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生娘娘

重阳节生娘娘

发布时间:2022-09-23 07:47:42

① 妈祖娘娘的传说及由来!

妈祖传说流传较广的当推林清标的《敕封天后志》。这一书是在《天妃显圣录》基础上增删编纂而成的,该书全录有天后神蹼图说四十九种,每个故事都配有绘图。

故事题材涉及各个方面,其中妈祖庇护历代文武官员履行出差的居多。此后各地妈祖宫庙编绘圣迹图,蔚然成风。或绘于妈祖庙堂两壁,或绘于绢纸装裱成轴张挂殿堂中,供人观赏膜拜。

其绘画的形式多种多样,风格各异,内容则常以《敕封天后志》所辑录的传说为蓝本。而与文人编辑的妈祖故事相比,广泛流传在福建沿海地区的妈祖民间传说。

情节更多曲折,故事更为完整,形象更为生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它们既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反映了各阶层信仰妈祖的不同心态,是妈祖神话传说中的精华。

清乾隆年间林清标编辑《敕封天后志》记载的有49种,其中头15则是妈祖在世的传说。《天妃显圣录》记载的则为16则,内容大同小异。

主要是有关拯救海难,降伏妖怪,祛病救人,除水患、祈雨等方面造福人民的故事和传说。有些虽近于神奇怪诞,但反映了妈祖在世时以慈悲为怀。

除恶扬善,乐于助人,互助互爱,济世救人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莆田市文化部门正式编辑出版了《妈祖的传说》一书。

收入了妈祖故事传说(详见目录)林默出世等50篇,由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妈祖传说系口头文化,在流传中变异很大,讲故事的老人年事已高,应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1)重阳节生娘娘扩展阅读:

乾隆拜妈祖的故事

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南下游江南,特意到了福建省莆田境内。因为他早就听人说湄洲岛的妈祖庙的神女有灵有信,神女对他成为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心里觉得非见见妈祖圣像不可,便决定和随行太监小张子,亲自去湄洲岛妈祖庙瞻仰。

这天下午,天气很热,也没有风。乾隆和太监来到莆田县文甲村渡口,江上一直没有任何船只,直到日落西下,还不见一只船影。两人本来已经走得脚酸腰痛,此时饥肠辘辘的,那小太监牢骚满腹,说:“万岁爷贵为天下之主,何必为一尊地方菩萨,受此劳苦呢?”

乾隆听后很生气地说:“我们既然来了,当然得上岛走一趟。如果妈祖以虚名惑众,寡人定要拆除神庙,砸毁其金身!”乾隆刚刚说完,只见海面漂来一只小船,船头坐着一位老渔翁,船尾立着一个小姑娘,生得很俊俏,象仙姑一样,头顶发式如一道顺风帆,帆边别着数枚五彩贝壳。

上身穿白纱裙,下配水火鞋,鞋头镶着一束浪花图。统治者本来就是一些好色之徒,皇帝犹为甚者,乾隆皇帝自然也不离外,看见这个渔姑后,如同喝了五斗酒,两颗眼珠一直盯着那女子的隐秘处,恨不能立即把那女子据为已有,他是皇帝,有什么办不到的?

可是,他现在是微服私访,身边只有一个小太监,那种呼风唤雨的本事却施展不出来了,一个皇帝也如同一个地痞流氓一样望着月中的嫦娥想入菲菲罢了,除非有一只天鹅老死了,在那水池中腐烂,被癞蛤蟆碰上,当然能美美的饱餐一顿,也不枉癞蛤蟆做了一个美梦。

站在旁边的小太监,看见皇帝那个色迷心窍的样子,于是轻轻地拉了拉他的衣裳角,示意主子不要露出马脚。然后,小太监放开他那母鸡声,对那摆渡的老艄公大叫道:“请施个方便,渡我们上岛,以免误了时辰,事后自当厚谢!”

