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年痴呆疫苗即将问世是真的吗
这个还真不知道,如果有告诉我一声,我老妈痴呆5年了,我想让她重新当我的妈妈。
❷ 转基因动物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希望有独到的见解)
转基因技术已有20多年的研究历史,作为一项生物高新技术,涉及到农牧业、生物医学、药物产业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与重大的应用价值。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研究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有目的、有计划、有根据、有预见地改变动物的遗传组成,是基于现代分子生物学、动物胚胎学和配子生物工程技术的一项综合技术。通过这种遗传修饰获得的转基因动物包括两类:一是生殖系(科系)DNA发生改变可遗传至后代的动物.二是体细胞发生了改变但不遗传至后代的动物。 1转基因动物的研究现状 自1982年美国科学家Palmiter等将大鼠生长激素(GH)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中获得转基因“超级鼠”以来.转基因动物已经成为当今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最热门的领域之一。1985年,美国人用转移GH基因、GRF基因和IGFl基因的方法,生产出转基因兔、转基因羊和转基因猪:同年,德国Berm转人人的GH基因生产出转基因兔和转基因猪;1987年,美国的Gordon等人首次报道在小鼠的乳腺组织中表达了人的tPA基因;1991年.英国人在绵羊乳腺中表达了人的抗胰蛋白酶基因。随后.世界各国先后开展此项技术的研究,并相继在兔、羊、猪、牛、鸡、鱼等动物上获得成功。我国在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985年首次成功获得转基因鱼.1990年成功研制出转基因猪,1991年获得快速生长的转基因羊。目前大部分转基因家畜均已在我国研制成功。与此同时,转基因动物产业的发展也异常迅猛。据统计.全球现有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公司超过40家.已成为21世纪生物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1998年全球动物生物技术产品销售额估计为6.2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仅在农业领域销售额将达到110亿美元,其中75亿美元来自转基因动物品种:而利用转基因动物制作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和功能蛋白的销售额预计可达500亿美元。可见,虽然部分转基因动物还处于研究与开发生产阶段,但该项技术给我们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益处已引起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2转基因动物的应用尽管对转基因动物的实际应用还有许多关键性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但转基因动物在生物基础研究、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已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基因工程的不断发展,转基因动物技术将不断得到完善.可以广泛运用到未来的生产和生活中。2.1转基因动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转基因动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目前主要有2个方面: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和器官移植的动物供体。 通过精确地激活或增强某些基因的表达制作各种人类遗传疾病的动物模型,其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可用于诊断、治疗和新药筛选。同时利用转基因动物可建立敏感动物品系及与人类相同疾病的动物模型,可用于药物筛选。其具有准确、经济、方便、迅速等优点,已成为人们快速筛选新药的手段。如癌症,镰刀状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肝炎、免疫缺陷、透纳氏症和老年痴呆等疾病均已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这些模型的建立能帮助人们认识其发病机制和发展过程,为治疗提供试验依据。 转基因动物可以用于人体器官移植。目前最理想的供体来自转基因猪。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等单位合作研究了转有人类DAF和CD59基因的转基因猪。并在灵长类动物上进行异种脏器移植试验获得成功。转基因动物还可用于进行异种细胞核移植、生物反应产生药物和营养保健品等。特异种细胞尤其是猪细胞,移植到合适的位点,将使人类实现细胞治疗成为可能。另外.据美国商业研究所报道.运用转基因动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营养医用蛋白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也成为近年来生物技术开发的热点。我国先后获得了能够在乳腺中表达多种药用蛋白或营养保健蛋白的转基因牛、绵羊和山羊,总体技术能力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2.2转基因动物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转基因动物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提高动物生长率方面。1985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的朱作言等首次用人类生长素(hGH)构建了转基因鱼。F1代转基因鱼类的生长速度为转基因鱼的2倍。1990年中国农业大学培育的转基因猪,生长速度超出对照组40%。1998年美国培育出IGFl转基因猪群,其脂肪减少10%,瘦肉率增加6%~8%。转基因技术不仅可以培育出体积大、生长快的动物,还可以培育出微型动物。2000年,Uchidal等研制出微型猪。生长快、易处理、饲料成本低,使其更加适用于药物筛选和疾病研究。此外,转基因动物在提高动物产毛性能、提高动物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动物抗寒抗病能力、改变牛奶成分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2.3转基因动物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在环保方面.转基因动物可用于检测并清除环境中的有毒物质。2000年,Manuma等把埃希氏菌属的 rpsL基因转入斑马鱼中用以检测水生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这种以转基因动物作为环境检测器的方法快捷敏感,比常规环境检测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科学家培育出一种转老鼠基因的“环保猪”,该猪粪便的含磷量减少75%,对环保大有裨益。