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觉得做金融投资被骗大姨大叔们,值得同情吗为什么
哈哈,好巧,我家附近也有一个经侦局,每天都是人流传动,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甚至还有一些白发苍苍的老年人。
说实话,看到他们那么冷的天还在大门口排队,真的是有些心疼。
但是打听后,你会发现,被骗的方法千奇百怪,但是被骗的原因万变不离其宗。
无非就是看中了别人的高利息,高回报,而忽视了自己的风险。
有一个阿姨说,她几年前买在某平台买了一个理财产品,年回报率达到了12%,第一年拿到了钱,阿姨觉得靠谱,于是投了第二年,也相安无事。
但是在第三年的时候,这个平台垮了,公司逃走了,阿姨大部分的积蓄都被骗,沦落到被子女责备,被亲朋好友嘲笑。
并且你会发现,这些被骗的叔叔和阿姨,真的是好有钱啊。
买个菜的时候为了几毛钱斤斤计较,受骗上当的资金都是几十万,几十万,甚至还有上百万的。
当然了,我坐标是在上海,也许他们是真的有钱..........
所以,我认为,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作为子女也好,作为朋友也罢,一定要多给他们梳理下理财的尝试。
这个 社会 6%以上的收益就是有风险的,需要做好收益不达预期的准备;
10%以上收益的理财是有危险的,需要做好损失本金的准备;
试想一下,给你10%的理财,那么平台需要达到多少收益才赚钱?起码得20%以上吧,否则他们吃什么?
那真的有如此稳定,高效的收益吗?答案是没有!
除非你自己做股票投资!
前年,我出生的那个村子被偏了5000万。一个不足万人的农村,相当于人均8000块。
同情吧,你觉得很生气;不同情吧,你绝的很可怜。
我的亲戚,旁系亲属都有涉及。那一年,看到很多人的眼泪,我的感受五味杂陈。
1、一个叫中茂的公司下的局
这个公司,既没有揽储资质,也没有很大背景。他们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农村的揽储员,发展成了自己的下线。
农民平时靠散工赚些零花钱,发了工资后就会习惯的找信贷员存款。当信贷员被他们收买了,这就形成了一个利益链,很多人在不知道中茂是什么机构的时候,自己的零工就被进入了金融骗局。
在信贷员的花言巧语之下,很多人甚至把积蓄腾挪,存入了一个叫中茂的存单上。信贷员承诺,年利息在6%,这个利息诱惑,足可以让很多人心动,尤其是法律意识淡薄的农民。
在农村,信贷员一般都有一定的威望。很多人眼中,他们代表了国家,代表了银行机构,是不会骗人的。
2017年,中茂金融资不抵债。上演了很多人间悲情,落下了无数眼泪。
2、父子成仇,以泪洗面
农村的收入比较低,很多父母会留足积蓄,为儿子娶媳妇盖房子。
其中有一家,因为儿子在城市工作,父母攒钱为其买楼。当儿子看好楼盘后,回家取钱的时候,父母为了惦记那点利息,拒绝了儿子的请求。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只是想把20多万升值,让孩子首付款多一些。
当中茂财务炸雷,儿子才知道父亲竟然为了那点利息,和自己说了谎话!
一时之间,父子之间由亲情成了仇人,两人大打出手。上演了一出悲剧,母亲看不过,整天一类洗面。还好,一次自寻短见被人看住,否则又是一出人财两亡的结局。
最可怕的是,那些老太太。子女孝敬的现金舍不得花,最后为了那点高利息,存入了这家骗子公司。
其中有个老人,听到存款被骗后,病情加重,不久离世!
3、钱是个照妖镜
中茂公司的运作手段并不高明,从开始就知道是个庞氏骗局。
他把各村的信贷员,用高利益捆绑。揽储的时候,散户付息6个点,信贷员提成3个点。
因为农村基数大,3个点的提成将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为了这点钱甚至透支了自己多年的威望。
有个信贷员,因为年岁大,威望高。他的揽储能力最强,中茂暴雷之后,一年后去世。
债主知道骗局后,出殡当天拦住不给下葬,这在农村是非常大的事情。
为了那点利差,真是死了都不得安宁。
反观受骗的人,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每天就是愁眉苦脸!
这些都是我的乡亲,打出这篇字我是心在滴血,那些农民的钱都不容易,你们又如何下的出去手呢?
以上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我同情他们但是又不能为乡亲做些什么。
一声叹息!大家总结教训吧,当你惦记人家高利息的时候,人家惦记的是你的本金!
