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父母教育孩子应具有什么样素质

父母教育孩子应具有什么样素质

发布时间:2023-03-29 15:30:54

『壹』 父母该怎样有素质的对子女进行教育

针对这个问题,我能说,一百对父母有一百种方法,甚至是两百种。我觉得只要你是父母,对这个答案不会产生任何疑问。别说是一百对父母了,就是一个家庭里面,夫妻双方,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经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分歧。夫妻双方都是觉得自己的方法科学可行,对孩子大有益处,认为应该坚持采用这种方法,有素质地对子女进行教育,然而,这种想法未必能够得到配偶的支持,因为她还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呢!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仅代表个人意见,欢迎大家一起来切磋切磋。

那么如何在陪伴孩子的路上,正确地培养孩子这些优秀品质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孩子的模仿和学习能力是最强大的,你的身体力行会让孩子自己感悟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而通过这个途径培养出来的品质,终身受用,不易改变。

『贰』 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该必备哪些素养呢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父母需要具备的素质也是非常多的,首先,我们不能够对孩子进行辱骂,一个经常性骂人的父母是没有任何素质的,而且也是很容易会导致孩子学习随意骂人的这种行为。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能够对孩子进行殴打,家长对孩子进行殴打必然是会导致孩子学习到一些暴力的行为,会导致孩子非常的讨厌自己的父母。

三、总结。

父母的教育观念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父母给孩子的生活环境也是会影响到孩子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教育方式,一定要正确的去面对着自己的孩子,用爱去感化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效果会更加的好。

『叁』 父母该怎样有素质得对子女进行教育

要对孩子说明道理,这样做错的原因,不要对孩子大吵大闹,要有耐心对孩子进行教育。

『肆』 父母要重点培养孩子的五种品质

我们做父母的都认为,对我们的宝宝来说,有五种品质需要来培养投入它们都包括(耐心,信任,自信心,责任感和投入)这对宝宝的后天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父母要重点培养孩子的五种品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做为家长应该认为,对孩子来说,“信任、耐心、责任感、自信心、投入”是最重要的五种品质。后天的培养对这些品质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任

对他人有基本的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其他品质特性得以发挥的基础。如果孩子对他人没有信任,那么他在自信心的形成和与他人建立交往关系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体验到很多痛苦。对现在渐渐长大的孩子来说,建立信任感的有效方法就是多给他一些关注。随着孩子身体和智力的发育,他已经不满足于吃吃喝喝单纯的一些事情,他开始产生独立的思想和行为。父母要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多给予关注。孩子的性格各异。如果父母的行为模式符合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对父母的信任就会多一些,表现出来就是对父母的依恋多一些,反之亦然。

耐心

那些耐性好、忍受力好的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要比其他孩子多。单纯的孩子还没建立自己的行为模式,他是一个默默的观察者,今天父母做事的习惯就是明天他做事的标准。如果父母做事无规律,你能期待孩子做事井井有条吗?你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交谈帮助孩子认识问题,培养耐心。孩子虽然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已经能明白你表达的意思。不要认为和孩子交流没有意义,其实他能听懂。孩子还没有建立时间观念,因此让他们学会耐心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比如说,你正在收拾乱七八糟的玩具、书本等杂物,孩子却要出去玩,这个时候你不要说“等10分钟”。你要告诉他“等我把玩具全部放到玩具箱才出去”。孩子会看着你把玩具一个个放到箱子里,而不是缠着你要出去玩。

责任感

做一件事情有始有终是责任感的基本体现。事实上,在你还没有察觉时,孩子已经开始观察和学习责任感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很多妈妈认为孩子会越帮越忙,自己5分钟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半个小时都做不好,所以不让孩子做事情。其实你不妨变通一下。如果时间特别紧张的话,可以选择让孩子做最简单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你自己做。但是,如果不想要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就千万不要做一个万事包办的妈妈。孩子小的时候,可以让他把小纸头递给爸爸,大一些时让他收拾自己的玩具。这些都是小事,但对培养孩子责任感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自信心

让孩子建立自信心最好的途径就是让他独立完成适合其年龄特点的一些事情。注意刚开始尽量让他做简单的事情,孩子做不好太复杂的事情,连续的挫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到了合适的年龄,试着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孩子小时非常依赖父母,等他逐渐长大,父母要一步步放开约束,让他为自己作主。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要像放风筝一样,逐渐放松手中的线,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感觉他人的感受

知觉他人的感受是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基础。拥有成功人际关系的关键是了解他人的感受,然后做出适当的回应。3岁以前的孩子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他们只能从自身出发感受世界。虽然孩子还没有知觉他人感受的能力,但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这种感受。父母可以重复讲述他人的感受给他听,慢慢地他就会了解别人的感受了。

