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老年大学 > 老年痴呆读音

老年痴呆读音

发布时间:2023-05-25 18:46:52

A. pikun 是什么意思

楼主你在问什么??

ORZ:
Orz(也可以写成 Oro、Or2、On_、Otz、OTL、sto、Jto、○| ̄|_)是一种源自於日本的网路象形文字(或心情图示),并且在2004年时在日本、中国与台湾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次文化。

这个图示的意义是一个人面向左方、俯跪在地,在日文中原本的意斗胡义是「失意体前屈」,o代表这个人的头、r代表手以及身体,z代表的是脚。人们在网路上,例如在电子邮件、IRC聊天室以及即时通讯软体中广泛使用这个符号,表现他们失意或沮丧的心情。而通常来说,这个符号在口语中是被拼出的、而非念成一个英文单字。

另外,Orz亦可混合表示无可奈何的「囧」成为「囧rz」。

Orz随著使用的广泛,其涵意逐渐增加,除了无可奈何或失意之外,开始引申为正面的对人「拜服」「钦佩」的意思。另外,也有较反面的「拜托!」「被你打败了!」「真受不了你!」这类意思的用法。

orz在台湾与另外一项次文败销正化—「好人文化」有关。

更多的Orz
orz 这是小孩
OTZ 这是大人
or2 这是屁股特别翘的
Or2 这是头大身体小的翘屁股
orZ 这是下半身肥大
OTz 这是举重选手吧
○rz 这是大头
●rz 这是黑人头先生
Xrz 这是刚被爆头完
6rz 这是魔人普乌
On 这是婴儿
crz 这是机车骑士
囧rz 这是念"窘"
崮rz 这是囧国国王
莔rz 这是囧国皇察悔后.
商rz 这是戴斗笠的囧
st冏 楼上的他老婆吗
sto 换一边跪
益r2 闭起眼睛,很痛苦且咬牙切齿的脸;另一说法为无敌铁金刚

B. in the final是什么意思

in the final的中文意思是:在决赛中;在期末考试中;在最后。

重点词汇:final

音标:英陵袜['faɪnl]唤行美['faɪnl]

短语:

例句:

近义词:

C. 阿尔茨海默病怎么读音

读音:ā ěr cí hǎi mò bìng。

阿的拼音是ā,没有声母,韵母是a,声调是一声。

尔的拼音是ěr,没有声母,韵母是er,声调是三声。

茨的拼音是cí,声母是c,韵母是i,声调是二声。

海的拼音是hǎi,声母是h,韵母是ai,声调是三声。

默的拼音是mò,声母是m,韵母是o,声调是四声。

病的拼音是bìng,声母是b,韵母是ing,声调是四声。

病笔画

病组词

1、看病:[kàn bìng]

(医生)给人或动物治病:王大夫不在家,他给人~去了。

2、病床:[bìng chuáng]

病人的床铺,特指医院、疗养院里供住院病人用的床。

3、毛病:[máo bìng]

指器物发生的损伤或故障,也比喻工作上的失误:一听声音就知道这台机器有~。他做事容易出~。

4、生病:[shēng bìng]

(人体或动物体)发生疾病。

5、养病:[yǎng bìng]

因患病而休养:安心~。

D. prevalence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流行;普遍;广泛。

1、读音:英:[ˈprevələns];美:[ˈprevələns]

2、词性:名词。

3、常用短语:

prevalence status 流行态势

tuberculosis prevalence 结核病登记发病率

4、造句:

(1).

它研究人群中疾病的流行和特征。

(2)Asia Pacific stock market plummeted.

亚太股市普遍猛跌。

(4)老年痴呆读音扩展阅读:

prevalence的近义词:universality

1、意思是:普遍性;一般性;广泛性。

2、词性:名词。

3、读音:英:[ˌjuːnɪvɜːˈsælɪti];美:ˌjunəvərˈsæləti]

4、造句:

(1).

有人会怀疑这个方法的普遍性。

(2).

