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社工有退休金吗
法律分析:视具体情况而定。社工有缴纳社保,且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就有退休金;反之则没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㈡ 社区干部退休待遇
社区一般干部肯定是没有编制的,但没有编制不等于就没有工资,企业员工都是没有编制的,但退休后一样有退休工资。
社区干部一般是指社区两委干部,即社区党支部委员和居委会委员,在我们这,一般有七人,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为一人,党支部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各一人,还有支部委员和居委会委员四人,有些是兼任支部委员和居委会委员。
在我所在的地区,以上社区干部都是有工资发放的,主要分为两部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基本工资每月只有1000多元至2000元不等,根据职务来确定,书记、主任一个档次,副书记、副主任一个档次,其他支委、居委一个档次。绩效工资根据考核情况来发放,每月进行一次考核。绩效工资有市级绩效工资,区级绩效工资以及村级绩效工资,其中村级绩效有1500元左右,是其中最重要的,三级绩效工资都拿满的话都有2000多元,如果考核较差,就会扣除村级绩效,那绩效工资就只有不到1000元了。
社区干部有工资,所以就会按照规定缴纳社保。缴纳社保超过15年,在退休的时候就可以拿退休工资。不过社区干部因为基本工资比较低,所以缴纳社保的基数比较小,退休工资也不会太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社区干部按照5年一届的话,要任满三届才能缴纳15年的社保。如果中途没有被选上,那么所缴的社保可能就会中断。这就需要落选社区干部自行按照灵活就业人员去缴纳,或者自己找一份能够缴纳社保的工作。这样在退休后突然有一份退休工资。
有部分社区干部,主要是书记、主任,落选之后不再担任社区干部,但仍会被社区聘用为监督委员会成员,每月可以发放3000元的工资,但一般只能担任一届。可能有些社区干部,在到退休年龄之后,社区会每月发放一两百元的补贴,这也可以算作是退休工资的补充。
现在社区干部工资的发放越来越规范,也有一些消息说,社区干部以后要参照事业编制人员来发放相应的工资,这对社区干部来说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我们这边社区干部的工资相对来说还是可以的,也缴纳社保,但很多地方的社区干部工资特别低,也不缴纳社保,退休可能就没有保障。但相信,社区虽然不是政府机关,是自治组织,但社区干部作为基层治理的一线人员,其管理、福利待遇的会越来越规范,以后退休待遇也会越来越好。
㈢ 社区工作者退休后的待遇
社区工作者退休是按照事业单位待遇退休。社区一般干部,没编制,退休后工资,主要是本社区的集体经济状况。社区干部主要分为:两主干、两委成员和普通干部,其中两主干的收入由民政部门承担,两委成员和普通工作人员由社区自行承担。各社区经济状况不同,两委成员如果一旦被选举成功,那就意味着自行下岗。他们的待遇由社区负担,如果社区经济状况比较好,对于干够一定年限的两委成员退休之后是享有一定待遇的,具体主要看社区经济能力。普通社区工作人员退休以后没有待遇,社区如果经济好,会给社区居民缴纳养老保险,是他们的收入主要。
一、退休的条件:
1、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3、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
二、退休的程序:
1、申报人准备好身份证、户口本、照片及申报退休的相关材料;
2、申请人向所在单位、申报,企业存在的去企业、失业人员去辖区就业局申报;
3、企业、就业局向当地人社部门申报;
4、合格后、档案转入当地社保局、社保局负责核定待遇;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第一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