是地地道道地将祖先当了神灵!(2)祭祖是缅怀前辈业绩,弘扬前辈的美德,不是拜假神和偶像。果真这样,为什么非得采取民间宗教仪式,向祖宗的牌位或雕像烧香、烧纸、下拜?为什么不采取座谈会(或纪念会)的方式呢?当年,乃幔错误地认为只能在以色列土地上敬拜耶和华,做了从以色列地背土回国筑坛侍奉耶和华的蠢事。今天,许多基督徒对祭祖的本质认识不清,而陷于拜假神和偶像的罪中。
2、孝敬父母,反对假孝
十诫中惟一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就是孝敬父母。基督教导我们要爱人如己,尽心尽神。不爱看见的弟兄,怎能爱不见的上帝
?更何况是生我养我教导我的父母。基督徒的孝是父母长辈在世时养其身、悦其心,而不是死后祭拜!
有一位母亲对自己信基督的儿子非常满意,他信主后对老人的态度有很大改变。但有一点让老人家很难过,就是基督徒在父母去世后,不烧纸不上供。一日老人正在午休,儿子买回她爱吃的羊肉汤放于床前,等老人醒来,汤凉肉冷。老人好不埋怨儿子为何不叫醒自己。儿子说:“我以为你闻到味自然会起来。”老人大骂,说自己睡着了,怎会知道。还没骂完,顿时恍然大悟,和儿子一起受洗归主。是啊,人入睡尚且无知无觉,何况死去。献上贡品,生前不孝等老人不在了再大办特办,基督教外的这种做法,本来就是非常虚伪,人人皆知的没有意义。我们基督徒需要在生活中,从小事作起,真正的孝敬老人。先人既不能接受饮食更不能接受跪拜。因此子女对父母的尽孝,最重要的是内心的实意,而非外表的虚情假意。至于借此展示家道丰厚,炫耀一番就更是大逆不道。因次我们不但要在口头上提倡孝敬父母,更要在行动上真正孝敬老人,荣耀主名。
基督教教导孝亲最注重实际。当法利赛人将奉养父母之需要拿到圣殿奉献时,耶稣斥责他们作虚假为善(太15:4-5)。主耶稣指出孝亲第一,其他崇拜不能代替。耶稣讲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比喻,是要刻划父母的爱,要青年人记念亲恩浩大,时刻图报亲恩。中国人讲孝道,但习俗许多是虚假的。父母在世时不奉养,等到父母死了,就请尼姑和尚来超度,大摆吃斋筵席,广宴亲友,或做风水,希望父母的骸骨给他们福佑。再造神主牌,年节忌辰,给他们祭拜,以为这就是孝道。许多作儿女的,生前不给父母一只鸡,等到父母死了,却宰了一头牛;明知父母不能回来吃,只不过活人骗死鬼罢了。更糟的,父母尸骨未寒,为了争取遗产,大打官司,兄弟残杀,更是不孝之首。基督教是一个注重真理的宗教。既然人死了灵魂不能回来吃祭品,就不要作假事。这是基督教反对祭礼的大原因。行孝是要在父母有生之日,这是基督教所提倡的“生孝”;至於父母死了,要葬之以礼。要常常纪念父母在生的德行和训诲,谨慎自己所作所?以光祖耀宗,不要辱没父母之名,成全父母的心愿。更重要的是,如父母尚未信主,要尽一切?儿女的爱心和本份,藉着祷告和好行?,带领父母信主,以能享受永生的好福气。信徒千万不要陷入“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之凄景直落得后悔不已。
有些人认为,如果不拜祖先,就是不孝顺父母、不孝敬祖先。我们千万不要把拜祖先看为孝敬之道。我们不拜祖先,但我们是“要孝敬父母”的。有些人,他们的父母在生的时候,他们打骂父母;但当他们的父母死了后,他们也向父母的遗像躹躬,难道这些人是孝顺父母吗?这是骗人的!基督徒不要因为不拜祖先而以为是不孝顺;未信的人也不要把拜祖先与孝道混为一谈,更不要因为这一点就不敢信耶稣,以致误了你的永远。