他在论文中阐发了矛盾的普遍性。

E.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gǎn lǎn

shēn yuān

tān huàn

fǎng shàn

qí qū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侍弄(chì shì)

豌豆(wān wǎn)

天真无邪(xié yé)

憔悴(jiāo qiáo)

心脏(zāng zàng)

战战兢兢(jīng kè)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 )的眼皮

( )( )的神色

( )( )地说着

( )( )的情谊

( )( )地靠近

( )( )的财富

( )( )地搜索

( )( )地讲起来

四、按要求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1.他满怀怜爱地把小鸟放到_________的鸟巢里。

2.一家三口正在________地吃饭,孩子突然开口说:“我找到了一个鸟窝!”

3.他朝那房子奔去,温习着________的几句话语。

4.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________地 睡不了觉。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描写人物神态或心理的词语,使句子完整。

1.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_________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2.父亲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亲一样________听着,几乎屏住了呼吸。

3.她________脸上现出________神色。

六、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不( )不( )

提( )吊( )

暴躁( )( )

心不( )( )

聚( )会( )

指( )画( )

同归( )( )

深情( )( )

1.夜很深了,爸爸仍旧在( )地写他的研究论文。

2.每次爬嶂石岩,到了没有护栏的地方,我都会( )的,生怕掉下山崖。

3.小小的礼物往往能用凳逗滑来寄托人与人之间的( )。

七、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一举就获得两枚奖牌,亲朋好友都喜出望外,纷纷前来祝贺。

B、他经营的公司刚刚破产,你现在还追要那几十万的欠款,无异于雪中送炭。

C、虽然信上没有具体说家里出了什么事,但他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D、母亲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着。

八、根据加点词语的提示,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枣腊

1.正是因为这指枣游踪不定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尽管早已不再是玩玩具的年龄了,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我能告诉你怎样分辨是非,__________________。

4.我偶尔翻看旧照片,不仅是为了欣赏,__________________。

九、按要求写句子。

1.秋菊在雨中摇动。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

2.她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是风景区。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下面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欢笑盛开在眼睛上,眉毛上,心啊,要从喉咙里跳出。

B.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传来的仙乐,冉冉向远方飘去。

D.微波荡漾的江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好像是水中闪光的珍珠。

十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金翅雀》一文通过描写一个孩子向父母讲述自己找到一个鸟窝的过程,向我们勾画出父母_________的形象,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来形容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当时的心情。

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能体会到________。

3.《再见了,亲人》是一篇________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的动人情形,表现了_________,赞扬了________。

十二、阅读理解。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选文第一自然段中“再见了”说明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_________;呼唤“亲人”表现出________;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对土地的________。这里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了________的感情。

2.选文第二自然段中为什么说“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呢?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三自然段告诉人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朗读选文时,应用( )的语调来读。

A.低沉、深情

B.高昂、喜悦

C.陶醉、不舍

不肯死去的心

外婆得了老年痴呆症。她先是不认识外公,坚决不许这个陌生生男人”上她的床,共同走了五十年的老伴只好叹着气睡到了客厅里。然后有这么一天,外婆走出家门就不见了踪影,好在有派出所的帮助才将老人家找回。原来,她一心一意地想着童年时的家,不肯承认与现在的家有什么联系。家人哄着骗者,才终于将外婆留了下来,但她又忘了她一手带大的外孙、外孙女,以为他们是野孩子,要来抢她的饭。她一边用手护住饭碗,一边用拐杖打他们:“走开,走开,不许抢我的饭。”弄得一家人哭笑不得。

幸亏外婆还认识一个人——自己的女儿。每次看到她,外婆脸上都会露出异样的笑容,叫她“欣欣,欣欣”。傍晚的时候,外婆就会拿个凳子坐到楼下,唠叨着:“欣欣怎么还没放学呢?”其实欣欣的儿子都大学毕业了。家里人看准了这一点,每当外婆闹着要回自己家的时候,就恫吓(hè xià)她:“再闹,再闹欣欣就不要你了。”外婆便会立刻安静下来。

