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顺故事的真人真事

孝顺故事的真人真事

发布时间:2025-07-27 06:26:35

1. 关于窦娥的故事

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

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发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1)孝顺故事的真人真事扩展阅读

窦娥是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的主人公,是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她的性格善良而刚强,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最初,窦娥只是一个发誓信守孝顺、贞节等封建伦理纲常的妇女,但残酷的现实把她推向深渊。先是流氓恶棍张驴儿对她进行逼婚,后遭官府的酷刑,在同邪恶势力的斗争中,她的反抗性格急剧发展,由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到毫不犹豫地进行坚决的斗争。

在法场上,她对天地鬼神发出了惊心动魄的控诉,实际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否定,突出地表现了她不可征服的反抗精神。

窦娥是元朝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冤》中的一个人物。《窦娥冤》写一个孤苦无依的妇女窦娥,遭受无辜陷害,反被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窦娥的冤情无处伸张,愤怒得指天骂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还临死发出誓愿:她的鲜血要溅在刑场的白绫上,六月天飘起漫天大雪,当地亢旱三年。

2. 有关家庭中发生的亲情的故事真事作文450字

一个人不能缺少家人,那就是不能缺少人与家人的亲情,亲情是多么伟大的呀!
亲情可以使人无私的奉献一切;亲情能使人温暖;世界千千万万的感人故事里都寻在着亲情,其中,在最近的一个真人真事里的亲情故事切使我难以忘怀。
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抛弃了他们母子两。母亲含着艰辛的把儿子养大成人,儿子也不辜负母亲对他的爱,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著名的北京大学。虽然日子不怎么富有,但是却开心的过着。不幸,母亲患上了重病,面临着生命的危险,于是,儿子把她送去广州的一所医院里诊治,在诊治中也话了不少的钱,那都是热心肠的人捐助的。可是,母亲的病情却没有好转,她想;在死之前能回到故乡看一看,然儿,她的故乡便是四川,广州与四川的距离相当遥远。可是,儿子为了能完成母亲的心愿,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在严寒的冬天里,他骑着三轮车从四川骑到广州,在途中,他许多天已没有吃东西,加上天气寒冷,手带着一双手套,他当时心里只想着去载母亲回故乡,根本没有顾着自己,好不容易,儿子终于花了二十多天的时间骑到母亲的身边。当儿子来到母亲身边时,儿子装出一副开心的笑容面对母亲,因为,他不希望母亲知道他的处境,不希望母亲为他担心。可是,作为母亲的她,又怎么会不知道呢?母亲关心的叫儿子快把手套拆下,她是不会做上车的,但是,儿子坚决不把手套拆开,因为,他手里已经收伤了,长时间骑着自行车,手破损了,积血已把手套粘住了,要拆开手套并不容易。此时的那一刻,母亲已流下了串珠似的眼泪,一滴滴流下。


从上面的一个事例,使我深深感受亲情的存在。

虽然父亲离开了他们母子,但他们母子相依为命,对方都能为对方牺牲,这才显示出他们母子之间珍贵的亲情。

3. 孝的真人真事 文章

孝为世间做人本,淫为堕落地狱根。 在于世间做人,有人的原则,修行是超脱世间却不离世间,对于世间的因果,不孝是最可怕的,但愿这个故事可以让大家更好的孝顺父母,勤加精进,早成正觉!

我的外公是个苦命人,自己的一生是忙碌的,直到外婆下嫁给他,二人辛苦一生,用自己的勤劳盖起了一栋大房子,还有几亩田,外婆有四个孩子,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我有两个舅舅,一个姨妈,姨妈和妈妈是早就嫁出去的了,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嫁出去的女儿是不能分父母的家产的,于是,外公外婆一生积攒的财产就是我两个舅舅的!

我两个舅舅本来兄弟关系是很好的,可是应验了一句话,“亲兄弟明算帐”自从我两个舅舅讨了媳妇后家里不在那么平静,两个舅妈都是要强的女人,特别会“持家有道,容不得一点吃亏的地方”,家里的明争暗斗已经屡见不鲜,外婆和外婆经常和我说心里话,觉得对于两个女人的事感觉到很难过。 特别是在三年前分家后,我的小舅舅得到房子,大舅舅得到了土地,事情开始明显了!

