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自律的人才能最长寿,如何做到自律
自律的人健康又乐观
这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指出,自律性强的老人,血液中的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与炎症相关)水平低,腰围更小,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更低,社交方面也有更多优势。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也指出,自律的人能抗拒酒精等诱惑,比生活散漫的人多活4年。
美国专栏作家史蒂夫对此深表同意。他说:“20岁时,我的生活杂乱无章。睡眠时间是凌晨4点到下午1点,常吃快餐,不爱运动,每天过的浑浑噩噩。”所幸,经过14年的点滴改变,史蒂夫养成了规律生活的习惯。如今,他每天5点起床,对照便笺上的每日计划去行动;每周拿出6天时间来锻炼;新鲜蔬菜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自律带给他健康和乐观的生活。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侃说,自律是个人根据自我和环境等状态,选择与自己最匹配生活方式的一种能力,并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获得更大的身心享受。我们可以根据情绪控制、自我认识等心理测评,来判断自己是否拥有自律能力。史蒂夫则指出,每个人都可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每天都在同一时间起床吗?家里井井有条吗?会出于健康考虑来选择食物吗?回答的“是”越多,自律性越强。
不自律的“三字经”
张侃说,人们很难培养自律的生活习惯,原因有二:一是在青少年期没有培养起健康意识与行为;二是成年后没有确定明确的健康目标。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杨秉辉说,很多慢病患者自律性差,可以用一套“三字经”来概括。
服药乱。很多慢病患者存在忘记吃药、随便补服、骤然停药等不合理用药行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全球按时服药率仅为50%。不按时服药会使病情恶化,治疗费用更高,还会带来更多痛苦。
不运动。研究显示,在开始一项运动后3个月,就有约50%的人放弃。英国麦克米兰癌症援助中心发现,缺乏运动减寿3~5年,更易患癌症、心脏病、中风等疾病。
不忌口。慢病患者应注重饮食规律,遵循少盐少油、多吃蔬果、合理膳食等原则。但一些人难以改变多年养成的不健康饮食习惯,外出就餐更难管住嘴。大鱼大肉、暴饮暴食、不爱吃菜等会导致“三高”、尿酸升高、骨质疏松等。
常熬夜。《生命时报》一项调查显示,40.77%的晚睡者是习惯使然。晚上是身体“排毒”、大脑“重启”的黄金时段。慢病患者常熬夜,会加剧内分泌和神经递质水平失调,致使病情恶化。
不听话。人人都知道,吸烟、酗酒是多种慢病、癌症的高危因素,医生也把“戒烟限酒”的告诫挂在嘴边,但真正把这些放在心上并做出调整的人并不多。不少人振振有词:“人各有命,不可强求”“某人烟酒不离手,也能活到九十九”,令人哭笑不得。
不复查。慢病患者需长期监测血糖、尿酸、血压等指标,定期复查能减少疾病恶化几率。但很多人在症状缓解后,复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项针对急性脑血管病出院患者的调查显示,仅有17.52%的人能做到规范复诊。
“四步走”养成自律人生
自律让生活更阳光、身体更健康,可以去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说,自律让你自由。杨秉辉指出,培养自律能力,先要提高“健商”,通过正规渠道充分学习健康知识,才能践行规律、健康的生活。之后要克服惰性。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告别过去的不良习惯,就要管住嘴、迈开腿、听医嘱。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给出了一套训练自律性的方法,不妨用在培养健康习惯上。第一,设定一个具体目标。以健身为例,你需要把目标具体化,比如:1.早睡早起(晚上10点睡觉,早晨6点起床),做会锻炼;2.睡前练瑜珈(晚上9点~10点);3.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一下。
第二,每天督促自己。设定目标时首先问自己: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你都愿意坚持吗?目标定好后,让朋友、家人监督自己;或通过日记等形式监督自己去履行承诺。
第三,找出自己的软肋,事先做好应对措施。比如在戒烟时,别人递烟给你,你抽还是不抽?自控力弱的人一定要选“无一例外”模式,即任何时候、场合都不再抽了。每次都直接拒绝对方,慢慢地就不再有人递烟给你了。
第四,完成每个任务都要庆祝一下,作为一种达成目标的仪式,也是对所付出努力的一种自我肯定。
『贰』 坚持运动真的能比不运动的人长寿吗
是的。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新发布的一项持续15年、涉及8万人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普通人通过锻炼身体可降低28%的死亡风险。下面这些运动项目对健康和长寿的影响最明显。
01 持拍类运动
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持拍的小球运动对速度、耐力、爆发力、反应力、控制力等的要求都很高,不仅锻炼肩肘、手部、下肢等部位,还能调动大脑功能,实现眼到手到心到。
持拍类运动训练到的运动部位更全面,强度适中又包含队友间的互动,因此健身效果特别好。
可减少综合死亡风险47%,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56%。
02 游泳
游泳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41%,可减少综合死亡风险28%。并且能改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预防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延缓呼吸机能减退。
游泳几乎不会造成运动损伤,更适宜长期坚持,非常适合关节不好的人,以及超重和肥胖的人。
03 瑜伽
瑜伽可降低死亡风险27%以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36%。
瑜伽是一种身心同练的运动,可以改善生理、心理、情感、精神等,具有身心疗愈的功效。
04 跑步
跑步,装备比较简单以及不太受场地限制,容易进行,因此跑步的人群相对比较多。
跑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45%。跑步主要是下肢力量,增强心肺功能,延缓大脑衰老。腿部力量强,人老了也能站得稳,降低跌倒的风险。
跑步前先热身10分钟,运动后要做拉伸运动,跑步时上身要直,两臂放松,自然摆动。结束后也适当做一些放松运动,让机能更好的过度,恢复平静状态。
05 大球运动
大球运动未能明显降低死亡风险,但有出众的健康好处。大球类运动更多体现竞技体育的精神,对运动者的心理素质、反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都是训练。
『叁』 最长寿的运动项目和体育运动员分别究竟是哪个
最长寿的运动项目是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最长寿的体育运动员是福贾辛格。
『肆』 什么运动最长寿
散步运动最长寿。
静养不排斥适当的锻炼,比如太极、瑜伽等,快走也可以。但千万别奔、别跑、别跳,也别被自己练出来的一块块发达的肌肉给迷惑,那其实是提前挥霍了的一年年的寿命。每天清晨,在各个公园都可以看到,有着为数较多的人群,正在做各种运动健生。尤以老人为最,其实早晨的空气质量指数,是一天当中最差的。
是不太适合体育运动及锻炼身体的,下午或黄昏较好。比如:二氧化碳含量就是最高的时候,为何会有那么多人去锻炼,缘于“生命在于运动”的口号,误导了大众。生命在于运动,若从这句话的语境,其本身而言,也是不对的。至少这句话太武断,太偏激了。生命在于运动表明,如果不运动,就没有生命,也就是会短命。
各个角度
从辨证的角度看,很显然是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有些人,是不适合运动的。比如体质虚弱者,就不适合运动。因为人的元气是有限的,对于体质虚弱者,若参与运动,必将耗损更多的元气,使身体虚上加虚,雪上加霜,得不偿失。
这种体质虚弱者,其实只需要静养就够了。再比如肝病、肾病患者,若参与运动,必将加重病情,使之恶化,这类病人也只适合静养的。作为体育运动,它只能够加强身体肌肉、骨胳、关节等方面的强壮。一个人会不会生病,会生什么病?是由身体内因决定的。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