老艄公听了后,摸了把胡子说:“我父女两人,专门在这里接引过往客官,只是今天天气炎热,过渡人客不多,所以晚出来了,两位客官一定久等了,快请上船吧!”乾隆皇帝还在注视着那渔女,企图找出这渔女与他的成群嫔妃有何不同。

可那女子并没有正面看他一眼,一双玉手握着木桨,注视着大海。小太监不得不把主子拉了一把,扯上船来。渔翁摇橹,渔女掌舵,向湄洲岛划去,没有想到,船刚到海中,忽然哗啦一声,一阵风过后,那小小的渡船便在波涛上颠簸起来。

这突然的变故,可把这皇帝老倌的幻想抛到了这大海之中了,不说占有这渔女,怕要与这渔女一起到鱼腹中去做夫妻梦了!想到此,那双脚一软,那对只在情人面前跪过的膝盖竟与那硬邦邦的船板接吻了。那小太监当然对美色早失去了功能,但这种功能却转发到了权力、金钱上了。

当然给皇帝做狗,总比给那些官僚做狗要荣耀些吧。但如今怕做狗都不可能了,主仆两人倒在一起,只有在这时,才丧失了尊卑,等级!渔翁与渔女却安然无恙,一边划船,一边谈笑风生。渔翁见这两位客官惊慌得那个样子。

于是安慰道:“客官不必惊惶,这小船来往有妈祖保佑,逢凶能化吉,请两位客官放心,保你万无一失!”乾隆听了,觉得自己是九五之尊,天帝的儿子,在这女子面前,即使她是神女,也绝不能丧失了尊严,想到此,便壮着胆,站了起来。

那双一直盯着渔女的眼睛才在船舱中发现了供奉的一尊神像,那神像面貌装束,与那掌舵的渔女差不多,不同的是渔女身着白纱裙,而神像却着的是红裙子。一个皇帝的心态自然与地痞流氓的心态是不同的,同时与那些狗官也不会一样的。

在神圣面前,他虽然是九五之尊,也自觉得渺小了许多,那双膝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此时他当然不是向情人求欢,而是真心崇拜神圣。然而,不知怎么回事,他那双膝却对准了掌舵的渔女,可那渔女却把身子一侧,他那头正好对着渔女的屁股。

其实,这渔女虽然面貌装束与妈祖的面貌装束一模一样。但,她并不是妈祖,却是妈祖的侍女兰兰,她在普陀山修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终成正果,可人世间已经过了数百年了,生生死死竟是数十代了,改朝换代。

那些自封为上帝的儿子的人们,清廉的也好,荒淫无耻的也好,残暴的也好,宽容的也好,都如同走马灯似的,在人间世匆匆而过。又一个狂妄的人世间皇帝--乾隆出现了,妈祖当然知道他的前世究竟是谁,正因为她知道这一“天机”。

所以,妈祖才决定派兰兰与千里眼一起去超渡乾隆诚心向佛,以佛心治理国家,做一个好皇帝。于是,兰兰与金将军千里眼化装成父女来接乾隆皇帝,趁机超渡他。兰兰却没有想到,一个天下人崇拜的至圣至明的“天子”也是一个好色之徒。

所以,她鄙视地转过了身--因为她没有妈祖那种神力,来推测弘历的前世,假如她知道的话,她一定会爱屋及乌,也许不会来鄙视他的。乾隆皇帝就面对着渔女的屁股,双手合什,祈祷道:“神女在上,赐朕平安,若能如愿,自当厚报!”

乾隆的诚心祷告,终于打动了妈祖,转眼之间便风平浪静,小船平稳地渡过了海峡。船停靠湄洲码头。乾隆主动要请老渔翁陪他游妈祖庙。他虽只请老渔翁,自然渔女也会一同游览的,他也就趁机好仔细观察一下,这渔女究竟是不是神女?

