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父母为什么总会用孝顺来道德绑架子女
孝敬父母本身没问题,甚至是优良美德,但同时孝顺确实被很多人拿来当做道德绑架的武器。中国的父母很多没有边界意识,打着为了你好的旗号,无视儿女拥有独立人格的事实,肆意干涉儿女私人生活空间,强加自己的意愿。这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一旦遭到反对,反对者就会被冠以不孝顺的罪名大加鞭笞。所以,孝顺这个词没有罪,真正毁了孝道的,是滥用孝顺要求别人,指责别人的人。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对于“道德绑架”的理解,社会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分别代表了“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
所谓的“道德绑架”,可能是在用圣人或超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补充内容:其实不是圣人的标准,圣人也不一定掏钱救助所有有困难的人,应该说用是超乎人类和说话人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如果做不到,就算是他眼中不道德的行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主要是源于群体思想觉悟低,资源分配不均匀所产生的不平衡心理。
比如,要求一个军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要求一个富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要求一个人代表团体去随机抽奖,如果抽不到就是损害了团体利益就要受谴责,这同样是道德绑架。“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的逻辑混乱。
观点一(保守主义):但是,如果一个人连道德底线都没达到,连道德义务都没尽到,用道德底线的标准、尽道德义务的要求对他进行道德判断就不仅不是道德绑架,相反是在捍卫作为一种“公共善”的道德。
观点二(自由主义):“道德”一词的存在,目的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与精神发展,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宽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于并高于法律,没有任何强制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对模糊的“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
且不论社会对“道德底线”和“道德临界点”的所在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线” 一词本身概念极其模糊,哪怕一个人跨越了“道德底线”,但凡他的行为还在法律范畴允许之内,其行为就可以被接纳和理解。仅有对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社会才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其行为为“错误”。
但在一般情况下用“个人道德标准”或是毫无明确定性的所谓的“社会道德标准(公共善)”,即“道德底线论”对没有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对“不给老弱病残让座”进行批判),从根本上即是“道德绑架”。所以,正因为“道德”本身并不存在“义务”属性,“道德义务”一词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本身不应存在。
❷ 有人说孝敬父母是一种道德绑架,为什么这么说
在中国家庭里,父母总是强调要孝顺父母。他们说的一定是对的。这些中国人的孝道是不是一种道德绑架?
观点3:标题邀请函中的问答太具挑战性了。如果你不注意,你就会被推上道德的舞台。不过,多亏了邀请,你必须回答!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是一个自然公正的问题。为什么古人增加了“父子孝顺”的前提条件?查阅资料发现,必须增加先决条件,因为历史上有许多因愚昧、孝顺而被钉在历史耻辱的例子,如明朝正德时期的宁王起义,抗日战争时期的父子汉奸,等等,父母在灌输顺从和孝道的同时,也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例如,岳武木、岳飞和他的儿子都是典型的孝子。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保家卫国时期,涌现了许多孝道模范人物,甚至全家人都为此作出了无私的贡献!
❸ 为什么说孝顺是一种道德绑架,这种说法会不会成为有些人不赡养父母的借口
中国的孝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快发展成为愚孝了,这是很不好的发展趋势。究其根本,就是一种道德绑架。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你的父母抚养了你,所以你必须留下来照顾他们,你不能去大城市追寻自己的梦想,因为父母需要你。这样的话我相信每个年轻人都听到过,我也是。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想去大城市闯一闯,但是我们家只有我一个孩子,所以理所当然的不被父母同意。再到快要结婚的时候,我的婚姻似乎成为了父母的,在他们的口中我要为了他们尽快结婚。
再有就是看到的很多因为赡养父母打官司的新闻。孝顺未必不是一种道德绑架。赡养父母是法律上的义务。若你从小到大被父母虐待,或者父母只生不养,等你有了经济能力,他们突然对你说,不养他们就是不孝,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没有尽一点责任的父母,大谈孝道,不是道德绑架又是什么?有很多父母并不能够称之为父母,就像明星毛晓彤的父亲,没有尽到责任却想要5000万的赡养费。这不是搞笑吗?
