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养生 > 北方应如何养生

北方应如何养生

发布时间:2025-08-04 03:08:10

① 北方小满季节穿什么衣服 这个时候要如何养生

北方小满季节穿什么衣服及养生方法

小满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气候变化。尽管夏季已至,但南北温差仍然明显,那么在北方小满季节,穿什么衣服比较合适呢?接下来,我们将为您解答。北方小满时节,气温大多在5~20度,早晚温差较大,因此建议穿脱方便的外套,如抓绒、冲锋衣等。当然,具体穿衣还需根据纬度高低来决定适合穿短袖的时间。气温达到24°以上时适合穿短袖,但要注意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北方小满的气候有何特点?温度会明显提高,但降水量相对较小或无雨,与南方相比,干空气更常见。因此,北方的气温升得较快,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实际气候变化而定。

那么在小满节气,如何养生呢?首先要注意饮食养生,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以免对肠胃造成伤害。其次,起居方面,早晚温差大,应保暖,避免着凉受风而患感冒,保持早睡早起,保持睡眠时间。最后,保持心情稳定,以防情绪剧烈波动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② 三伏天养生方法

三伏天养生方法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阶段,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三伏天养生有夏补三伏:三伏贴、三伏灸、进补,下面我们来看看三伏天如何养生。

三伏天养生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补三伏。至于三伏天养生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有三伏贴、三伏灸等医药,三伏进补,加上适当的体育锻炼。

三伏天养生之冬病夏治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的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三伏天养生之三伏灸

三伏灸,祖国医学的瑰宝。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这种疗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通过有经验的针灸医生辨证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

三伏天养生之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如银行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在夏天农历的头伏日期贴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据信可以治疗预防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3天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可以减轻冬季哮喘发作的症状。

三伏天养生之伏天进补

民间有“头伏鸡,二伏狗,三伏甲鱼红枣肚”,韩国人也有在伏天吃参鸡汤、狗肉汤等进补的传统,徐州人说“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可见在不同的地域都有三伏天进补的习俗。三伏进补养生,一定要把握伏天的特点: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人相对睡眠时间少。进补应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分清虚实、对症补益,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随意进补可能会加重人体损耗、火上浇油。如有哮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伏天不能贪吃生冷食品,虚寒体质的人要少吃寒性食物,如梨、西瓜、冷饮等。

三伏天养生之夏练三伏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古代长期养生修炼的经验总结。现代医学证明,在炎热的高温天气中,人体内会产生一种应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对人体的伤害。由此可见人体本身有着适应不同环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锻炼身体,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认为养生修炼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练三伏要辩证避开高温时段防中暑,医生提醒:这种锻炼方法对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别是年老体衰之人,或长时间生存于适宜温度环境的`人和孩子,其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较低,所以,这些人在伏天中还是避暑气为妙。

附:三伏天养生吃什么

关于三伏天养生的吃食,明间有很多谚语,北方一直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南方人三伏天吃的各有不同,略举一二:上海“头伏馄饨二伏茶”,杭州“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吃个金银蹄”,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与江西比邻,头伏也是吃鸡。上海人平时就喜欢做大馄饨吃,入伏了还是吃大馄饨,显示了其勤俭节约的民风。

北方三伏天养生吃面食

在饺子、面条、烙饼这三种面食当中,以烙饼的烹调方式最好。饮食小常识认为,烙饼不需要水煮,也不需要过水,各种可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损失最小。饺子和面条都需要水煮,其中的可溶性养分,如维生素B1、B2、叶酸、尼克酸、钾、一部分镁等会溶到面汤当中,溶出的营养成分比受热损失的营养成分数量更大。养生专家指出,老人们常常提醒儿孙们,吃饺子的时候,不要忘记把饺子汤喝掉。如果面汤不太咸的话,最好是 “原汤化原食”。这样就能做到 “肥水不落外人田”,营养素都收进肚子里,捎带着还补充了水分。

南方人养生吃鸡

三伏天养生吃鸡倒是很有几分科学根据。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在烧鸡时可适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温,可以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去湿强身的作用。

韩国人三伏天如何养生

不光我们,其实韩国人也特别注重三伏进补,其理论是“以热制热”,让人体摄入丰富的营养,从而抵御暑气的侵害。韩国传统的三伏天进补食品有:参鸡汤,狗肉汤,以及泥鳅、章鱼等水产。

