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长的重要性在哪 如何做好一名好的家长呢
教育之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为什么重要?您是否认为家庭教育很重要呢?
首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开端,它决定了孩子第一次进入集体时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而这第一步,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家庭教育是改变孩子“不良状态”的主要力量。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时间最长,存在时间优势;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较高,具有被优先认可的优势;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具有精力优势,不会像老师那样需要“一管多”。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学历浅、知识都忘了等等,所以在学习上辅导不了,教育的主要责任应该是在学校或是辅导班。——对于这些家长,我想说的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老师大多数只能算是在“宣知”和“解题”,而这只能算是师者之责任中的一小部分。并且“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的重要性应该是递减的,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我们一定要担负起“传道、和授业的”责任,改变孩子的“不良状态”,这样孩子才能不被所“惑”(因为学生最大的困惑就是不会做题,而这一点老师是能够做到的)。
家庭教育的内容及形式:
家庭教育是个怎样的教育呢?
一、从内容上说我们可以分为:性格培养;知识灌输;经验分享
性格培养
虽说性格无好坏,但不同的家长对性格的取向往往不同,所以会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中塑造和影响孩子的性格。
知识灌输
每个家长都明白知识的力量,所以本能地会将一些自己掌握的知识灌输给孩子,特别地是具有在婴幼儿期向孩子灌输常识性知识的本能。
经验分享
经验分享可分为主动分享和被动分享,主动分享指家长主动将自认为有用的经验告知孩子,希望以此影响孩子的某些决定;被动分享是指,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在无意间对孩子产生了教育意义。
二、从形式上说我们可以将它分为:感化式;教导式;沟通式
所谓感化式家庭教育就是因家长自身的行为表现而产生的教育影响;
所谓教导式家庭教育就是指家长通过说教的形式对孩子产生教育影响;
所谓沟通式家庭教育就是指家长通过与孩子的平等交流而对孩子产生教育影响。
(这些形式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下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能将教育效果最大化)
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我们的总结如下:决定性;长期性;隐蔽性;阶段性。
所谓“决定性”,正如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中所说的那样,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权重是最大的(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效果最明显……),所以,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具有决定性一点也不为过。
所谓“长期性”,很好理解,因为从孩子“还未出生”到某个特定的时刻,这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会一直存在着。
所谓“隐蔽性”,说的是家庭教育有相当一部分是很难被发觉的,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因为这一部分往往发生在“感化式的家庭教育”上,而这种结果又属于“累积产物”,所以在问题发现后很难解决。
(所以,其实家庭教育援助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家长尽可能地认识到这种“隐蔽性的教育”。)
所谓“阶段性”是指我们可以将家庭教育按照不同时期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婴儿期;幼儿期;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成熟期
婴儿期,是指孩子缺乏有效能动性的时期(具有感知能力和一定的肢体表达能力,没有语言表达能力),这一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家长只能通过改变或创造孩子所在的环境,对孩子产生感化式的教育。
幼儿期,孩子具有一定的能动性(有效的肢体语言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这一时期家庭教育的隐蔽性强,内容丰富,但同时也最容易出现问题。
小学阶段,开始接触系统的学校教育,可塑性强,容易受影响和被改变(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常识性知识,并培养习惯和态度的阶段);课堂学习知识内容较少,家长关注较多,并能够给予一定的知识辅导。
初中阶段,主观意识性增强,开始出现明显的叛逆性;学习上开始正式接触学术性内容,“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要求提高,学生“群体性”划分明显。这一阶段家长大多不能再给予学习帮助,如果此前矛盾累积过多,此时甚至会出现极端的家庭教育矛盾。
高中阶段,学生的独立性增强,问题不容易被发现;学习任务明显加重,很容易出现学习混乱的状况;再加上这一时期学生的可塑性较差,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明显。这一阶段,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对学生的主动性要求较高,且家长很难再给予帮助。
———然后不幸的是,家长大多数都是到了初中结束或高中开始的时候才能意识到孩子问题的严重性。
成熟期,是指孩子的心理接近成熟,可以辩证地看待问题并具有很好的判断能力,这一时期孩子的独立性很强,一般不需要家长给予指导和帮助。这一时期,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沟通的形式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
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怎样才能做好家庭教育呢?
