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
我国已提前进入老年型社会。有专家指出,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到10000美元左右,而我国目前尚不足1000美元,因此我国已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我国老龄化的速度居世界之首,人数的绝对数也是世界之最。兰州市2006年底老年人口已达39.2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2.43%。
关注老年人生存现状(主)
我国目前老年人的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难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而日益成为贫困阶层。除个别子女条件特别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们收入的低下,成为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主因。在调查中发现,思念不能时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
兰州老年人口38.21万(小)
兰州1999年即成为老年型城市,占全市总人口的10%,目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又24万,与全省、全国相比,分别提前六七年。2006年底老年人口已达39.2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2.43%。按年均3.6%的增长速度计算,到“十一五”末,兰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6万左右,占全市总人口的14%以上。人口老龄化速度增快。数量庞大,且高龄化明显,其对家庭、社会的服务需求将不断增加,对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将不断加大,必将对兰州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孤独是都市老人难言的痛(小)
伴随着老年人数量的骤增,兰州已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同时,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市人际关系日益疏远、淡薄。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带着这个问题,昨日下午,记者专门对兰州市的部分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发现情感孤独已成为当今大多数老人的一种通病。
每日咀嚼孤独的滋味
家住安宁西路,今年70岁的王大妈说:“我现在70岁了,我不缺吃、不缺穿,但我一点也不快乐,我活得太孤独、太寂寞了!”她是兰州某大学退休的老师,但谁能料到,1995年, 退休回家的李大妈开始品尝孤独的滋味。她说。“我现在每月有一千多元的退休金,我一个人又住着一大套房子,可这些对我真的没用,我需要的是情感的抚慰和心理的补偿。”
过节的日子暗自神伤 (小)
“养儿防老”是中国传统的古训。然而,当“防老”与子女的前途放到一起时,更多的都市老人更愿送儿女去更适合发展的地方。于是,每逢合家团聚的日子,总会有一些老人因为与儿女不能团圆而黯然神伤。家住小西湖的张老师和李老师夫妇就属于这样的老人,他们两人都是兰州某中学的退休老师,他们有两个儿子,均先后考入名牌大学,并相继留在了外地。儿子有出息,老人无比欣慰,然而当老两口退休回家,整日面对寂静的房子时,一种思子心切的心情便油然而生。
每日的生活靠窗俯望 (小)
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将人与人彻底阻隔开时,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因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阳光下散步的机会。68岁的程大妈就因居住在这高楼之中,已靠着窗户整整度过了两年时光。程大妈家住七里河吴家园,6年前老伴因心脏病去世后一直过着孤零零的生活。程大妈膝下有两儿一女,现均已成家,3个孩子也算孝顺,共同出钱为程大妈找了一个保姆。因程大妈身体不适,她每日的生活就是靠窗而坐,从高空俯视地面。照顾程大妈衣食起居的小保姆告诉记者:“这城市里的老人真可怜,一上年龄就连门也出不去了,还是我们农村好,简单的四合小院,傍晚全家老小围坐一圈。”
孩子不愿陪聊天 老奶奶生气(小)
“呜呜……”1月21日傍晚,兰州市白银路某小区内,突然传来小孩的啼哭声。他是住在一幢三单元的小陈昊(化名),刚满9岁,当时正在小区学骑自行车,身后一位老奶奶用拐杖打在他的腿上。“哎呀,老奶奶,你咋按到娃娃打呢?”一旁的居民感到非常吃惊。“我想喊他跟我一起耍,他不干,还跑!”老奶奶的拐杖在地上戳得“咚咚”响,显然还在气头上。“不同意就算了嘛,娃娃家,何必嘛。”“没人给我说话,我实在忍不住,憋得慌啊。”老奶奶一脸委屈。今年70岁的老奶奶,老伴去世得早,自从2002年搬到这里来后,就和惟一的儿子分开了,独自一人过着“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的日子。儿子由于工作忙,有时一两个月才来看一次。她养了一只小狗陪伴在左右,每次出门都把它拴在自己腿上,怕它跑远了,但后来送了人。