老渔翁见客官一再邀请,不好再推脱,只得陪同客官一游。渔女在前带路,乾隆与老渔翁紧紧随着渔女,来到了妈祖庙。弘历抬头一望那妈祖神像竟是如此的威严,而从那威严中对他又透出了一种亲切感--他真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

他不由自主地大跨两步,走到莆团前,从太监手中接过一锭银子,放在了那“功德箱”上,因为那“功德箱”的进入孔太小,那银子无论如何放不进去的,然后,那双腿便跪了下去。站在旁边的尼姑手拿起敲罄的木椎,当乾隆叩一次头,她就敲响一次。

因为施主给的银两多,所以这尼姑也就特别卖力气,把那罄敲得特别响。罄声就在这小小的妈祖庙里回响,恰好此时是酉时,庙宇后面的钟也敲响了,钟声自然就压倒了罄声。乾隆在妈祖像前三跪九拜毕,才依依不舍地走出庙宇,真是一步三回头。

他在脑海中总想从他的那些嫔妃中找出一位与妈祖圣像相似的面孔。太监见主子的异样举动,真有点莫明其妙的,他不得不来把乾隆拉走。那渔女见这皇帝老倌竟如此的反常,她想到:为什么龙女自己不亲自来超渡他,却要派她来的原因,她不由得把那美丽的小嘴瘪了一下。

然后,才对乾隆嫣然一笑。“老渔夫”虽然根基深厚,他一样不明白这个中的来龙去脉--龙女总不好得带着人间皇帝来朝拜自己嘛!太阳已经西下了,乾隆不得不再次请求渔翁父女划船送他们回去。在回去的船上,乾隆再把掌舵的渔女与那妈祖神像一比较。

显然,这渔女虽然与妈祖长得很相似,但缺乏妈祖神像那种威严感,当然这渔女选进宫中,做一个才人,自然是别有韵味的。当他再把目光从渔女身上转向渔翁时,于是好奇地问道:“为何妈祖神女如此灵验呢?”

渔翁回答道:“行船的人,心中有妈祖,精神也就集中,临危不慌,自然无难无灾,神女因此灵验!”渔翁重新把客官送到文甲村渡口。乾隆主仆两人上岸后,再回头一看,那船与渔翁父女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留下的却是一派无边无际的大海。

海中的湄洲岛--妈祖庙中的妈祖圣像占据了整个天空。乾隆站在那里却产生了一股莫明其妙的惆怅,他这九五之尊也黯然丧神。然而,他一捏手,那手中却有一个贝壳,他便顺手拢进了他的长袖。回到旅馆,当小张子给他去准备茶水时,他重新从袖中拿出来。

这贝壳并没有啥奇特处,他用手把它搬开,一股奇香扑鼻而来,一看里面是一粒药丸,他毫不犹豫地把它送进了口中。再看那手中的贝壳却不见了。他慢慢地咀爵着药丸,眼前又出现了妈祖那庄严肃穆的圣像……那头上点缀着五彩贝壳的渔女,对他一瘪嘴,最动他心魄的是那嫣然一笑。

“皇上,请饮茶!”乾隆才从想入菲菲中回过神,接过小张子递到他手边的茶杯,呷了一小口和着仙药咽了下去。弘历凭着神女送他的这粒仙药,在位六十年,活了八十岁。撇开他荒淫的一面,他确实还是一位好皇帝,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到了晚年,主动地把皇位让给了他的儿子嘉庆。

乾隆回到北京,心念妈祖的恩德,岂敢失言,立即挥毫,写下四字--“海不扬波”,命人做成金匾,派太监送往湄洲妈祖庙供奉,弘扬妈祖功德。同时,命一宫中画师与太监一起去湄洲妈祖庙把妈祖的圣像描摹回来,供奉在宫中,使他每天都能看上一眼妈祖。

乾隆的子孙,给妈祖的封赠达到了极点,咸丰皇帝封妈祖为“天后”,封字长达64字:“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潭覃海宇恬波宜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普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

从此,妈祖由一个地域性的民间偶像,到达了与上帝平起平坐的地位。直到清末,近一千年间,各个朝代对妈祖的封号多达四十余次。自此,人们心中早已遗忘了那些各种各样的男海神,只知道女海神--妈祖。

② 重阳节的传说和哪个人物有关

重阳节的传说,和东汉汝南人桓景有关。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内均的《续齐谐记》:汝南容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2)重阳节生娘娘扩展阅读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九九”与“久久”同音,正如曹丕所说“宜于长久”,与人们希望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人生追求相一致,自然与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相契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把重阳节作为表达敬老孝亲感情的节日,自在情理之中。

