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如何摆脱父母的心态

如何摆脱父母的心态

发布时间:2023-03-24 09:59:56

『壹』 如何摆脱父母的控制

01
如果父母是那种有文化有素质,或者没有文化但是却知书达理的人的话。
我们最好的方式,当然是跟他们进行交谈。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对事情的看房,认真的聆听他们对此的看法。父母与子女心对心的交流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发现我们所谓父母的“过度控制”或许只是我们无端的过剩意识。父母也许会发现自己某些时候的过度关心,可能让我们感到了不舒服。所以双方会在交流中认识到自己原本错误的想法。

02
当然现实总是“骨感”的。一般来说让自己子女感到过度控制的父母,很可能是那种控制欲极强且不会轻易与子女进行交流的人。在他们看来,子女听父母的是天经地义,父母管子女那是在爱他们。

03
碰到如此父母,我们可以尝试着与他们进行交流。比如写信,比如在他们心情好的时候座谈等等。也许,我是说也许,会有一部分父母会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而改进自己的做法。

04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父母根本无法进行交流,那么请努力的学习,学习再学习。认真的做事,乖乖巧巧的听父母的话。小心的呵护着自己的心灵,相信着明天会更好。当我们成人以后,当我们具备了独立自主的经济能力的时候,也就是摆脱他们控制的时候。在这之前,我们肯定会烦闷、抑郁,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向朋友、老师倾诉,向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倾诉。但是万万不可做出过激的行为,否则还没有等我们长大,也许心已凋零。那么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摆脱这类控制欲极强的父母了。

『贰』 父母的焦虑情绪成了日常,自己该如何克服

其实在我们现在的很多父母当中,我们很多父母都是非常焦虑的,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对于孩子的很多方面都过于担忧,所以就造成我们的焦虑情绪。其实,这样的焦虑情绪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我们作为家长来说,一定要学会克制。

其次,耐心陪伴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并且是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我们家长的耐心陪伴。当我们耐心陪在孩子身边,并且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的时候,孩子才能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这样孩子得到了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自己就会向着好的方向不断前进。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家长做到了耐心陪伴,就是在给孩子无声的鼓励和支持。只有这样,才会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亲子关系。

所以,作为家长来说,一定要懂得接纳我们的孩子,懂得看到孩子的优点,懂得做到耐心陪伴孩子,这样我们就会变得不焦虑。

『叁』 如何摆脱父母强烈的控制欲

摆脱父母控制欲是很难的事情,在于父母年龄大了,习惯于控制欲很久了,要一下子不控制,非常难做到。

首先,你能意识到父母的控制欲已经是一个进步,说明已经有了摆脱的意愿。

其实,关键在于你的改变。虽然控制欲父母会一如既往把你当小孩看待,但是你成人的表现,比如,对自己负责,自己承担,保持边界等行为,有可能促使父母慢慢改变。

如果跟父母保持一定距离,比如你在外地工作,你的独立性会更好地成长,也可能帮助你脱离父母的控制欲。

问这个问题的孩子,一定是缺乏反抗父母的勇气的,都是爱的束缚导致的。


所以就是很多的想法和建议给到你了,你也很难做得到,也几乎很难帮到你。


对于如何摆脱父母控制的这个话题,只有你自己认识到了,并且能够挣脱这种束缚,什么方法都不是问题。(后面我会说答案)


下面这幅剧照本身就很有代表性,一个孩子的脐带被链接着,手中还有一把锁。


这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剧照,其中“茉莉的最后一天”这一集,很多人是哭着看完的,因为把控制型妈妈对女儿的一些行为很真实的表现出来了,而女儿的那种痛苦也通过影视剧传递给了观众。


纪伯伦的这首诗值得父母细细品味:



我是看了这部剧以后才去找了原著来看,因为剧中孩子的表现让我作为一个母亲太震撼了。

因为你很难想象一个母亲的爱会让孩子伤的遍体鳞伤还不自知,所以自己也在反思。


所以,想给题主几点提醒:


首先,对于控制型的父母,不要寄希望于他们改变。


因为控制型的父母自己并没觉得在控制孩子,都觉得自己是爱孩子的。


在这本书的序中这样写道:书中的每个孩子,无论他们在世俗认定中是成功或失败,他们的生命,都烙印着奋战过后的伤痕。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战斗,他们的奋战对象却都是至亲,特别是母亲。


我觉得这句话很真实,也可悲。


第一集中《妈妈的遥控器》当中的母亲,为了儿子好,想让他改掉不良的习惯,这都无可厚非。



但是母亲竟然把遥控器当成了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的道具,因为这样的装置能够让儿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成天补习。 最后还来了句“我是为你好!”,亲情变成了牢笼,对孩子是无穷的伤害。


为什么孩子很痛苦,很难摆脱这种境地,因为那是自己至亲的人啊,而父母对此并不能接受和理解。


直到最后,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后才明白自己行为的伤害,但那都太晚了啊。


第二,无论他们改不改,应该改的人是你自己。


当你明白了父母的固执,及他们的固化思维,接下来怎么做应该自己去思考了。


需要自己逃脱爱的禁锢和控制,俗话说,你只做自己能改变的,不去想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


而自己的改变和接受,都是可以选择的。


而你想去试图改变父母,那要看他们的态度和心情了,你能控制吗?



基本不能。


其实不用太过于纠结,有抑郁倾向的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优柔寡断了些。


我小时候,选专业就业都是父母的意见,那阵是因为自己不具备判断能力,也没有从小立志干什么。


但当我成年后, 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想,和自己要爱的人,父母一个都没拦住过。

当然,他们是那种控制欲望没那么强的,但和他们的很多想法都是背道而驰的啊,只要我拿定了主意,基本都按照自己的意见在走。


所以,决定权在自己,如果你自己瞻前顾后,没法用足够的勇气来改变这一切,那么接着痛苦的肯定只有自己。


反过来,你想好了,经过了认真的审慎后觉得自己是对的,为什么没有勇气迈出这一步呢? 他们用爱束缚你,难道你不能用爱来说服他们吗?


第三,只有自己改变了,才能真的解脱出来。


路,自己走过,才知道前面有哪些风景。


对和错,都不重要,都是人生的体验。


我们不就是因为这场人生旅途的不确定性才觉得充满无限可能的吗?


有医生曾经对一个抑郁症患者说过:你得的病就像肉里的刺一样,我的药只能在这个刺的表明缓解你的疼痛,但要根治还是靠自己把刺拔出来。


对摆脱父母控制的人生而言道理趋同。


-end-

你这样的一些东东总要挑拨父母和儿女的关系,是其心可杀,其人该揍。

社会 上可写的事太多,你想赚钱,就堂堂正正的,不要想动摇 社会 的根基,虽说就凭你这样的东东已劲摇不了,但看到了让人恶心。

网上有篇热文,《世上到处都是不爱子女的父母》。

谈父母通过对子女掌控寻存在感,或得到个人利益。

法国电影《钢琴教师》,说的就是一位长期被妈妈控制的钢琴女教师压抑变态的 情感 生活。

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比比皆是:不许女儿谈恋爱、不许去外地工作、不许……

日常中的干涉控制更是如此:一位父亲得意洋洋地炫耀成果,通过自己努力扳回了孩子想做什么职业的愿望;菜场那位祖母说,我大孙儿已经9岁了,我马上回家叫他们再生一个;一位爸爸出面帮女儿打女婿、帮女儿跟女婿离婚……

细微的不易觉察的控制更是多:都成人了他们还觉得你该早起、觉得你该对自己的孩子上点心、觉得你工作间隙要叩齿健身、觉得你做的饭就不好吃她做得才好吃、觉得离了他们你就过得一团糟……

很幸运,我父母没多少能力,所以对我是完全撒手的。有时候我会有没有人帮助的孤单,但更多时候,我可以做自己的主,我觉得自由自在。成年后发现:这种撒手不管真的比乱管好NNNN倍……

