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极拳、八极拳、形意拳有什么特点、适合那种人学习
1. 太极拳:这种拳法以养生、强身和防身为目的,特别适合年纪较大的人士练习。由于其动作柔和缓慢,因此相对容易上手。太极拳强调动作的连贯与内在力量的培养,其发力感觉如同将力送出,给对手以强烈的一击。
2. 八极拳:作为外家拳种,八极拳以其刚猛的招式和实战性著称。虽然动作难度不算太高,但八极拳的发力技巧至关重要,必须在师父的指导下学习,以免不当练习伤害身体。八极拳的发力如同流星锤,直接而有力。
3. 形意拳:这种拳法不以力量取胜,而是注重意境的提升和内在力量的培养。动作不难,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武术之一。形意拳的发力感觉是透劲,力量作用于对手内部,类似于隔山打牛的效果。
这三种拳法都十分注重发力技巧和内在劲力的培养。太极拳的内劲如同推撞之力,八极拳的内劲则是爆发性的,而形意拳则是以透劲著称。每种拳法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适用人群,选择哪一种取决于个人的兴趣和身体条件。
2. 太极拳是最佳的养生运动
太极拳被誉为最佳的养生运动,深受老年人喜爱。这种运动不仅能够修身养性,还能活络筋骨。以下是对太极拳的详细解析。
1. 太极拳是一种"平衡"的养生运动。它的动作舒展流畅,连绵不断,特别强调虚实转换。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2. 太极拳是一种"调息"的养生运动。它集养生学、中医学、健身气功学、仿生学于一体,运用吐纳术和导引术,以意运气,以气运身,气力合一。这使得"调身、调息、调心"的有机相融,实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标。
3. 太极拳是一种"调心"的养生运动。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全神贯注,用意不用力,用意识引导动作,意识与动作融为一体。这可以训练注意力,使精神从急躁、浮躁、散乱之中解脱出来,转变为耐心、凝聚、凝神、专心,对于防治现代文明病具有积极作用。
4. 太极拳是一种"全身"的养生运动。它的动作比较全面,上下相随,周身"一动无有不动",是全身各大肌群和关节都能参与的养生运动。长期习练可以使关节灵活,肌肉结实有力。
5. 太极拳是一种"有氧"的养生运动。它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非竞争、可控性强,持续时间长。运动过程中不致缺氧,不损伤人体脏器,适宜减肥,并且方便易行,安全可行,容易坚持。
6. 太极拳是一种"休闲运动"的养生运动。练习太极拳时要求静、慢、匀、柔、松、稳、合、连、圆、轻等,意识集中,全神贯注,全身放松,动中求静,心静用意,养气凝神,给大脑以休息。
年轻人练习太极拳也有诸多好处,如对腰部的锻炼、以内养外祛病强身、修养身心、补充气血疏通经络等。
学习太极拳时,需要注意放松、不用拙力,虚实分清、重心稳定,上下相随、周身协调。
太极拳的特点包括全面锻炼、趣味浓厚、人人可练。练习太极拳可能对发育阶段的人有一点点帮助,但不会阻碍长高。
3. 太极拳的养生功怎么练
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显著,练习方法独特,吸引了无数健身爱好者。杨式太极拳,历经近200年的传承和发展,如今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影响力遍及香港和海外。杨澄甫的弟子傅钟文,常年随师左右,深得太极拳的精髓。1944年,傅钟文在上海义务教授太极拳,并发起成立了“永年太极拳社”,提出了“勤恒礼诚”的社训。傅钟文的孙子傅清泉,是第六代嫡系杨家太极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根据杨式太极拳的特点,编纂了永年太极养生功,这套功法简便易学,适合普通民众练习。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这套养生功的六个动作。
第一式“寿星松肩”
练习者可以站立或平肩正坐,全身放松,双眼正视前方。自然呼吸后,由左肩关节带动手臂,依次向上耸肩、向前含胸、向下沉肩、向后展胸。缓慢重复20次后,换右肩。同样,换左肩反方向动作,重复20次,换右肩。动作一定要慢,用心感受肩关节转动的过程。长期练习可防治肩周炎、关节炎、肌肉拉伤等肩部疾病,同时有助于颈部、胸部等部位的锻炼,减少落枕和肺部疾病的风险。
第二式“灵龟望月”
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吸气时双肩后耸、缩脖、仰头,使肩胛骨和颈椎部位的肌肉充分收缩。呼气时放松全身关节,双腿屈膝半蹲。这个动作与《易筋经》中的“雄鸡高唱”相似,能增加肺活量,促进血液流通,对肩周、颈椎疾病有防治作用,并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
第三式“翻云覆雨”
此式主要针对上肢锻炼,不限场地,站坐皆可。双手向前平举,与肩同宽同高,手心向上。调整呼吸后,双手腕部同时360°向内、外旋转,分别做20次。练习时应做到手腕旋转到位,手指得到舒张,使用腹式呼吸法,并放慢呼吸频率。此式可以锻炼肩背肌肉,对中风、半身不遂的患者有改善作用,对常使用电脑的白领也有益处。
第四式“顶天立地”
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双臂前伸竖直,与肩同高。吸气时双臂打开,展肩扩胸,呼气时手心向上,双臂上举。这个功法有医学牵引的效果,能锻炼腰椎、颈椎,防治骨质增生,同时收小腹、减肥。
第五式“鸳鸯戏水”
左腿弓步向前,右腿微屈向后蹬地,全身重力集中于左腿。双臂上抬与肩同高,手心向内呈环状向前捧。重心后移,双臂沉肩坠肘,手心向下画圆,缓慢吸气。反复20次后,换右腿弓步向前,重复动作。此式可增强腿部力量,延缓衰老,并加强身体协调性。
第六式“天女散花”
自然站立,双手在胸前十指交叉。吸气时双手向上翻,使双臂上举至头顶。呼气时双臂从身体前方向下甩,全身关节放松,双腿半蹲。此式主要对腰部、颈部、颈椎进行拉伸,能加速血液循环,舒缓压力。但甩臂下蹲时可能会造成脑部短暂失血,因此动作次数不宜过多,每日三次即可。