在陕西不少地方,重阳节这一天有吃长寿面的习俗,还要把第一碗长寿面给家中的老人先吃,又细又长的长寿面表达了人们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重阳庙会上,还有给家里老人、长辈买过冬衣物的传统。在山西,有的地方,重阳节还要请戏班子连唱五天大戏,内容多为敬老、孝亲,以愉悦老人。

正因为此,2012年,我国政府规定,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把重阳节的敬老孝亲习俗再次凸显出来,大力弘扬。

③ “送子娘娘”和“顺天圣母”,究竟谁才是主管生育的

大家听名字应该就知道,送子娘娘是主管生育的。现在有的人结婚很长时间也没有孩子,他们就会去庙子烧香拜一拜送子娘娘,祈求能早日有一个自己的宝宝。

因此,陈静谷成为救死扶伤、保护胎儿、保护人民的“妇幼之神”的化身,成为闽浙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女神佛。陈静谷成为民间传说中的送子女神。后来,更多关于送子女神的传说被信仰者不断的神话,不断的推崇。直到现在,很多结婚之后不孕不育的人都去庙里烧香拜送子娘娘,祈求能给自己带来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宝宝。

④ 佛教问题,注生娘娘是否为送子观音。

不是,送子观音原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的第三个女儿,名叫妙善。楚庄王为大女儿妙清、二女儿妙音、分别选文、武状元为婿,又打算为三女儿妙善招一位夫婿进宫,以继承王位。妙善从小吃斋信佛,根本不愿成婚,一心想削发为尼。楚庄王施之家法,妙善宁死不从。

楚庄王怒气之下,命她饮剑自刎。但剑在她的脖子上,不仅没有伤害她,反而自断成上千节。十恶不赦狠心的父亲又下令把她闷死,让她的灵魂意外下了地狱。掌管地狱的阎罗王好心却又使她在南海普陀山复活(普陀山在浙江省杭州湾外的东海中),复活时站在普陀山一水池中的莲花上。终于妙善在普陀山修成佛。

(4)重阳节生娘娘扩展阅读

送子娘娘,又作送生娘娘、注子娘娘等,从字面解释就是“送人子嗣”的女神,是道教神。相貌端庄慈祥,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灾难。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送子娘娘。

又经典记载"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送子娘娘。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送子娘娘。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送子娘娘。便得离痴。"

来源

封神榜

俗称(注生妈)其来历出自《封神传》。

姜子牙奉玉皇大帝之命,封三仙岛之云霄、琼霄、碧霄职掌混元金斗( 产盆之意),专擅先后之天,举凡诸侯天子、贵贱愚贤,落地先从金斗转劫。云霄、琼霄、碧霄在封神传中合称三姑,又称三仙童子,乃通天教主的门徒,今人称为注生娘娘其实就是三合一的称法。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女诗人。《花蕊夫人宫词》作者。五代时号“花蕊夫人”者,前后有两人。

在中国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关于花蕊夫人的美丽传说。传说很久以前,后蜀国王孟后主的妃子花蕊夫人很喜欢芙蓉花,孟后主就为美丽的花蕊夫人在城里城外种满了芙蓉花。不久,宋朝军队打进后蜀国,孟后主投降了,花蕊夫人也被俘虏了。

宋朝皇帝赵匡胤见花蕊夫人十分美丽,便收她作了自己的妃子,可花蕊夫人十分讨厌他。花蕊夫人被送宋宫但不忘故主,绘孟昶画像私挂奉祀。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拿出孟后主的画像流泪诉说思念之情。

此事被宋太祖入宫看见追问,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说“所挂张仙,送子之神,蜀人皆如”,幸未追究。送子之神,于是从宫中传到民间,到了晚清年代,把张仙男身像改花蕊女身像,花蕊夫人也又被尊为送子娘娘了。

