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重阳节回娘家好不好
好啊!重阳节也是老人节,回家看望老人是孝顺!
② 重阳节有祭祖的习惯吗
重阳节有祭祖的习惯。
在《易经》中,九代表“阳”,两九相重,每年到了这一天,各版地的老人经常会组织登高权,赏菊,吃重阳糕等活动,庆祝节日。九九蕴含长长久久的意思,所以从秦朝起就流行祭祖活动,一直延续到现今。所以,重阳节也是中国四大传统祭祀节日之一,并且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2)老家重阳节扩展阅读
除了重阳节,中国其它祭祖的三大节日:
1、 除夕
除夕俗称大年三十,是合家欢聚的重要日子,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除夕之前家家户户清扫屋舍,迎祖宗回家过年,除夕到来之前,家谱、祖宗牌位供奉,并摆放贡品果酥等。有的地方还杀猪宰羊,祭祀天神地神,烧三炷香祈福,给祖先、诸神拜年。
2、清明节
清明节每年的4月5号,大约始于周代,距离现在已经2500多年的历史了,清明节目前大家主要风俗习惯扫墓祭祖、踏青郊游。
3、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民间传统节日。每年的7月14或者15日,与上元节、下元节统称为“三元”。7月14日左右,夏秋交替时,恰恰是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这天地狱之门开启,已故的先祖可趁机回家团圆。因此各地普遍有祭祖、放河灯等风俗习惯。
③ 重阳节可以回娘家吗 重阳节为什么不能回娘家
每个地来区习俗不同,比如源滕县一带,女儿可以回家,但是嫁出去三年之内的闺女不能回娘家,三年以后,可以年年的重阳节回娘家,但是三年内这天不能回。
不过这只是当地的风俗习惯而已,要是老家没有这个风俗的话,就是可以回娘家的,毕竟重阳节又被称为“敬老节”,可以在重阳节回家孝顺父母,表表孝心。
(3)老家重阳节扩展阅读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遍插茱萸、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每到九九重阳这一日,各地都有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的活动。
④ 重阳节不能在娘家过吗
看地来区而言,有的地方重阳节自回娘家是忌讳,有的地方则没有这个忌讳,但是有时候入乡随俗也没办法。
如果没有这个忌讳可以回娘家看看,帮助老人干干活,尽点孝心。重阳节是老人节,回娘家看看可以慰藉年老的父母。但是有些地方的习俗是重阳不能回娘家。在重阳节这天,忌讳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否则会给婆婆带来灾难。有谓: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
(4)老家重阳节扩展阅读: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因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⑤ 哪些地方有过重阳节的风俗,我们老家怎么好象没有
重阳节一般是长江以南各省通常过的节日,北方有少数省也有这种习俗,像山东,南方是湖南,湖北和福建等地有这种习俗。
⑥ 重阳节,你给远在老家的父母打过电话吗
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无论我在何地,都会给父母去电话问安,关心父母的起居生活情况,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今年的重阳节是2013年10月13日,星期日。我一定会提前赶回与父母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⑦ 重阳节是不是不能回娘家
看地区而言,有的地方重阳节回娘家是忌讳,有的地方则没有这个忌讳,但是有时候入乡版随俗也没办权法。
民间俗话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滕县一带,女儿可以回家来,但是嫁出去三年之内的闺女不能回娘家,这天不能回娘家。
三年以后,可以年年的重阳节回娘家,但是三年内你这天不能回。这只是当地的风俗习惯而已,要是您的老家没有这个风俗的话,就是可以回娘家的,毕竟重阳节又被称为“敬老节”,可以在重阳节回家孝顺父母,表表孝心。
(7)老家重阳节扩展阅读
没有这个忌讳可以回娘家看看,帮助老人干干活,尽点孝心。重阳节是老人节,回娘家看看可以慰藉年老的父母。但是有些地方的习俗是重阳不能回娘家。在重阳节这天,忌讳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否则会给婆婆带来灾难。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因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