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养生 > 为什么火神派都不长寿

为什么火神派都不长寿

发布时间:2025-06-17 02:16:29

❶ 什么是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医学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笔者认为“治未病”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未病先防 《内经》开卷首篇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指出古人长寿与今人早夭的原因。又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一语道破调养身心于未病之时的养生观的指导意义。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也指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遣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指出摄生养慎对未病前预防疾病有积极意义,提示若能内养正气,外慎风寒,顺应自然界的四时气候,就可以抵御外邪侵袭,从而避免疾病发生。唐代医家孙思邈指出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意也。”这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思想对后世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宋代窦材的《扁鹊心书》曰:“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明医杨继洲《针灸大成》认为:“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即两侧足三里)有灸疮”,明代李梃《医学入门》言“凡一年四季各要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近代张锡纯制急救回生丹、卫生防疫宝丹,发放给穷苦百姓以用来防治霍乱及疫疠的传染。这与《内经》中的小金丹方“服十粒,无疫干也”及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民间佩兰芷以避秽防疫的习惯,后世民间用苍术、雄黄、艾叶等熏烟防疫;端午节熏之以兰,戴药佩石菖蒲、佩兰预防流感熏醋等等习俗是一脉相承的。古语云:“居安思危”,是对未病先防很好的诠释。 治病于初 《内经》云:“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经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特别重视早期诊治。《金匮要略》云:“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示以人们若一时不慎而感受外邪,必须及时早期治疗,以防病邪深入于内。另外《伤寒论》阳明腑实证及少阴证之三承气汤,都为急下存阴之法,充分体现医圣在伤寒病初起见有邪热伤阴之端倪时即处处护阴保津的思想。清末蜀中名医郑寿全,诊病精于分辨阴阳,尤其强调固护阳气,列举数十条阳虚证表现,于疾病初期,若见其确有阳虚表现,即投以姜桂附等辛热之品,这是他在对伤寒论四逆汤证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创见性应用,临床实有效验。 既病防变 《难经·七十七难》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全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金匮要略》首篇首条也指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均强调肝脏之病,多传变至脾,治疗当注意顾及未病之脏腑,以防疾病传变。《伤寒论》第8条:“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太阳篇条文约占全书的二分之一,多半都是讨论误治后的变证及其证治,足见误治对疾病传变的严重危害。仲景不厌其烦地告诫医者,某病“不可下”,某病“不可汗”,某种治法“为逆”,某种治法“不为逆”;这些均是从治法上示人必须谨慎从事,免生他变。太阴篇“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四逆辈。”理中汤本为治太阴病诸证的主方,然仲景不言理中汤却言“四逆辈”,因太阴之客邪未罢势必传于少阴,使病情发展,用“四逆辈”一则对病势较缓者可用理中汤治在太阴;二则对病势急者又可用四逆汤为少阴设防。另外,仲景在方药的服用方面也体现了保护正气,防病传变的思想。如十枣汤用枣汤调服以顾胃气,三物白散“强人服钱匕,羸者减之”;服大承气汤“得下,余勿服”,就连治太阳中风证所用的桂枝汤,在服药时也强调种种,均示人用药须当审慎,以免伤正助邪。后代各医家受其影响,对这一既病防变思想分别有所发挥和创新。如清代名医叶香岩的《温热论》中提出“或其人肾水素亏,虽未及下焦,先自彷徨矣,必验之于舌,如甘寒之中加入咸寒,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易耳。对素体阳气不足者,治疗时注意顾护阳气”、“湿盛则阳微也,法应清凉,然到十分之六七,即不可过于寒凉,恐成功反弃。何以故也?湿热一去,阳亦衰微也。”对于素体阴虚者,则指出“须要顾其津液,清凉到十分之六七,往往热减身寒者,不可就云虚寒,而投补剂,恐炉烟虽息,灰中有火也”以防其变,同样体现了“既病防变”的思想。前贤云:“医有慧眼,眼在局外,医有慧心,心在兆前。”强调在疾病发作之先,把握时机,予以治疗。 病愈防复发 《内经》提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然后“谷肉果蔬,食养尽之”,“热病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是说用药祛病后,还需要调养身体的正气,注意合理饮食,以防疾病的复发。张仲景也讲,大病初愈,正气未复,倘调养不慎,易致病复,应采取一定措施予以预防。如《伤寒论》157条服十枣汤,“得快下利”使水饮停聚胸胁之证得以解除后,采用“糜粥自养”的方法,以补养正气,促进康复,以免复生它病。又以“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提示霍乱病后胃虚,应注意饮食调理以防复病。仲景还特别在六经病后,专设《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一篇;清代吴鞠通有言:“病后调理,不轻于治病。”民国沪上火神派名医祝味菊,其治疗温病,在邪去正虚的后期,常于方中加入适量附子,旨在恢复人体阳气,不忘温阳以补正防复。 总之,治未病的思想体现了祖国医学预防为主的精神,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借鉴。(张明雪 张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❷ 百病生于气,如何养“气”