3、纪念先人,方法得当
基督徒也有对前辈祖先的纪念方式,并不是忘本忘记历史。在西方教堂后面往往会有墓地,人去世后也有他们表达纪念的方式,我们也可以纪念代替祭祀。
(1)纪念活动,学习先人。通过纪念活动怀念先祖与前辈,学习其优秀品德和经验教训,更好地事奉主,服侍教会,服务社会。
(2)扫墓缅怀,珍惜感恩。踏青扫墓,提倡孝敬先人,纪念前辈,用献花代替贡品,烧香和烧纸。让社会知道基督教的信徒也是中国人,教会也是中国人自己的,决不是数典忘祖,不是洋教。我们可以登高山,看看神所创造的伟大,更觉自己的微小,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好处的。我们也可以立墓碑:“雅各在她的坟上立了一统碑,就是拉结的墓碑,到今日还在。”(创35:20)。扫墓不一定择日子,什么时候扫墓都可以,并非只有清明。不应把水果放在墓前,不要以为死人是会吃水果的。放些鲜花也不是为给死者闻香味。千万不要随俗向死者叩头,这是拜偶像。
(3)不要在家里设放“灵位”。有人把“神主牌”存放在家中。“神主牌”,是指死去的父亲变成了一位神,他有能力保佑他的儿孙。作为儿孙要每天用香烛供奉来报答祖先,把先人的遗像与酒菜或水果放在“灵位”上,又向遗像烧香。他们认为祖先的灵是在上面,所以叫“灵位”。其实祖先的灵魂早就到永远享福或受苦的地方去了。这不是“灵位”,只是“牌位”。基督徒不要有“牌位”。我们可以把先人的遗像挂在墙上以留为纪念,但不当放在“牌位”上,更不当向遗像叩拜。
4、两个误区:
(1)“身拜心不拜”,表面上附和没关系。但是我们应当清楚:一方面,外表的附和就是参与了拜假神的活动;另一方面,参予敬拜会使得信心软弱的信徒,误认为基督徒可以拜偶像,实属绊倒别人。基督徒应当以但以理的三位朋友为榜样,拒绝拜假神和偶像的祭祖活动!(但2:1—30、6:1—28)当然,如果实在有不可避免的原因,为表达我们对先辈的尊敬,基督徒可以以鞠躬代替下跪,以献鲜花代替上香、烧纸。因为鞠躬、献鲜花是一种礼节,不同于敬拜。
(2)不让长辈(如父母亲)伤心,满足一下长辈的心愿。基督徒能否参加祭祖呢?耶稣基督讲:“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太
10:37)如果是为了传福音,以便更广泛地接触亲友,能否去到祭祖的人群中呢?回答是肯定的,但必须特别注意与世人分别为圣(不下跪、不拿香、不烧纸、不吃祭品),应为主作美好的见证(彼前
2:9)。我要提醒弟兄姊妹,要洗去基督徒“大逆不道”、
“不孝敬父母”的罪名,不是靠向世俗让步,而是靠用真情去关爱父母和其他长辈,尽上做晚辈的本份!
基督徒重视生之孝而不重视死之祭。死之祭容易流于仪式和装假,而生之孝则很符合古代贤人的主张,正如欧阳修所说:「祭之丰不如养之薄。」所以基督徒对祖先应表以尊敬和记念,却不该敬拜和祭祀。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拜」既是向着最高的对象,当然我们就只能拜人类真正的源头-独一的神。宇宙中一切的伦常皆有其次序,我们向着各种人尚且维持正当的伦常关系(例如:对父母的爱、对朋友的爱等等),各有不同。更何况是对至高的神?记念祖先是对的,但方式有待商榷,祭拜绝不是正确的路。因为一方面,我们无法供拜所有的先祖,这岂非不孝?另一方面,我们的祖先尚且难逃一死,他们如何能保佑我们逃离那将要临到我们的一切?归结来说,惟有那无始无终的神才是我们独一的父,惟有他配得我们一切的敬拜。