❹ 现代中国式的“孝顺”是否也算是一种道德绑架
现代中国式的“孝顺”就是一场道德绑架,在中国的传统观念当中一直信奉着“百善孝为先”,所以孝顺在中国的历史长河当中是被放在首要位置的,但是挣脱固有思想来看中国式“孝顺”,这就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陋习。其实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解决,如果选择了孝顺,那么自己将失去真爱,如果选择真爱将伤到父母的心。于是周边的人都会劝你放下自己的选择。顺从父母的意愿。这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因为现在讲究人人平等,父母和孩子是一样的,我们承认确实父母的养育之恩大过天,但是每一个人都有选择权利且权利平等,我们要孝顺,但绝对不是愚孝。在社会中我们不要用孝顺来定义善恶好坏,更不要用孝顺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
❺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对孩子道德绑架是不是错了
在我国孝顺是一种传统美德,但是我们身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用“孝顺”来道德绑架我们的孩子。孝顺本身没有错,但是子女也是一个独立、有自己思想的人,我们没有资格要求子女按照我们的要求、模板来成长、生活。
仿佛只有无条件地服从才能配得上我们的养育之恩,也只有百依百顺也能当得上孝顺两个字。不管我们说的是对还是错,是否违背了子女的意愿、是否践踏了子女的理想。身为子女,你都不能质疑,你必须听我的,因为我是你爸你妈,否则你就是不孝顺。
我们为人父母存在的价值,以及孩子的生命意义,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而幸福只和自己有关系。就像有的妈妈,在儿子结婚以后因为疼爱媳妇而吃醋,这不是没事找事吗?难道你儿子天天打媳妇你就高兴了吗?
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他有优点也有缺点,我希望我的儿子拥有独立的人格,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尊重孩子的生活方式,求同存异,是我们身为父母和孩子相处之道。
❻ 别拿“孝”来道德绑架我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弟”是儒家思想中的“仁”之根本。
这个“孝”字,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电视、报纸等新闻上常常会报导那些子女如何不孝顺,却鲜有站在子女的角度去评判父母的,当然虐童案件除外。
我们应该如何去尽孝?
我有一个朋友在跟我聊天时说出这么一句话:“我宁愿自己是一个孤儿!像孙悟空一样从石头里蹦出来该有多好!”为什么她会说出这样的话?
她从小就有个愿望,离家越远越好。大学她选择了离家有一天一夜车程的福建,毕业后她在厦门、江苏辗转,唯独不回浙江,再后来去了北京,在那待了四五年,直到现在。男朋友也找在北京,准备结婚,却在结婚时因为家庭压力而分手。分手后我们都以为她会回来,她始终选择待在北京。
那到底是什么让她这么讨厌自己的家?
她有一个好吃懒做的弟弟,一个重男轻女的母亲,一个不问世事的父亲。她最喜欢她父亲,因为父亲什么都由她,家里无论什么事,他父亲几乎都没投过否决票,有时候宽容得没有原则。她母亲就不一样了,每次打电话给她,从没关心过她的生活怎么样,身体怎么样,工作怎么样。总是没说几句就会说到钱上面去,说到弟弟读书要钱寄点学费回家,说到家里欠债寄点钱回来。说她没良心,老是待在外地,不管家里,家里还有个弟弟都不要了,不说他们二老,百年之后也不用她管,但是家里这个弟弟总要照顾吧。不管什么事都是围绕着她弟弟,家里造新房,她母亲就说了这房子是她弟弟的,她没份。她很争气,她不稀罕,所以她一直在外面漂,不回家,因为她没份啊!就连她喜欢的爸爸都说过令她心伤的话:“你的嫁妆家里是没办法了,你要自己存钱置办嫁妆。你弟弟结婚还要十几万呢,我们要给他备着!”她问我,为什么她弟弟结婚就是理所当然的,而她结婚却要自己想办法。
她和他男朋友俩在北京奋斗了四五年,所有一切都靠他们自己,从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这次结婚也想自己存钱结婚。她男朋友用自己存的钱买了一辆车给她,她跟她妈说这就是聘礼,而她妈却说这怎么能算,这车是他们俩都用的到的。然后她妈说了要衣服钱几万,她说她不买衣服,她妈又说要收聘金到时候还要打黄金给男方,她说他也不要,他们俩什么都不要,就简简单单结婚就好了,她妈就在电话里开骂,于是她泣不成声……她男朋友就在身边,拿过电话对她妈说:“阿姨,这婚我们是结不成了。”就因为这事,后来他们分手了,不是不爱,是没法结婚。