有一年国庆节,来了远客,母亲亲自下厨。这时外婆的动作十分怪异:她朝四周看了又看,就像一个正要准备偷糖的孩子。当她确定没有人注意她的时候,大大方方地夹了一大筷子放在口袋里,主客见了顿时大惊失色,却又装着没看见。只有外婆一个人兴高采烈,似(sì shì)乎自己的手法十分高明。

当上完最后一道菜,母亲也坐了下来,一边同客人客套,一边顺手从盘中夹菜吃。这时,外婆忽地从座位上弹(tán dàn)了起来,抓住母亲的手往外拉。母亲莫名奇妙,只好顺从地起身……

一到厨房门口,外婆便警惕地用身子挡住众人的视线。然后,掏啊掏地,从口袋中掏出刚才的菜,放到母亲的手上:“欣欣,你快吃呀,快吃呀。”母亲愣住了,看着那还冒热气的菜,半晌,抬起头,使劲儿盯着外婆异样的笑脸。“哇”地一声,母亲大哭了。

我想,外婆的“结尾”是响亮有力的。虽然她的灵魂已在疾病折(zhé shé)磨中慢慢死去,但永远强健的,那颗不肯死去的母亲的心。

1.给短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母亲为什么“哇”地一声大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外婆的“结尾”是响亮有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目“不肯死去的心”指什么?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痴呆的反义词

痴呆

【读音】:[chī dāi]

【释义】:1.亦作“痴呆”。2.犹发呆;呆滞。3.痴呆:同“ 痴呆 ”。亦作“痴呆”。

【反义词】:聪慧

痴呆造句

他的面孔痴呆呆的。

原来,近来两位老人家好象已经痴呆了。

昆塔麻木地躺在那里,陷于一种痴呆的状态。

我弄不清楚为什么他一直费尽心机地让一些白痴呆在自己身边。

他有时会一连几个钟头什么事儿也不干,痴呆呆地只顾想他的孩子。

斯特里克兰太太的眼睛痴痴呆呆地从我们一个人脸上移到另一个人脸上。

血管性痴呆中医药研究现状

现在有4百50万美国人患有痴呆症。

香港老年痴呆症协会

脑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体会

老年期痴呆100例特点分析

反义词造句

他和象他那凳历样的人是正派兼聪慧的唯一化身。

她想在稚氏宴童的躯壳上塑造出聪慧和美好的心灵。

人能够被自己的过去所提醒,就算是够聪慧的了。

妩媚、文雅、聪慧、高贵,这些原来是她应有的品质。

这个男人并不怎么漂亮,但他的脸却显得十分坚毅和聪慧。

她禀性聪慧,不会意识不到不同阶层之间的'交往是多么空虚无聊。

那位可怜的学徒不仅聪慧,而且生就了一个美丽的面孔和窈窕的身材。

苏珊丘切特小姐的个性魅力,由于她心灵的美德和聪慧而更加光彩焕发。

她是一个极其聪慧的女郎,喜欢文学,觉得她那个社会狭隘得让人难以忍受。

一切对威洛比爵士的奉承:英俊、聪慧及有贵族仪表、风度翩翩等等,都显得平淡无奇。

她有着棕色的头发,修长的双腿,婀娜动人的身材,还有一张聪慧、开朗的脸,看上去确实健康活泼。

如果两个人希望永远不变地友善地生活下去,那么对他们在聪慧和性格方面所下的功夫,应当有无比的严格要求枣核搜。

G. 呆滞的同义词是什么

呆滞

【读音】:[dāi zhì]