三伏天如何养生?上面的文章为大家介绍了三伏天养生方法,三伏天可以贴三伏贴、三伏灸,另外也要适当的锻炼,预防中暑。

多喝粥汤补充电解质

应供给足够多的含水分食品,更重要的是补充出汗时损失的各种矿物质,尤其是钠和钾。

普通甜饮料中仅仅含有糖分和水分,却不能提供钠、钾、钙、镁等电解质,也不含维生素。因此,不要单靠甜饮料来解渴,而应当尽量多吃水果蔬菜,还应当在家中准备营养丰富的粥汤和解暑饮料,其中尤以豆汤、豆粥最佳,它们对补充钾、镁等矿物质最有帮助。绿茶、花果茶、酸梅汤等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饮用汤水时要注意少量多次,因为暴饮可能造成突然的大量排汗,还会导致食欲减退。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一定要在室温下放一会儿才能饮用,以避免引起胃肠道血管的突然收缩,甚至发生痉挛。

牛奶鸡蛋和豆类不能少

在35℃以上的高温中,人体排汗会损失大量蛋白质,同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也会增加。特别是闷热天气中,人们往往食欲不振,又不爱下厨烹调,很容易发生蛋白质摄入不足的现象。靠零食、饮料和冷饮不能提供足够的蛋白质。我建议:夏天时候每天要保证1杯酸奶或牛奶,1个鸡蛋或咸鸭蛋,再加上一份豆制品或一碗豆粥,还要经常吃些瘦肉和鱼,以补充铁质。

菜果和杂粮供应维生素

夏季每日从汗液中损失较多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1、B2,缺乏这些维生素使人身体倦怠、抵抗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据测定,高温天气中水溶性的维生素需要量是平时的2倍以上。补充维生素C的好办法是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B1的好食品是绿豆、红豆、扁豆等豆类,以及玉米、大麦、燕麦等粗粮;维生素B2的好来源则是牛奶和绿叶菜。

;