“她一个人太孤独了,脾气越来越怪,说得不对头就要乱骂人,经常看见她莫名其妙就把花园里的鲜花掐了,树叶扯一地,有时还把小区里玩耍的孩子掐哭,我们劝都劝不住,只有让着她。”小区居民说起这位老奶奶时,带着几分无奈和叹息。老奶奶说,其实她过去不是这个样子。“领导、同事都说我是一个和善的人。现在老了,退休工资接近1000多元元,完全够用,就是平时觉得空虚、无聊。”
部分兰州老年人感到寂寞(小)
据兰州市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阎海明介绍:“兰州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像上面所说的老奶奶这样因晚年孤独而导致的尴尬事时有见诸报端。”近几年来,“空巢老人”在家中去世无人知晓的事件年年发生,且呈上升趋势。记者随机挑选了10名60岁以上的老人(独居2人,偶居3人,5人与儿子或女儿居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8%的老人感到晚年寂寞、孤独、郁闷,精神空虚,没有寄托;61%的人在失去配偶后还想找个伴;去医院看病,60%的人称子女“一般不陪同”,24%的人说子女“有时间才来”,16%的人称子女“会抽出时间陪同”。阎海明副主任告诉记者,随着城市的发展,更多的居民从平房住进了楼房。由此,许多老年人不得不与同在一个城市的子女分开,形成了一种被称之为“空巢”的现象。这其中,有不少老人由于丧偶而不得不独自一人生活。特别是居住在农村的独居老人,他们不仅要自己做饭,还由于居住条件的不配套,不得不每天承担着生炉子、倒痰盂等非常不便的生活琐事。
专家分析 自感“老不中用”导致孤独(小)
甘肃政法学院马红平教授分析认为,许多担任过公职的人,离退休之前,是披星戴月的拼搏,每天过着快节奏的生活;离退休之后,则是身上无职一身轻,度着慢节奏的清闲日子。远离社会生活,儿女独立成家,以及体力衰弱,行动不便,降低了与亲朋来往的频率。在社会上,人家都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大千世界里龙腾虎跃,自己则感到已经样样无份,孤独之感会油然而生。好像是被抛弃的人,尤其丧偶老人更是寂寞万分,难以忍受。由此自感“越老越没用”,失去了生活热情,与亲属缺乏良好的沟通,少与朋友来往,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愿参加任何社会活动。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马主任说,“空巢家庭”所引发的“空巢综合症”非常突出,典型表现是出现失落、悲伤、焦虑和孤独的心理,情感脆弱、容易灰心、进取心差,严重的还会引起老年的精神障碍,比病痛更加折磨人。心情不好,心理的压抑就会在潜意识中转移到身体的某个部位,具体表现在有些老人感到心慌气短、关节痛、便秘等,而这种躯体形式障碍通常又是医院的仪器所检测不出来的。
“空巢老人”养老帮扶是目前主要工作(小)
兰州市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阎海明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和高龄老年人数量的不断提高和增加,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正在逐渐成为事关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此事,在全市城镇和农村分别开展了对“空巢老人”及家庭生活状况的调查工作,内容包括他们的经济收入状况、生活自理状况、生活照料状况及对社区服务的要求等事项,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各县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模式,对“空巢老人”居家养老帮扶这一全新的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大胆推行政府埋单,进行市场化运作,为“空巢老人”提供低偿或无偿的日常看护、物质帮助、生活照料及相关家政服务,精神慰藉也列为服务内容之一。兰州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帮扶服务工作尚处初级摸索起步阶段,从事一般性劳务如打扫卫生、煮饭、购物、照顾老人日常生活的多,从事保健、心理咨询、思想疏导的少;在各种节假日集中服务的多,坚持经常性为老年人服务的少。各区县发展不平衡,对“空巢老人”的服务尤其是精神慰藉方面尚未形成体系,特别是在政策保障、制度建设、资金来源和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
怎样才能让老年人不感到孤独(分主)
针对老年人精神慰藉问题的凸现及其现实原因,有业内人士建议应该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等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导全社会共同营造爱老敬老的氛围,以求真正实现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由于观念限制,不少老人还总是帮助子女操持家务,会安排自己生活的不多,而老年活动场所也相对较少,活动方式相当单一,这与目前社会老龄化状况相比远远不够,这是致使老年人孤独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老年人更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要提倡在广阔的空间交流,走出家门,加强与年轻人接触。老龄社会不仅是人口类型转变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老年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目前的社会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我们应该都来关心、爱护他们。社会对年轻人的道德培养和尊老教育方面还得重视,社会应该从各个方面来关爱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视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愉快的晚年。