所以,结婚后,我特别特别不适应新的家庭。公婆属于那种细心的操持的父母,这个好处的弊端就是凡事喜欢干涉,从唠叨我们该早点生孩子开始、到干涉我们装修房子的颜色……一路磨合,终于达成了现在的不松不紧的状态。其中诀窍就是:我“辞退”了他们,不再要他们帮助带孩子烧饭,一切都是自己来,虽然辛苦,但是我的小家庭真的彻底长大了,我终于有了主人的感觉,我们在小家里获得了轻松自在。

某个博友发过这样一条博客:他千辛万苦写就一本书,兴高采烈地回家献给父母,而他爸爸只是把书丢在一边,说了一句:“与出一本书相比,我们更希望你结婚。”

这位博友由此大发雷霆,我非常能理解他:打拼很久,终于获得一点成就,兴高采烈地回家跟父母分享,想得到父母承认,父亲却不屑一顾:你这个不是成绩,因为你还没有结婚!

控制欲 强的父母,永远看不到孩子的成绩,永远只看到不足,他们像指挥官指着前方:“到这儿了算什么,前面才是圆满处。”而“前方”永远只在前方啊!这样的父母,他们从不赞赏孩子,他们总在不断地要求……

那位博友所发微博的后续是:他父亲气得晕倒去医院了。博友手忙脚乱地送父亲上医院,自己自责得无以复加,在微博里忏悔,说简直想把自己剁了。

控制欲 的父母第二条特征就是:无能为力的时候总是示弱来控制孩子。

这样的父母总是把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或生活的延生,忘记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被这样的父母干涉,孩子一边反抗一边因为自己“不孝”而自责,内心扭曲彷徨,一辈子都不得幸福。

《钢琴教师》里的女教师就是这样被她母亲禁锢成囚徒。

《世上到处都是不爱子女的父母》文中说的方法我是赞同的:远离想控制你的父母——远离不是不管他们,而是不被他们干扰。

不要奢求对 控制欲 的父母“左耳朵进右耳多出”能解决问题,而是明确让他们知道:彼此的界限,并且不允许对方逾越。

甘肃那个女子简直就是被父母控制而亡的样本。控制她的是她的祖母(一个母亲替代形象)。自己孩子被祖母打、自己丈夫被祖母打,家是祖母掌权,钱在祖母那儿,电视机给祖母看。在无望的劳作中,无休止的被控制中,自己还要遵循孙女该有的形象:温顺、谦和、孝敬祖母。临死了,还对侄女说:以后有好吃的记得留给我奶奶。

她不知道她无休止的苦难是从祖母掌控她开始的,她只能对自己下手。

父母对孩子掌控往往持着一个最大的借口,那就是:“爱”以及“为你好”。

是不是真的为你好,他自己都不知道。

我看阳阳的帖子,有位跟帖的姑娘一直未找到对象,她母亲有一天生气了,骂她:“你这个老处女!”这样的字眼从母亲口中说出,你认为她是真的为女儿好吗?她只是哀痛自己颜面丢尽所以才会骂出这么恶毒的话。

什么样家庭出来的孩子, 还容易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原生家庭的伤生活的。治愈的过程漫长而容易反复。

所以,我们既要 摆脱父母 的掌控,同时也要努力做到不对自己的孩子掌控。

文中有这么一句:“远离想控制你的父母——远离不是不管他们,而是不被他们干扰。”



我来想想怎么个“远离”法既合人伦又靠谱:

1 既然要远离,首先你得自己不对他们依赖。如果你还指着他们烧饭洗衣,那么大概只配做个“听话”的孩子。

2 父母身体好不需要你照顾的,给钱吧!离开那种忧郁的脸庞和眼神吧,不要歉疚,既然在一起是互相折磨,还不如给彼此空间。

3 身体不好的父母估计也没有 控制欲 了,他们会更多地操心自己的身体。所以,尽孝吧!