作为父母,也许你不能给孩子富裕,不能给他英俊和美丽,但是你能给他一个成功的人生。如果你能够从小事做起,给他信心、耐心、责任感、自信心、感觉他人的感受的品质,那你就给了他一个成功的人生。

拓展内容: 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的方法

一、如何孩子的道德品质。

生活中每当发现孩子道德品质方面的某些毛病时,常常听到父母埋怨孩子的声音,而很少听到哪位父母引咎自责的。这实际是不公平的。人的道德品质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形成的。

人之初,只能从前辈那里承袭形态、结构、神经活动、某些机能的遗传素质,而道德品质,情感、意志、性格是不可能通过遗传获得的。幼儿在一岁左右开始观察周围世界,模仿家里人的表情、举动,呀呀学语,有时也开始有某些简单的好与坏的认识,但不完全是自觉的。大约到了三四岁,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能初步用语育将自己所看到和记住的事物表述出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这时起孩子开始有了道德感。因此,道德品质的教育就应该从这时抓起。儿童时代也应该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发展的启蒙时代。

儿童时代的道德品质教育,首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量的逐渐积累过程。道德品质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变化,都是儿童在生活、游戏的活动中,天长日久、由金变到质变的发展结果。因此,儿童道德品质教育要从具体事情抓起,重视孩子道德品质表现的第一次,好的要及时表扬,不好的要及时批评帮助。这时的教育方式要适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及时进行生动活拨的学榜样活动,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

加深孩子对父母的敬重感是孩子接受道德要求的驱动力。孩子对父母越敬重,就越愿意接受家长的要求。这种敬重感一方面来自父母的模范行为,越是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丰富知识的父母,越能获得孩子的敬重,这是最有实际效能的教育力量,另一方面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爱主要表现在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尊重和激发孩子的自尊心和进取心。这是一种情感投资,会使孩子产生听从教育的心理效应。相反,粗暴对待孩子,没收玩具,罚站等,不仅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使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疏远,造成嫉恨、任性、自私等心理伤痕。

陶冶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方法。陶冶,就是利用孩子周围的环境,潜移欺化地影响孩子。道德品质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道德知识的说教,简单赞成或禁止上,而是通过家长、老师的情操、风度、谈吐、表情,以及房间的陈设,活动的环境和玩具等,使这些本来不自觉的教育因素发挥教育作用。陶冶之所以有教育力量,是因为它通过情感这个渠道影响着儿童,引起儿童欢乐、满意的情感体验。例如,孩子年龄小,常表现以自我为中心,不友好、撒泼打滚等任性的举动,有时也能认识到这样不对,但这时如有人同情他,甚至还可以得到平时得不到东西,就会使任性成为一种满足孩子个人要求的手段。有些家长对孩子采取强制约束、讽刺奚落或放任的态度,这样会使孩子的任性特点凝固起来,产生防卫心理。实践证明,在小朋友中间树立模范榜样的方法是进行陶冶的好方法。通过启发孩子认识自己,引导他与小朋友相比,就会学着“样子”去做,从而促使儿童道德品质教育由受家长支配的被动式向由孩子动机支配的自觉性转化。

二、孩子常见问题。

1、孩子爱看电视怎么办?

与孩子沟通看电视的好处和坏处,和孩子协商每周看几次电视,每次看多长时间,协商完毕家长帮助严格执行,形成良好的习惯。有时特殊情况也可通融,灵活处理。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少看电视,那父母应帮助孩子有更多的活动获得生活、玩的乐趣。

2、孩子不爱去幼儿园怎么办?

孩子不爱去幼儿园甚至哭闹是很正常的表现,无论怎样,都要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这是孩子接触集体活动、接触社会的必由之路。不能让孩子感觉有可能不去,也不要借助奖励、惩罚等手段。要让孩子知道去幼儿园是很正常,不可改变的一件事。父母可以同孩子谈谈父母小时候也是在幼儿园长大的,谈谈幼儿园有意思的事情。

总之,坚持一段时间,孩子总会适应。

『伍』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哪些品质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有:
1.正直、诚实

所谓正直,就是通过正当的手段,遵循公平的原则,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也要捍卫和尊重他人正当的收益,帮助弱小,保障他们的权益。正直的人,容易让周围的人有安全感,乐意与之交往。
在生活中,父母要有自己的原则,光明正大、实事求是;对的事情一定要坚持,错的事情不要人云亦云。不要教孩子占小便宜,或者对别人占小便宜的行为表现出羡慕、肯定的回应。
2.包容、尊重

在生活中,也许孩子常常会给家长讲述某个同学的缺点或“好笑点”,那么家长应该根据情况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学会包容,尊重他人。家长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邻居或同事的“不是”,以免孩子耳濡目染。
3.善良、有爱心

