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赞美老年人的诗歌,非常紧急
非常紧急为什么不给分?这类诗歌其实有很多
另外提问题要提清楚啊,你是要赞美哪类老年人?亲人?师长?朋友?前辈?
先不说诗,先说歌
beyond-真的爱你(母亲)
崔京浩-父亲(父亲)
迪克牛仔-酒干趟卖无(父母都可)-原唱苏芮
许巍-礼物(亲人)(此首歌比较适合你)
礼物
让我怎么说我不知道
太多的语言消失在胸口
头顶的蓝天沉默高远
有你在身边让我感到安祥
走不完的路望不尽的天涯
在燃烧的岁月曾漫长的等待
当心中的欢乐在一瞬间开启
我想有你在身边与你一起分享
让我怎么说我不知道
太多的语言消失在胸口
头顶的蓝天沉默高远
有你在身边让我感到安祥
在寂静的夜曾经为你祈祷
希望自己是你生命中的礼物
当心中的欢乐在一瞬间开启
我想有你在身边与你一起分享
走不完的路望不尽的天涯
在燃烧的岁月曾漫长的等待
当心中的欢乐在一瞬间开启
我想有你在身边与你一起分享
在寂静的夜曾经为你祈祷
希望自己是你生命中的礼物
当心中的欢乐在一瞬间开启
我想有你在身边与你一起分享
让我怎么说我不知道
太多的语言消失在胸口
头顶的蓝天沉默高远
有你在身边让我感到安祥
⑵ 有没有比较好的歌颂老人的散文,诗歌
母爱 文 / 诗涯
发黄的灯光,流露着几分单薄,如同一缕残风
屋檐上的蜘蛛,牵着一丝白线,在编织着生活的幸福
黑夜在外面,慢慢地向万家灯火,伸手
万籁俱寂,几次低沉的狗吠声,悠悠然
一堆番薯藤,两个箩筐,母亲的一双膝盖
“你的窗棂关好了吗?今夜可能会下大雨。”
“这么大的人啦,还趴着睡,拿着,这里还有张被子,电视说今晚变冷。”
梦中多次被这几番话惊醒,挂在窗前的风铃
在静静地,凝望着正空中的弯月,如一阵微风轻吻麦浪
母亲的双手,还在捋着番薯叶
轻轻地,生怕吓走我们的梦
“妈,我想回学校了。”
“广州真的这么好吗?难道就不能多吃几天家里的饭菜吗?”
她深邃的双眸,隐隐地闪烁着某些东西
我读得懂
再多离家的缘由,都被深深地咽了下去
“妈,不用送了啦,雨天路滑。”
“好,好,不送啦,乘车时多加小心,到校后记得打电回。”
泥泞的小路,在脚下静静地延伸
泪水模糊了双眼,回首时,也模糊了母亲伫立的身影
一滴温暖的血,滴在心湖上,染红了我的理想
“在外面住得惯,吃得好吗?”
曾被母亲问了千万次的话,没有任何的褪色
如皑皑万里白雪
一棵树,守侯在菁菁河边上
母亲的生命里
孩子永远都那么的幼小
⑶ 歌颂老人的古诗词有哪些
赞美老人的诗句:
1、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2、欲为圣朝除弊政,肯将衰朽惜版残年。
3、老骥权思千里,飞鸿阅九洲。
4、垂头自惜千金香,伏枥仍存万里心。
5、乌球子树老来红,荷叶老来结莲蓬。
6、壮心未与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7、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8、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9、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0、残灯犹未灭,将尽列扬辉。
⑷ 赞美晚年生活的诗或者老人的诗
赞美晚年生活的诗或者老人的诗有:东晋·陶渊明《饮酒》、魏·曹操《龟虽寿 》 、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唐·王维《终南别业》 等等。
1、东晋·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白话释义:
住宅盖在人世间,清静却无车马喧。问我为何能如此?心超世外地显偏。
自顾采菊东篱下,悠然无意见南山。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
此中当自有真意,我欲辨之已忘言。
2、魏·曹操《龟虽寿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释义: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3、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静,方知不染心。
白话释义:
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窗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
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义公一尘不染的心境。
4、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龙钟一老翁 ,徐步谒禅宫。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白话释义:
义心指犹豫不决之心,诗中描写了诗人冒着炎热天气拜谒禅师,然后豁然体悟,原来大千世界,凉与热无在无不在,炎热只是心生,心静自然凉,不执炎热相,大地风自可骤然而起。
5、唐·王维《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尽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白话释义:
中年我已有好道之心,晚年迁家到南山脚下。兴致一来我独自漫游,快意佳趣只有我自知。
闲情漫步到水尽之外,坐下仰望白云的飘动。偶尔与林中老叟相遇,谈笑不停忘记了归期。
(4)歌颂老年人的诗歌扩展阅读:
《龟虽寿》为东汉文学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此诗是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篇。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充满了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
《龟虽寿》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⑸ 帮我找一下赞美老人的诗歌或者文章,什么都行,只要是
《纸船》 作者: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
和悲哀归去.