4 划清界限,告诉他们你的底线,比如婚事,不要他们插手就是不要插手,多强调几次对方自然就接受了。自己要强大,自己都嗫嗫嚅嚅不清就别指望父母能听从你的讯息。



如何知道自己在控制孩子:

1 你是否从来都觉得孩子不会或不对。

2 你是否一直为他担心。

3 你是否从未赞过孩子。

4 你是否喜欢为孩子代劳。

5 你是否一直帮他操心,帮他决定选择。

6 你是否不希望孩子远离自己。

7 你是否发觉自己离不开孩子。

8 你是否想他一直在你身边。

在中国,父母总会用“我辛辛苦苦把你养这么大,干什么事不是为你好”来道德绑架孩子

超过80%的孩子应该都有这种感受:

父母觉得你该穿秋裤了

父母觉得你该学习了

父母觉得你该理发了

父母觉得你该恋爱了

父母觉得你该结婚了

他们从来不在意孩子的想法,只是一味的做“好好家长”


想要摆脱这样的“控制欲”我想只有一个方法:

经济独立,成立自己的家庭

坚决的说不。

比如当他们提要求的时候,我们就说不。

他们接下来就会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需要告诉对方:“不,这根本不是为了我好,你们只是希望我听话而已。”

接下来他们可能会开始责备,埋怨,甚至开始骂人,他们会说这个人翅膀硬了,开始飞了,怎么这么不孝顺了?总而言之就是,我们变了……这时候我们可以坦然的说:是的,我变了。

经过若干次这样的循环,他们会开始意识到他们无法控制子女,于是他们又开始会耍无赖,甚至扮可怜会跟子女说各种各样的软弱的话来博取同情。

记住,在这时候千万不要回头,也千万不要被他们的软弱所蒙蔽了双眼,因为一旦开始妥协的时候,他们就又会开始侵犯。

这个时候继续坚定地做自己,他们会渐渐的接受一个现实:他们再也无法摆布别人,再也不可能让一个人听他们的了,这时候界限就成功建立了。

当然,在开始做上面这些事情之前,请先经济独立,正所谓底层建筑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独立之前,哪来的人格独立?

首先为人父母要以德来教育孩子,同时也不能压迫孩子。孩子们都是有自尊心的,千万不能让孩子有精神压力。

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交流,就会导致隔阂,不利于亲子关系。善待孩子是第一要义。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非爱行为”,指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掠夺:

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必须要听我的话,否则就是不孝,就是白眼狼!被迫背负着另一个人全部的希望,每日如履薄冰的孩子,怎么可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一个总是强调牺牲,苦闷伤感的母亲面前,孩子不敢快乐,也不敢幸福。父母自认为“牺牲式的绑架”会让孩子变得更好、更孝顺,可是那都是一刀刀刻向孩子内心最深的伤痕。

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懂得放手的父母,才能让孩子生出翅膀,在空中稳稳地飞翔。自由和独立,是父母能够留给孩子的,最珍贵的财富。

不要去指责父母、仇视父母,他们当年因为知识水平、性格等,会有自己的局限性,他们也不知道这样是害了孩子。就像《银河补习班》里邓超说的:“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做得不好请多包容‘’。

学会成长,走出来,去慢慢修复自己,去改变命运的轨迹。原生家庭决定不了一切,原生家庭也不是我们去抱怨和停止成长的理由。

别忘了,你也会成为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这个很简单 只有强大自己 然后离开他们 自己出去闯 社会 我妈妈就控制欲很强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去 然后大学毕业就去了南方 现在又出了国 距离远了 我妈妈依然用打电话和视频的方式想要继续控制我 不过鞭长莫及 我不理她 慢慢的 我习惯了自己做决定 我妈妈看到我的成长和努力 终于认可了我 现在她不再控制我了 反而有事会问我的意见

所以 父母控制你 是因为认为你不行 你做给他们看看 让他们知道你能行 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放松对你的掌控

很简单,温柔点,慢慢的扩展自己的边界,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事开始对着干。

你让我不睡懒觉,我偏要睡他个桃花开,哪怕是在床上玩手机不起床都行。

你让我马上吃饭,我偏要等半个小时再吃。

下午五点必须回家,我偏要玩到7点。

...

...