【释义】:1.不流逗弯灶畅;停滞。2.不灵活。

【同义词】:痴呆

呆滞造句

她近来的呆滞神色使他困惑。

哈特张开了眼睛,目光呆滞。

他看上闹空去目光呆滞,茫然若失。

它是呆滞的,不动的,无表情的。

他看上去目光呆滞。

巴布罗那双目光呆滞的'眼睛望着他。

有时,她累得精疲力竭、感觉呆滞。

空气是那样温润、浓重,沉闷呆滞。

需求有所呆滞。

呆滞的眼睛依稀剩有一点悦目的蓝色。

我凝视着他,发现他的眼睛看去晦暗呆滞。

他握手时在朝四周张望,目光却是十分呆滞。

她呆滞无神的黑眼珠盯在那张死灰冰冷的脸上。

同义词造句

他的面孔痴呆呆的。

原来,近来两位老人家好象已经痴呆了。

昆塔麻木地躺在那里,陷于一种痴呆的状态。山扮

我弄不清楚为什么他一直费尽心机地让一些白痴呆在自己身边。

他有时会一连几个钟头什么事儿也不干,痴呆呆地只顾想他的孩子。

斯特里克兰太太的眼睛痴痴呆呆地从我们一个人脸上移到另一个人脸上。

血管性痴呆中医药研究现状

现在有4百50万美国人患有痴呆症。

香港老年痴呆症协会

脑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体会

老年期痴呆100例特点分析

活动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重要性

22 .香港老人痴呆症协会

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

H. 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试题

导语:试题,用于考试的题目,要求按照标准回答。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关于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试题。欢迎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总分12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伫立(zhù ) 称职(chèn) 窸窣(sū) 陛下(bì )

B.匿笑(nì ) 迸溅(bèng) 伶仃(lín) 炫耀(xuàn)

C.援助(yuán) 猝然(cù ) 尴尬(gǎ ) 嬉戏(xī)

D.吆喝(yāo ) 诀别(jüé) 扒窃(pá ) 头衔(xián)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峭璧 闲情逸志 惊慌失错 踉踉跄跄

B.绵延 心旷神怡 获益匪浅 骇人听闻

C.颤动 更胜一愁正氏 豪不犹豫 随声附和

D.愕然 恍然大悟 各得奇所 鸦雀无声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2分)

A.被誉为“最美司机”的吴斌,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乘客,任劳任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顶着肋骨被撞断与肝脏破裂的剧痛,停稳汽车,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B.她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将里面的紫色信笺拿出来,认真地读着每一个字。

C.他俩表演的双簧真是太有趣了,连一向严肃的林老师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这个决定让我们莫名其妙,本来喧嚣的教室,立即变得鸦雀无声。

4.下列举凳散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

A.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知识。

B. 他看见大病初愈的朋友脸上露出了笑容。

C. 绍兴黄酒是全国最大的黄酒产地。

D. 思想内容是否健康,是衡量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选自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它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

B. 《小圣施威降大圣》选自《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作品,该书被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C. 马致远,宋代作家,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等。

D.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戏剧《茶馆》等。

6. 给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粗山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 。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

7.诗文默写。(12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

(3)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观书有感》

(4)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清风流水应与着。

二、综合性学习 (10分)

8.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乌龟与老鹰

乌龟请求鹰教他飞翔,老鹰劝告他,说他的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把他抓住,带到空中,然后扔下。乌龟掉到石头上,摔得粉碎。

(1)这个故事出自《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3分)

(2)这本书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你还知道其中什么有趣的小故事吗?请举出一例。(1分)

9. 作家______1923年发表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创作上受到印度诗人________的影响,其诗歌作品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2分)

10.近年来,“候鸟儿童”现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给“候鸟儿童”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

很多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特征。夏末秋初,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徙到过冬地,春天由过冬地向北再返回到繁殖地。这些随季节变化而南北迁徙的鸟类被称为“候鸟”。近年来,大批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从事卖菜、卖早点、卖服装等工作,生活水平较低。他们把辛苦钱攒下来,每逢寒暑假,让远在家乡读书的孩子来与自己团聚,享受短暂的亲情。这些孩子不得不像候鸟一样,往返于自己的家乡与父母的打工地之间。

(1)“候鸟儿童”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儿童。(2分)

(2)为了表达对“候鸟儿童”的关爱,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益的行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15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1.解释加点字词。(4分)

