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老年大学 > 老年大学副校长先进事迹

老年大学副校长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2-04-04 08:37:13

⑴ 校园综合治理先进个人事迹

立做法制标兵 建设平安校园沿江乡中小学法制副校长 自2005年调入抚松县沿江乡派出所工作以来,本人本着做一名优秀警察,保一方平安的决心,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为增强广大师生学法、懂法、守法意识,尤其是解决在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积极与沿江乡中心小学、沿江乡中学联系,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和校外辅导员。及时为学校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做好法律顾问,依法处理教育纠纷,协助学校解决法律难题,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在工作中,认真关注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进步情况,对此倾注了大量的精力,经常与校方取得联系,认真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规律,围绕怎样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工作,从参与学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到法制教育入手,有针对性地上好法制课,定期与教师和学生面对面谈话,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整顿学校及周边环境,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清理检查力度净化校园环境,组织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治安环境,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下面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积极参与学校依法治校和普法教育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的制定,并与学校共同组织定期检查方案实施情况。在工作中,积极履行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职责,对学校法规、法制、安全等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为学校的规范管理出谋划策,帮助学校制定依法治校和普法教育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例如怎样利用学校有效资源和原有教育形式,从小处着手,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其内容主要包括:利用升旗前讲话时间,组织学生围绕校园、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学法守法演讲;利用校园广播每周播放一次法制教育专题篇;定期召开家长会,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常识,力求得到家长的支持、理解、配合、监督。这些举措都得到了学校的采纳,使师生在每一次小活动中都能受到法的教育,学习更多的法律常识,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还受学校邀请每半年到学校检查一次法制教育方案实施情况,做到指导与监督相结合,更好的促进学校的法制建设和平安校园建设。 二、帮助学校建立健全保卫制度,加大值班值宿力度,稳定校园秩序。现在中心校与中学都建立了保卫制度,在学校上课期间,实行封闭式管理,实行出入校门人员登记制度,安排干部值班,协同门卫,严格控制管理进出大门的人员和校门口的治安环境。校门口不三不四的社会闲散人员大大减少,校园秩序稳定,学生及家长安全感大大加强。三、定期组织开展法制教育课,使师生及家长接受系统的法制教育。我们每学期都要定期到学校组织开展两次法制教育课,参学人员广,不仅有师生,还有广大家长及校园周边群众,涉及内容包括《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禁毒条例》、《禁止赌博条例》、《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通过讲解这些法律、法规,使师生及家长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了我国法制体系,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学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得到加强。四、协调有关部门整顿校园周边环境,特别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清查力度,有效净化了校园环境。社会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青少年不受有害毒素的侵害,及时协调乡文化站、综治办等有关部门,组织警力不定期地对校园周边的“黑色”网吧、音像店、书屋等场所进行清理检查,建立绿色网吧,收缴清理大量黄色淫秽书刊、光盘以及不法分子的散布的宣传单、小册子等,决不让学校周边有一点点污染,不让学生受到侵害。 五、针对个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1、针对个别学生信奉江湖“义气”、是非颠倒、黑白混淆以致走上歧途,我们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并配合学校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跟踪教育。2006年1月份,在值班过程中接到滩头村村民报警,称其家中被盗窃。迅速出警到现场后发现是几名学生被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引诱,为了讲义气而协同作案。在查明情况后,将几名学生一起带到了派出所,首先教育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在学校开学后,又密切关注这几名学生的学习、思想道德及日常行为情况,对这种具有苗头性的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调查教育,使他们的不良行为得到有效纠正。 2、受社会影响,学生追求高消费,讲排场,摆阔气,贪图享受,不择手段“弄钱”成为少数学生走上犯罪的共性问题。2006年3月份,在工作中发现后房场村一女学生,长期偷拿家中钱物在外消费,父母对其伤透了心,无奈将其锁在家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讲明教育孩子的愿望是好的,但方法是错误的,严重侵犯了青少年的人身权利,学生家长在我的劝说下开始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鼓励她好好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争取对家庭、对社会有所作为。通过经常性的教育,该女生逐步改掉了偷盗的恶习,开始懂得尊重家长,尊重老师,好好学习是一种美德,思想上也逐步稳定了。一年来,沿江乡中小学广大师生自觉学法守法的行为在校园内形成一种新风尚,学生家长也积极主动投身于建设平安校园的活动中来,广大师生家长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秩序井然,无一例违纪违法案件发生。我深知仅仅做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将继续努力奋力拼搏,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校园平安沿江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引用信息(转载时请保留,谢谢):
原文链接:立做法制标兵 建设平安校园-范文-2007-9-3 16:13:21