我觉得被骗第一次第二次的值得同情,但是反复被骗五六七八次的那种就完全不值得同情了。
这个时代新生事物很多,信息严重不对称,很多骗子就是利用一些新生事物的概念去包装很拙劣的老骗局而已,老年人特别容易上当受骗。因为老年人知识落后,信息缺乏,退休后希望有投资理财的途径让资产迅速增值,就是这样的群体让骗子有了可乘之机。
老年群体但凡是接触到金融投资骗子的,基本上大多数总会挨受骗上当个一两次,因为骗局实在是太多了,保守的、激进的、新概念的、老玩法的,总有一款能骗到人。但是被骗一两次之后,应该都能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比如应该意识到超过一定的收益率就肯定是骗局,只谈收益不谈风险或者保证无风险低风险的肯定是骗局,大谈热门概念、国家政策、地区政策的基本也都是骗局。
但是那些被骗了五次以上还不意识到自身有问题的人就完全不值得同情,因为他们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字:钱,心里只有一个念想:贪!就是因为贪心,因为太想来钱,所以才屡屡被骗,甚至还会抱有赌徒心态,这种人是不论被骗多少次都不值得同情的。
你觉得做金融投资被骗大姨大叔们,值得同情吗?为什么?
首先,你应该去理解,大叔大姨们,他们去做金融投资,为的是谁,再来谈谈对错
都明白,中国人有个特点,为了下一代,那好,这些中老年人,本身是为谁而去做的投资,还不是为给下一代人多搞点钱,让自己的孩子少受苦和累,所以,你需要先把父母的爱放前面,再来谈对与错。
金融投资中遇上的骗局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在网络上看到一些金融骗局,但是相对一些年纪大的,六七十的老年人,他的信息面就没这么广,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我们不同,大都和自己年龄段的人在一起活动,信息来源就少很多,最多就是听到孩子在讲,也就是听了就过了,加上那些业务员,嘴巴甜甜的,年纪大的人,容易产生信任感,所以更容易被蒙蔽,之后就被拐进骗局。
现实的生活中,不单是中老年人被骗,年纪三十到四五十岁的,也很多,有单身离婚的,有股民被套的惨的
说说单身的,他们在网络婚恋网站,寻找合适的爱人,但是这类网站,是业务员最喜欢钻的地方,当他们加到你好友,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加深感情,达到一个信任度,那他会开始给你看一些盈利单,进一步诱惑你,语言上行动上引导,让你跟某某老师学赚钱,等开户入金,就一刀切,让你血本无归
股民是怎样的,其实也很简单,不少人会被业务员拉进某某老师指导群,然后送你所谓的大礼包,如通达信指标,本月金股等,为什么送,因为人心贪,人最喜欢贪小便宜,有人送干嘛不要,送你指标后,就开始引导你进直播间,听免费的教学课,很多股民基础薄弱,听这些课,很容易被带去,有时候还真能赚钱,这样就更能产生对老师的信任,一步步进入挖好的深坑,这就是网络杀猪盘常用伎俩
要记住一点,人家为什么送你指标,引你跳坑,第一,你贪,第二,你贪,第三,还是你贪,你不贪会自己跳进深坑吗?被骗进杀猪盘吗?
这样的人就只会说风凉话,只能说明这样的人没有见识,目光短浅,这样的人每天只会想着拿别人开涮,不要去理会这样的人,应为这样的人是不可理喻的。不管你做什么,这样的人都会在旁边指手画脚的。这样的人是不会满足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道路走,只有有过的人才有体会我们属于局外人不需做出评论。
大部分不值得同情,因为老人大多穷一辈子了,早已形成了非常节俭的习惯,而且当年国家单位经常分发各种免费福利,节俭和白占便宜太久了,人的贪占欲就越来越重,而如今他们老了又遇上了假借投资理财这种骗术来骗取他们养老钱的骗子,很容易就因为贪占欲作祟而上钩,本来一部分人老了之后不用劳动付出就能得到养老金收入,就是一个大便宜了,然后他们却还不满足,还要白占更多的便宜,这就是贪占欲过旺的结果,这是不值得同情的,而另一部分老人只是本身太孤独,又禁不住骗子“叔叔阿姨”的叫,又碍于情面莫不开,就容易一步一步上钩了,他们这种情况似乎有点可以理解吧
不值得同情。靠不劳而获的人本来就是另类人。近几年经常提醒网络套路,作为中老年人有丰富的 社会 经历,阅历。咋还会这样呢?妄想一夜暴富?天上会下白面大米吗?作为老年人可以安定度晚年,还想赚大钱?这智商是否同老年痴呆症划等号了?值得同情?我也会变傻瓜了。
很多被骗的都是老头老太太,要说不同情吧,是不可能的。可是为什么会出现大批的老头老太太被骗才是关键问题。个人觉得,做进入投资被骗的中老年人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市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缺乏子女的关怀。
