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东老年大学的简介
山东老年大学创办于1983年,是伴随着干部离退休制度的建立,全国开办的第一所老年大学。现为正厅级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归口山东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协助管理,经费列入省财政预算。学校设办公室、教务处、省老干部党校办公室、教学研究处、服务保障处、机关党委和《老年教育》杂志社7个处室。编制40人,现聘任派遣制人员33人、返聘人员24人,聘请任课教师200余人。目前学校设有4个校区,3所分校;设立美术学院、声乐学院、器乐学院、舞蹈体育学院、培训学院和老年大学艺术团;开办书法、国画等60多个专业、600多个教学班;注册学员达到1.8万人。建校以来,创办了全国第一本老年教育刊物《老年教育》、编写出版了第一套老年大学统编教材、制定了第一部门类最多的老年大学教学大纲,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在省委、省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山东老年大学已成为省城老年人向往的精神家园,成为党委、政府联系老同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全省文化养老事业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山东老年大学校训为:弘德、尚学、修身、乐为。
山东老年大学办学理念为:学养相宜、康乐有为。
2015年,山东老年大学提出了“一二三四”的发展思路。即明确“一个总目标”:努力实现从办的最早到办的最好的跨越;实施“两项工程”:学校发展规划工程、规范化示范校建设工程;打造“三个基地”:省直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省城老年人文化养老基地、全省乃至全国老年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四个中心”:老年教育示范指导中心、理论研究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和远程教育中心,山东老年大学将在不断求实、开拓、创新中,继续为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⑵ 南京大学老年大学的发展方向
2011年9月,老年大学预计抄还将开设英语口语、书法、绘画、国学精粹、养生保健等课程。届时,南京大学老年大学将真正成为我校离退休同志交流思想、增长新知、修身养性、结识朋友的精神家园,从而实现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快乐学习、健康生活”。
(来源:南大新闻网)
⑶ 宋作文为什么要建老年大学
我国老年大学是适应干部离退休制度而诞生的新生事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大学越来越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老年人的欢迎。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统称老年大学,下同)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相应的老年教育也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有了快速发展。目前老年大学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的主要依靠力量。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主体平台,因而在探讨老年教育时一般都要以老年大学为主要对象进行解析。现将老年大学的一些基本资料赘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有关材料显示,全国32700余所老年大学,我国现有老年大学公办的占82.1﹪,公办民助的占4.7﹪,民办的占2.2﹪,民办公助的占11﹪。其中,公办的基本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既有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系列管理,也有差额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还有社会力量联合办的民营老年大学。党政机关和军队系列主办的老年大学性质基本相同,科研院所、院校和企业老年大学的管理更是呈现多元化模式。各级各地老年大学有党委、政府部门主办的,有企业、事业单位主办的,有社会团体主办的,还有个体民办的,形式多样,形态各异,可以说社会中的各个阶层、各种组织都可以参与创办老年大学。(目前已知江苏省已知的公办老年大学有3000多所)
二、基本经验
1、要有一定位置。就是要主动争得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这就需要大力宣传老年教育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展示老年大学的办学成果,主动为老年工作服务。需要宣传到位,各级领导一般多为关注这项工作。努力争取他们每年抽出时间到学校考察调研或作形势报告,或召开专门办公会议,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各地较普遍的做法,既扩大优化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又促进和推动了老年教育事业。 2、要有一支队伍。事业要巩固发展,必须有一支好的队伍。办学中必须有一支德高望众、热心老年教育的老同志队伍,他们发挥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担任校领导或应聘从事教学工作,东奔西忙,无私奉献。还有一支调查队伍,观察老年学员的喜好动态。此外,还有一支不计报酬的应聘教师队伍。 3、要有一定经费。一个事业要健康持续发展,没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是不行的。办老年大学,需要一定的投入,回报需要多方面整合资源,许多都是无形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这就需要领导和管理层能站到社会发展的高度,从构建和谐小康社会出发,在经费投入上援手扶持。(这点是目前老年大学以公办为主,民营辅助的重要原因。)