注意细节
要注意孩子的细节表现,只有在细微处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所在。有的家长以为考试成绩100分就没问题、59分就有问题,这是严重错误的,因为有的时候错误的方法也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而正确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内不一定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很多学习陷入困境的学生家长都觉得孩子的成绩好像是突然间就跟不上了,而忽略了孩子一直以来的学习方法缺乏“一般性”。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自身行为的细节,正如前面提到的,家庭教育的隐蔽性,是造成家庭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
以身作则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因为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始终都具有很好的可塑性,所以做父母的给孩子所展示的,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在孩子小的时候尤其重要,因为在这一时期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而且缺乏判断力,所以如果你做的是错的,那么他就会是错的。
疏堵结合
在青少年时期,这种教育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孩子在这一时期具有很强的叛逆心理,如果一味的采取遏制的办法则很难让孩子信服,适当在一些可以让他栽跟头的问题上采用疏通式的教育办法,反而可以让他减少叛逆性,增加彼此交流的机会,从而获取更多充分了解问题的机会,为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更多依据。
(了解越多,办法越多)
联系学校
这主要是指我们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要紧密结合学校教育,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了解越多,办法越多),不能让对孩子的观察存在死角,因为越是不易被监督的时候,孩子们越是容易展示其本质特点。
2. 为什么要孝顺父母
第一,父母生育来了我们,给予自我们生命,滴水之恩,尚且涌泉相报,更何况是养育之恩
第二,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不辞辛苦的在外赚钱养育我们,还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们,一切都是为了能让我们在最好的状态下成长,此爱无私,不求回报,更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和孝敬。
第三,抛开个人感情,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其道德、法律都要求我们要有一颗孝顺父母的心,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人类能延顺到现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我们没有做好孝顺父母的榜样,怎么有说服力让自己的孩子以后孝顺我们呢?
3. 我们为什么要孝顺父母
看了你的标题,不是为了得悬赏而来的,只是想问你:父母为什么要养大你?你如果知道为什么了你就知道为什么孝顺父母了!
身体皮发受之父母,父母不仅赋予我们这些,还教育我们成人,甚至在成人后还要担忧你的工作、婚姻、下一代……还要为你做饭、带孩子、做老妈子……这些一生一世你都偿还不清,你又怎么忍心在他们年迈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嫌弃他们:嫌他们吃饭不利索,嫌他们唠叨,让他们独立住;嫌他们慢手慢脚,而横加指责…..可是你想到没有,父母为我们付出过的一切;想过没有,总有一天你也要老;想过没有,也许今天你这样对待你的父母,明天你的子女同等对待你…….如果你想过这些,就请对你们的父母好一点,不要因为他们老了,行动不便了,身体不好了而嫌弃他们,要足够地尊重您的父母,在您的父母身体还健朗的时候多陪他们出去散散心,多陪他们聊聊天,不要因为工作忙的借口而忽视了他们,不能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局面;
小时候父母一把屎尿的把我们带大,喂我们吃饭,帮我们穿衣,供我们上学,是为了什么,你以为是为了他们老了我们养他们吗?不是,他们其实不需要你的钱,更需要你多关心一下他们;你试想,如果有一天让你给你的父母一把屎尿的,你愿意吗?你不愿意!因为你嫌脏!但是父母在做这些时候缺没有嫌弃过你;很多人觉得父母对自己不好,打过自己,或者做过伤害自己的事情,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是他们,你能来到这个世界上吗?你连来这个世界上让别人伤害的机会都没有,何况只是让自己的父母伤害一下而已,父母能害你什么,可能是爱你的另一种表现却被你误会成伤害你了,其他他们是希望你好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你就觉得不舒服了而已;有什么事能让你讨厌、恨父母的呢?我们这些人实在太虚伪了,对外人好得很,对家人却没有对外人那么好!
你应该好好的冷静的想一想了。。。
4. 谈谈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其实,今天,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 我很孝敬父母,在家时,我坚持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向父母说一句问候的话.当节假日时,我就和父母谈谈心,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因为我在北京工作,并没有多少时间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过生日时,我都会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份礼物,让他们开心。为了实现父母对我的期望,好好去工作。 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们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们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们再也不要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我们更不要对父母的艰辛付出和无限关爱,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怨气冲天。因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现在要行动起来,动一动手,搬一把椅子给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给父母痛饮;动一动口,说一句真诚温暖的话语给父母听听,解除他们的疲劳,驱散他们的心病。孝敬父母原来就这么简单。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让我的爸爸妈妈欣慰,高兴和快乐。我又何了而不为呢?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们应该用我们的优异成绩,我们的健康成长来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 其实,今天,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
5. 为什么要学会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世界人民共同崇尚的美德,也是日常礼仪中最重要的礼仪之一。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较优裕的生活条件和环境,使不少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他们为自己想的较多,为别人想的较少,甚至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他们不懂得怎样孝敬父母。其实,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