(1)虽有嘉肴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教学相长也 (4)教然后知困

12.句子翻译(6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处朗读节奏(2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4.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对比阅读《春》与《济南的冬天》,完成15——18题。(15分)

【甲】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老舍《济南的冬天》

15.请给甲、乙两个文段各拟一个小标题(字数不多于5个字)(2分)

【甲】 【乙】

16.甲、乙两个文段都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景物?请分别具体列出它们的写景顺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说说它们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结合原文,谈谈“妙”在哪些地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阅读《父亲的清明节》完成19—22题。(15分)

父亲出生贫农,身高155公分,天生对子眼,脾气暴躁,性格内向,他讨到妈妈这样漂亮的老婆真是生对了时代。那是一个讲究“根正苗红”的时代。他的爱情在那个春天,因根正而苗红,因苗红而滋滋拔节,我姐是第一节,我是第二节,我妹是第三节。

有年清明,他带我去上祖坟。他买了鞭炮、香烛与纸钱,我跟在他后面,保持着距离。紧跟着父亲是十分危险的,他会突然回转身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很久以前做的一件错事。

到了坟上,他燃香点烛,放炮磕头。然后,叫我过去磕头。那些土堆土坑长满了灌木与杂草,据说里面住着我的祖先,我没见过他们,所以就没父亲那样老实。我腰都没弯,点了几下头。A父亲怒喝一声:“头点地!”我看见他的额头上果然沾着一块黑土,就把头狠狠地砸下去,砸得额头上尽是黑土。父亲口气稍有缓与:“你不磕头,祖宗不会保佑你。祖宗不保佑你,你不会有出息。”

父亲追,我跑。这是以前村子里经常出现的画面,每次我都被他逮住,受他一顿好打。突然有一次,我意外发现自己长劲了,父亲竟然追不上我。我得意地站在田埂那头,回望着他。他没追了,扯开喉咙骂,脸涨得通红,仿佛在流血。我突然觉得父亲好可怜,我甚至担心父亲会“流血”而死。不由自主地垂下头,我向父亲走去,准备承受他一顿痛打。但意外是,我越走近他,他的骂声就越小。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的咒骂变成了一句不太温存的关切: “快回去吃饭,饭凉了。”

那次没有追上我,显然伤害到了父亲的自尊。他从此不再追我、打我,连骂都少了。我开始步入“自然生长”的轨道,好在深埋地下坟中的祖宗没有因为我的不虔诚而不保佑我。

我长大了,按照自然规律成长为一名男人,按照社会需要成长为一名公民,按照自身理想成长为一个诗人。而我的父亲,随之而老去。老年痴呆症让他变成一个淘气的孩子。他强行将蒸菜的垫架放进炊壶里,并用炊壶煮饭。他深夜醒来,质问我妈为何睡在他家里,并命令她“回自己家去”……

有年清明,我带他去祖坟上扫墓。我买了鞭炮、香烛与纸钱,牵着他的手。现在他不会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了。他缩头弓背,两只脚机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

到了坟上,我燃香点烛,放炮磕头。父亲突然望着我傻笑。我沿着他的视线摸摸自己的额角,原来那里沾了一块黑土。我也笑了,想起多年前,他对我一声怒喝“头点地”,我把额头使劲往地上磕,不禁笑出泪来。俄顷,我感到一股异乎寻常的灼热,抬头一看,呆住了。父亲拿着我插在坟头的香烛,点燃了附近一片茶林。风吹火猛,一忽儿,半边天都是红的了。我狂喊“救火”,幸而山下田里的乡亲看到山火,冲上来群起而救之,才未酿成大祸。

我当场赔付了八百块钱。乡亲们走了。我疲惫地坐在地上,看着满山焦土,B气愤地对父亲喝道:“头点地!”父亲站在那里,像认错的孩子,头差不多缩到脖子里去了。

又过了些年。那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仿佛要特意来看看父亲。在妈妈的看护与春天的抚慰下,父亲安详地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床上,就像一片薄薄的叶子。每年清明,我都要去父亲的坟头坐坐。点烛,燃炮。更多的是静默。悲伤像草一样被除掉了,尘世的喧嚣在烛火炮声里灰飞烟灭,剩下的只能是无边地静默。