⑵ 沈维进的主要事迹

1976年,沈维进高中毕业走向军营时,第二炮兵是一个高科技兵种,正是人才济济、学风正盛时期,他有幸第一批派出去学习气象,后来又调司令部管理资料。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二炮气象》一书,后来择其要发表在1979年中央气象局《气象》杂志上。
1980年,沈维进复员来到新汶矿业集团良庄煤矿做采煤工,不久调党委办公室做秘书,实行矿长负责制后调矿长办公室做秘书组长,除做好日常文字工作外,还写了大量新闻报道,在煤炭部经济理论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经济论文,有时一期发表两篇论文,编辑部称他很有文学组织能力。
1986年调泰安市劳动服务公司,先后任秘书科、企业科、安置科科长,总结推广了乡镇企业安置、街道企业安置、自谋职业、劳务输出等工作经验,发表理论文章30多篇,出版《走向市场》、《劳动就业基础知识》、《市场就业指导》等著作8部。1990年,市委组织部门、省劳动部门同时调他工作,他选择了劳动厅,在省厅,策划并组织了“全省劳动就业知识竞赛”。1992年他为《大众日报》120分试题拟题,代省政府、省劳动厅起草了《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劳服企业》等政府文件、政府令发布会文件等。
1994年回泰安劳动部门工作,先后筹备劳动监察处并任就业安置科科长,直接组织了“难点、难户、难人”就业,农村劳务输出、县市传真联网、劳动力市场培育建设等工作,其中劳务输出工作1994年全市输出8万人,1995年输出12万人,分别实现劳务收入3亿元和5亿元,涌现出了宁阳、东平农村就业先进县,许多乡镇称劳力输出为“无烟工业”,许多家庭称“输出一人,全家脱贫”。市委主要领导一年曾作4次批示关注和肯定劳务输出工作。
1996年,泰安市面向社会“民主推荐、公开考试、全面考核、择优录用”13名县级领导干部,沈维进同志以专业考分第5名、答辩第二名的好成绩,从6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调整到泰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任副主任,兼泰安市老年大学副校长、副书记,主持工作。到任后,他大胆工作,奋力开拓,整章建制,绿化校园,整个面貌为之一新,被老领导称为“二次创业”。在老干部局问卷调查中,老干部活动和老年教育满意率达到100%。同时,他还兼任书法教学课,编辑和出版了《书论要语》、《泰山经石峪临习指导》,书作相继在《中国书画报》、《老年教育》发表。作品和名录被收入《文化部获奖作品集》、《香港版中国学者墨迹选》、《跨世纪世界书画名人大典》、《人事部中国人才大辞典》。2000年参与策划了“中华泰山摩崖刻石碑林”工程。

⑶ 老年大学劳动班出去活动方案怎么写

伴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宁波老年大学迎来了她30岁的生日。
30年,记载着宁波老年大学创业开拓、创新发展的历程。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30年来,该校先后荣获了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全国首批敬老文明号、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省首批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省优胜老年大学、市级文明单位、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30年来,宁波老年大学在发展中,把办学宗旨、教学理念、文化内涵、目标指向和学员的学习坐标、价值追求、精神向往、情感寄托相融合,提炼凝结成了挂在校门里的七个鲜艳大字———跨进校门就年轻。
校史记载着光荣和关怀
1985年9月,我市创办了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宁波分校。1987年9月16日,市委正式批准其更名为宁波老年大学,从此,宁波老年大学纳入了党委和政府管理的轨道。
从1985年借用市政协礼堂及教育学院教室,到1987年9月在镇明巷老干部局大院内挂牌,到1998年2月迁至迎凤街125号,再到2008年1月迁入广济街56号,宁波老年大学校园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现在位于广济街56号的校园建筑面积13245平方米,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设施齐全,设备先进。
我市各级领导非常关心和支持老年大学的工作,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设置彰显办学宗旨
建校以来,宁波老年大学始终关注、研究、优化、创新课程设置,并在实践中切实推进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创新。经过30年的发展,截至2014学年,该校已有8个系、252个教学班,1万多名学员,82个专业,111门课程。
该校在课程方向上坚持以老年学员为本,以培养现代老人为目标,课程设置与时代发展相同步,与实践需求相衔接,以适应老年人与时俱进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课程结构上坚持广泛性、多样性、层次性、实用性、变动性的原则,让老年学员适应社会发展,跟上时代步伐,常学常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老年群体的多样需求。
在课程内容上坚持“休闲性教育”和“发展性教育”相融合的原则,以满足老年学员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提升现代文明素养的需求。
在课程特色上坚持宁波地方特色,课程设置不但有文化知识、现代科学技能、养生保健、书画艺术等课程,还开设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国史、地方戏曲等课程,让学员在学习中感受地方文化魅力,使老年大学教育更具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教学管理体现创新意识
宁波老年大学始终坚持以科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以创新管理提升教学质量,以与时俱进的教学质量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受到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学员的肯定。
该校重视大纲和教学计划,对新开设科目和原教学内容、计划有较大调整的课程,重新进行多次编制或者修改大纲,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出来的经验、方法,能够及时得以提炼、规范、推广。同时加强教材建设,在选用教材时,坚持统编与自编并举、系统性和独立性兼顾的原则,制订了《加强教材使用和管理的暂行办法》。目前全校共使用教材(讲义)119种,93.4%的班级有了相对固定的教材,自编教材已达31种,占到总教材的30%左右。
该校规范招生和学籍管理,制订了《关于完善招生办法的若干意见》,同时,启用计算机报名管理系统,并应用于限科报名以及控制多科报名、重复就读、冒充报名等方面,避免了人工操作中容易发生的差错。
该校建立了分系管理制度,逐步将校、班二级管理体制调整为校、系、班三级管理体制,使学校教学的专业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更加到位。同时,该校开展品牌班和特色专业创建活动,先后评出了摄影、烹调、快乐钢琴、书法四个特色专业和越剧表演、拉丁舞专修两个品牌班。
该校加强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和评估,每个学期期中通过随堂听课、召开班长和学员代表座谈会、教学满意度测评、教学情况分析会等环节,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估,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教师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队伍建设凝聚发展力量
在队伍建设中,宁波老年大学紧紧抓好领导班子、工作人员和教师这三支队伍,凝聚力量,共同发力,使已逾万人的宁波老年大学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该校坚持不懈抓领导班子队伍建设,要求领导班子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崇高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意识”。由在任的宁波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宁波老年大学校长,再配4名副校长。学校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制,日常工作由常务副校长负责,配以日常的工作班子。校务委员会成员单位由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委宣传部、市编委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等18个单位的领导组成,每年召开一次校务委员会会议。
该校坚持不懈抓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真心的敬业精神、真诚的服务精神、真挚的敬老精神”。学校现有工作人员31名,其中退休返聘人员19名。面对学校11000余名学员,必然要求工作人员队伍精干、高效。对聘用人员,学校按照招聘的程序和要求,严格把关,精心挑选,签订合同,依法使用。对招聘和返聘的工作人员,根据各自的能力、特长,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去。尽可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学校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培训学习,转变文风,转变作风。
该校坚持不懈抓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崇德精业、敬老爱老、乐教善导、为人师表”。学校现有139名教师。为保证高水平教学质量,学校先后制订了《宁波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了教学的考评方法,并采取了以下措施:建立师资人才库;建立筛选、录用、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考核、评选、奖惩机制;建立培训、交流机制。