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孩子,会回报父母,会关心他人,会对社会有贡献。很难想象那些不爱父母、不爱护小动物的孩子,能在人需要时伸出援助之手。所以,我们在爱孩子的时候,也要让孩子爱我们,爱同学,爱老师,爱环境。懂得了爱,孩子才能拥有珍惜的品德。而有爱,我们的孩子才能不自私。
4.坚韧、刻苦

当孩子遇到学习或生活中的困难,要有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精神,如果方向是正确的,就不能半途而废。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孩子一做某些事情,就浅尝辄止,怕麻烦,怕动脑,难以有所成就。
刻苦就是要不畏难、不怕苦。有些家长怕孩子累着,在家里不让他们的孩子做一点事,不教育他们的孩子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学习上,他们过度提倡“快乐学习”,而对孩子放松要求,以至于孩子在上学阶段轻松了,走上社会有可能反而辛苦一辈子。他们忘记了我国民间的一句古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房子不打扫,不会干净;盆中的花,不浇水灌溉,就会干死;地里不播种,不会长出庄稼。也就是说世上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必须有所付出,付出汗水。
5.自律

优秀的孩子具有自律的内在动力。他们善于学习、敢于坚持,在工作中一丝不苟,懂得打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需要有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需要父母的参与。
6.认真、有责任心

每个孩子从小都应该认真承担的自己的分内的事情,让他们做父母的小帮手,爱劳动。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凡事都替他包办,其实在孩子们自己做的过程里,孩子们会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会承担日后团体对他要求,扮演自己日后的社会角色。有了责任心,孩子做事才会更认真。
7.主动
人生中虽然也有祸从天降和好运撞头的事情,但是更多的时候,灾祸和幸福还是要靠我们主动去避免和争取。人生更多的时候像是一次自助餐,想要什么要靠我们自己去拿。

主动才有机会,以逸待劳只是特殊情况。主动才能成长,尝试越多,经验就越多,应变就越强,阅历越广,就越不容易鼠目寸光、大惊小怪。相反,被动保守则会导致成长停滞。
孩子天生具有很强的主动性,什么都想试一试,什么都想尝一尝,新鲜的事物、刺激的感觉让他们乐此不疲。为什么许多孩子那么木讷和被动呢?究其原因是在很小的时候,大人禁止的东西太多,管制的太严厉,让孩子不敢去尝试。孩子个性强还好,个性要是比较弱,就会处处担心、生怕越轨,从而精神生命开始萎缩。
8.专注
弥散的阳光算不了什么,而如果用凸透镜把它凝聚起来,则可以使物体燃烧。人的精力也是如此,散散慢慢,浑浑噩噩,一天天过去,什么进步和变化也没有,但是,心系一处,持之以恒,就会创造出让人惊讶的成绩,那些让我们尊崇的人必定是善于集中精力的人。

有些人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很专注。但是这种人是少数,更多的人看似紧张兮兮,但实际上用不下心去。往往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来关注问题,却只用百分之十时间来解决问题,关注越多,压力越大,精神上已经“苦”的不行了,行动上还没有开始,到最后不做不行了,只好草草了事,好可怜。但是,有几个人敢说自己身上不存在这种现象呢?
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创造和利用各种各样的刺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孩子一旦沉迷于某件事情(只要它不是有害的),我们就尽可能的不要去打扰他,至少不要因为吃饭去打断他,晚吃一会儿饭没什么,饭菜凉了可以再热一下,孩子专注状态十分珍贵的,我们这一点麻烦千万不能忍不得。孩子的专注状态一贯的被破坏,他的专注能力就会受到损害,这将是终生的损失。
9.大胆、友好交往
鼓励孩子与他人相处,培养孩子大方好客、与人友好相处的品格。在与人相处中要求孩子必须懂礼貌,对父母家人也不例外,对人彬彬有礼是对小孩子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从小就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人,待人和气,热情,有礼貌;不骂人,不讲脏话;大人讲话不插话,不打断别人说话;在别人家做客时不乱翻东西等等。

『陆』 父母应具备的教育素质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要提高孩子的素质,首先要提高父母与教师的素质。父母应具备的教育素质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父母应具备的教育素质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父母应具备的教育素质
父母、教师的素质,其实就是“前素质教育”。这种前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整个素质教育的成败。一个人从他(她)做了父亲或母亲起,就需要一种特殊的素质——教育素质,即教育孩子所需要的观念、方法和能力。这些观念、方法、能力,就构成了父母的教育素质。我们经常会在报纸电视上痛心地看到,某位教师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某位博士生导师的子女竟然要留级,某位律师的女儿染上了吸毒恶习,某位校长的女儿专偷同学的物品……为什么很多高学历的人却教子失败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可见,教育子女也是一门学问,并非学历高就一定是好父母。相反,有的父母大字不识几个,却教育出了优秀的子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从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可以看出,教育子女的水平与学历并不完全成正比。因此,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命题:高学历的家长未必是高水平的家长。只有那些具备家长教育素质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父母。

因此,我们每个身为父母、渴望子女成功的人,都不妨问问自己:我是否具备父母教育素质?