4、要有一个场所。办学的首要任务是教学,要教学就必须要有场地,有一个适用的场所。各省各市办学之初一般都是借用或租用有关单位场地,然后逐步改善。 5、要有一定娱乐性。目前老年课程的设置多为文艺性为主,一般的课程为:书法、美术、舞蹈、表演、保健为辅等等,其中学员最多为书法和美术。
⑷ 宁波老年大学的发展历史
1985年9月16日,由市老龄委、市委老干部局、市农工民主党联合创办的“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宁波分校”在市政府第三礼堂举行了成立大会和开学典礼。市府顾问伏庆祥任校长,李坚、常敏毅、赵诗谊任副校长。校办公室设在市老龄委及苍水街193号,借用市政协礼堂及教育学院教室,招收学员142人。
老年大学的开办受到了离退休老同志的欢迎,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市委老干部局更是把办好老年大学视作搞好老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在他们的重视和关怀下,经过多方调研和考察,决定筹建独立的“宁波老年大学”。1987年4月16日,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中共宁波市委老干部局、宁波市老龄委发出《关于成立宁波市老年大学的通知》。9月16日,宁波老年大学正式成立,确定校址在镇明路老干部局大院内,由市政府拨款5千元作为开办费,并调整了学校的领导班子,市府顾问伏庆祥任名誉校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勇兼任校长,老干部局局长张文甫、人事局局长王景清兼任副校长,聘龙支雯为专职副校长,负责日常事务。学校开设了书画、文史、烹调、摄影、服装等五个专业,后又设立了镇海、慈溪、余姚、象山等四个分校,并着手筹建奉化、宁海两个分校。同时提出“团结、守纪、活泼、愉快”8个字作为学校的校风。
宁波老年大学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上规模、上规范、上水平、上效益和建设规范化示范校、把老年大学办成当地老年教育中心”的思路办学,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1997年5月20日,选址迎凤街的新教学大楼正式动工建造。98年2月底,学校搬迁至迎凤街125号。校舍总面积2268m2,为三层前后两幢楼房,有大小教室17间,总造价900万元。
随着我市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大学学习。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已明显不能满足老年人的这一需要。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02年12月,市政府决定,在市中心的广济街56号(原宁波市卫校)建造新的宁波老年大学。
2008年1月16日,我校从迎凤街125号搬迁到广济街新校区。新校区位于月湖风景区旁,占地12亩,市政府投入建设资金4700多万元(不含地块费、拆迁费及开办费),建筑面积13245㎡。教学大楼有教室36间,办公用房22间,其它用房21间(报告厅、多功能厅、图书阅览室、书画展示厅、活动室等)。
二十多年来,学校已由开办时的借用教室、一个综合班、142名学员,发展到目前的总建筑面积15513平方米,88个专业、201个班级、8900余名学员,近9900学科人次的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老年大学。
自1998年以来,学校先后被省委老干部局授予“优胜老年大学”和“规范化建设示范校”称号。今年,在由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组织的“全国老年教育评选表彰”活动中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年大学”,为构建和谐宁波、创造学习型城市,推进宁波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⑸ 老年大学是什么未来发展趋势怎样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文化养老既是一项事业,更是一种产业,新兴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埸潜力。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下,老年大学也会像其他养老产业一样,蓬勃发展。老年人的重心在于家庭孩子,为自己过的活的老年人很少,绝大多数老年人都不肯把钱用在自身享受上,还有学习也多觉得累。年轻时都不愿意学习,别说老了,所以除了城市一点老人有点钱有这些需求,偏远一些的小城市还有广大农村穷人基本这些需求不大的,看看火爆一些的就是几个一二线大城市。
⑹ 长春老年大学的发展战略
大学实施名师立校的发展战略,20多年来,坚持聘请省、市知名专家教授执教。专兼职相结合的老年教育师资队伍,以一流的教学质量树起了大学名师办学立校的品牌。传统的书法、国画、文史类专业仍然火爆并健康平稳发展,新增设的舞蹈、时装、声乐等专业,从无到有,亦快速壮大。现已发展成为多专业、多层次,初具规模的综合性老年大学,并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吸引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来校学习。
大学遵循老年教育规律,推行快乐式教学方法,把赏识教育理念引入老年教育,创造寓教于学、寓教于乐,无压力的轻松和快乐的学习氛围,引导鼓励学员释放潜能,与时俱进地增长知识。每年定期举办艺术节和才艺大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员搭建展示夕阳风采的舞台,构建文明、和谐、快乐、温馨的校园。