⑷ 林崇德的先进事迹

2004年11月,教育部党组作出向林崇德等5位模范教师学习的决定,并号召全国教师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思想;学习他们教书育人,爱生如子,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学习他们艰苦奋斗,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11月14日,林崇德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了首场师德报告后,赴上海等地进行巡回报告。
林崇德教授是象山人,1954年毕业于象山石浦小学;1960年高中毕业时,在高考志愿书的23个志愿中全部填上师范,结果如愿以偿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13年的中小学教师,26年的大学教师生涯中,他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终生奋斗目标.他积极投身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知与行的统一.他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潜心教书育人,注重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奉献祖国的高尚情操,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影响学生,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如今,他培养出了100多位研究生,其中6位博士后,51位博士,这些学生中有31人成为教授,24人成为博士生导师.他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德育标兵.美国的《肯特日报》把他与美国当代大教育家斯波克(B.Spock)相媲美,中国核心期刊《中小学管理》誉他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
林崇德教授说:我不仅仅把教师的工作理解为授业解惑,更自觉地把它看成是教书育人并为之终身奋斗的目标。我愿坚守三尽讲台,让学生遍布四面八方;我们总会两鬓斑白,青春却会延续在学生身上 。44年前,林崇德就以这样的诗行抒发自己对教师职业的向往。他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终生奋斗目标。直到今天,每当他有新著出版,总是在扉页上写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大学毕业后林崇德到北京的中小学工作,一干就是13年。文革时期,他排除干扰,坚持家访,与学生和家长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林崇德人生一大乐事。上了讲台,他就兴奋,有时竟忘了自己还在发着高烧.他说:不讲课,我就憋得慌,两星期不见学生,会非常难受。
林崇德教授说:大学中学教师都要有爱的教育。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处一直是林崇德处理与学生关系时的自我要求.作为一名心理学的教授,林崇德一直努力用心理学的科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博士研究生都是成年人,按理,带成年学生应该轻松一些.但是了解研究生教育的人都知道,导师们在这些大男大女身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绝不亚于中小学教师对待未成年的孩子们.正是由于林崇德给予学生这种近似于父爱的师爱,通过情感的沟通与互动,言传身教,更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挑起重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自的研究领域中.
林崇德教授说他生在石浦,是大海教会了自己在逆境中保持豁达;是善良,勤劳,真诚的母亲教会了自己勤奋.正是在困境中的勤奋劳作和逆境中对各种关系处理的锻炼,才有了今天的我.中国教育报曾以《豁达和勤奋――人生发展中的两个风火轮》报道了他的事迹.
为了让中国心理学在国际学术界有发言权,林崇德勤奋攻关.他的工作日程中没有节假日,星期天,甚至有时没有大年初一.他的学生,北师大副校长董奇说:我最敬佩的是林老师的勤奋. 他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并以豁达,勤奋来勉励母校的学弟学妹们,不少学校也以此作为校风.
除了教学,林崇德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他于1985协助朱智贤教授白手起家创建了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并长期担任所长职务.经过近20年的艰苦创业,研究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声望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单位,成为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价为达到国际水平的博士点.
早在1983年,林崇德就在国内率先提出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他建构了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框架,为一直没有自己的儿童心理学的中国心理学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
从事基础研究的同时,他还非常重视应用研究,把自己的理论应用于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上.从1978年开始,他抓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班,至今已在全国26个省市建立了3000多个实验点,受益学生近30万人.
在紧张的教学科研间隙,他不忘将研究成果总结整理.迄今为止,他发表了160余篇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出版了16部专著;还主编了近4000万字的工具书和学术丛书,获得了24项奖项.他著作的厚度已达到180厘米,早已超过他16 9厘米的身高.用著作等身已不能准确形容他的勤奋了.
林崇德教授说:石浦小学是我的母校,我对她有着深厚的感情.每逢石浦教学有什么重大的事情,林教授总会出现.8・18台灾后,林教授了解到金星学校教学楼倒了,他马上寄来2万元.1991年,他凭着自己那时担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职务的时机,经过多方努力,全国第一次家长学校学术研讨会举办地落在了母校.当时,他还请来了3个副部长来象参加会议.这次会议,是我县教育界迄今为止举办级别最高的一次会议.2002年,石浦小学要举办建校175年校庆.他担任了校庆筹备领导小组名誉主任的职务.为了搞好校庆,他忙前忙后,出钱又出力.他带头为校庆赠钱2万元,专门为校庆出版68万字的巨著《发展心理学》;他请书法泰斗启功为学校题写校名,请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国家总督学柳斌等为校庆题写贺词,请《人民教育》杂志社总编傅国亮,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等来校参加校庆,并作学术报告.
目前,林崇德教授担任宁波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课题组的学术顾问,多次回来指导,讲课,但每次都是不要酬金,不住宾馆,不去旅游.他还担任象山中学,滨海学校,文峰学校的办学顾问或名誉校长.每次回家时,总会到各个学校去走走,为各校作指导.目前,我县正在蓬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而林教授是中国最具权威的心理教育学专家,又担任着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县教育局打算近期邀请他进行专题指导.他说,在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的竞争中,他已经为宁波市争取到了一个名额,他正在争取在宁波召开一个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会议.
2002年北师大百年校庆时,林崇德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人有来生,在我高中毕业时,我仍会把自己所有的高考志愿填上'师范',毕业后仍然当教师,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⑸ 赞美老年大学教书法老师的先进事迹