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小)
对于老年人而言,社区是其晚年生活的主要空间。而社区所具有的邻里互助、情感交流、组织协调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正好满足了老年人的某些特殊需求,这就使得由社区来实现养老中的精神慰藉成了可能。然而,当前社区服务还远未发挥出它本能发挥的积极功能,活动室多为麻将室。因此,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应当成为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实现其健康老龄化的最基本的战略措施之一。唤回离退休人员渐趋衰退的他尊感,实现较高层次的精神慰藉。
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小)
目前市场上专为老年人开发的产品特别是精神产品的匮乏令人担忧,针对老年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机构更是稀缺。我市仅有的一条“老年知心热线”主要内容多为调解家庭纠纷。有专家建议,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应提上议事日程,给老人们一个倾诉的机会。
儿孙“常回家看看”(小)
同时,子女要“唱主角”。有时儿孙一句宽慰的话语、一封平安的家书、一个温馨的电话、一件有意义的礼物,就会给老年人一个惊喜、一丝慰藉、一点温暖。安宁高新区的王先生说,老年孤独比贫穷更可怕。自己一直牢记着父母的生日,一般都尽力赶回家。万一赶不回去,至少打个电话。他说,许多人在父母健在时,总以忙事业、忙家庭为由没时间孝敬老人,等忙出个名堂,自认为有钱孝敬老人、有时间陪伴老人时,老人多半已不在了,后悔都来不及。他呼吁,全社会都应关爱老年人的生存现状和精神世界。
老人要会自我调节(小)
省附属医院的马主任认为,帮老年人摆脱孤寂的困扰,固然需要有全社会的关注,但更需要老年人自身学会调节,要有业余爱好,参加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对缓解孤独感是有帮助的。学会从苦中求乐,在从事建设性、有意义的活动中得到自我满足的快乐。同时保持一定的社会交往,切不可长期呆在家里与电视为伴,要试着走出去。
参加老年大学学习(小)
老人要排除孤寂,除了参与社会活动外,还有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据兰州市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阎海明介绍,建校多年来,学员年年都在增加,由当初的几十几百人增加到现在的2000余人24个专业,棋琴书画、普通话、英语一应俱全。老年人把老年大学当作勤于学习的场所,又视为老年乐园,重新回到社会生活中来,可以结识新朋友。他们对老年大学有很强烈的依恋之情,完成学业后,还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这是因为他们在老年大学集中精力学习,排除了过去愁病、怕老、无用、白活等消极心理状态,消除了孤独,满足了爱好,挖掘了潜力,掌握了本领,增强了幸福感和生存的价值,过着积极的健康生活。
四大难题困扰老人(小)
据老龄委办公室阎副主任介绍,这几年的老人投诉案件中,房屋侵权案件比较多,其主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个别子女法律意识淡薄,伦理道德观念落后,私欲膨胀,敬钱不敬老,不择手段地与老年人争住房。而赡养纠纷多的原因是,老年人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合法权益极易受到损害。他说,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老年人不愁吃、不愁穿,容易忽视和缺失的是情感的需要,这就要为他们多提供精神关爱和情感呵护。现在“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子女做不到的,社区、街道要主动去留意,经常找老人拉拉家常、陪他们聊聊天,使他们的心灵不再寂寞。子女在外地打工的,要多劝导他们充分理解老人的感受,“常回家看看”。针对老年人的情绪变化比较大,心理问题比较多的实际,应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使他们保持健康的身心。此外,还要注意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乐,组织他们参加诸如棋、牌、书画、球类、旅游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美好的精神乐园。