反正就是,在一些很小的事上对着干,如果小事上获得了成功,再加点力度,在小事上一点点的增加,直到大事上都有自主权,直到你爹妈都觉得,管不住你了,娃长大了,那你就胜利了。

不要一来就开始流血闹革命,换来的一定是暴力的镇压,那些直接什么都对着干的,简直死的不要太愉快。爹妈都是活好几十岁的人精,要整死人、折磨人的方法起码有好几十种,所以,直接来硬的,这是很愚蠢的。

我爹妈从小就压榨我的自由空间,把我拽手里,我都喘不过气了,后来我自由意志越来越强烈,就拼命反抗闹革命,直接对着干,被打得好惨的...跪板凳,上面放满了鹅石头;打人的工具,黄金棍好几根绑一起,期间换了好多次(可能是被我丢的);和老妈吵架,我直接拿头撞玻璃,把窗户撞碎;上网吧玩通宵,半夜直接从网吧揪出来,一路打回家,那个之狠,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

差不多被各种折磨了一年左右,我才慢慢的获得自由,这就是闹革命的代价——暴力镇压。

只是,我成功了,那些付出,流的血都是值得的。

问题是,你们能做到咱这程度吗?

如果被打死也要按自己想法来,那无所谓,直接硬着陆。啥你要我这么干?对不起,我做不到。

如果对自己没有把握,那还是来软的,从小事开始反抗,把战线拉长一点,慢慢的扩展边界。

嗯,方法已经告诉你们了,祝大家好运。

『肆』 面对父母的偏心,我如何调节自己

儿女都是心头的肉。一般来说,父母都会十分宠爱自己的子女,但是很多时候,很难一碗水端平。所以父母能做的就是尽量保持把一碗水端平,而在儿女这一块,要做以下方法调节自己。

一是要做到心胸宽广,宽厚待人。自从弟弟出生后,父母亲把精力都放在弟弟身上。要知道父母第一胎生的是你,你出生的时候父母也是全身心的照顾你,对你宠爱有加。

弟弟现在出生后跟你当时一模一样,所以父母并不是不宠爱你了,而是你长大了,可以独立自主,二弟弟更需要照顾。

二是要做到提升自我,感恩父母。父母一直以来都是顶天立地的,为了儿女愿意付出一切的存在,所以为了报答父母,建议多增值自己,在学习上做到最优秀,在工作上做到最杰出。有优秀的孩子,父母自然更加喜欢你了。

『伍』 如何摆脱父母对自己不良的影响

用以下四步可以摆脱父母对自己的不良影响。

第一步,你得释放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将年幼的你受到的伤害的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你的父母,而不是找各种合理化的理由来欺骗自己,维护父母的形象。

面对自己的遭遇,我们首先需要发泄愤怒,哀悼我们从未得到渴望已久的父爱和母爱的事实,而不是弱化和抹杀曾遭受过的伤害。

第四步是不再自我惩罚,并对自己负责。在你将童年时期受到的伤害归因于你的父母之后,不代表你可以一劳永逸。你还必须采取行动,拯救成年的自己。

最后一步是与父母对峙。平静的对峙,而不是用激动的情绪回应,这一点很重要,你不能被你的情绪所控制。对峙的目的是为了告诉他们实情,并为你们此后的关系定位。

『陆』 如何摆脱父亲带来的心理阴影

回答:摆脱父亲带来的心理阴影,该怎么办?

第一:你的年龄有多大,年龄小,和父亲沟通,因为没有经济能力,需要依靠父母养活。

拉上母亲和家庭里面其它人,一起商量父亲的事情。

人多力量大,也许可以说服父亲。

如果还不行,寻求 社会 媒体和机构的帮助,给父亲施加压力。

第二:年龄如果已经到了18岁,成年了,有自己独立赚钱的能力了,那就搬出去 远离父亲的控制,自己自力更生,赚钱养活自己.

父亲毕竟是父亲,和自己有着分不开的血缘关系,不能打骂,那是不孝。

只能想办法远离一点,少让他干涉自己的生活。

不知道你这个父亲带来的是什么阴影,是父亲太过于光辉伟大,让你无法自处?还是父亲太过于严厉,让你无法自立?亦或是父亲对你的要求太过于严格,要求太高,让你无法达到?还是父亲,根本就是一个随性的人,喝酒打人,不高兴打人,有家庭暴力呢?你不说清楚,别人怎么帮你呢?