我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视为学校管理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学校发展进程和水平的决定因素,是学校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对其,我一抓师德修养,二抓业务能力,学校开展了“树摇中教师新形象”工程,从细、小、实处着手,将树形象落实到教师的每一天每一言行,一举一动之中,开展“四进一不进”活动,即微笑进课堂、责任进课堂、爱心进课堂、智慧进课堂、手机不进课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为突破口,增强全员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的责任意识,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的教育效果。
经常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规范教师的言行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学生评教会,按上级精神进行考核,实得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在抓教师的业务能力之时,学校开展了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为主要内容的业务提高工作,倡导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学校除了鼓励教师们积极参加全方位多层次、互补性的培训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其一是教师基本功和新技能的训练,二是以教学反思和案例分析为重点的校本教研活动,近年来,学校先后以“如何有效教学”“怎样上好一堂公开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题开展研究活动,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汲取了成长的营养、提升了其理论水平和业务钻研能力,其三采用“师徒帮带”“同伴互助”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从面为学校培养业务骨干奠定了基础。{

⑹ 骆世明的名师先进事迹

骆世明教授,1946年4月生于广东台山,1968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1978-1982在华南农学院读研究生,其中1981 -1982到美国佐治亚大学生态所进修。毕业后留校工作,并于1987年聘为副教授,1992年聘为教授。1992年出任学校副校长,1995年到2006年5月任学校校长。在25年多的教学与科研生涯中,骆世明教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科学研究,爱岗敬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表现出良好的名师风范和科学家风采。
热爱农业,重视实践,关注前沿,勇于开拓。骆世明教授从大学时代起,就十分热爱农业。当时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要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农业的问题。大学毕业后下到广东基层农村,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和农业生产指导工作,一干就是10年,通过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实践锻炼,为他日后的农业生态学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在科研与教学过程中,骆世明教授十分重视实践,不仅他自己身体力行,一有机会就下到基层考察,亲自下田进行观测实验,而且他还要求学生和年轻教师要尽可能到生产第一线去锻炼。骆世明教授不仅重视实践研究,而且还重视理论研究。他思想敏锐,紧跟学科发展前沿。骆世明教授1981-1982年到美国佐治亚大学生态所留学,是我国较早接受西方生态学教育的中国学者。回国后,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农业生态学、化学生态学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对华南地区热带亚热带生态农业模式(桑基鱼塘、高畦深沟等模式)进行了长期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带规律性的理论见解(如人口密度梯度理论、城乡经济梯度理论等),研究和总结了一系列生态农业模式和相关的关键生产技术。 重视学科发展和教材建设,致力于农业生态学人才培养。骆世明教授与其导师等同志先后于1981年、1983年和1984年开展了3次全国农业生态学培训会议,为当时我国农业院校培训了大量的农业生态学师资力量与科技人员。1988-1993年,在中国国际农业培训中心工作期间,开设《农业生态学》、《中国农业概况》课程,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1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农业人才。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业院校陆续设立了应用生态学课程,我校是最早设立《农业生态学》课程的农业院校之一,1987年骆世明教授编著出版了我国较早的《农业生态学》教材,连续加印4次,近2万册才满足了当时的需要。该书获得了1992年全国首届“兴农杯”优秀图书奖。国内后来多本农业生态学教材都参考了该书的内容。2001年,在10多年的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骆世明教授又重新组织编写了一本面向21世纪教材《农业生态学》,该书2005年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目前已印刷4次,印数达30000多册,成为国内高校和科研单位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备教材,对全国农林院校农业生态学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态学专业的理论与方法论教学,1996年、2004年、2005年骆世明教授先后组织编写了《农业生态系统分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导论》、《普通生态学》(“十五”规划教材)等系列全国教材。目前正在组织编写《农业生态学实验与实习指导》、《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学》系列丛书。在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学科的建设方面,在骆世明教授的领导下,经过近20多年的建设,生态学科现已发展成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和农业部重点学科,并具有学士、硕士、博士授予权,现已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全程人才培养体系。 为人师表,谦虚豁达,诲人不倦。骆世明教授为人正直,以身作则,以人为本,十分注重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他始终坚信“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做人,还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骆世明教授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先后担任了《农业生态学》、《生态学进展》、《现代生态学进展》、《农业生态系统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课堂上,他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深入浅出,内容生动有趣,同时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欢迎。主讲的课程《农业生态学》2006年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因教学工作成绩突出,1989年被国家教委、人事部、教育工会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人民教师奖章,并多次荣获华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奖。骆世明教授为人谦逊,平易近人,身为校长和国内外知名专家,但他丝毫没有校长的架子。他始终认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彼此可以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同时,他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先后主持教育部以及学校的教学研究项目“非环境生态类专业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副主持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1世纪生态学人才培养与就业模式研究”,先后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2项。骆世明教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工作,热爱他的学生,用心血浇灌教育园地,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现已是桃李满天下。他先后为成百上千名本科生授课。现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0多名,博士研究生10多名,博士后研究人员6名。其中,有10多名研究生现已晋升为教授或副教授,成为生态学相关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1名研究生论文2006年度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多名研究生获“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 与时俱进,勇于探索,精益求精。骆世明教授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在科研与教学上始终未放弃对新知识和新方法的学习和涉猎,包括对分子生物学技术、计算机编程语言、生态模型、景观生态学、多媒体手段等方法的学习,在研究方向上能够不断抓住学科发展的动态和前沿,适时为年轻人提出新的研究领域,如分子生态学、化学生态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等领域。骆世明教授在科研上从不浮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在科研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先后承担国家973课题、国家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以及地方横向项目等30多项,撰写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或专著10多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多项。

⑺ 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事迹

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 —— 许身教育 无怨无悔

——记天祝县新华中学校长陈明琪同志
陈明琪,男,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11月生于天祝县大红沟乡。1981年8月从天祝县民族师范学校普通班毕业,从此走上教育生涯,曾先后在天祝县朱岔中学、松山牧业中学、新华中学等学校任教。期间,于1986年8月至1989年8月在白银有色金属职工大学学习三年,获大专学历,2004年通过函授取得了法学本科学历。1990年9月至1992年8月担任松山牧中校长,1992年8月至1998年2月担任新华中学副校长,1998年2月至2003年3月担任新华中学党支部书记,2003年3月至今担任新华中学校长。

在二十五年的从教生涯中,陈明琪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学校领导,他在平时的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为教师,他能兢兢业业、爱生如子。2001年7月被天祝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3、2005年度两次被评为“武威市优秀自学考试考务工作者”。

一、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学习

陈明琪同志一直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通过学习,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了新的认识,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了在工作中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坚持学习《党章》,严格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廉洁自律,克已奉公,十分注意树立干部良好形象。坚持学习法律法规,尤其是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不断增强依法治教意识。注重职业道德修养,遵守校纪校规,团结同志,作风民主。

为了履行好岗位职责,胜任本职工作,他坚持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并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通过学习,对现行教育方针政策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自身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进一步更新了教育理念和管理意识,并学以致用,躬于实践,努力用现代教育理论、新的管理理念指导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陈明琪同志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充分吸取外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新华中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事事育人、时时育人、人人育人、处处育人”的原则,提出“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口号。确立了德育工作总体目标: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

建立了五个德育工作体系:主管校长-政教处、保卫股-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的管理育人体系;主管校长-教导处-教研组-任课老师为主体的教书育人体系;党支部-团委、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为主体的自律育人体系;主管校长-总务处-后勤工作人员为主体的服务育人体系;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共同育人体系。

实施了四项德育工作制度,即:校级领导包年级制、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班级制、班级量化考评制、德育工作研讨制。

开展了十项系列教育活动: “一训三风”教育系列活动、 “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在党旗下成长”系列活动、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系列活动、“学雷锋、树新风”系列活动、生理卫生及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第二课堂”系列活动、“读好书”系列活动、“安全教育月”系列活动、法制教育系列活动。

加强家校联系,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育人合力。在教育局和县妇联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成立了“新华中学家长学校”,并于今年被省文明委确定为省级示范性家长学校。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培训班一期,邀请西北师大心理学教授进行讲座,针对家教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深受家长欢迎。在每年定期召开一次全校性家长会的基础上,聘请各层次家长代表,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发给聘书,聘期三年,每学期召开一次座谈会,征求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和评价,有针对性地改进学校工作。