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气陷、气咳、气结、气闭、气厥、气郁等等都是因为人体中的气少了才会出现的。那么气是什么?人体的气是如何运行的?如何才能养气?且听胡维勤教授以通俗易懂的方法告诉您~

人啊,一旦他的气少了,各种各样的毛病就暴露出来了。什么气陷、气咳、气结、气闭、气厥、气郁等,都会在身上出现。中医里有一句话,叫“百病生于气”。

人活一口气,有气才有生命。一天,我看电视里介绍美国宇航员登月,节目说有人怀疑美国宇航局作假,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美国宇航局公布的一张照片,照片上一面星条旗在月球上迎风飘扬。科学家怀疑说,月球上没有风,星条旗根本不可能飘扬。

看到这里,我忽然有所感悟,原来月球上之所以没有生命,就是因为没有风。风是什么?风就是天地之气,它的主要成分是空气和水分。离开了这两样,怎么会有生命呢?

再看一看我们生存的地球,风无处不在,东风送来春雨,寒风送来冬雪,难以想象,如果没有风,地球将会怎样?

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风是天地之气,它的运行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水升火降”。太阳是火,太阳光照射到海面就是火在下降,火降之后,阳光的热量把海水蒸发成了水蒸气,冉冉上升,在天空中形成了云,云降而为雨,水又回到了地面。天地之气就是这样水升火降,周而复始。

人体之气的运行

人体之气与天地之气一样,也是按照“水升火降”的原则运行。人体内的火脏是心,水脏是肾,心火下降,温暖肾水,肾水就会上升,中医称为“肾水上承”。《格致余论》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有焉。”

水升火降,气的运行顺畅,身体就健康;水不升火不降,人就会生病。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上火,原因就是气的运行违背了水升火降的规律。

上火是什么?

上火就是该下降的火不下降了。身体内本来应该有火,这就像天地间本来应该有太阳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正因如此,中医里派生了一个“火神派”,专门以补火为主。然而,火的运动方向应该是向下的,如果火不下降了,总是在上面燃烧,那么,人的头部和面部就会长痘长疮,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这就是上火。

在人体内,随着心火下降的有肺气、胃气和胆气;随着肾水上承的有脾气和肝气。肺气不下降了,肺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喘逆咳嗽,小便不利,大便不畅,还会全身浮肿,胸闷、腹痛。

胃气不降了,胃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不思饮食,胃胀胃痛,嗳气吞酸,呃逆呕吐。胆气不降了,胆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胆气郁结,患上胆囊炎、胆结石和胆囊息肉。

所以,一个人上火了,先要看他的身体内是哪一种气不下降了。百病生于气,只要把该下降的气降下去,火自然就灭了。

降火的食物

根据不同的情况,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食物来降火。

1、莲子心降心火

顾名思义,莲子心就是莲子的心,味苦,性寒。一些中药店和茶叶店均可以买到,如果心火旺,心烦多怒、口腔溃疡,用莲子心来泡水喝,就可以败心火。

2、绿豆粥降胃火

绿豆味甘,性寒凉。胃有火,则可以用绿豆粥来败火。

3、梨降肝胆之火

梨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生吃可以清六腑之热,熟吃可以滋五脏之阴。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长痈。这说明你的肝胆上有了火,这时你可以生吃一些梨来败火。

如何养气?

中国有句老话,叫仁者寿。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什么是仁者呢?孔子说:“仁者,爱人。”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仁者要有爱心,要宽宏大量,不要斤斤计较;自己不愿做的,就不要让别人去做,自己想要做的,要先让别人去做。

一句话,仁就是忠恕,就是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具体地说,仁者要有三颗心:一颗善良之心,一颗慈悲之心,一颗宽容之心。拥有了这三颗心,你就称得上仁者,这样的人就会健康长寿。

记得上个世纪50年代,我还在上海时,单位分家具。一位老医生因德高望重,分到了一套红木家具,而一位行政干部分到了一套普通家具。行政干部对老医生说:“您岁数大了不方便,我帮您把家具送回家吧!”