两个舅舅以养家钱不好挣为由每个月只给外公和外婆80块的生活费用,水电不用出钱,粮食是自己种的,外婆和外公身体不是很好,要吃药,一个月才那么点生活费如何过日子??? 好在外公是个老厨子,还有人请去做菜,每个月还有几百元的收入,否则早就喝西北风了。 大舅妈认为外公外婆偏心,向着小舅舅一家,在背后不知道骂了多少,大舅是个怕老婆的人,也跟着不理外公外婆,见了面招呼也不打一个,最夸张的是已经三年了,大舅妈始终不来见外公外婆一次,即使是生病了也不管!

因果是不昧的,老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因果就是这么玄妙,大舅舅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可是,家里却不得安宁,兄妹两人有点水火不容,经常打架,而且还为抢吃的玩的争的厉害,大舅还欠了很多债,老实说,是怎么来的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日子就这样过着,他的儿子很“了得” 有一次“大舅打他,他就大叫,杀人啦杀人啦” 让很多邻居破门而入,大舅顿时脸上无光,(说实话,他儿子已经14岁了,我感觉有点像讨债的 )

小舅嘛也好不到那里,小舅有一个女儿,一直想要一个儿子,可怀了两次,显示是男孩,却都流产了,为此,小舅妈不知道有多难过,几年来,走了很多寺庙,什么都拜,只为了求一个儿子,但却不能如愿。

我学佛,两个舅舅都知道,大舅舅经常让我去给他念经求佛给他转运,我和他说“我念多少要你去求才行啊,你不去求佛(父母)去求一块石膏干什么?” 他说不懂,我给他说因果,他说只要能尽快让他发财就好。 小舅舅找我给他求子,我告诉他求子你要去求观世音菩萨(外婆),我又不是,怎么给你嘛? 我把当时正在看的佛教电视剧《观音老母》给舅舅看,末了,舅舅似乎知道了点什么,跟我要了一本《地藏菩萨本愿经》和《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学习读诵。

孝是世间第一善,行此行者,当得世间一切善神恭敬亦得佛菩萨赞叹,为人可以没有钱,没有身份地位,没有一切一切,但是绝对不能没有孝!

佛教里地藏菩萨是表大孝,我们大家学孝,地藏菩萨是最开心的,我写的这个小故事里面的因果可能不“可怕”,但是最好不要有不孝的行为,大家一起学习孝顺吧!

4. 求现代的关于孝顺的故事,100字左右就行,要6个

历届中国感动人物山西女孩孟佩杰被评为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她孝顺母亲的事迹不仅感动中国,也感动天下人的心。当养父走后,在她八岁的时候养母又生病瘫痪在床,伺候照料养母的重任就压在她稚嫩的身上。而她的养母由于对生活失去信心准备自杀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小佩杰发现了,哭唤着把妈妈从死亡的阴影中拉回,使妈妈放弃自杀念头鼓起重新生活的勇气与女儿相依为命。八岁的小佩杰既要给妈妈做饭洗衣端屎倒尿,又要跑步到学校上课学习,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直到考进大学山西省临汾师院。孟佩杰上大学再把瘫痪在床的妈妈领到山西省临汾师院附近租屋伺候照料,四千多个日日夜夜伺候照料瘫痪在床养母,感动的妈妈泪如雨下,妈妈亲口说出“虽然我是养母,但是她比亲生的女儿都好!”,孟佩杰12年如一日照顾养母的故事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感动了天下父母,也感动了天地人。