近年来,通过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各项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育人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在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学校的文艺队多次参加县上组织的文艺演出并获奖,教工代表队参加县上组织的篮、排球运动会多次取得了第一、二名的好成绩,在全县书画展中,我校先后有12名同学的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科技创新奖励的学生数达65人次,其中国家级7人,省级9人,市级12人。

三、学校机构改革及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有序

根据县政府办[2003]13号文件精神,陈明琪同志主持进行我校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在县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县人事、教育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他结合本校实际,一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讨论制定出了《改革实施方案》、《三定方案》(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内部岗位设置方案》、《结构奖金发放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其次在用人上实行聘任制。三是在分配制度的改革上,遵照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了按岗定薪,岗动薪变的分配制度,使教职工的奖金(津贴和菜篮子补助)同工作岗位、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挂钩,在学期末全面考核发放。在制度建设上,系统总结多年的办学经验,制定了76项各类规章制度,编印了《新华中学规章制度汇编》及《续编》,逐步形成了一套富有成效的师德以及教学业务考核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通过改革,增强了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充分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

1、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陈明琪同志始终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来抓,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要求领导班子发扬历届班子的优良传统,团结协作、恪尽职守、作风民主、务实创新,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意识,全力以赴抓教学,在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了领导集体强有力的组织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水平。

2、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一校之长,陈明琪同志工作十分繁忙,但他始终以教学工作为统揽,一是加强了制度建设,为了使学校的有关制度顺应教育教学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修改了《教职工考勤制度》、《班级工作考核制度》、《教师教学工作考评办法》、《骨干教师评选办法》、《优质课教师评选办法》等,从而进一步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步入了依法治校的轨道。二是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他要求学校领导,尤其是主管领导、教导处、教务处要加大对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研活动等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指导、检管力度,改变了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达到了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的统一。三是继续在初三年级实行了教学目标责任制,促进了毕业班教学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了薄弱学科和实验课的教学管理工作。按新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了史地生、音体美以及计算机等课程,并在原来基础上,改进了考评办法,加大了对这些课程教学过程的考核,进一步促进了教学工作。同时开展了理化生实验课观摩活动,加强了实验课教学。五是尝试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培训,现有近一半教师会利用网上资源制作课件。并开展了“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活动,各个学科都要推出多媒体公开课供大家观摩学习,从而推进了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了我校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

3、加强教学科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陈明琪同志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在教学中的作用,他要求教研活动定计划、定任务、有记录。要求每个教师订与教学有关的业务杂志,加强业务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在继续开展分层教学实验、学法指导实验的基础上,学校在2003年开始实施“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内容研究”的省级教研课题,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构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研论文,2003年在全省举行的“新课程、新理念”论文评比中,我校居全市第三名。

4、开展各科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知识竞赛的同时,学校在每学年组织不同年级学生开展学科知识竞赛和技能竞赛及课本剧表演竞赛,促进了特长生的培养,在活动课教学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五、做好后勤工作,保障服务教学

陈明琪同志在财务上来格遵守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坚持“一支笔”审批,重大开支集体讨论决定的制度,总务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健全,收支合理,无乱收费和乱开支现象。根据《天祝县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若干规定》和《天祝县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等法规性文件要求,制定了《新华中学财务管理制度》,并实行内部审计制度,由学校党支部书记负责,教职工代表参与每年进行审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将学校经费收支、收费标准等予以公示。学校各种设备、设施、财产及图书帐目清楚,管理、维护及时,使用率高,完好率达90%以上。同时他非常重视“两免一补”工作,每学年对家庭贫困学生进行认真地摸底调查,如实登记造册,严格执行公示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各级审计,监察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的监督检查。

六、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陈明琪同志自主持新华中学工作以来,非常注重办学条件的改善,先后投入资金700多万元,使学校硬件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校舍建筑面积增加3840平方米;新建标准理、化、生实验、仪器室8个,新增微机100多台,并扩建了校园局域网;学校图书室借助“美国青树基金会”项目,与县图书馆、天祝一中等四家图书馆(室)联网实行图书资源的共享,现藏书共46297册,其中电子图书903册,报刊杂志185份,生均图书近17.11册。

2003年邀请设计部门绘制了校园规划图,使校园布局更趋合理。先后对校园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共硬化地面8540平方米,种植草坪(花坛)2750平方米,植树100余株,安装路灯、射灯11盏,有室内外宣传栏25个。