永恒的妈妈
当第一次睁开初生的双眸
最先看到的是人母的无比圣洁
慈爱的睇视和欣喜的泪流——
眼睛一眨不眨,仔细的盯着你
你朦胧无知的心本能地律动
却无法表述亲情只一阵四肢乱舞
急得你——忍不住大声啼哭
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抚育
终于坐直子你小小的身躯
在调整了情商和智商之后
决不等待,径直喊出了生命中
最珍宝的第一声——妈妈
这是最感人的原始蕴蓄
无论世界上流韵着多少种语言
只有这一声呼喊绝对的相同
没有什么乐音,没有什么诗歌
能比这一声更动人
母爱 文 / 诗涯
发黄的灯光,流露着几分单薄,如同一缕残风
屋檐上的蜘蛛,牵着一丝白线,在编织着生活的幸福
黑夜在外面,慢慢地向万家灯火,伸手
万籁俱寂,几次低沉的狗吠声,悠悠然
一堆番薯藤,两个箩筐,母亲的一双膝盖
“你的窗棂关好了吗?今夜可能会下大雨.”
“这么大的人啦,还趴着睡,拿着,这里还有张被子,电视说今晚变冷.”
梦中多次被这几番话惊醒,挂在窗前的风铃
在静静地,凝望着正空中的弯月,如一阵微风轻吻麦浪
母亲的双手,还在捋着番薯叶
轻轻地,生怕吓走我们的梦
“妈,我想回学校了.”
“广州真的这么好吗?难道就不能多吃几天家里的饭菜吗?”
她深邃的双眸,隐隐地闪烁着某些东西
我读得懂
再多离家的缘由,都被深深地咽了下去
“妈,不用送了啦,雨天路滑.”
“好,好,不送啦,乘车时多加小心,到校后记得打电回.”
泥泞的小路,在脚下静静地延伸
泪水模糊了双眼,回首时,也模糊了母亲伫立的身影
一滴温暖的血,滴在心湖上,染红了我的理想
“在外面住得惯,吃得好吗?”
曾被母亲问了千万次的话,没有任何的褪色
如皑皑万里白雪
一棵树,守侯在菁菁河边上
母亲的生命里
孩子永远都那么的幼小
⑹ 赞老年人夕阳红诗歌
以下两首都抄是赞老年人夕袭阳红诗歌(作者不祥)
《相逢夕阳下》
相逢在夕阳中
夕阳中相逢
虽然夕阳去匆匆
留下相思浓
我对你情意浓
你是否也和我相同
希望你 希望你
能跟我同声歌颂夕阳红
但愿明天再相逢
夕阳下 情意浓
《夕阳红》
最美不过夕阳红
温馨又从容
夕阳是晚开的花
夕阳是陈年的酒
夕阳是迟到的爱
夕阳是未了的情
有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供参考。
⑺ 去敬老院赞美老人的诗歌
1、《李阿婆的笑》
作者:邵介安
李阿婆,七十六,无儿无女身独居。
自从专住进敬老院,整天笑脸属乐呵呵。
政府送来新棉被,邻居送来热水壶。
阿姨给她剪头发,小朋友们来唱歌。
一天三顿白米饭,菜儿一荤加两素。
阿婆声声感谢党:“社会主义幸福多!”
2、《奶奶扭秧歌》
作者:邵介安
八十爷爷大鼓敲,七十大叔吹笛箫。
十个奶奶扭秧歌,又是唱来又是跳。
个个笑脸是朵花,年轻十岁还嫌少。
院里桂花枝头闹,它也心乐开怀笑。
3、《拍张幸福照》
作者:邵介安
“快站好,快站好。”院里老人在拍照。
梳好头,戴好帽,穿上新裤新棉袄。
个个齐声赞颂道:“感谢党的领导好!”
手机咔嚓一声响,老人幸福拍下了。
4、《游花园》
作者:邵介安
“老奶奶,快坐好,推车陪你花园瞧!”
东园菊花白如雪,西苑茶花朵朵笑。
南园金铃盏盏挂,北坡月桂枝头闹。
慢慢走,细细瞧,奶奶笑得弯了腰。
5、《张大爷发“愁”》
作者:邵介安
张大爷,“愁苦”脸,老年手机不空闲。
东屋请他去吃饭,西边又邀赴喜宴。
南厢约他去聚餐,北房又叫尝鱼鲜。
人人敬老献爱心,大爷激动泪花闪。
大爷发“愁”来不及,只好央人去代宴。
⑻ 急求赞美老人的诗歌朗诵!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内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容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相逢夕阳下》
相逢在夕阳中
夕阳中相逢
虽然夕阳去匆匆
留下相思浓
我对你情意浓
你是否也和我相同
希望你 希望你
能跟我同声歌颂夕阳红
但愿明天再相逢
夕阳下 情意浓
《不与老为期》 白居易
不与老为期,因何两鬓丝?