5. 令人感动的的关于儿童的事迹

感动人物:申春玲 年龄:12 事迹:供4个大学生哥哥 内容:1994年6月,失去丈夫的春玲的母亲带着申春玲姐弟从山东范泽龙周集来到加祥县后申庄。春玲的继父申树平是一个木匠,为人忠老实。继父上有70多岁的二老,下有四个正在读书的儿子。其中大儿子申建国在西安交大读书,其它三个儿子在县里读高中。 尽管家庭...负担很重,但继父有一门高超的木工手艺,再加上一家人勤俭节约, 生活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于春玲母子三人的到来,继父全家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或许因为家中没有女孩的缘故,爷爷、奶奶、继父都对小春玲疼爱有加, 哥哥们更是亲热地叫她小玲铛。小春玲到继父家时,早已经过了上学的年龄,可是由于父亲去世,她只能失学在家。继父知道后二话不说,拿钱给她上了学。家里本来就有四个孩子上学,再加上小春玲,继父的肩上又增添了一份负担。 好在继父勤快,农闲时间常跟镇上的建筑队外出施工赚些外快,总算能对付家里的支出。 小春玲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第一学期就考了个全年级第三名。 除了学习,她还包下了部分家务活,一有空闲,就帮几个哥哥洗脏衣服, 帮继父抬木头、拉锯,继父逢人就夸:我这辈子有福气,天上掉下个好女儿! 然而,快乐的时光转眼即逝,一场横祸从天而降。 1995外初夏,继父在一次施工队中从三楼摔了下来,瘫痪在床。一根大梁倒下了,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断绝了,而且为给继父治病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看着瘫在床上的病父,二哥申建军率先提出辍学,父亲坚决不同意,因为他和老三马上就要高考了,他的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老三、老四也要求辍学,好挑起家庭的重担。 正在哥哥们相争不让、继父左右为难之时, 小春玲却提出由自己辍学,帮妈妈支撑起这个家。 继父流泪了,爷爷、奶奶也不停地抹泪。继父沉痛说:玲儿,爹对不住你, 你的几个哥哥读了这么多年书,现在放弃可惜了,只能委屈你了--- 三个哥哥也紧紧握住小妹的手,并在父亲床前共同许下诺言: 不论以后谁考上大学小妹的这份恩情要加倍偿还。 可刚刚走出磨难的春玲母亲却承不住再一次的灾难打击。 她从医生口中得知,丈夫很可能终身瘫痪在床, 她对这个家彻底失去了信心,更惧怕自已挑起这副沉重的担子,决定带着小儿离家出走。 任春玲如何哀求,如何劝止,母亲还是在继父受伤三个月后离开了危难的家。 母亲走了,家里的支柱又断了一根,爷爷、奶奶成天抹泪, 继父唉声叹气,哥哥们心中更是怕恐不安。家里又陷入一片泪雨纷飞中。村里的人们也好心地劝慰春玲: 「这里没有你任何亲人了,你也回范泽你姥姥家吧,要不,你会受一辈子苦的!」 小春玲坚定地摇摇头:「不,我不能走,俺娘走了俺不能再丢下这个家。」小春玲把哥哥们叫到继父的床前,一字一句地保证道: 「爹,娘走了,是娘没良心;我不会走,我要留下来陪你们共渡难关, 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亲生女儿。」这一年,申春玲年仅12岁。 【只要哥哥们有出息了,就是小妹有出息了】 小春玲说到做到,她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农活和家务,和真正的家庭妇女一样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为整个家庭精打细算地过日了。小春玲知道,这个家要想好起来,首先得让继父好起来,所以,在繁忙的农活之余,她一刻也没有停止为继父治病。 1996年盛夏,由于天气炎热,继父的病情加重, 小春玲决定带他去济宁市住院治疗。安顿好家里的事,她拉着板车上路了。80多公里的路程她足足走了两天一夜,走到目的地时,她的脚磨破了,肩也肿得老高。 在医院为了节省住宿费,春玲住在医院的自行车棚里, 看车的老大爷以为她是讨饭的乞丐,几次往外撵她。 小春玲只好实话实说,老人深受感动, 不仅把她睡觉用的板车放在最里边还专门为她找了一顶蚊帐。 在春玲的精心照顾下,继父的病情得到了稳定,她又拉着继父走回了家乡。 刚回到家就赶上了麦收。哥哥们都在上学,爷爷奶奶只能帮着做做饭或捆麦子, 7亩多地的麦子只能*春玲一个人。为了抢收,好连续几天都睡在地里, 累得实在支撑不住了,就趴在麦跺上睡一会儿,醒来以后接着再割。 由于心急,再加上过度劳累,小春玲的嘴上起了水泡,手脚也磨出了血。 