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呢?仅从父母对于子女的养育之恩来说,从十月怀胎到小生命的降生,从初生的婴儿到翩翩少年,从衣食住行到上学读书以至交往朋友,当父母的不知要操多少心!每个称职的父母虽然在给予子女的生活知识和思想养料方面并不是等量的,但他们却在竭尽全力地给予。可以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与人之间最深情的爱,是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面对养育我们成长的父母,我们每个稍有良知的人都应孝敬他们。那么,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呢?一、孝敬父母长辈,要听从他们的教导要像《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说的那样“尊重父母的意见和教导,经常把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向他们诉说心中的喜怒哀乐,向他们请教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父母的教诲大都是积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经验之谈,听从父母的教诲可以少走弯路,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
二、孝敬父母,要对他们有礼貌我们有不少同学认为,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不必客气,不必有礼貌,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中华民族历来注重礼仪教育,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们应把我们民族的好传统继承下来,在家中形成一定的礼貌常规。早晨起床后向父母问安,有事离家要向父母告知。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谦恭有礼的习惯。如吃饭时先让父母坐,替父母端饭拿筷;吃东西要顾及长辈;要认真听父母讲话,不随便插嘴,更不能随便顶撞;对父母讲话,语气要温和,还有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三、孝敬父母,要在具体行为上关心体贴他们我们中学生虽然还没有能力赡养父母,但总可以在言行方面多加关心体贴。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料理好个人生活,不让父母操心,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为父母服务的工作,以减轻父母的负担。要常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嘘寒问暖,特别在父母生病时更需细心照料。在节假日、父母的生日、结婚纪念日,子女悄悄送上一张卡片(自制的更有意义)以表达浓浓的儿女情,这样既可加深与父母的感情,更是对父母精神极大的安慰。总之,我们应用具体的行为去孝敬父母,回报他们给我们的爱。
6.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父母
作为父母教育孩子应该把“不吼不叫教育孩子”当作一种使命 。一个家庭父母回不吼不叫胜过10个好老师 。父答母身先士卒,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的榜样,所以父母得以身作则,让孩子通过这面“镜子”而影响孩子们。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十分强大。父母妈妈言传身教讲究的方式方法会让孩子“不令而行” 。
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故,父母也要多读一些教育类书籍,提升素养 。教育孩子不要急于求成,拔苗住长。父母教育孩子要言必信行必果,千万不不要给孩子开“空头支票” 。有一种爱叫作“冷处理” 。换位思考,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意图 ,站在孩子的立场体会孩子的感受 ,对于孩子的感受,一定要及时做出回应 ,了解孩子的感受,不妨替孩子说出来 。
做一个有幽默感的父母,善于用肢体语言与孩子沟通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与孩子交流时应当少说多听 。父母应该是孩子最信赖的好朋友 。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 ,你接纳了孩子的感受,孩子才会接受你的建议 ,孩子有了好感受,才能有好行为 。与孩子进行真正的心灵沟通, 认真倾听,解开孩子的心结 。
7. 子女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我们作子女的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 ②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理应得到爱的回报,受到我们的孝敬。 ③青少年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④孝敬父母还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 孝敬父母”的内容包括什么?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 (2)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这样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孝敬父母需要付出 孝敬父母要付出代价,可能付出时间,付出感情,付出体力,甚至委屈自己,但是孝敬父母收获的是甜蜜。
8. 我们为什么做父母我们怎样做父母我们为了谁祖父母
女人长得好,是先天禀赋,干得好是后天努力,嫁得好是长得好和干得好综合的结果!其实任何一个女人,都可以通过认识和培养自己的资本,通过资本最大化来弥补先天的不足,获得幸福。1.唐伯虎与沈九娘
唐伯虎名寅,江苏吴县人,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明朝。只因他早年生活放荡,刻过一方“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加上明清的小说,戏剧,弹唱又编造他“三笑点秋香”的风流韵事,在后人的印象中,唐伯虎是个风流才子。
唐伯虎一生娶过两个妻子,前妻徐氏,出身官宦人家,好享受,慕荣华,热望唐伯虎功成名就,出人头地,一四九九年,唐伯虎乡试第一,中了解元,徐氏喜出望外。谁知好景不长,第二年,唐伯虎进京会试,受到科场泄题案的无辜牵连,不幸琅铛入狱。徐氏得知,料定唐伯虎从此难以高升,就收拾细软,回娘家去了。从此两人分道扬镳。
后来,唐伯虎在青楼中认识了官妓沈九娘。九娘很敬重这位才子,为了使唐伯虎有个绘画的良好环境,她把妆阁收拾得十分整齐,唐伯虎作画时,九娘总是给他洗砚,调色,铺纸,唐伯虎有了这个好伴侣,画艺愈见精到。他画的美人,大都是从九娘身上体会到的风姿神采。九娘见唐伯虎不把她当作官妓看待,就益发敬重他了。天长日久,两人产生了爱情,成了夫妇。过了两年,九娘生了个女儿,取名桃笙。
一五九○年,苏州水灾。唐伯虎的卖画生涯自然艰难了,有时连柴米钱也无着落。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九娘苦心撑持。九娘终因操劳过度病倒了,唐伯虎请来医生,医生诊断后,告诉唐伯虎,九娘已经病入膏盲。唐伯虎尽力服侍九娘,无心于诗画。一五一二年冬至前,九娘紧紧握着唐伯虎的手,说道:“承你不弃,要我作你妻子,我本想尽我心力理好家务,让你专心于诗画,成为大家。但我无福,无寿,又无能,我快死了,望你善自保重。”听了这番话,唐伯虎禁不住泪如雨下。
沈九娘死后,唐伯虎再也没有继娶妻室,晚年皈依佛法,号称六如居士。
9. 为什么要孝顺父母
我们作子女的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回地哺育我们成长,教答我们做人,②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理应得到爱的回报,受到我们的孝敬。③青少年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④孝敬父母还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
孝敬父母”的内容包括什么?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
(2)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这样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孝敬父母需要付出
孝敬父母要付出代价,可能付出时间,付出感情,付出体力,甚至委屈自己,但是孝敬父母收获的是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