C. 关于基督,信仰,欢迎有宗教信仰的朋友进.严肃问题 非诚勿扰!!!
她是不认识自己所信的主,真的认识主耶稣基督的人肯定不会不相信他的。我们说她婚姻幸福美满,那是吹牛的话,只是讨人喜欢的谎话。离开主背叛主的人若不悔改,他们的结局是可怕的。只有夫妻一起悔改信靠耶稣才可能蒙主祝福。“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性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离开上帝这个活水的源头,去归向佛教那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是错误的,是愚昧的事情。释迦牟尼为你钉十字架了吗?释迦牟尼从死里复活升天了吗?没有,统统没有!唯独主耶稣为我们赎罪,被钉死了,埋葬了,第三天复活了,第四十天升天坐在天父右边,将来必定再来审判一切活人死人。所以奉劝这样的夫妻悔改再信靠主耶稣,不然的话,将来无法在主耶稣面前站立。圣经说:“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信奉神儿子(耶稣)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约一5:13)。
D. 如果一个人孝敬父母,乐于好施,助人为乐,但他不信佛教,死后会下地狱吗
阿弥陀佛!不会的!不论他信佛不信佛,只要他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自然不会堕地狱。
不过,我们凡夫往往不能明白这个道理,不能相信这个道理。所以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
而佛法的所蕴含的远远不止这些人天善法,这些人天善法与许多其他宗教,甚至外道等等都是同法。佛法更有其他一切教法所不具备的不同法。比如:无常法、无我法、因缘法、缘起性空、空有不二等等妙法。这些恰是真正代表佛法的智慧大法。
人天善法,犹如沃田,助长一切诸功德种子。我们通过学习这些法,能真正的看破,放下,从而远离贪嗔痴慢等等恶业,拔除六道轮回的“我执”之根。更能发无量的菩提大愿,利益无量众生。所谓自他两利,从而成就圆满菩提妙果!
E. 因为某种目的,比如希望疾病快点好起来去信仰某个教有用吗
没有用。。。真正的信仰是不可以有功利心的,宗教求的是心灵的解脱,而不是现实的利益
如果只是为了“希望疾病快点好起来”,那么,你不如去拜一些神,就是地方上那些香火很旺盛的小庙或观。。。不是大庙哦,大的不会灵的,呵呵
想知道原因的话,给我发消息。。呵呵,有些东西不适合公开说
F. 怎样的基督信仰才是真的
按照《圣经》去积德行善,孝敬父母,帮助他人,才是真正的基督教信仰。
G. 从圣经的角度看《孝敬父母》
1.耶稣是榜样。
约翰19:26-27
【约 19:26】 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原文作“妇人”),看你的儿子!”
【约 19:27】 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
约伯记12:12
【伯 12:12】 年老的有智慧,寿高的有知识。”
2.神的命令
出埃及记20:12
【出 20:12】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 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以弗所书6:1-3
【弗 6:1】 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
【弗 6:3】 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
十条诫命中,1-4条讲的人与神的关系
5- 10条讲的人与人的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中第一条就是孝敬父母。
约翰福音
【约 14:15】 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约 14:21】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 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
【约 15:10】 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爱里。”
出埃及记
【出 21:15】 “打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
【出 21:17】 “咒骂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
利未记
【利 20:9】 凡咒骂父母的,总要治死他;他咒骂了父母,他的罪要归到他身上(“罪”原文作“血”。本章同)。”
爱神就要遵神的命令
3.孝敬父母是我们的本分
【创 3:16】 又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
【箴 13:24】 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
【箴 22:6】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箴 23:13】 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
【箴 23:14】 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
父母对我们有生育,养育,教育之恩。
1.听从父母
【箴 23:22】 你要听从生你的父亲,你母亲老了,也不可藐视她。
【西 3:20】 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
【弗 6:1】 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
【提前 5:1】 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劝少年人如同弟兄,
2.赡养父母.
【箴 23:25】 你要使父母欢喜,使生你的快乐。
尊敬父母,使父母高兴。
3.关心父母
信了耶稣的,不光关心他们肉体的满足,更要关心他们灵命。
未信耶稣的父母,要把福音传给他们。
1.使人得福
【出 20:12】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 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申 5:16】 ‘当照耶和华你 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 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伯 36:11】 他们若听从侍奉他,就必度日亨通,历年福乐;
【创 27:28】 愿 神赐你天上的甘露、地上的肥土,并许多五谷新酒。
【诗 128:3】 你妻子在你的内室,好像多结果子的葡萄树;你儿女围绕你的桌子,好像橄榄栽子。
【诗 128:4】 看哪,敬畏耶和华的人,必要这样蒙福!