是不是全部听从家里都就是孝?总是寄钱回家就是孝?因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就是天大的恩赐,所以我们不允许对父母有半点忤逆?可是父母在给我们生命的时候有征求过我们的意见吗?有些或许只是一次意外就让我们来到了这世界。有些父母养育子女并非真的爱子女,有时候就像养猪一样,喂饱了以后卖个好价钱,或者为了以后可以无止境的索取。我为这些子女感到可悲。
新闻上常常有很感人的事迹:贫困山区哪个姐姐为了让弟弟有书读而退学,在该读书的年纪去打工赚钱供弟弟上学。这类新闻一直在宣扬一种不平等的爱,让大家看了都觉得好感人,姐姐好伟大。我的这位朋友的母亲也老拿电视上这些来说她,你看人家姐姐对弟弟多好,多么无私多么伟大。可是为什么退学的永远是姐姐?即便姐姐成绩很好,为了弟弟还是放弃了学业,放弃了自己的前途。其实这些姐姐也是放弃了自己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可能她们都没有那种要为自己活的觉悟,觉得让给弟弟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些重男轻女思想有时候已深入人们骨髓。而那些想追求平等民主的姐姐如果不牺牲自己,恐怕要被骂自私自利,淹没在大家的口水之中了。
孔子的“孝”,我觉得太局限了,我们要孝顺父母,但也不能“愚孝”,圣人都有错,父母就一定都是对的吗?错了我们也应该指出来。不要让孝字道德绑架了我们。
❼ 山东一女子花2万元买新手机送父母!“孝顺”在我国是不是一种道德绑架
孝顺父母并不是道德绑架,而是因为子女明白父母养大自己是特别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所以当大家有了一定的赚钱能力之后,都想要给父母带来一些惊喜。大家会觉得孝顺父母是子女应当做的事情,所以他们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父母。
当大家看到的这个女子给父母买新手机的时候,也觉得这个女孩子特别孝顺。但是每个人的经济能力都不一样,所以每个子女表达爱的方式也不一样。所以说大家在孝顺父母的时候,也可以选择父母能够接受的方法,同时也不要超出自己的经济范围。因为这样做可能也会让父母觉得有一些不开心,同时还会担心孩子是否有足够的生活费。
❽ 中国式的“孝顺”是不是一种道德绑架
个人认为已经成了道德绑架的一种。
很少人能接受“孩子和父母平等”但父母确实只是孩子法律上的监护人。这一点我就想说说我们家,我们家是提倡“孩子和父母平等”的家庭。虽然不被老人接受,因为我奶奶就是那种传统思想,我经常叫我爸妈名字,她就会说你干嘛这样叫不礼貌之类的话。但是我爸妈认为在家庭关系之中,大家都是平等的关系,怎么样相处舒服就怎么样来。
像现在大多数家庭,子女一定要按照父母制定的路线才是“正确”的,你活着活着就不是自己了。
谈孝顺,理解上就是赡养父母尽心尽力,遵从父母意志。假如你遵从了父母,你的自主不就没了嘛!让你不去外地工作,不让你去更远的地方上大学。这时候,你是选择遵从还是反抗呢!像这种家庭,是我都要选择反抗了。但凡独立了,父母叫你乖一点,你还不是当面一套背着一套?
有个故事:一个家庭里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自己有套房子,小儿子跟父母住一起。结果从父亲走了之后,大儿子一直惦记家里的两套房产,一套为了给父亲下葬买了,剩下一套大一点的房子。这时候,大儿子就开始一直惦记这套大房子了,装模作样的带着母亲有时候去吃吃饭,实际就是想套路母亲将房子卖了,一分完钱就啥事也不管。但事实上呢,大儿子自己有套大房子,从来没主动的说过接母亲过去住。小儿子一直尽心尽力照顾母亲,却有时候被这个母亲捞不到好。而且大儿子甚少给钱拿到家里。你说小儿子很孝顺了吧!但他的母亲就是觉得大儿子好。我想说这样的母亲小儿子还能继续孝顺她,也是辛苦小儿子了。
现在的社会,在孝顺这个问题上,真的不能盲目,应该有你自己的主见。就好像有时候你做再多事情,却被一个什么都没做的抢去了风头。我想说:孝顺真的是道德绑架太严重了。
❾ 中国式的“孝顺”是不是一种道德绑架
中国式孝顺到底是不是道德的绑架呢?我觉得有绑架的成分,也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当然也有很多父母是理解孩子的并不会拿自己长辈的身份去要求孩子怎样。下面我就从中国式孝顺是道德的绑架这样方面来对问题进行分析:
因为“孝顺”,我们错过的太多失去的太多,尊重父母理解父母长辈是理所应当的,但请不要加上顺从这个意思!
❿ 为什么有些人说孝敬父母是道德绑架呢
孝敬父母本身没问来题,甚至是优良源美德,但同时孝顺确实被很多人拿来当做道德绑架的武器。中国的父母很多没有边界意识,打着为了你好的旗号,无视儿女拥有独立人格的事实,肆意干涉儿女私人生活空间,强加自己的意愿。这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一旦遭到反对,反对者就会被冠以不孝顺的罪名大加鞭笞。所以,孝顺这个词没有罪,真正毁了孝道的,是滥用孝顺要求别人,指责别人的人。
就像公车上霸占别人座位的无赖,打着让座是美德,你不给我让就是缺德的旗号耍无赖。
我们对父母付出,是源于爱和尊重。如果有人说因为他们是长辈,无论他们怎样,小辈都该孝顺。恭喜你,活捉装B绑架犯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