③ 冬季养生保健的诀窍有哪些

冬季的时候,需要注重养生,养生的方法有很多,平时要注意保暖,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补充身体的营养,而且冬季保暖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平时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冬季保暖这些事项需要注意。
1、冬季保健养生的诀窍
一、冬天戴围巾,别捂嘴
在寒冷的冬季,不论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还是儿童、年轻的小伙还是漂亮的姑娘,出门围上一条围巾,既有防风御寒之效,又能增添美的风采。在戴围巾时,不要采用连脖子带嘴一块捂的方法,看似保暖,实则于健康不利。因为围巾大都以羊毛、兔毛、混纺毛线织成,纤维极易脱落,又因容易吸附灰尘、病菌,而且不常洗涤,所以在围巾接触人的口鼻时,脱落的纤维、灰尘、病菌很容易随呼吸进入体内,使人易患呼吸道疾病。
二、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
寒冬,人们穿上了厚厚的服装,热量就主要从头、手等暴露部位散失。据测试,处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的人,从其头部散失的热量是很多的。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的总散热量的30%,4℃时占60%,零下15℃时占75由此可见,头部的保暖与人体的热平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如俗话所说:“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
冬季戴帽应特别注重帽子能护住耳朵,儿童更应注意随时戴帽子。
三、18℃,理想温度
冬天,外界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一般保持16℃~20℃较适合,以18℃为最理想。
若室内温度过高,会使人感到闷热心烦,令人头昏脑胀,萎靡不振。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口干舌燥,眼睛干涩,久之会打破人体的生理平衡,引起生理变化,引起疾病。尤其是北方冬天用火炉烧煤取暖的房间,温度过高时,特别容易引起外感风寒。
若室内温度过低,会使人体散热过快,大大消耗人体的热能,常常令人感到寒冷、缩手缩脚,身体虚弱者会引起寒战,胃肠虚弱者,会引起腹胀、胃肠痛等。
四、45%~60%RH,健康湿度
冬季室内的湿度也要适宜,45%RH~60%RH被称为“健康湿度”。
室内湿度过高,人体散热就比较困难。当室内温度过高时,就会令人憋闷难耐;室内温度低时,湿度高于’80%RH,会使人体散热过快,增加寒冷感。
室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的呼吸道干涩难受,会造成口干舌燥、咽喉疼痛。一般北方地区冬季降水量少,风大,气候干燥,室内湿度也较低。特别是冬天烧炉子、暖气取暖,室内空气更是干燥,常常需在炉子上放置水壶,让壶内的水蒸腾,向室内排放蒸气,或向地面喷水增加空气湿度。为了更好地控制空气湿度,可选用加湿器。
五、天气寒,脚要暖
俗话说“寒从脚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再加上脚的表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温性较差,因此,脚的皮温最低,趾尖温度有时只有25℃。
中医学认为,足部受寒邪,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胃脘痛、腹泻、行经不调、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脚部受凉还会使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引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寒冬时必须重视对脚的保健。
冬季鞋袜的尺寸要稍大些,脚与鞋之间应有空隙,就是利用空气的隔热作用,增强保暖性。鞋底要适当厚,因为鞋底厚则鞋的防寒性能好。在冰天雪地里工作的人,应穿带毛的高腰皮鞋或长筒皮靴。
常生冻疮的人应及早穿棉鞋;有脚汗的人宜选用透性较好的棉鞋和棉线袜,当袜子和鞋垫汗湿后,要及时烤干,棉鞋内也应常烘晒。
六、营造理想“衣服气候”
所谓“衣服气候”,是指穿的衣服表面温度大约在零摄氏度左右,而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在人体周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小气候区,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使人体维持恒定的温度。
营造理想“衣服气候”的具体措施是: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皮肤老化,血管收缩减弱,加上代谢水平低,衣着应以质轻暖和为宜;青年人代谢能力强,自身调节能力比较健全,对寒冷的刺激,皮肤血管能进行较大程度的收缩来减少体热的散失,因此,穿衣不可过厚;婴幼儿则不同,其身体较稚嫩,体温调节能力低,应注意保暖,但婴幼儿代谢旺盛,也不可捂得过厚,以免出汗过多影响健康,所以衣服要勤加减。
七、勤开窗,常通风
寒凝大地,冷气袭人,有些人为了防寒保暧,不注意打开门窗通风,致使室内长期得不到新鲜空气。有些家庭甚至把煤炉也搬进了卧室,一边取暖,一边做饭炒菜,这种做法很不好。有资料显示,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空气中的病毒、细菌飞沫,能飘浮长达30余小时。人频频吸入带毒、带菌的空气后,很容易感染疾病。
从卫生角度来说,冬天应该定时开窗换气,使室内保持一定量的新鲜空气,而且让阳光照进室内,还可以借紫外线杀菌。这对在密闭的会议室里开长会,并且吸烟的人又很多时,尤其重要。
具体办法是轮换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由于冷空气比热空气重,故宜将进风口置于低处,出风口置于稍高处。为此,北边窗户高度应比南边窗户高度略低一些,这样有利于空气的对流交换。而对那些自然通风条件差的房间,可用电风扇机械通风。
八、不要蒙头睡觉