2006年6月8日

积极进取,不懈追求,
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杜希有同志事迹材料

杜希有同志198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先后在省重点中学从事高中生物课教学,市教师进修学校生物学科科研员,中学教研部主任,现任第五中学业务校长。
杜希有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为人师表,在工作中作出了突出成绩,受到所在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赞扬。
一、严谨的治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
杜希有同志自乐北师范大学毕业以来,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工作认真,一丝不苟。他认真研究各阶段工作的基本规律,虚心务实,工作扎实,一步一个脚印。他在尚志中学任教期间,认真钻研教学规律,在学科教学上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市级教学新秀和市级教学能手,高考辅导成绩在全地区名列前茅;在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十分注意研究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班级管理有特点,有创新,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受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好评。在任全市生物教研员期间,开展了大量的学科教研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全市生物学科教学;他主持的《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意识》和《十二字教学模式》等多项教改实验课题分别获得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作为教研员,他有着甘为人梯的精神,培养指导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现都已成为各学校学科教学的骨干,培养指导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现都已成为各学校学校教学的骨干,并多人次获得省级赛课奖励。在任中学教研部主任期间,能够团结全体同志,针对全市各学科教研工作的特点开展全方位、高起点、高层次的教研和教改实验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教研和科研成果,开创了中学教研工作的新局面。中学教研部也因此三次荣获省级先进教研集体的光荣称号。目前,杜希有同志在第五中学任业务校长,在建校初期,他能够准确把握学校教学工作的全局,及时调整不同阶段教学工作的重心,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教学方面的管理制度,从全校教学常规的管理,教研工作、师次队伍建设、教师工作绩效评价和教师工作考核等各方面都做到了制度健全,科学规范,有序运行,从而使五中的教学呈现出强大的后劲。他为人正直廉洁,负责全校教师工作考核和职评工作做到了公正、公平、公开,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保持了全校工作的稳定。
二、积极探索,勤于实践
教研活动是载体,科研教改是先导,对此,杜希有同志始终有着清醒的认真。在教师进修学校期间,人主持了多项教改实验,并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励。目前,第五中学的科研和教改也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1、多学科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蓬勃开展。开展课外活动是教委下达给我校的实施素质教育教改实验项目的子课题之一。本学期学校成立了音乐、体育、美术和硬笔书法四个课外活动小组,文学兴趣小组正在筹划之中,寒假即将开始活动。学校对兴趣小组在教师配备、教材选择、课程开设和效果评定等方面做到了管理规范运作有序。各类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了学生的多方面的积极性,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迈出了实质性的步骤。
2、成立学校质量分析软件开发课题组。学校的质量分析工作从数学建模、试验调试、结果论证到实际运用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较为客观地评价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改变了以往只考查“三率”和平均分的局面,使教学评估向科学化迈进了一步。
3、进行了旨在增优补差的分层次教学试验。在教材选取、课程计划开设、师资配备和跟踪测评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并在部分学年显现初步成果。
4、组织开展学法研究。此项工作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是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学法讲座,二是组织优秀学生在班组和学年进行学法交流。从而使教师在注重教法的同时注重学法的研究和指导,学生学法的意识也得以提高。
5、对教师的工作绩效采取了两项举措:一是教师出勤与课时津贴挂钩,从而实现了多劳多得;二是设立了教学效果奖,实现了优劳优酬。
6、实现了课时改革,即由原来的每节课45分钟改为40分钟,这样就使原来每天8节课增加为9节课,这一改革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使全校的增优补并工作和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在时间上有了保证。
7、学校承担了省级“创新教育”教改实验。该项实验已初步完成了实验的准备阶段,下学期将按计划启动实施。
三、潜心钻研,著述颇丰
杜希有同志不仅工作踏实,而且勤于思考、笔耕不辍,著述颇丰:《谈强化农村生物学科的教研工作》等两篇文章在《生物学通报》上发表,《“十二字教学模式”教改实验》等两项教改实验获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励,《生物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做法》在《黑龙江教育》上发表,《谈相对概念的处理》收入《生物教学探索》一书,论文《中学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综合评估方案》获东北地区教研会一等奖,《求新务实,抓好教学常规》98年在尚志市教育教学工作会上进行大会交流。
四、现主要工作和绩效
(一)起草制定了我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有:制定学期初和学期末的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第五中学教学常规、学生留级管理制度、学生补考制度、教师工作考核实施细则、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有关规定、有关考试的实施细则、各学科各课型的课堂教学评估方案、说课评价标准、百校达标方案、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方案、质量分析方案、计算机培训方案、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与竞赛方案、投影片制作培训与竞赛方案、青年教师培养规划、“三考”(中考、高考和会考)奖励方案、教学开放周方案等。这些制度和方案涵盖了教学的常规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教学效果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以及教研活动等各方面,为教学工作有序而科学地运行提供了制度的保证。