归结起来,父母的教育素质有下面几个方面。

现代的教育理念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家长们首先要具备的是现代的教育理念。这是父母教育素质的核心,它犹如方向盘或指路灯,对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现代的教育理念包含的范围很广,例如,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等等。现代的教育理念对父母的要求也很高,要求父母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知识,更新自己的思想和观念。
父母的教育素质对孩子人生的影响
教育素质通常是指教育者自身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及教育方式方法。家,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为人父母,必需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父母教育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成败与孩子一生的幸福。

“刘德华事件”中的女粉丝杨丽娟的父亲出身于教育行业,据说曾是高级教师。可是,作为家庭教育者,他的教育素质和他的学历并不成正比。首先,杨的父母在心理学方面缺乏基本常识,对于女儿病态的追星心理毫无警觉。13年来,他们不认为女儿的心理有问题,不带她去进行心理治疗,反而一味地放纵,把溺爱当成教育,甚至最后以生命做为赌注,想为女儿赢得最后见刘德华的一线机会。把他女儿变成了一个不孝的典型教材。我不懂分析心理疾病,但作为教育者,我知道人的思维是在支持与鼓励中得到发展的。我想杨丽娟从一个普通的“追星族”到最后发展到患有“痴妄症”,这其中,杨家父母的态度便是诱发这种“痴妄症”的最大动力。

其次,杨的父母对女儿缺乏最基本的教育原则。杨丽娟13年来看着日渐年迈的父母,为了支持她那虚幻的梦想,变得一贫如洗,每日仅有两元的生活费,最后不吝卖血卖肾,直至跳海自杀,旁人看了都心酸心痛,她竟能心安理得,泰然处之,并在杨父死后,还有心作秀:住酒店问有没有消毒?还问为什么记者不在?这样的人,不说仁孝,连做人最起码的善良都没有!而杨的父母对女儿这种病态的要求,不采取任何的限制手段,不进行正确的引导与科学理智的处理,反而无原则地支持她。他们对女儿缺乏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教育,更不用说应具备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另外,我对杨的父母本身的品德表示怀疑:对自已女儿教育不好就应该感到惭愧,而最后竟然把怨气撒到刘德华身上,对刘德华特意安排和他女儿的见面毫无感恩之心,反而得寸进尺,以死相挟。杨父死后,杨母竟要求刘德华祭奠杨父,对他们一家人的闹剧不以为丑,反以为荣,毫无廉耻之心,纯属无赖行为。真是有其父母必有其女!

学校的教育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而家庭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家长来说,良好的教育素质并非指很高的学历及财富,他们只需有一颗善良、正直,能明辨是非丑恶的心。

杨丽娟的追星闹剧,最终责任应归结于她的父母。因为,必竟当初杨丽娟迷恋刘德华时,她还只是一个孩子。如果没有他父母的支持与鼓励,她不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她如果出生在另外一个家庭里,估计也不会允许有这么离谱的行为。当然,一个人的出生是不可以选择的,因此,酿成悲局也是必然的。

为人父母者,不仅要对孩子承担抚养义务,更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必需认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同样也是教育者。因此,同样需要虚心学习,树立科学的教育观,特别要处理好感情与教育之间产生的矛盾,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培养出健康人格的孩子。

看了父母应具备的教育素质的人还看:

1. 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2. 关于家长教育的论文

3. 浅谈优秀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

4. 大学生应具备哪些素质

5.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阅读全文

与父母教育孩子应具有什么样素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外地人退休后怎么领上海社保 浏览:292
养老保险买到多少岁就不能买了 浏览:800
养老金余额两千多什么概念 浏览:660
老年人公寓饮食怎么做 浏览:848
老人机如何编写短信 浏览:165
红水河有多少人养老 浏览:225
送什么实在礼物给老人 浏览:175
父母平时喝什么对身体好 浏览:342
老年痴呆提前34年就会有症状 浏览:335
养老机构怎么找客户 浏览:440
老人是富贵包怎么消除的 浏览:952
养老机构管理培训班 浏览:956
2015退休公务员涨工资最新消息 浏览:229
养生堂肝硬化补蛋白吃什么好 浏览:619
泰康养老社区门槛为什么这么高 浏览:152
栖霞区老年大学在哪 浏览:605
河南汝州80岁老人每月多少钱 浏览:198
老年人糖足如何治疗 浏览:22
60岁女人带什么首饰 浏览:18
老人家适合什么参 浏览: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