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退休养老金怎么算出来的
退休养老金计算方法如下:
退休后每月退休金=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养老金加过渡性养老金。
1、每月基础养老金:
金额=(职工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除以2乘以缴费年限乘以1%;
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职工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本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
基础养老金与缴费年限成正比。缴费越长,待遇越高。假如A、B两人,每年缴费水平(缴费指数)相同,A累计缴费20年,B缴费40年,则B的基础养老金是A的2倍。基础养老金与本人综合缴费水平(历年缴费指数的平均值)成正相关,但是不成正比。
2、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
金额=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50岁退休按195个月;55岁退休按170个月;60岁退休按139个月);
个人账户存储额,主要来源于历年8%的个人缴费及其利息;这个“计发月数”只是用来计算退休第一年养老金的,与实际发放月数无关,实际会终身发放。
3、每月过渡性养老金:
金额=职工本人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乘以视同缴费年限乘以1.4%。
养老金领取计算方法: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若是退休人员死亡的,其法定继承人可以继承个人账户养老金,但不得继承基础养老金。
综上所述,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注释】参加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员,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实际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满15年以上的,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方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贰』 退休金的计发基数是怎么算的
退休工资发放标准是按照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和来进行计算的。基础养老金=(职工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而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2%。计算公式为: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
4、过渡性调节金以当地现行标准为基数,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计发。2015年及以后退休的,不再发给过渡性调节金。
领取养老金的条件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国家和地区的政策规定,以下是一般情况下领取养老金的基本条件:
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领取养老金的首要条件是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退休年龄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是在60岁到65岁之间。
2.缴费满足规定年限:除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外,还需要满足缴费的规定年限才能领取养老金。这个年限也是因国家和地区而异的,一般情况下需要缴纳一定年限的养老保险费用。
3.符合国籍和身份要求:通常只有本国公民或合法居民才能领取养老金,具体要求也需要结合当地政策来看。
综上所述是小编对退休金的计发基数是怎么算的做出的相关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八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第十九条
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叁』 2024年上海市退休金是怎么计算的
上海市退休金的计算方式主要基于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具体计算方法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员、不同地区的政策会影响最终的退休金标准。
1. 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是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给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 = (退休时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2 × 缴费年限 × 1%。
2.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根据参保人员退休时其个人账户储存额计算出来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是根据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测算出来的一个假定的指标。
3. 过渡性养老金:对于以前个人账户积累较少、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参保人员,退休后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还会发放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发放办法按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具体制定的办法执行。
养老金的领取条件为: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干部年满55周岁,女性工人年满50周岁,特殊工种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退休后,每月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需要注意的是,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无法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其个人账户储存额将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退休工资的组成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这两部分共同构成退休人员的月基本退休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