⑵ 老人晚年生活如何度过
老年人晚年最应该关注的是健康问题,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而养老院的严重不足,早就体现出来了,严重缺少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服务。未来如何让中国人在健康养生方面拥有更多更好的资源,这是大家乐见其成的,也是更多社会企业努力提升行业服务标准的奋斗目标。
在深圳,我们根据服务的数十万中老年会员和合作的社区养老工作站数据调研对比,老人在晚年生活中心理健康因素占比是最大的问题,因此老人更应该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
1、老人自身心理养生:人到老年已经不需要工作,往往是家中的闲人一个,所以很容易丧失生活的目标。因为整天无事可做,就会产生一些空虚感。尤其是空巢老人这种情况更是常见。因此老人要克服环境,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只有心情好了老人的胃口才好。胃口好了身体才会好,自身的抵抗力才会上去,才能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2、精神关怀:家人适当的给予老人的精神关怀远远大于各种保健产品产生的养生效果。家中的孩子每天多抽出一点点时间和老人聊聊天,老人才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价值感。另外适当和家中的老人一起出游,共享休闲的时光的话,可以让老人保持愉悦的心情。达到笑一笑十年少的效果的,老人身体会更加好。
⑶ 单身老年人,该如何度过晚年生活
但是老年人他们在到了一定的年纪也是表现的非常孤独的,如果说你自己一个人生活的话,那么肯定会觉得非常的不好,这个时候你可以去一些个敬老院或者是养老院,这里边儿有好多老人都可以在一起聊聊天,然后谈谈心什么的,也是能够表达出你们的内心的想法,这样也不会觉得太孤独。
生活当中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要求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非常完美的,只有的话那你老人的这种厚度我们应该主动去帮助他们,或者说让他们每周有一个很好的活动时间,也就是说我们有时间可以去做这种义务,跟他们主动聊聊天,然后谈谈心之类的。孤独是每个人都必须面临的,但是有的时候就看你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年龄段,老年人这种孤独我们必须要主动去解决。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他们的一个生活态度。能够得到不错用幸福。
⑷ 如何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要有退休工资,双方都要健在,多参加一些感兴趣的娱乐活动,公益活动。以及子女,儿孙陪伴!
⑸ 看看一个孤寡老人凄惨与凄凉晚年生活,这就是家吗
所以才在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娶妻生子防老。行善积德种福田。
⑹ 对于老人来说,晚年的生活应该如何去度过呢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前的时候,人老了,依靠子女,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而如今,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大,如果老人完全要依靠子女为自己养老,那么有时候会显得颇为不现实。
听听下面这位老人的经历,也许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
但凡能够做到这样,就已经是最和谐的亲子关系了。
而那些一心想着老年生活依靠孩子的老人们,往往会过得心酸又寂寞,因为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节奏,也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习惯,老人很难跟得上他们的脚步。
即使再亲密的亲子关系,遇到生活中的鸡零狗碎的时候,也很难维持最初的和睦。所以多留一份念想,就使得两代人的关系多留一份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一份体面。
⑺ 老年人退休后的几种生活方式
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后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很迷茫,突然间闲下来不知道做什么好。心里感觉空落落的,正是这样老年人更应该努力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让心情得到放松。下面就介绍几种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方法。 第一,旅游法。或夫妻或与人结伴到高山、到大海、到景区旅游,不要到自己去过的地方,以免触景伤感。到那些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景致怡人而从未去过的地方,让美丽的大自然吸引你的眼球,净化你的心灵,陶冶你的情操。纵情地去拥抱自然、享受生活。 第二,娱乐法。根据自身的特长,选择音乐、书画、摄影、舞蹈或各种体育运动,培养、提升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快乐伴随自己。