【诗 128:5】 愿耶和华从锡安赐福给你;愿你一生一世看见耶路撒冷的好处。
【申 28:2】 你若听从耶和华你 神的话,这以下的福必追随你,临到你身上:
2.在世长寿
【箴 4:10】 我儿,你要听受我的言语,就必延年益寿。
3.得天上地上的福分
【创 27:28】 愿 神赐你天上的甘露、地上的肥土,并许多五谷新酒
H. 怎样孝敬父母
问题一:我们该如何孝敬父母.怎样善待父母 把我以前的回答发到这里。
孝顺两个字做到不容易
1.经济上不要让他们有负担,要主动询问,父母不太可能用钱向子女开口的。你要主动询问。
2.老年人在儿女成家后,容易孤独,要多抽出时间看他们,陪他们。到家后不要让老人操心做饭,最好你买了菜去,如果去了还要老人做饭买菜,你就别去。如果实在离得远也必须定期打电话,比如三天五天,固定下来,别说没时间,如果说没时间打电话说明父母在你心里不重要。
3,遇到急事要顺着他们,即使他们要求不合理,也暂时答应,然后找合适机会化解或者说清楚,不要硬顶,不然容易出事。
4.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棘手的问题,不要轻易对父母讲,他们会很着急,吃睡不好。而且没有更多的办法。。。除非他们可以帮到你。
5对待双方父母要平等,不要有明显的不同。
6及时尽孝,不要想尽孝,老人不在了。哭都没地方。、
7,。以孝顺你父母的心来礼敬天下父母。
8 ,尽自己的孝道,不要强求别人。如果有兄弟姊妹你只可以提醒,但是不能强迫他们。
9.父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你可以婉言提醒,但是你没有权利指责父母。你尽你的儿女道。他们尽他们的父母道。
10.如果你有子女,一定要养成他们尽好孝道,不要把儿女当爹娘供养,这样乱了次序,就会招来灾祸。你孝顺父母,儿女就孝顺你,因为儿女都看着呢,如果你不孝,指望儿女孝顺,没这个道理。
尽好你的孝道,父母不在了 你也不会有太多遗憾。。
说了不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相信你会做的很好。
顶礼我们的父母及普天下的所有父母。。。
问题二:怎样孝敬父母? 1
始终抱着感恩父母的心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我们一定要对父母抱着感恩的心,去孝敬他们,这不是闭着眼睛,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不管他们做了什么错事,是怎么样不对,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很多不是的父母,我们还是要尊敬他们;不是尊敬、同意他们的错误,而是尊敬他这个人。我们可以不同意他的错误,可以在他的错误问题上和他们去谈,去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对他的态度是要尊敬的。没有他们就没有你,始终抱着感恩的心去看待他们。
2
用心去对待父母
讲到孝敬父母,基本上,最重要的不是你为父母做什么,而是你跟父母的关系如何?有很多人虽然为父母是做了很多的事,但是跟父母的关系并不好。有些人说:“我怎么不孝顺,每个月给他寄钱,还不孝顺?”我有个朋友,他每一个礼拜天都去看他的父母,请他的父母吃一顿饭。在今日的深圳,很难得了,一般人哪里做得到!能够做到这样子的儿子已经要给他举起大姆指了,但是呢,有一次他们这样的饭局,我刚好也在那家酒楼用餐,就过去打了个招呼,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他这件事做得对,但是他并没有用心在做。为什么呢?因为我看到他对他父母的态度,他只是公事化的在做他该做的,一点都没有借这个时间跟他父母建立一个亲密关系的意思――没有亲近的交谈,没有轻松的气氛,更没有家人聚会的温暖,给人一种清楚的感觉:好了,我做了我该做的,然后咱们各过各的,下星期再见吧。
3
你要成为主角了
很多人不能够孝敬父母,是因为他这个人没有独立。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离开父母。离开父母不是说你不理父母了,从此宣告独立,再也不听父母的话了。离开父母,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我们要独立的活着,要为自己的一切负责任,要做一个成熟的人。
很多的人就是结了婚、生了孩子,都没有离开父母。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独立,他的经济没有独立,情感没有独立,他很多事情都没有独立;他只要一看到他妈妈,他就变成三岁小孩啦。自己都做父母了,还是独立不了。不独立你怎么孝敬父母?很难的!他觉得好多事情都是天经地义的,觉得父母就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还是要照顾我的,因为从小他们就是照顾我的嘛。
如果你不知道你已经长大了,你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人了,你很难孝敬父母。你很难会想到说,现在轮到我了,所以,这个也是常常会拦阻我们孝敬父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4
父母已经老了
父母不再是超人了。已经老了。很多人不能够孝敬父母,是他对父母有着一种不实际的盼望。我们小的时候都认为我们的父母是超人,小孩子吵架的时候,常会这样讲:“我爸爸比你爸爸厉害。”但等到我们慢慢长大就知道,其实父母不是超人,父母是非常有限的人。而如果我们还有像对一个超人那样的期盼,就让我们对父母常常有很多、很大的不满,不管父母改进了多少,我们都觉得还不够。
我认识一些人就是这样子的,对他的父母可凶了,我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子对待你的父母呢?”他跟我说:“噢,你不知道!”就开始讲他父母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他讲的有一些是有道理的。但是,很多时候我发现,其实是他对着父母的要求太高了,他的父母根本不可能满足他这样那样的要求。要知道,父母是人呀,他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金钱有限,他的什么都有限,他怎么能那样无限的满足你呢?但是有许多的儿女就因为父母没有满足他,他心里就很气呀,从“气”开始跟父母的关系不好,这样下去,就越来越不好。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对父母的期盼,合理不合理。