1、被骗有自身因素
很多的中老人对于的金融知识较为匮乏,对于很多的风险是没有认知的,这也就导致了很多的中老年人群对于所谓的保本高息的理财产品有着很高的好感,在严打各种民间借贷的时候,很多中老年人群还在打听哪儿有靠谱的高息理财。
更有甚者,有人总结经验说这类高息理财要找新开的,因为新开的圈钱还不多,不会跑路。当自己都开始寻找骗自己的理由了,不被骗是不可能的。说到底人性的贪婪是很多人克服不了的。
2、被骗有市场因素
目前国内金融市场的理财产品不够丰富,特别是针对于普通的理财需求的人群。理财产品不是收益低得可怜,就是风险高得吓人,或者门槛很不友好。所以这种情况下也就是导致打着保本而且高息的产品很容易打动人心。
另外很多的投资产品的设置极为复杂。例如ETF指数期权,别说普通民众,就是很多进入从业者也看不太懂其规则。而骗人的产品往往是简单易懂,并且违背基本的金融逻辑的。高收益哪儿可能是低风险的,但只要每个月有利息返还,普通人还真就信。
很多中老年没有获取和学习进入知识的渠道,除了偶尔去银行外,基本没有了解到什么进入知识。国内的投资者教育有很大的空缺,这个空缺不仅是证券类产品,更是广大民众进入知识普及的空缺。
3、被骗有被关怀的需求
个人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很多中老年人都和子女相隔较远。平时子女由于工作和自己的生活的因素,会导致很多中老年人得到子女的关怀较少。而前几年的骗子则是大打亲情牌,隔三差五的一个问候,叔叔阿姨叫的比啥都亲,自然也就容易让很多中老年人产生信任感。说实在的,很多人对于自己父母的关心真没骗子来得多。而聊感情几乎是前几年金融市场的业务员在业务开发时的主要手段。
总之,预期去同情已经被骗的人,不如让更多的人多了解一下进入知识,避免不断有人被骗的局面。
人都有变老的那一天。谁能保证自己不上当受骗?我们不能只有同情,并且要从三个方面减少骗局!
一是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抵制各种小恩小惠设下的大骗局 。现在城市农村的各种骗局太多了,而又以金融投资骗局最为突出。年级相对较大的对象是骗子最喜欢选择的作案对象。有些年纪大的人,收入来源相对较少,总想着给自己子女减轻压力,能自食其力或者还能赚钱补贴家用,岂不更好?在这种思想意识下,就经常被一些花言巧语所蒙蔽。比如投资1000元,每月返3百5百的,条件是再介绍另一个人进来一起致富。这种例子是投资金额不大,收入回报又相当可观,对一些没有见识和经历过的人来说是很容易被骗上当的。
二是要从源头打击这些犯罪行为。现在我国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还是蛮大的。无奈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以及骗局五花八门,所以总会有骗子钻空子去骗取钱财物的。
三是提高宣传力度。城市中经常会有广播各种骗局的。农村中也有不少宣传的。力度要继续加大。
值得同情,毕竟大爷大妈们一辈子不容易,不舍得吃喝。大骗子不应该去骗他们,要骗就来骗我,但是我没有钱
2. 中国每年失踪有多少人口,这先人存活的几率有多大
2013年末,中国人口总数超过了13.54亿,其中老人和小孩占了大概1/3的比例。而网上曾有报道中国每年失踪人口约有800万人,虽然不能辨别数字的真实性,但每年的失踪人口不在少数。
而失踪人口是否存活至今仍是个无法统计之谜,这些数据是没有真实答案的,因为真实的数据并不存在,也无从统计。
而全国每年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约有1370名老人走失。迷路、精神疾病和老年痴呆是老年人走失的重要原因。调查报告还显示,走失老人中72%的老人大多都出现记忆力障碍情况,其中,经过医院确诊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占到总比例的25%。
(2)老年人被拐扩展阅读
网上曾流传一种说法:成年人失踪未满24小时,报警也没用,警方不会受理。对此,人员失踪警情处置现场执法标准中明确,有警必接,对人员失踪的求助或报警,各级公安机关应立即受理,不得拖延、推诿。
有警必查,失踪地点不明或不在本辖区的,受理公安机关应当开展初步调查,查明失踪地或根据报警人陈述的失踪地移送管辖公安机关;失踪地无法确定的,由失踪人员最后居住地派出所负责查找,相关情况及时告知报警人。
而对于一些情况可疑、可能遭到违法犯罪侵害或处于危险状况的,无论失踪时间是否超过24小时,接警单位都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组织紧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