她真有些支撑不住了,可剩下的两亩麦子怎么办?这些都是全家人的口粮啊!她急得禁不住在麦地里失声痛哭起来,哭声引来了乡亲们, 大伙对她同情不已,七手八脚帮她割完了麦子。这次艰难的麦收,换来了全家的粮食,二哥在高考中也取得了巨大的丰收, 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同济大学录取。手捧着二哥的录取通知书,小春玲似乎忘记了自已的劳累,高兴地跳着、喊着。 望着又黑又瘦的小妹,落榜的三哥申建文不由地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自责地说: 我对不起小妹,她为我们受了这么多苦,可我却----说着痛哭起来。 小春玲慌了,拉住三哥的手,劝道 :「哥,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你别灰心!」 小妹的话让申建文更是惭愧不已,他表示不复读了,留在家里帮妹妹。 春玲执意不肯,她哭着问三哥:我受苦受累不就是让你们好好上学吗 ? 哥哥们有出息了,就是我有出息了,你怎么就想不通呢! 三哥终于听从了妹妹了劝说,也决定复读,二哥去上海读书的日子越来越近。3000元的学杂费压得全家人喘不过气来。 无奈之际,小春玲想到了卖血。第一次去血站,因年龄太小,医生不给抽;第二次去,她虚报了年龄才被允许抽200CC血。当她拿到400元"营养费"时,脸上的愁容仍没有散去。她知道,这 400元钱对于3000元的学费只不是杯水车薪。 于是,她第三天又一次来到血站。这一次,医生说什么都不给抽了。 情急之下,小春玲向医生下跪讲述了卖血的原因。 医生沉默良久,才叹了口气说: 好吧,就这一次,以后可别再来了;你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位好心的医生象征性地给她抽了少量的血,并从自已的口袋里掏出钱,凑了700元钱给了小春玲。小春玲感动得直掉泪。 回到家,春玲如数把钱交给了继父,继父忙问她从哪来这么多钱。 小春玲撒谎说是借的。细心的二哥却从她那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的脸上明白了一切。 他抓住小妹的手看了又看,又从她兜里掏了两张卖血的收据,全家人都惊呆了! 可是,这些钱还远远不够学费的一半,继父决定卖掉一块老宅地基, 爷爷奶奶也决定把他们准备打寿棺的三棵大杨树卖掉。继父不同意,两位老人执意说:「小玲子为了咱这个家拼了命了,我们还要那棺材干啥。」 在全家人的努力下,二哥、三哥的学费总算凑齐了。为了让二哥申建军体体面面地去上大学,小春玲连续几个晚上没休息, 给哥哥缝制了新棉被和新布鞋。监行前,春玲去车站送二哥,她说: 「二哥,咱家虽穷,但有志气,你一定好好学习,别担心家里, 你在外面也别苦了自已,需要钱尽管来信给家里说,俺给你操办。」 申建军再也忍不住了,他把小妹紧紧地搂在怀里,感动得泪流满面---- 【你们可以忘了我,但不能忘了你们的妹妹】 哥哥们上学走了,小春玲开始盘算着怎么赚钱给继父治病,为哥哥们缴来年的学费。 起初,她也想着跟村里的女孩子们外出打工,可家里的三个老人没人照顾,她只能在家想办法。冥思苦想后,她决定种棉花到富。 种棉花与种其它农作物不一样,管理起来不仅费事,而且喷洒农药也很危险, 可小春玲却在心里盘算着一年下来种棉花大约可收入八九千元,就毫不犹豫地开始忙乎起来。她雄心勃勃地种起了棉花,可不久,鲁西南地区的棉花全部遭受到棉铃虫的袭击。这可急坏了小春玲,身材没有棉花高的她赶紧背着20多公斤重的药桶在棉田里喷洒农药。 她听人说,中午最热的时候,除虫最有效。她就挑中午阳光最强的时候打药,炙热的太阳

阅读全文

与孝顺故事的真人真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父母时常唠叨的话有哪些 浏览:481
父母心胸窄小怎么办 浏览:206
社区小型养老机构 浏览:140
广州退休人员涨工资2016年新政策 浏览:133
70岁突然晕倒怎么回事 浏览:56
香港老年人礼物 浏览:807
老年人隐匿性乳腺肿癌 浏览:45
养老护理专业工作包括什么 浏览:246
淘金的老人是什么影片 浏览:739
父母不同意高中留学怎么办 浏览:262
养生类有哪些仪器 浏览:584
武汉社保最低标准缴纳后退休拿多少钱 浏览:308
桂林补交养老保险 浏览:871
雁栖镇敬老院 浏览:431
武汉的退休金有多少 浏览:305
入职体检尿检一般会查什么 浏览:61
父母跪拜礼是多少 浏览:173
16年退休工资调整文件河南省 浏览:596
征集孝敬小故事100到20O字 浏览:824
养老院专护提供哪些服务 浏览: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