现在很多人,一个礼拜要为自己花很多钱,要吃好的,要穿好的,要看电影,又要逛街买东西......随便买一双球鞋的钱,在农村的人可以活一个月了。
我们如果不懂得感恩,就算父母给......>>
问题三:怎样孝敬父母(初二政治)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向上,让父母高兴。
孝敬父母需要付出,我们可能付出时间,付出感情,付出体力,甚至委屈自己......但孝敬父母收获的是甜蜜。
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问题四:现在的年轻人怎么孝敬父母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义务!诗经、尔雅中》说:“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意思就是说,要尽心赡养侍奉父母,尊敬爱护老人“顺”,就是要顺从,依老人的意愿行事,主要指在养老方式、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方面,也可以说,“顺”是“孝”的具体体现。 子女是父母生养,从出生开始,喂养抚育,洗浆补订,生病时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难治之病,情愿舍命换儿安;稍长,教给基本生活能力,供给读书,关心其成长,永不停歇。父母对子女付出的爱,是一生一世,可谓:亲情无价,骨肉情深。而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远是负着债的。 子女对父母尽孝道,是一种基本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孝是天经地义的人类本性。孝的真谛是:“报本思源、尊重生命、图谋发展”。 父母生前应做到:“尊重关爱,顺从意愿,不亏吃住,衣洁保暖,病有所医”。让父母“活得自尊”、“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活得有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父母的过错,应柔和、细声进行劝谏,耐心温和地指出,决不能对父母进行粗暴的训斥和指责,更不能恶意地讥讽。
问题五:百善孝为先怎么孝敬父母尊敬父母 孝敬父母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对父母尊重,但尊重不是盲目的顺从。如果父母的那些行为错误了,我们也可以指出来。
孝子贤孙就是孝顺父母的有德行的孩子。
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父母给了我们来到世间的机会,父母哺育我们长大成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该报答的就是父母。
青年人不孝敬父母极大可能是因为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在这个时候的青年往往都对自己的父母表现出不耐烦。对父母发脾气。
而另一种是因为有些人结婚后,婆媳关系不好。男方惧怕自己的老婆,所以对父母逃避。这也是一种不孝顺。
问题六:该怎样孝顺父母? 一、应当记念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们知道作父母的,无论是贫是富,是智是愚,也不管是飞黄腾达,或是一生潦倒,他们在养育儿女方面都一样地含辛茹苦,花费了一生宝贵的精力。从十月怀胎到婴儿呱呱落地,无不为生养儿女花尽心思,操劳过度。为了将儿女拉扯成人,父母吃苦受罪从来没有一声怨言。儿女的衣食住行无不时刻牵挂着父母的心。在我们中间年轻的弟兄姊妹,也有为人父母的,你们会深切地体验到:养育儿女实在不容易!所以说,父母的养育之恩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
我们的生命是神籍着父母赐给我们的,所以我们当记念父母的生育之恩。提前5:4说:“若寡妇有儿女,或有孙子、孙女,便叫他们先在自己家中守着行孝,报答亲恩,因为这在神面前是可悦纳的。”
然而世上有许多的儿女长大后,常常忘记父母的哺育之恩,不顾念亲情,对父母采取打骂、虐待、遗弃的态度,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玷污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旧约”《出埃及记》2章17节:“咒骂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新约时代保罗在《罗马书》1章30-31节也说“他们是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保罗不但教导作丈夫和作妻子的应该怎样相片,也劝戒作儿女的该如何对待父母,这也是我们当今教会面对的巨大挑战。
所以,我们孝敬父母首先要记念父母的生养之恩,让主恩典不断地激励我们,更新我们对父母之爱的回应,从而产生敬老之情,使一辈子为养育我们而受尽劳苦的父母,能得到安慰和满足。
二、听从和顺从父母:
当前大多数青年人都推崇“个性张扬”,让他们“听从”或“顺从”父母都很困难。自从神创造人以来,这成为一个问题。当初神赐给人类自由意志时,人们选择了“不听从”神的话,始祖亚当和夏娃的行为使整个世界陷在罪中,从那一天起,这种行为影响着每一个人,人类背逆神堕落之后,“不听从”变成一个严重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今世代,一些作儿女的,不听从父母的劝告,赌博、汹酒、早恋、偷窃、逃学……整天无所事事,不服父母管教。作父母的遇上这种情况是最可怜、最悲哀的。