后来赵匡胤还是知道此事,逼迫花蕊夫人交出画像,花蕊夫人至死不从,赵匡胤一怒之下杀死了她。花蕊夫人倒下了,鲜血染红了院中的芙蓉花。人们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尊她为芙蓉花神。

陈靖姑

注生娘娘,俗称“注生妈”,又作“送子娘娘”、陈夫人、临水夫人、顺天圣母。在中国有些地区称之为“送子娘娘”,是闽南、台湾一带最受尊奉的生育之神,主管妇女的怀孕、生产,是许多不孕妇女或怀孕妇女的信仰寄托。

据说朝廷曾封她为都天镇国显应崇福顺意大奶夫人、顺懿夫人等。各种典籍都说陈夫人为福建人,名叫陈靖姑,或陈进故,但有关她的家世,却又有不同的说法。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陈靖姑是唐朝人,祖居福州府罗源县,她的父亲在朝廷官拜户部郎中,母亲葛氏。

陈靖姑有个兄长叫陈二相,另外还有个义兄叫人,村里人只好立庙奉祀,每年重阳节要买童男童女二人供祭大蛇。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观音燕萨赴群仙会后回南海,途中见福州恶气冲天,知有妖孽为害,于是决心派神人前去除害。

她剪一指甲,化作金光一道,直透葛氏之腹,葛氏感孕,在唐大历年间甲寅岁(774年)正月十五寅时生下陈靖姑。陈靖姑生下来时,“瑞气祥光罩体,异香绕闼,金鼓声若有群仙护送而进者,因讳进姑”。陈靖姑十七岁的时候,带剑斩杀为害一方的毒蛇,除掉了长期危害百姓的妖怪。陈靖姑立了大功,这事传到了朝廷,唐惠宗封她为“顺懿夫人”。

注生娘娘的造像,多是左手执簿本,右手持笔,象征其记录家家户户子嗣之事 。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注生娘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送子观音

⑤ 九月九日的传说,水母娘娘的来历

摘要 中国古代有一个不成为的规矩,只要是独立的行当,都会认一个名人做祖师爷,保佑生意兴隆,日子平安。

⑥ 重阳节可以生孩子吗

重阳节是可以生孩子的,生孩子是没有什么忌讳的,什么时间都可以生孩子的,所以不要忌讳那些特殊的日子。

⑦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故事

重阳节的来历故事:
东汉安帝年间,宫中身怀六甲的李娘娘受闫氏所害,逃至洛阳以西伏牛山以南的重阳店。恰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生下一女,取名重阳女。李娘娘历尽艰辛,慢慢把重阳女养大成人。谁知一年秋天,此地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村里的百姓和李娘娘都未能幸免。李娘娘临终前,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重阳女,并把安帝赠送的玉佩传给女儿,让她找机会状告闫氏,为她讨回公道。

李娘娘死后,重阳女到处拜师学艺,立志斩除瘟魔,为母报仇。一位道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动,精心传授剑法,并密告瘟魔的四个弱点:一怕红色,二怕酒气,三怕刺激气味,四怕高声,让重阳女来年九月九日瘟魔重现时见机行事,为民除害。第二年九月九日这天,重阳女组织附近的百姓登上云彩山,女的头上插红茱萸,茱萸果为红色,叶子散发出一种怪味,男的喝菊花酒,瘟魔一出现就齐声高喊:“铲除瘟魔,天下太平”。瘟魔见到红色,闻到酒气和怪味,听到喊声,缩成一团,重阳女一剑将瘟魔刺死。从此重阳店一带百姓安居乐业,健康长寿。

此事传至京城,安帝派宦官前来视察,见到了重阳女和玉佩,报知安帝。安帝召重阳女进京相见,父女拥抱大哭一场。后安帝贬黜闫氏,专门为李娘娘修了娘娘庙,封重阳女为重阳公主。安帝要留重阳女在宫中,重阳公主以母亲葬在重阳、逢节要去祭奠为由,执意回到重阳店生活。但每年九月九日前后,都要带上菊花、茱萸和菊花酒、茱萸酒回京城一次,孝敬父王,顺便把当地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民俗传入宫中。