(二)找准切入点,对教学常规长抓不懈,强化教学工作的全程管理。在构建完整的教学常规管理框架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教学常规实施过程的检查和监督。通过多方式多形式多层次的检查和结果通报,强化了教学的过程管理,增强了评价的即时性和客观性。
1、抓好备课。强化备课组功能,注意发挥备课组全体成员的集体智慧,尤其是通过课型教案的评比,加强和突出了不同课型的集体备课工作。
2、抓好课堂教学。在各科各课型的课堂教学评估方案的指导下,开展课堂教学。通过学生评议、教研组评议和领导评议三个层次来对每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3、抓好作业。依据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有关规定,使各科作业体现差异性、质与量和注重情感效应诸因素的和谐统一。
4、抓好辅导。通过定时间、定数量和定内容使全校各科辅导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
5、抓好考试。通过把好命题关、试题保密关、考试关、评卷登分关、差生补考关和分析评价关,树立了严谨的教风和认真的学风。
(三)下大力气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听课、信息反馈和质量分析,基本掌握了师资队伍情况。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艰苦任务。对此,学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旨在强化基本功训练实现两个转化(基本功向教学能力转化,教学能力向教学效果转化)的一第列活动。
1、初中开展了“百校达标”活动。通过个人自学分散练、教研组学习集中练、阶段检查促进练、学校验收强化练等层层推进的方式,使广大教师对学科知识、大纲、教法都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到目前为止,我校的“百校达标”活动已完成了校级验收。
2、开展各项专业技能训练并结合学科实际进行针对性训练。具体开展的活动有:钢笔字粉笔字的训练与比赛,导入技能、结课技能和提问技能的训练与比赛,英语简笔画训练,普通话训练与比赛,语文学科教师下水文展示,非计算机学科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投影片制作技能的培训与评比等。
3、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年教师的培训采取了两个层次:一是对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常规的过关性培训,二是对青年教师确定指导教师确定指导教师,实行新老教师结对子,并对该项活动及时进行检查、督促、展示和阶段性表彰奖励。
(四)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活动
1、建立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汇报课表演制度,共进行了43人次的表演,充分发挥了我校优秀教师的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
2、为所有学科教师创设奋发向上和积极进取的整体工作氛围,通过教师不失时机的走出去,使广大教师通过自己辛勤的工作和努力的进取,树立奉献的本职,成功在讲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99年6月在全市教育工作会上我校就如何贯彻教学常规作了大会发言,去年袁宝贵等8名教师在全市高三研讨会上作专题讲座,金云、李培东在全市教师培训班上作课,宋立会在哈市素质教育汇报课表演中作课。
3、在走出去的同时,坚持请进来,为教研工作提供外部动力。先后两次聘请各科教研员来我校集中指导和业务讲座;同时也注意了内部人才资源的挖掘,使不同年级间、初中部和高中部间进行相互研讨、交流和提高。多次组织教师去兄弟学校和哈市参加各科有关教学工作会议和教学观摩。
(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工作
1、组织领导我校质量分析软件开发课题组的工作。从数学建模、试验编程、实验调试、结果论证到实际运用都取得了预期效果,罗为客观地评价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改变了以往只考查“三率”和“平均分的局面,使教学评估向科学化迈进了一步。
2、进行了旨在增优补差的分层次教学试验。在教材选取、课程计划开设、师资配备和跟踪测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对相关学年和学科进行重点深入和研究,对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重点解剖和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和规章。
4、组织开展学法研究。此项工作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是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学法讲座,二是组织优秀学生在班级和学年进行不法交流。从而使教师在注重教法的同时注重学法的研究和指导,学生学法的意识也得以提高。
(六)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教师工作考核和教师的职评工作。我深知这两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到每一个教师的切身利益。对此,我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本着公正、公平、公开和政策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保证了职评工作和考核工作稳定而有序地进行。
(七)经过一年多的师资队伍建设,其效果初步显现。
我校有以张淑舫为代表共19人被评为省哈和尚志市级骨干教师,刘立功在全省中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荣获省级三等奖,徐保华等12名教师被评为新一届教学能手,宋立慧等15名教师在哈市和尚志市的各类赛课中取得好成绩,杨晓华在全市普通话大赛中取得第一名,渠艳丽等7名教师分别在哈市高三教学研讨会上作专题讲座。
五、踏实的工作,成绩突出,得到广泛的认可
由于杜希有同志踏实的工作和突出成绩,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奖励。1995年和1996年二次荣尚志市级优秀教师称号,1996年荣获省级科研科普先进个人称号。
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使杜希有同志在教学工作、教研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中做出了突出成绩。现在他正以百倍的努力和更加勤奋的工作态度在第五中学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去开创教学工作的美好明天。