老医生同意了,但谁知下班后回到家中一看,家里摆放着一套普通家具,那套红木家具却被行政干部掉包拉回了自己家。

全家人义愤填膺,要去找行政干部评理,老医生却淡淡说了一句:“算了吧,身外之物,不要太计较。”很快,这件事便在医院内传开了。

当时,我还年轻,听说这件事后,很不理解,认为老医生太窝囊,自己以后千万不能像他那样被人欺负。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我对老医生的做法深有体会了。老医生是位真正的仁者,仁者注定会有好报。

老医生因拥有善良、宽容和慈悲之心,一生没有大病,活到了101岁,而那位行政干部不到50岁就病死了。天道就是这样,人太算计了,天就会放弃你,人不算计,天则会助你,这就是仁者寿。

如果你去过香港的浅水湾,就会发现岸边有一座两三丈长的小桥,叫仁寿桥,桥身的侧面书写着三个字:仁者寿。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座桥每天的人都络绎不绝,不少乞丐在桥的附近行乞,而来到此处的人,大多数都乐意施舍。

行乞之人得到恩惠,脸上总是挂有笑容,而施舍的人,脸上也总是有一种平和、宽容、满足的表情。很多人在桥上走来走去不愿意离去。向人打听了才明白,原来这桥还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传说:只要怀着向善之心走过此桥,可增寿三年。

其实,这并不是传说,而是事实。善是万病之药,善是养生之本,善心就像柔和的水,养育人的五脏六腑,让全身的气血达到平衡。善能让人的心胸宽广,善能让人的心态平和,善能让人远离七情六欲。人善心静,养血益气。

一个人真正地做到了向善,他体内的气就会运行通畅,疾病就会远离他。很多人都是这样,自己有了疾病,吃药不管用,于是便一心向善,几年之后,病便慢慢地好了。但我说的向善,一定是真心向善,而不是形式上的向善。

我曾在北京雍和宫看见这样一幕,一位中年妇女,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去排队烧香,可能是因为前面有个人加塞,她便与之争吵了起来,最后还动了拳脚。我看后不禁摇头叹息,大家都是来敬佛的,都应怀着慈悲之心,为何为这些芝麻小事发火呢?

如果带着这样的心态来拜佛,佛又岂能关照于你。佛在哪里?佛就在你心里,你的心不宽,佛就会离你而去。如果你拥有善良、慈悲和宽容之心,佛就会在你的内心安营扎寨、永远长驻。

佛是什么?

佛不是神、不是圣人、不是什么超人,也不是超自然的东西。佛是一种心境,它就是平静。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要他脱离了内心的私欲,不再发脾气、不再怨恨、不再嫉妒、愤怒、悲伤、忧虑和恐惧,也不再贪婪和自私,那么,他就拥有了佛性。

人生苦难重重,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是天堂,痛苦总是多于欢乐。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脸,两道眉毛,一个鼻子,再加上一张嘴,活脱脱构成了一个汉字:苦。

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执著于痛苦,痛苦就会被放大百倍、千倍;追逐欢乐,欢乐又会稍纵即逝,最终让人失望。唯有平静能够长久。平静之心不取决于环境,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待环境的反应。

拥有佛性的人,就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找到平静并保持平静的人。这样的人恬淡虚无、真气顺从、精神内守,自然会健康长寿。

❸ 火神派的人长寿吗

李可 1930年来生,2013年2月7日在山西病逝源,享年83岁。
祝味菊(1884-1951年),享年67
吴佩衡(1888~1971年),享年83
卢铸之(1876一1963),享年87
郑钦安(1824年-1911年),享年87
总体还算长寿。但是跟营养学家相比就差远了:郑集 享年110岁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火神派都不长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阳节温馨音乐 浏览:576
老人家结石手术要多久 浏览:544
老人腿部浮肿流水能活多久 浏览:603
福州福能体检多久出结果 浏览:733
老年人对b受体激动剂 浏览:827
父母两人可抵多少个税 浏览:561
眼睛都体检些什么 浏览:572
老人家杭州游玩 浏览:692
广东顺德养老金 浏览:128
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类别 浏览:622
失地养老保险属哪个部门负责 浏览:659
二妹祝老人家早日康复 浏览:137
为什么父母挣钱都留给弟弟 浏览:243
养老金基数交多少合适 浏览:339
长寿老人家过世了怎么说安慰 浏览:617
工龄不交养老保险怎么算 浏览:833
2014退休金调整最新消息 浏览:30
外资企业养老保险有什么区别 浏览:744
不养老娘还打养娘的人怎么办 浏览:227
102岁长寿老人怎么治 浏览: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