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家老人定做好棺木需要搬运到新家有什么讲究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家老人定做好的棺木搬运到新家确实有一些讲究和习俗,这些习俗可能因地区和家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
1.吉日吉时: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和时间进行
搬运,通常会请算命先生或风水师来挑选。
2.仪式程序:在搬运棺木时,可能会进行一些
仪式,如焚烧纸钱、烧香祭拜等,以表达对
先人的尊敬。
3. 搬运方式:搬运棺木时,通常需要保持庄重
和肃穆。搬运棺木的方式和路线可能也有特
定的要求,如避免经过不吉利的地方。
4.家庭成员的参与:家庭成员可能需要按照特
定的顺序参与搬运过程,有时候长辈或男性
家庭成员会承担主要的搬运责任。
5.安放位置:棺木在新家的安放位置通常会事
先经过精心选择,可能会考虑风水因素。
6.避讳:在搬运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避讳的
事项,如不说不吉利的话等。
㈡ 红色故事
红军故事1:
1934年12月20日,红军中央纵队从这里离开往河口方向走,从这里到河口有20多公里路,他们21号赶到河口。红军在河口打过仗,准备抢渡河口,国民党派王家烈的2个团驻守,红军派了2个团用炮和他们打,最终抢到渡口过河。
红军故事2:
当地一个苗族老人病了,毛主席去看他,还派了人来给他打针治病。毛主席要房东在山上打一种叫马齿苋的野菜给他吃,这种菜既可以吃,又能做药,有止泄功能。
红军故事3:
有一段路,最早叫冉西路,是红军要走的,国民党派人给拆了,两个村子无法通往,红军又把路修好,这条路叫红军路。
红军故事4:
乌下江有两个红军牺牲了,老百姓把尸首埋了,这次涨水,村里人自发把这两个红军的坟往高处迁,还立了碑。(事情原委:渡乌下江时,一个首长,4个警卫员,4个民工,一匹马。首长先过河,然后派船来接他们,马在船上受惊跳下水,把船打翻,4个战士落水,他们都不会游泳,最后两2个被救,还有两个不幸牺牲。)
红军故事5:
在八寿,有2个女战士被国民党杀了(在锦寿死了20多个红军战士,有的是掉队了,不能走的,交当地老乡家)。被杀害的女战士当时不知道是女的,因为红军缺乏营养,身体严重瘦弱,死后搜东西时才知道是女战士,国民党兵把尸首扔到河底,至今没有打捞上来。
红军故事6:
1957年,八瓢村,搜集出八挑红军遗物,都送到了遵义纪念馆,其中有一副铜筷,是当地村民捐赠给政府的。
当年长征时,红军的一个侦察连12个战士,在一个叫龙禀虔的人家里住了七天,他们给红军煮饭、服装,红军在四周侦察敌情。当地有个叫吴蛮子的人,组织了60个地方上的人,要来收拾这12个红军。龙和母亲就跟吴谈判,吴:60个人打12个人,绰绰有余,要把他们的武器没收过来。龙就想办法不让吴成功:人家在外面不容易,也为了他们的事,请你们不要这样(对他们)。最后龙自己出了五挑谷子,几十斤油,送给吴,请他们打牙祭,不为难红军。家里人还帮红军洗衣服。红军十分感激,离开时非常感动,当时身上没有钱,就把一双铜筷送给了龙,现在它在县档案馆收藏。
红军故事7:
当地,保存一张署名朱德、毛泽东的传单,大概有了400字左右的内容,非常珍贵。这份传单只有2份孤本,一份在遵义,一份在锦屏,为了保存传单,费了不少事。传单最初在启蒙乡,保存的人家发现有(国民党)的兵和乡长派人来收来抄,就把它辗转放在亲戚朋友家,经历了许多苦难,东躲西藏很久。家中的老母亲,也因为颠簸而去世。1957年,政府来调查红军长征历史时,就捐献给国家了,上面有“向往革命”等字样。
红军故事8:
杨和钧,一个侗族青年。为了救留下的红军伤病员(其中有一个姓吴的排长),自己(杨和钧)上山采药,给两个红军医疗,为了他们的安全,还转送到两边的亲戚家。后来,这事被国民党乡保卫队长发现了,把两个伤病员给杀了。杨和钧写了很多诗(自由体),有《八板壁上的指南》等作品,被收录为黎州革命烈士诗集。后来,他按吴排长的指示,西上剑河,南下黎平广西寻找红军,(为了寻找,在家里卖田卖地,把老人的寿材也卖了)。到黎平后,联合当地进步人士开展地下活动,最后不幸被国民党乡兵抓住,当天就杀害了。1936年11月遇难。82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㈢ 做寿木的手艺人为什么不能给自己做呢
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老祖宗留下了很多的习俗。这些习俗都是我们的一种盼望,蕴含的是以前的人的一种精神信念。尽管我们现在都不怎么信了,但是还是要保持尊重。做寿木的手艺人可以给别人做,可以帮助庇护死去的人,但是也是因为这样,自己却无法庇护自己,只能让其他手艺人帮忙。
所以也不是说自己给自己做就一定不行,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因为两个人的智慧比一个总要更高的,这样可以避免食物。二是前面提到的一些迷信的思想,自己做可能未必在阴间的时候有用,所以请别人做,然后自己在一旁参考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