⑻ 老年大学属于什么性质的单位

事业单位,一般是老干部局下属的。

拓展资料

老年大学:

是为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学而专创办的一属种特殊的大学,凡是上大学的老年人都不受文化程度限制,他们上学是为了陶冶情操,不是为了解决晋级和就业等等。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完全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要求制订的,他们需要学什么就教什么。

贯彻落实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方针,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再学习,通过学习达到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老有所养的目的,充分发挥老年大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老年大学是为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学而创办的一种特殊的大学,凡是上大学的老年人都不受文化程度限制,他们上学是为了陶冶情操,不是为了解决晋级和就业。

阅读全文

与老年大学副校长先进事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乙肝体检为什么不让做 浏览:299
退休返聘的人员还有年假吗 浏览:729
补交养老保险1996年是多少钱 浏览:58
泰康璀璨人生养老保险 浏览:966
广州铁路公司老年大学 浏览:639
职工退休提取住房公积金 浏览:199
闫学晶演唱孝敬爹和妈 浏览:903
2018江苏企业退休职工涨工资 浏览:711
80岁想把自己立户口可以 浏览:574
河南省农村户口独生子还激养老金吗 浏览:296
疫情期间老人最需要什么 浏览:173
子女买父母房子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50
厨师体检不合格怎么办 浏览:385
小孩子发脾气打父母怎么办 浏览:944
社区组织重阳节活动横幅 浏览:320
卫生局老年大学 浏览:71
老人如何换汇 浏览:910
临河县养老院有哪些 浏览:21
林氏孝顺的故事 浏览:874
养老保险续交会怎么样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