重阳公主生在重阳,长在重阳,又在重阳结婚、生子,百岁而亡。当地群众为重阳公主修了重阳道观,年年重阳节前来朝拜。

⑧ 送子娘娘的来源

花蕊夫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女诗人。《花蕊夫人宫词》作者。五代时号“花蕊夫人”者,前后有两人。
在汉族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关于花蕊夫人的美丽传说。传说很久以前,后蜀国王孟后主的妃子花蕊夫人很喜欢芙蓉花,孟后主就为美丽的花蕊夫人在城里城外种满了芙蓉花。不久,宋朝军队打进后蜀国,孟后主投降了,花蕊夫人也被俘虏了。宋朝皇帝赵匡胤见花蕊夫人十分美丽,便收她作了自己的妃子,可花蕊夫人十分讨厌他。花蕊夫人被送宋宫但不忘故主,绘孟昶画像私挂奉祀。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拿出孟后主的画像流泪诉说思念之情。
此事被宋太祖入宫看见追问,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说“所挂张仙,送子之神,蜀人皆如”,幸未追究。送子之神,于是从宫中传到汉族民间,到了晚清年代,把张仙男身像改花蕊女身像,花蕊夫人也又被尊为送子娘娘了。
后来赵匡胤还是知道此事,逼迫花蕊夫人交出画像,花蕊夫人至死不从,赵匡胤一怒之下杀死了她。花蕊夫人倒下了,鲜血染红了院中的芙蓉花。人们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尊她为芙蓉花神。 注生娘娘,俗称“注生妈”,又作“送子娘娘”、陈夫人、临水夫人、顺天圣母。在中国有些地区称之为“送子娘娘”,是闽南、台湾一带最受尊奉的生育之神,主管妇女的怀孕、生产,是许多不孕妇女或怀孕妇女的信仰寄托。
据说朝廷曾封她为都天镇国显应崇福顺意大奶夫人、顺懿夫人等。各种典籍都说陈夫人为福建人,名叫陈靖姑,或陈进故,但有关她的家世,却又有不同的说法。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陈靖姑是唐朝人,祖居福州府罗源县,她的父亲在朝廷官拜户部郎中,母亲葛氏。陈靖姑有个兄长叫陈二相,另外还有个义兄叫人,村里人只好立庙奉祀,每年重阳节要买童男童女二人供祭大蛇。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观音燕萨赴群仙会后回南海,途中见福州恶气冲天,知有妖孽为害,于是决心派神人前去除害。她剪一指甲,化作金光一道,直透葛氏之腹,葛氏感孕,在唐大历年间甲寅岁(774年)正月十五寅时生下陈靖姑。陈靖姑生下来时,“瑞气祥光罩体,异香绕闼,金鼓声若有群仙护送而进者,因讳进姑”。陈靖姑十七岁的时候,带剑斩杀为害一方的毒蛇,除掉了长期危害百姓的妖怪。陈靖姑立了大功,这事传到了朝廷,唐惠宗封她为“顺懿夫人”。
注生娘娘的造像,多是左手执簿本,右手持笔,象征其记录家家户户子嗣之事 。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生娘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幼儿园重阳节爱老活动教案 浏览:519
老人退休金儿子有全继承 浏览:193
老人家看到脏东西怎么办 浏览:380
老人家喝植物蛋白粉多久才有效 浏览:530
农民征用土地养老金没下来怎么办 浏览:705
沈阳哪里买老人拐杖 浏览:699
老人左眼出血看不见什么情况 浏览:543
四位长寿人 浏览:276
长寿晏家新冠 浏览:483
老年人做了血栓手术吗 浏览:947
养老金计算到角分元 浏览:175
中人退休工资少 浏览:238
我国男女退休金计发标准 浏览:833
老年大学大观园分校 浏览:801
从长寿到洛碛怎么去啊 浏览:600
农村养老保险有丧葬费补贴吗 浏览:708
老人家又什么大便不出来 浏览:432
哪里看驾驶体检照片 浏览:488
深圳社保退休工资算法 浏览:858
老年大学哪里办的最好 浏览: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