大学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倡导实施亲情式服务,以热情周到、细致入微的服务,使所有来校学习者都有到家的感觉。与此同时,大学对辛勤耕耘的教师也处处给予人文关怀。大学根据老年教育特点探索民主管理的办学方式,吸收学员参与学校管理。学校设置班委会、学员临时党组织、学员社团组织、成立长春老年大学书画院、建立学员委员会,实现并推进老年学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推进大学的民主管理进程。
⑺ 老年大学很受欢迎,为什么越来越少了呢
退休后做什么?除了带孙子打麻将跳广场舞之外,今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有更多的学习和娱乐方式,丰富了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8月28日,六安老年大学开学,20个专业,189个班,科院,班满。为了满足老人的学习需求,接着又增加了6个班,但没有满足老人日益提高的学习热情。
1.老年大学“难找”
不可否认,在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老年教育资源越来越不足。一方面老年人渴望上学的愿望强烈,另一方面老年大学的容量有限。近年来,老年大学招生继续盛行,班级人数不断增加,“扩张”能力有限,是摆在老年大学面前的最现实的问题。
“老年人入学需求以每年15%的比例持续增长。我们能想到的方法是增加一半,但现有的教育场不能再满足现实的需求,所以急需扩张。”周兆宇对记者说,市议会和市政府一直有兴趣支持老年大学建设。老年大学新校区选址被纳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希望不久能有更多的老人进入新的老年大学,希望他们能学习,快乐,更好地满足旧的。
事实上,六安老年大学的发展现状是目前很多老年大学发展现状的缩影。与快速增长的学生相比,老年大学的师资力量也不能满足需求。与庞大的社会老年人的知识需求相比,硬件设施和场所建设也有待提高。
⑻ 老年大学的时代背景
“空巢”老人即一代户或独居户老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结构的明显变化,版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权以及年轻一代价值观念的改变,中国“空巢”家庭骤增。资料显示,到2005年,“空巢”家庭已超过老年家庭的一半。而老年大学的学员中,大多数均为“空巢”老人或准老人。
“空巢”老人的出现到快速增长,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满足“空巢”老人的需求现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空巢”老人的需求具有老年人完整的养老需求即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特点,但在精神慰藉上,要求更高,表现为求知、求康、求乐、求友、求为等方面。满足“空巢”老人上述五种需求,老年大学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她是“空巢”老人的温馨家园。
⑼ 现在还有老年大学吗
当前有,很早以前每个地区就有老年大学了,不过之前大部分都是为内老干部啊或者机关退休用途容,而且一个地区也就是一两所,大部分都是供不应求的状况,好在近几年,国家在鼓励多建设老年大学,而且很多组织也推出了线上老年大学, 比如“链老大学”等 。
⑽ 哈尔滨老年大学简介 哈尔滨老年大学背景
1、哈尔滨老年人大学成立于1984年4月1日。是我国成立最早的老年大学之一。学校位于哈尔滨旅游胜地——美丽的松花江畔。学校是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联合办学。办校20年来,在省、市政府和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领导下,在兄弟省、市老年人学的父怀与支持下,本着“颐养康乐,进取有为”的办学方针,学校有了很火的发展。在7240平方米的l2层教学楼内,设有计算机室、语音室、电子琴室、舞蹈室、多功能厅、 健身宅等36个教室。学校设有书法、国画、声乐、舞蹈、文学、保健、按摩、太极拳、太极剑、烹饪等30多个专业学科,200多个班级;还有l2所分校。为了满足下岗职工要求,学校与省劳动厅联合开办了常青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学校现有任校学员9000余人,已毕业三万余人;他们之中,许多人大器晚成,成为书法家、国画家、诗人、按摩师等。
2、哈尔滨道外区大新街副291号北环商城对面学校拥有一支积极探索、无私奉献、教学业务过硬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了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教学模式。在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先后在全国、省、市老年教育学会上,发表200多篇老年教育研究论文;先后有100多人次获国家、省、市优秀论文奖。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的老年教育服务中心。老年教育科研中心、老有所为研究中心及全国老年教育服务中心。同时,学校也成为老年朋友更新知识的课堂、文化娱乐的场所、延年益寿的乐园,深受离退休老人们的关爱;得到省、市领导的赞扬和肯定。学校曾获得“全国老有所为创新奖”,多次获得省市老龄工作、老年教育、关心下一代、敬老等先进单位,并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从而引起国内外从事老年教育工作部门的关注;兄弟省、市老年大学多次米访,并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丹麦、瑞典、韩国、俄罗斯等国的友人进行友好交流。在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新时代,学校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做好新世纪的老年教育工作,实现从“办得早”到“办得好”的新跨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多科办学新路,总结办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规范化、示范性的、全国一流综合性的老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