神是在教导儿女对待父母的态度时说“戏笑父亲、藐视而不听从母亲的,他的眼睛必为谷中的乌鸦啄出来,为鹰雏所吃”(箴言30:17)这些话告诫我们不听从和孝敬父母是神所憎恶的,为天地所不容,神的话真叫人胆战心惊。我们实在要敬畏神,听从他的教训。《以弗所书》6章1节:“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使徒保罗在《歌罗西书》3章20节说得更清楚:“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他还说:因为你们现在是基督徒,在基督里有了新的智慧,不要错昧无知,不再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所以“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又要将你们的的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弗4:22~23)后面又说得更明确:“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弗4:31~32)。
总之,儿女要听从父母的理由是因为我们在基督里的地位,我们是在主里面的人,我们的生命不再发球自己,而是用主耶稣基督的宝血买赎回来的,所以,我们要荣耀神。在主里面听从父母,也就是在真理里听从父母,真孝还包括劝谏。《圣经》说:“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提前5:1)。“不可严责”就是要求人在劝责中有爱有敬。
古人......>>
问题七:孝敬父母,怎么写 20分 孝敬父母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其实,今天,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
我很孝敬父母,在家时,我坚持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向父母说一句问候的话.当节假日时,我就和父母谈谈心,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因为我妈妈工作的原因,我并没有多少时间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过生日时,我都会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份礼物,让他们开心。为了实现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在学校好好学习。当父母因工作繁忙时,我就自煮饭,做些家务活,以此来减轻父母的负担,父母生病时,像他们关心我一样,我会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端水送药,嘘寒问暖。当我和父母发生争吵时,我便会做出一些必要的让步,当自己做错事情或顶撞了父母后,我就会主动向他们承认错误道歉。时常会和父母在一起讲个笑话,说说我在学校的状况,让他们对我的学习放心。
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们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们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们再也不要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我们更不要对父母的艰辛付出和无限关爱,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怨气冲天。因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现在要行动起来,动一动手,搬一把椅子给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给父母痛饮;动一动口,说一句真诚温暖的话语给父母听听,解除他们的疲劳,驱散他们的心病。孝敬父母原来就这么简单。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让我的爸爸妈妈欣慰,高兴和快乐。我又何了而不为呢?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们应该用我们的优异成绩,我们的健康成长来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问题八:作为子女,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听父母的话,不仅要满足父母的物质需要,更要满足父母的精神需要。学习和工作之余常回家看看,陪伴在父母身边,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
问题九:学生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一、要听从父母的教诲,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二、帮助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有时身体不适,作子女应该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
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起居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功学习,努力向上。
五、随时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活动内容。有事在外必须向父母做好交待。要诚实,杜绝撒谎的行为,不在外面做违犯纪律的事。
六、外出时要和家长道别,回家时先向父母问好,吃饭时,先请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饭菜。
七、小学生不仅要孝敬父母,更要孝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放学回家先到祖父母房间问安,帮他们做一些点烟递茶的小事,给他们讲一些校园里的所见所闻,吃饭时,先扶他们入座,恭恭敬敬地递上碗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