特别是歌舞,它不仅具有运动与艺术表现功能,还能增强你对生活的激情和信心。 第三,交往法。不要关在家里封闭自己,要经常参加群体活动,走出去,与人打交道。交往形式很多,如组织同学会、同事会、同乡会、战友会等等,还可参加其他老年群众组织,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主动积极与青少年交往,就是人们常说的“忘年交”,这会让你增加活力,青春永驻。若是精力充沛,能够参加诸如老年志愿者组织,开展一些助人为乐的公益活动更好。这样你会感到充实、欣慰与满足。 第四,研读法。就是加强学习,既可重温自己熟悉的专业,又可学习新的专业,更应研究把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如学习电脑,上互联网漂流等等,也可结合社会热点、焦点开展一些调研活动,并将自己的心得撰写成文,或发表或研讨交流,这样既锻炼了脑子,又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使自己感到仍然置身于社会的主流。 第五,模糊法。世间万物,其实很多难以说得准确。在职与退休,不过是某一职业或某一职务对于同一部门或单位的相对状态。其实,离开了这个部门或单位这一条件,在职与退休的界限就模糊了。对于会安排生活的人来说,在职并非他的全部和长期的活动;同样,退休也不会是他的全部和长期的生活内容。退休后只要能够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岂不是很有意义?你能说他退休了吗?同时,模糊除了可以使你正确面对在职与退休外,还可润滑父母子女、老夫老妻、邻里亲朋之间的关系,达到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计较,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误会,多一点欢笑、少一点忧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乐天派。 第六,静神法。传统医学认为“心静则体安”,静能减躁、平衡心态。时下的各种文学作品里,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在面对巨大压力和意外打击的时候,总会说“让我静一静”,“让我一个人待会儿”,这就是静的一种办法。 以上介绍了六种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方式,您或许对某一种或某几种感兴趣,那就去试试吧,相信您退休后的生活能丰富多彩,心情大好!
⑻ 老年人过好晚年生活很重要,该怎样过好健康的晚年生活
在老人晚年生活中,我们要懂得“以生活照顾为主,医疗照护为辅”,通过提升老人晚年身心健康与安全居住环境来提升他们的生活幸福感最好。除了基本的健康照顾、个人照顾,对待老人更要让他们有尊严感,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从而影响心理健康也更容易造成身体健康危害。
下面谈谈老年人如何养生的问题:
第一:保持愉快的心情。到了这个岁数,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有的也有了,也是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了。凡事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要在小事上再纠结什么,这个年纪没有什么可看不开的,享受生活才是您该做到的。
第二:体检。老年人最好每年做两次健康体检,认真阅读体检报告。通过体检来督促自己,发现问题要及时就医治疗。该服药的,按时服药,保证身体的健康。
第三:改变观念。人到中老年改变观念很重要,养生是自己的事,治病才是医生的事情。给到老年朋友们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注意三餐的按时按点。
食物是人类摄入营养的主要来源,没有营养的供给,人就是一个没有能量的躯体。
二、改善睡眠。
三、肠道畅通,血怕稠。
早起一杯温水有助于润肠道,排出体内一晚的废物杂质,使身体有个良好的清洗。睡前喝两口小水能有助于避免血液粘稠。
四、做慢性有氧运动,老年很怕胖。
千金难买老来瘦,推荐各位中老年朋友的一个运动就是散步,一般40分钟左右便可,通过走路的形式来使你的身体达到一个有氧状态
五、学习并培养一些好的爱好,学习一门外语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⑼ 老年人过好晚年生活很重要,该怎样过好健康的晚年生活
我觉得应该有愉悦的心情才有健康的晚年生活,不过下面也有几种方式。
动,专意味着更多的锻炼属。生活在于锻炼。在很多的案例中都可以知道,加强锻炼可以保持年轻,也有相关证明,人体“利用和浪费”。因此,老年人应该注意加强适度的体育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快乐,老年的生活要带着愉悦的心情,对一些事情要会看的开,积极向上。这样老人的生活才能过的轻松,没有忧愁。那么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价值就会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这些方式都跟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关,需要老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