才应免夭促,便已及衰羸。
昨夜梦何在,明朝身不知。
百忧非我所,三乐是吾师。
闭目常闲坐,低头每静思。
存神机虑息,养气语言迟。
行亦携诗箧,眠多枕酒卮。
自惭无一事,少有不安时。
《夕阳红》
最美不过夕阳红
温馨又从容
夕阳是晚开的花
夕阳是陈年的酒
夕阳是迟到的爱
夕阳是未了的情
有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⑼ 赞美老人的诗词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汉曹操《龟虽寿》
译文: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2、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清代郑燮的《新竹》
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一个人能够超过老师和前辈,是因为老师和前辈的养育和培养。
3、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酬乐天咏老见示》唐刘禹锡
译文:人有谁不顾虑要衰老呢,老了又有谁表示爱怜?人老身体会日渐瘦削,衣带越来越收紧,头发变稀少戴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
书卷搁置起来不看,是为爱惜眼睛,经常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缠身。经历多了,自然见多识广,接触的人多了观察起来更加了然于心。
细细想想老也有老的好,尽情放松自然会心情畅快无挂牵。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就已近傍晚,太阳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4、家有一老,犹如一宝。——佚名《民间谚语》
译文:老人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好像宝贝一样;家庭中有个老人,就有了主心骨,遇事就可依靠他出主意。
5、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五首·其二》宋代陆游
译文:我的壮心并没有在同一个年龄衰老和死亡,即使我死了,我也可以成为世界上的英雄!
⑽ 形容老年人的诗词
杜甫在著名的《春望》中写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实,这满头稀疏的白发是诗人忧愁劳心所 致。杜甫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理想,然而却眼睁睁看着挚爱的国家一步步沉沦,这无疑是对他最沉痛、最残忍的打击。春来,祖国的大好河山依 旧,只是战乱之火却无情地蔓延,国破家亡,哀鸿遍野,连花鸟都让人触目惊心。更可怕的是音信不通,家里的亲人境况如何,不得而知。当时杜甫年仅46岁,本不应该有太多的白发,因为忧愁而生白发,因为忧虑而致白发脱落,以至越来越稀疏了,几乎连簪子都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通过 “搔”这一个动作,把内心的焦虑彷徨和痛苦之情,极其有力地表达出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白发苍苍,忧愁郁闷的老人形象。
苏轼在写《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时,不过四十岁,却已经“尘满面,鬓如霜”了。
“尘满面,鬓如霜”,简单质朴的六个字,把作者饱经 风霜、仕途失意的坎坷人生概括出来。诗人陈师道也是如此,他在《除夜对酒赠少章》一诗中感慨道:“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说自己备受无情的现实之摧 残,以至头发脱落斑白,面容衰老只有依靠酒力才能显现红光。这里说“发短愁催白”不一定是实写,“颜衰酒借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诗人此时不过三十出 头,本不应该有白发衰颜,只不过是借此表达愁之深、心之苦、生活之艰辛罢了。
据记载,陈师道早年受业于曾巩,得到器重。曾巩推荐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参与修 史,但朝廷以陈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绝。曾巩去世后,陈师道虽先后又结识了苏轼、张耒等人,但生活一直无着,甚至贫穷得无力养家,以至孤苦伶仃。直至宋 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苏轼荐任徐州教授。在这样的人生遭际中,诗人怎不“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呢。
白居易的《秋雨夜眠》一诗,诗人抓住秋雨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安闲的老翁形象。“凉冷三秋夜”是老翁所 处的背景,他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十分“安闲”。“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两句,写老翁就寝的 情景,也是“安闲”的一个具体体现。“卧迟”是老年人的特性,正因为睡得晚,他才能在秋雨声中“睡美”。灯灭之后,闻着窗外淅沥的秋雨声入眠,他的心中是 静美的,连梦都是美的。睡醒之后,他仍是安闲的——“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可他还要添香,打算 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
末两句“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以景作结,写出老翁淡泊清净的内心。此时,诗人白居易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俨然“安闲一老翁”,再加上亲密的诗友元稹已经谢世,心情自然特别淡然。
曹操写《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这首诗时,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乌桓,正踌躇满志,充满乐观自信的情调。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 了,想到自己的人生历程,不由得感慨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作者认为神龟虽然可以活几千年,最终仍难免一死,腾蛇虽能乘云驾 雾,最终仍不免成为土灰。
人生也是如此,生命都是有限的,然而诗人却唱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高歌。他说,千里马虽然形老体 衰,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那些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仍有一颗勃勃雄心,他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息。
诗人以千里马自比,表 达自己不应因年暮而意志消沉,而要乐观奋发,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活力。这四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气势豪迈,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 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苏轼在《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则高唱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两句,以反诘领起,并作回答。
人生只有一次,青春一旦逝去,就不 可能再来,正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然而,在苏轼看来,人的青春虽然不可再现,但人可以老当益壮,可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往往使人焕发出 青春的光彩,即人生可以再少,就像溪水尚可以西流一样。
这两句振奋人心的议论,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休将白发唱黄鸡”,再次唱出催人奋进之曲。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而作者却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 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