我的一生,因为父亲带来的阴影,至今无法摆脱。

都说父爱如山,女儿是父亲前世的小情人,父亲对女儿总是溺爱与宽容的。而我却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我上面有个搜肆哥哥,体质也不是很好。我出生的时候被父亲嫌弃,因为是女孩。父亲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我一出生就差点被父亲扔了。

从小到大父亲没有正眼看过我。其实以前4年后和50后的父亲,可能只有少数有文化的人会对孩子表达 情感 。父亲不太会表露他的 情感 ,对待哥哥和弟弟,他也不会有很多的言语,遇到他们做错事情,他也是动手就打。但是父亲对我的 情感 表露的最明显,就是不管是不是我的错,挨打的都是我。

在外人眼中我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应该是最受宠的吧。我也只有笑笑了。谁知道我从小是被打到大的呢?经常被父亲穿的那个民兵的靴子,踢到身上,然后躺在床上,一个星期起不来床。

从小为了能读书,自己要去捡垃圾,捡麻袋,捞田螺,采茶叶。固然是是家境遭遇变故,比较贫困,还有更大一部分原因,因为我是女孩子,父亲压根儿也不想我去读书。我想那个时候如果有人花钱把我给买去,父亲也是愿意的嘛,女儿如果能够换成钱是最好的。

所以从我有记忆开始,我就想逃出那个家庭,像牢笼一样的家庭。所以在十几岁的时候,我就南下深圳了。可是现在回忆起来,我的眼前经常会春搭出现那辆红色的小单车。

那辆红色的小单车,是我读初中的时候,扒漏拿父亲去外面出做苦力搬石头,攒了35块钱买的。这是父亲送给我唯一的礼物,也是让我感动一生的礼物。足以抵消我对父亲所有的恨。也融化了我对这个世间所有的爱。

所以说摆脱任何人带来的阴影,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让你能够在你的内心产生爱的事情,用光明来融化黑暗。

各吝各的

让自己变强大

谢谢,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小时候,由于父亲对我们比较严厉,从小我是被他打大的,一来是因为他的性格比较暴躁,二来是因为他重男轻女,刚好我是他最大的女儿,所以小时候在家里非打则骂这种日子几乎每天都有发生的。

最严重的一次是有一天我带着弟弟们出去玩,忘记了回来,结果后来他找到了我,一个耳光从天而降,我刚好站在邻居家的门框边上,额头撞到了门框上,顿时鲜血直流,前面的衣服都已经被鲜血全部给染红了,地上也流了一大摊的血,看见我这样他也无动于衷,照样骂骂咧咧的,丝毫没有说要带我回家,给我包扎止血之类的,我独自跑回了家,把身上的脏衣服换掉,捂着额头躺在床上,就这样睡了一个晚上,直到第2天,我妈才帮我简单的包扎了一下,那时候我对我父亲恨之入骨。

一直到现在我的额头的疤还在,所以说父亲就是我小时候的噩梦,这辈子都挥不掉的噩梦,有时每天晚上睡觉,睡到半夜我都会被噩梦给惊醒,这种恐惧感,我这辈子都忘不掉。

直到后来我出来工作,渐渐的离他越来越远了,大家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也少了,我经济独立,不需要再依靠他,才渐渐的和他的关系缓和了一点点。

要说要摆脱父亲的阴影,我觉得我这辈子是不可能摆脱得了的,毕竟深刻到骨子里面的东西,不是说你想忘就能忘得掉的。

对于父亲这一辈子给我带来的阴影,除了恐惧,我再也找不出其他词来形容他。慈祥?伟大?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这个家我能离得越远越好。

现在我也到了中年,也成家立业,做了妈妈,父亲也老了,脾气也没有以前那么暴躁,但我和他的关系依然是淡淡的,他的后半生我依然会照顾,那种天伦之乐,失去的亲情再也找不回来了。

所以说如何摆脱父亲带来的阴影,我觉得这个是没办法摆脱的,只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会冲淡,但是刻在骨子里面的阴影依然还在。