冷天,不少人因为怕冷,睡觉时头也缩进了被窝里这种蒙头睡觉的习惯很不好。之所以不好,是因为蒙头睡觉,被窝里的空气不流通,氧气就会越来越少,时间一长,空气就变得混浊不堪。这样,人就会感到胸闷、恶心或从睡梦中惊醒,出虚汗。第二天会感到疲劳。
九、不要夜间憋尿
冬天夜长,有些人就寝后因怕冷而长时间憋尿,这样做对身体有害。
尿液中含有尿素、尿酸及各种有毒代谢物质,尿液在体内积存时间过长,这些有毒物质对机体就可能产生有害影响,并可能引起膀胱炎和尿道炎。经常憋尿,还可能导致尿痛、尿血和漏尿现象的出现,尤其是女性。
此外,膀胱与输尿管交界部位“活瓣”力量比较弱,憋尿会使膀胱内压力骤升而使尿液返流至肾脏,长期如此则后果很严重。
十、性生活要节制
中医养生学特别强调,冬季要节制性生活,如明代养生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指出:“冬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养脏之令,人当闭精塞神,以厚敛藏。”并引《五经通义》说:“冬至后阳气始萌,阴阳交精,万物气微,在下不可动泄。”古人还主张房事应“春一、夏二、秋一、冬无”,这充分说明古人认识到,冬季节房事、护阴精,对养生具有重要意义。《黄帝内经》里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亦说明了冬季节制房事,养藏保精,对于预防春季温病,具有很大作用。
2、冬季养生粥推荐
1、酸枣仁龙眼肉粥
将酸枣仁15克、龙眼肉15克切小粒,与粳米50克一同入锅加适量水煮成粥,加红糖5克拌匀,作晚餐服用。二药相配为粥,长期食用可使人容颜减皱,肌肤光滑。对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暗耗阴血所致的面容萎黄失泽及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亦适宜。老年人常食,有利于健康长寿
2、酥油蜂蜜粳米粥
将粳米50克同水煮粥,将熟时,加酥油20克,蜂蜜5克稍煮即可。早晚餐食。
酥油是极好滋补品,以白羊酥为上乘。《本草纲目》记载:“益虚劳、润肌肤、泽脏腑、和血脉。”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消瘦、皮肤枯槁乃津伤血虚之症,阴虚损必发劳热,热则更加耗津,津液去,则毛折皮枯。酥油配蜂蜜,即可润肤丰肌,还可适宜于消渴、阴虚发热等症。
3、香甜美味八样粥
黑糯米100克,红豆、绿豆、薏仁、莲子、桂圆、百合、大枣各50克,红糖米酒各少许。红豆、绿豆、薏仁洗净后,加水浸泡一晚,将红豆、绿豆、薏仁煮、莲子先煮烂,再加黑米等洗煮成粥状。此粥香甜美味,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4、绿豆粳米粥
取绿豆100克、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随量食用。
绿豆味甘性寒,行十二经脉,具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润肤之功。粳米性凉,补脾益胃,与绿豆共用有解毒利水、润泽肌肤的效用。绿豆还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对血脂过高的中老年人,常食颇得裨益。
5、粳米胡桃粥
取胡桃5个取仁略捣,同粳米100克煮成粥,加红糖少许拌匀,早晚空腹食用。宋代《海上名方》中录:本粥通过补骨益肺健脾而使气血充盛,润燥生津,肌肤润泽,形体健美,乌须黑发。故常食此粥不仅有润肤之功,且有排石之能,但大便溏薄者不宜。
6、大米豆浆粥
大米50克洗净与新鲜豆浆500克同煮粥,加白糖少许,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大豆有宽中益气,利大肠,润泽肌肤的功效,豆浆的营养价值更为丰富,并易消化吸收。
本粥除起润肤的作用外,对体虚久嗽、便秘等症亦有良效。
7、番薯粳米粥
取番薯100克洗净切小块,与粳米150克及适量水同煮成粥,作早晚餐食用。番薯是人们常食之佳蔬。《纲目拾遗》载,番薯可“补中、和血、肥五脏”。
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能将水谷化生为气血,滋养荣润面部肌肤,使人容光焕发。本粥便据其健脾胃,和气血之功,来达到润肤悦色之效果。
8、油麦燕麦粥
燕麦50克同适量水煮成粥。可供早晚餐食用。燕麦又叫油麦、裸燕麦,性味甘平,是一种高蛋白食品,其补虚健脾营养价值很高。常食此粥,对保持皮肤弹性和抑制老年斑形成有显着效果。
9、“小人参”平民粥
取胡萝卜100克洗净切小丁,与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早晚空腹食用。
胡萝卜素有“小人参”之称。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胡萝卜营养丰富,除含维生素b1、b2外,还含有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很快转化为维生素a,能润滑皮肤,防止皮肤老化。常食能减少头屑,而且可生发。该粥对防止面部皮肤干燥、老化,较为有效,也适宜于老人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等症。
冬季的这些养生事项大家平时一定要多注意,冬季防寒保暖是很重要的,以免抵抗力下降,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冬季可以常喝一些粥,喝粥可以让身体更暖和,而且这些粥也有不错的养生作用,平时的时候可以做粥吃,吃起来味道也很不错哦!

阅读全文

与北方应如何养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幼儿园重阳节宣传稿 浏览:769
重庆50岁外婆秦女士 浏览:982
单位养老保险当月多交怎么记账 浏览:338
怎样宣传自己的养老院 浏览:453
宜昌在哪里可以体检 浏览:699
老年痴呆症需要多少钱 浏览:650
巴马养老房多少钱呀 浏览:777
山东退休金每月几号发放 浏览:786
三原养老金多少钱 浏览:634
孝顺需及时读后感 浏览:875
苏州唯亭敬老院 浏览:185
姜子牙70岁当丞相 浏览:863
中医养生视频直播素材哪里找 浏览:748
女儿的对象父母不如意怎么办 浏览:846
60岁老头的爱情 浏览:1000
老年人买假发什么颜色好 浏览:729
男人长不长寿怎么能看出来 浏览:45
二手老年人专用坐便椅 浏览:444
80岁老教授 浏览:736
青海养老保险可以交多少钱 浏览: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