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的科学家利用猪源唾液腺基因起动区.成功建立了模型动物,对磷污染的清除效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4转基因动物在生物材料上的应用 用动物乳腺生产工业蛋白质.如蛛丝蛋白是转基因动物应用的一个新领域。蜘蛛丝是目前最为坚韧且有弹性的天然动物纤维之一.不仅具有优异的机械特性,还具有耐腐蚀、耐低温、抗酶解的特性。但是由于蜘蛛不能像家蚕那样大规模群体饲养,因此从蜘蛛中获得大量蛛丝是行不通的:而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也无法获得分子量超大的蛛丝蛋白。可见。用动物乳腺来生产蛛丝蛋白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加拿大魁北克NEXIA生物技术公司的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从山羊的乳腺中生产出蛛丝蛋白.并发明了一种提取方法。俄罗斯遗传科研所国家科学中心和应用微生物国家科学中心运用生物技术成功地合成了蛛丝蛋白,该科研项目得到了国际科学技术中心的资助。我国黄全生等也成功地用鸟枪法将蛛丝蛋白基因转入新疆海岛棉中。3存在问题 尽管转基因动物发展迅速,对人们的健康生活起了巨大作用,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转基因技术支撑体系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目前转基因动物的成功率不高,体细胞克隆等技术环节还有待完善。并且有些技术会对动物健康产生危害,这就需要研究者在转基因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其次.社会对转基因动物的接受也是值得考虑的一个环节.现在还难以评估和猜测未来消费者的态度。最后,从目前转基因动物技术的研究开发现状来看.利用转基因动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及保健蛋白的应用前景被人们普遍看好。然而我国尚未制定对转基因药物的药审规定.这是转基因动物产品能否实现产业化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推动其发展。这些都是转基因动物发展中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第1期
❸ 美国研究显示哪种哮喘药可逆转实验鼠老年痴呆
6月11日,美国坦普尔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发现,哮喘药“齐留通”能缓解实验鼠的老年痴呆现象,恢复其记忆力和学习能力,这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带来了新希望。
此前研究发现,一种名为白三烯的炎症物质与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症有关,但不确定它到底有多大作用。此次研究发现,在经过治疗的实验鼠脑部,白三烯水平低出90%,异常tau蛋白水平低出50%,神经突触几乎没有受到损害。
研究人员认为,药物通过抑制机体合成白三烯来阻止炎症反应,逆转了tau蛋白病变对实验鼠脑部的损害。这意味着白三烯可以作为开发阿尔茨海默病新疗法的一个理想靶点。
❹ 有什么好的药物或保健品可以阻止老年痴呆症的病情发展呢急呀!!
1)实验基础:姜黄素能显著防治老年痴呆
开可敏的研发建立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老年痴呆研究中心近十年的实验成果基础上。该中心科尔主任和杨福生研究员经统计研究:发现全世界60岁以上人群中老年痴呆发病率为4-6%,而印度人同龄人群仅为1%左右,是全世界老人痴呆症患病率最低的国家。通过近十年的实验研究证明印度人得老年痴呆症的比率低,源于印度人喜食咖喱食物,而咖喱中含有大量的姜黄素,正是姜黄素发挥着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的效果。该研究成果2004年12月在美国《生物化学月刊》(《JBC》)一发表,立即引起了世界性轰动,并在美、日、韩等国掀起了一股研究姜黄素的热潮。
老年痴呆病理特征主要是脑细胞外沉积了大量的淀粉样蛋白斑块,使脑细胞受损或死亡,神经网络被破坏,网络不通,从而导致记忆丧失、行为怪异、生活不能自理。美国UCLA老年痴呆研究中心通过大量的动物和体外模型实验证实:姜黄素可结合到这些斑块上, 溶解、清理这些斑块,并能防止斑块进一步沉积, 恢复突触之间联系进而恢复记忆和某些生活自理能力。姜黄素可直接进入血脑屏障,直接清除老年痴呆斑的这一重大发现是对老年痴呆治疗的突破性进展。
2)哈佛大学实验验证:姜黄素能显著防治老年痴呆
哈佛大学在我们的研究成果后进行过一项活体实验,先在转基因老年痴呆小鼠大脑上开一个窗口, 用四微显微镜通过这个窗口观察大脑浅表, 而后用一种染料将小 鼠老年痴呆斑染色,最后在小鼠尾静脉注射姜黄素溶液,经过7天后被染色的老年痴呆斑部分消失了,这直接证实了姜黄素能通过血脑屏障, 溶解老年痴呆斑,发挥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的作用。
3)开可敏复方配伍实验证实效果更确切:
在美国加州大学老年痴呆研究中心实验室,经过一系列的动物和体外模拟试验,证明姜黄素能进入血脑屏障开可敏正是以姜黄素为主要原料复方配伍而成。 2007年7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老年痴呆病研究中心COLE实验室对开可敏和高纯度姜黄素体外抑制老年痴呆病分子形成多聚体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开可敏胶囊抑制老年痴呆病分子的效果优于纯姜黄素。
❺ 网上有传言称,老年痴呆疫苗研制成功,那么这是真的吗
,一条有关“阿尔茨海默病疫苗研制成功”的新闻上了热搜,微博上讨论量过亿,人们纷纷为“新疫苗”的到来而欢呼雀跃。但情况真的如此吗?
科技日报记者追根溯源发现,新闻的主角新墨西哥州立大学(UNM)研制出的是可减轻纯Tau蛋白聚集病理的额颞叶痴呆(FTD)动物模型rTg4510,而不是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尽管这种疫苗可以减少Tau负荷,改善实验鼠的认知能力,但研究人员承认,人类阿尔茨海默病疫苗的成功研制可能至少还需要十年。
人类疫苗问世尚需时日
“但在实验鼠身上取得一定疗效并不意味着人类疫苗很快就会问世。”郁金泰强调说:“无论Aβ疫苗还是Tau疫苗,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在动物模型上往往均可显示较好的效果,但进入到人体临床试验后往往疗效就不明显了。这主要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复杂性相关,相关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往往使用转基因小鼠,遗传背景单一,病理表现较单纯,而真实世界中的阿尔茨海默病病患,无论发病机制还是病理表现都要比转基因动物模型复杂的多。”
据《今日美国报》报道,UNM发表声明称,尽管巴斯卡团队也希望为人类开发出阿尔茨海默病疫苗,但他们也承认,这种疫苗距离问世可能需要数十年,且可能需要耗费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