因为一个人,你受伤了,你痛了。

为了减轻这疼痛,你把另一个人拿过来,当作治疗前一个人留给你的伤痛的工具。你说这是爱,但这是创可贴式的爱。

这样的爱,对另一个人非常不公平。

当你抵触悲伤时,你的心也就远离了你悲惨的人生真相。不过,这只是远离,并不是消失。悲惨的人生真相永远不会因为我们作一些主观努力就从我们的世界中消失,并不再对我们的心灵产生消极的影响。

甚至恰恰相反,你越想否认一些悲惨的事实,这些悲惨的事实对你的消极影响也就越大。譬如Z,当她想否认没有亲人爱她的事实时,她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力争取别人对她的认可和爱,但这令她更加受伤。

现在,随着心灵之墙的一一倒塌,你坦然接受了悲惨的人生真相,你不再去否认,也不再去和这注定不可能改变的事实较劲。当你做到这一点时,你的心理能量就获得了解放,它们以前被你投注到外界的人和物上。但现在,这能量回到了你自己身上……

悲伤所完结的,是人生悲惨的真相。当然,这真相永远不会消失,但经由悲伤之路,我们的心灵从这真相中的悲剧中获得了解放。甚至,这真相的悲剧性还会成为我们心灵的养料,促进我们成长。

“死而复生”成了她的“悲伤后遗症”

其实,所有的情绪、感受和体验都有这种力量。任何情绪、感受和体验都是天然产生的,它们都在告诉我们一些信息,在指引我们走向好的成长之路。

我们需切记:我们的力量不在于我们看上去有多快乐,而在于我们的心离我们的人生真相有多近。

悲伤把你的注意力从积极的生活中转移开,聚焦于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当你损失惨重或处于极度悲痛的时候,你会想到对你最重要的人,而不是个人的成功;是人生的深层规划,而不是令人精力涣散的小玩意以及 娱乐 项目。

相信许多人有这种体验:一场大病、一场灾难或一场意外的死亡,改变了我们的人生态度,使得我们明白什么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这也是悲惨的人生真相必将带给我们的馈赠。

一系列的人生悲剧,既可以令一个人变成祥林嫂,只是喋喋不休地向别人重复诉说自己的苦难,以赢取别人的同情,也可以令一个人变成贝多芬,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唱响自己生命的最强音。

我爸妈在我小时候经常吵架,我爸爸喜欢喝酒,喝醉了就耍酒疯,有时候喝过酒正开心的说话,说打我妈就打我妈,可以是我从小就是在有家庭暴力的环境下成长的,如今我也为人父,抽烟,但是我从来不喝酒,可能是心里影响吧,我也从不在有小孩子的时候和家里人吵架,其实有时候很多时候吵架,并不是因为多大的事,而是双方的互不相让,各退一步其实很多时候不会产生太多矛盾!

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确实父母非常重要。在你事业发展的开始。摆脱父母的最好办法就是你永远不要父母帮忙。父母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们。再好的宴席要散。

独立,经济独立。

衣食住行,完全可以自己解决。等你能自己独自面对 社会 ,才能有自己的意识。有了自己的意识,能对这种心理阴影做出自己的判断,影响就没那么大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

阅读全文

与如何摆脱父母的心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养老金供房 浏览:633
为什么老是让父母大吼 浏览:745
养老院老人做小游戏 浏览:350
退休老人在外地能领工资么 浏览:294
宋美龄自述怎么养生 浏览:166
老年人筋络疼怎么办 浏览:609
老年大学学期总结提钢 浏览:505
五十岁养老金一般多少 浏览:932
大足老年大学校长 浏览:298
养生煲快炖和自动有什么区别 浏览:863
福州哪里养生馆最好 浏览:648
北京女性工人退休年龄 浏览:205
体检小屋效率怎么样 浏览:743
退休金不打卡里 浏览:589
上海哪个养老院需要护工 浏览:112
崂山区老年大学招生 浏览:49
子女养老问题协调找哪个部门协调 浏览:450
养生茶选择什么类目 浏览:858
保险买多少可以去养老院 浏览:131
重阳节梦见蛇是什么意思 浏览: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