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一年之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黄帝内经》中给出了四季的养生原则。只有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养生、益寿延年。
冬季养生要领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养生要领: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阳气潜藏,阴气盛极。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应注意顾护阳气,着眼于一个“藏”字。
心理调节:应做到精神安静,控制自己的情志活动,才能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这样便可做到“无扰乎阳”,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也利于预防春温之病。
运动原则:冬日虽寒,仍要持之以恒进行锻炼。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霾中锻炼。锻炼前做好准备活动,锻炼前后注意衣物的适当增减,不要穿湿衣服,预防感冒。
饮食原则:冬季饮食应当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节,此时脾胃机能每多旺盛,是营养物质积蓄的最佳时机,正合冬藏之意。
㈡ 四时养生您知道多少
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时辰,在十二时辰当中,经络和脏腑有选择性地“值班”。十二时辰能帮助我们养生,还能帮助我们吃药。上午阳气上升,我们借助这个时机补给温阳的药,就比其他时间效果显著;傍晚气降的时候补给养阴的药,也往往事半功倍。
午时预防脑出血。午时(11:00~13:00)是一天中阳气最重的时候,也是气血上冲的时候。这时有高血压的病人就不能喝酒,不能生气,也不能用重力,否则很容易得中风及出血病,比如鼻出血、眼角出血、脑出血等。所以在午时之前,尤其在夏至前后,有高血压的人要吃降压药。
子时提防心脏病。子时(23:00~1:00)和午时相反,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也是气机降得最低的时候。那么有气虚的人,就容易在这时气短;心脏不好的人,容易在这时猝死;低血糖的人,也容易在这时发病。所以有上述病症的人就应提前吃药,才能安然度过子时。
卯时注意五更泻。卯时(5:00~7:00)是一天中阴阳平衡的时候,但此时阳虚病人容易发病,阳虚使阳不能和阴平衡,常见的表现是“五更泻”,即天刚刚亮的时候就拉肚子,还常有怕冷、四肢冰凉等症状。这是由于肾阳虚命火不足,不能温养脾胃所致。患者应在上午多补充些改善畏寒体质的食物,如羊肉、鹅肉、鸽肉、枸杞、韭菜、核桃、黑豆、栗子等。与此同时,煲汤适当放点胡椒,炒菜稍微放点辣椒、生姜,都有利于养阳气。
酉时注意防肺病。酉时(17:00~19:00)也应是阴阳平衡的,但很多阴虚病常在这个时候发作。比如肺结核多为肺阴虚,患者常在傍晚时感觉口干发烧,手心脚心发烫。此时,我们为患者补给一些麦冬、百合、 银耳等养阴清肺的药物,就要比其他时候给药效果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