19.文章主要记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述。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试分析文中A、B两处人物“怒喝‘头点地!”的原因。 (4分)

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文章描写笔法细腻而有生活气息,请分析下列两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2分)

(1)他缩头弓背,两只脚机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悲伤像草一样被除掉了,尘世的喧嚣在烛火炮声里灰飞烟灭,剩下的只能是无边地静默。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材料链接

(1)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90后“‘0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与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一句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2)根据平凉“孝行少年”张晓改编的电影《我与妈妈》。

(3)《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为“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作为90后、00后且处于青春叛逆的同学们,多以张扬个性为名在家中对父母色厉、行傲、我行我素……请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你对行孝的理解。(不少于50字)(4分)

四、作文(40分)

以《我从来没有这样___ 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提示:在生活的海洋中,有些事使你感到快乐、激动;有些事使你感到苦恼、懊悔;有些事使你感到反感、惊讶……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出来。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1.A 2.B 3.C 4.D 5.C 6.B

7.(1).随风直到夜郎西 (2).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为有源头活水来 (4).烟笼寒水月笼沙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

9.(1)《伊索寓言》(1分)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1分)

(2)如:“龟兔赛跑”、“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等故事(1分)

10. 冰心(谢婉莹)(1分) 泰戈尔(1分)

11.即时 因此 增长 不通、理解不了

12.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分)

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2分)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有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自强不息。(2分)

1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14.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5.甲:春花图 乙:雪后的山

16.都用了空间顺序。(1分)

甲文:树上——花下——遍地(1分)

乙文:山上——山尖——山坡——山腰(1分)

17.(1)蜜蜂忙碌的热闹景象,侧面写出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表现作者内心无尽的喜悦。(2分)

(2)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尖连接着蓝天的秀美景象,表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2分)

18.(6分) ①妙在雪之小,例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②妙在雪之色,例如: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③妙在雪之态,例如: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每答对一点得2分,共6分)

19.(1)清明带儿子去上坟,教育儿子对祖先要恭敬。

(2)一次追打已渐长大的儿子未果。

(3)年老后一次随儿子清明上坟,因老年痴呆病纵火惹祸。(答对一点得一分,共3分)

20.A:父亲发现儿子为祖先上坟行礼时态度漫不经心。(2分)

B:患老年痴呆的父亲闯祸,不慎燃烧了山上茶林,我与乡亲一起救火,并赔钱打招呼。(2分)

21.(1)将瘦小年迈的父亲喻为“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写出了“我”对从身体到精神已经衰老的父亲的怜惜。(2分)

(2)把“我”对父亲去世的无穷悲伤之情喻为有形的坟上草,形象地抒写了“我”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2分)

22.略(4分)

阅读全文

与老年痴呆读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乐山养老保险用什么软件 浏览:929
重阳节插什么 浏览:21
什么体检需要等一周 浏览:372
海淀入职体检怎么办 浏览:340
八零后能一次交够养老保险吗 浏览:903
减肥不想多吃怎么跟父母说 浏览:385
人社部2019年退休年龄方案 浏览:339
撞到老人跑后怎么办 浏览:178
农村宅养老问题 浏览:702
李娜的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 浏览:974
老年人得了疯牛病怎么治疗 浏览:478
甘肃省2020养老金上调文件 浏览:74
中老年人服装男装 浏览:465
甲子园养老院怎么样 浏览:223
西安丰泽园老年公寓的电话 浏览:258
望城老年公寓地址 浏览:114
重阳节讲课视频 浏览:505
老人家胸口左右疼要看哪一科 浏览:476
找父母有矛盾怎么办 浏览:106
什么也补不了父母的心头肉 浏览: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